《中医妇科临证手册》崔晓萍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妇科临证手册》

【作 者】崔晓萍主编
【出版社】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08
【ISBN号】978-7-5369-7602-3
【价 格】32.00
【分 类】中医妇科学-手册
【参考文献】 崔晓萍主编. 中医妇科临证手册.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医妇科临证手册》内容提要:

全书包括妇科知识要点、妇科常用方剂、妇科常用检验、中医妇科经典必背等九大章节。其中知识要点部分主要介绍中医妇科的定义、发展简史、女性的生理病理,妇科病的诊法与辨证,以及预防和保健等,以便更好的了解中医妇科学的发展;临证要点部分介绍了50余种妇科常见疾病,总结了各疾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分型论治等,便于临床医生及学生对妇科疾病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妇科常用方剂及歌诀部分介绍了200个妇科经典方剂的出处、组成、功用、主治,并附以方歌便于读者更好背诵记忆;同时,书中还介绍了妇科常用中成药及西药,便于临床医生随时翻阅药物剂量及用法用量等。书中的妇科常用操作、妇科常见检验及妇科药物禁忌等部分均对在校学生和临床医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最后的中医妇科经典必背部分主要罗列了250余条妇科经典,便于在校学生和临床医生对经典古文进行翻阅、查找及背诵。整本书均以最新教材为参考,对妇科知识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全书章节分配合理,内容完善准确,最终提供给读者一个便于携带但随时可以查看、翻阅、参考的妇科临证手册。

《中医妇科临证手册》内容试读

第一篇

妇科知识要点

2

医妇科临证手册

一、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女性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范围包括中医妇科理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和妇科杂病等的辨证治疗及常规的防治方法。

二、中医妇科学历史源流

1.萌芽时期(夏商西周)

夏商西周时期,已有妇科学的萌芽。其中《史记·楚世家》记载了剖宫产手术;《易经·爻辞》中最早记载了不孕不育症;《列女传》记载了最早的“胎教”,提出最早的“母胎医学”观点。

2.奠基时期(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妇科医生,为中医妇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妇科医生;《左传·僖公十七年》最早记载了过期妊娠和双胎诊断。马王堆帛书《胎产书》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以胎产命名的产科专著,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变化,是人体胚胎发育史上最早的论述。

3.雏形时期(秦汉)

秦汉时期,中医妇科学已有雏形,素代有妇产科病案。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太仓公淳于意首创“诊籍”,记载了最早的妇产科病案。这一时期成书的《难经》,创立了左肾右命门学说,首论命门功能。《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该书中首见“子宫”“癥瘕”之名。西汉末年成书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明确记载了对女子胞、子门等妇女生殖器官的解剖,对妇科经、带、胎、产、杂病等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进行了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女子从7岁到“七七”之年(49岁)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规律。在诊断方面,提出“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的特有诊法。《素问·腹中论》记载了妇科第一首方“四乌鲫骨一蘆茹丸”。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是现存中

医古籍中最早设妇科专篇的医著,开创了妇科辨证论治及妇科病外治法的先河。尤其是《金匮要略》妇人三篇,已基本形成对妇女经、带、胎、产、杂病的辨证论治体系,具备了中医妇科学的雏形。《华佗传》记录了诊治死胎、双胎的事例。汉代出现了“女医”义姁和淳于衍,她们是宫廷中的妇产科医生。

4.发展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较多妇科专科著作,对月经病的研究更为深人。晋代王叔和的《脉经》,记载妇女妊娠、产后、带下、月经疾病及妇女杂病的脉法和辨证,并首次提出“月经”之名及“妊娠脉”“离经脉”“并月”“居经”“避年”“激经”和“五崩”的证候。北齐徐之才的《逐月养胎方》,论述了胎儿逐月发育的情况,以及孕妇各月饮食起居应注意的问题和针灸禁忌,成为中医人体胚胎理论知识的主要内容。南齐《褚氏遗书·求嗣门》有反对早婚早育的记载。《隋书·经籍志》还记载了一个应用大补气血的药物加强子宫收缩,并配合针刺治疗滞产成功的病案。

5.鼎盛时期(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时期,妇科开始从内科分化出来,趋向专科发展。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37~44卷专论损伤胞宫、冲任是妇科疾病的主要病机。唐代昝殷的《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理论和方药较完备的妇产科专著。而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专设“妇人方”3卷,将不孕症概括为“全不产”和“断绪”两大类,认为男女双方均可导致不孕,并且认识到了“产褥众”是导致妇科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主张节制生育,是现代优生优育思想的体现。此时,中医妇科学趋向专科发展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为以后的独立分科创造了条件。

6.独立分科时期(两宋)

两宋时期,妇产科已独立分科。宋代设“太医局”,其专门设置的九

科之中就有产科,是世界医事制度上妇产科最早的独立分科。杨子建的《十

产论》详细记载了各种异常胎位的助产方法;朱端章的《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明确记述产后“三冲”(冲心、冲肺、冲胃)危急证;陈自明的《妇人大

3

4

全良方》,首次提出“妇人以血为基本”的学术观点,是妇产科史上划时科

代的著作,将妇产科推进新的历史时期,标志着中医妇科学已经形成。手

7.争鸣时期(辽夏金元】

金元时期,四大医家的独特见解和临床体验,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妇科学内容。刘完素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率先提出妇人不同年龄应分别从肾、肝、脾论治。张子和的《儒门事亲》中以汗、吐、下三法逐痰以通经,提出“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并且记载了牵引助产成功的案例。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的《脾胃论》提出论治带下病应以扶脾治虚为主,所创制的补中益气汤不但多用于治疗气虚不摄、脾胃虚弱的妇科病证,而且成为治疗“子宫脱垂”的经典方剂。朱丹溪的《格致余论·受胎论》中首次明确描述了子宫形态,并指出不孕不育的病因,提出“痰湿论”,认为痰湿是月经病、带下病的发病原因;提出“产前安胎,黄芩、白术为妙也”,以及五倍子做汤外洗治疗子宫脱垂的“皮工”疗法。

8.专科理论完善时期(明代)

明代,肾主生殖的理论在妇科领域得到发展。万全的《广嗣纪要·择偶篇》指出“五不女(螺、纹、鼓、角、脉)生殖器畸形不能婚配生育”。《景岳全书·妇人规》是张景岳妇科专卷,在学术上突出肾主生殖,体现了中医妇科学在调经、治带、种子、安胎、产后调护的学术特色。总之,明代在妇科理论肾藏精、主生殖方面以及临床病证的研究更加深入。

9.汇通时期(清代、民国)

在清代,出现了中西医汇通学派,妇科专著颇多。傅山的《傅青主女科》认为妇人以精血为主,辨证以脏腑、气血、冲任督带立论,注重肾、肝、脾,强调七情内伤及房劳伤肾导致妇产科疾病,创制完带汤、清经散、两地汤等方,流传甚广。阎纯玺的《胎产心法》是近代产科专书;亟斋居士的《达生篇》对产前调护、临产、难产救治及产后护理均有论述,提出临产六字(睡、忍痛、慢临盆)真言。清代乾隆年间,吴谦等奉政府之命编成医学教科书《医宗金鉴》,它是我国最早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妇产科教科书,流传甚广。民国张锡纯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重视调理脾肾和活

血化瘀,书中的寿胎丸、安冲汤、固冲汤等为后世常用。张山雷著的《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中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10.医教研体系形成时期(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连续出版了9版《中医妇科学》规划教材,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妇科高层次人才,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如“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外孕”“中药药物锥切治疗早期宫颈癌”等。促进了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中医妇科学医教研三位一体,将进

一步推动中医妇科学的发展。

三、女性的生殖脏器

1.胞宫

(1)又称子宫、女子胞、胞脏、子脏、子处、血室等。“胞宫”一词始见于北宋《类证活人书》卷十九,“热人胞宫,寒热如疟”;“子宫”

一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紫石英”条;“女子胞”一词,最早见于《素问·五脏别论》。《沈氏女科辑要笺正》首先论及“子管”与“子核”,类似现代医学指的女性的输卵管与卵巢。

(2)胞宫位于小腹正中,带脉之下,前为膀胱,后为直肠,下接阴道。朱丹溪在《格致余论·受胎论》中最早加以描述,“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描述的子宫形态与现代解剖学所描述的子宫基本一致。

(3)胞宫为“奇恒之腑”。功能:①主月事,按月行经;②主孕育,妊养胎儿及分娩;③育胎衣,排胎盘;④泌泄生理性带下,润泽阴户,抵御外邪。特点:①妇女特有,似实实空;②上下开口,自成体系;③亦脏亦腑,非脏非腑;④能藏能泻,相辅相成;⑤藏泻有节,蓄溢有度;⑥张缩甚殊,轻重大异。

2.阴道

又称产道、子肠,是连接胞宫与阴户的通道。它的功能首先是保护胞

宫免受外邪的侵犯,其次是排出月经、带下和恶露的通道,还是阴阳交媾、

娩出胎儿的通道。

5

6

妇科

3.阴户、玉门、子门

(1)阴户系指女性外阴,包括阴道前庭及其两侧的大阴唇和小阴唇、

前面的阴蒂和后面的阴唇系带、会阴,故又称“四边”“产户”。《诸病册

源候论·八瘕候》首载“四边”之名,《校注妇人良方》则载“阴户”之名。阴户是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关口,具有保护女性生殖脏器的功能。

(2)玉门是阴道口的总称,包括处女膜的部位,系指尚未经历性生活女性的阴道口。《诸病源候论·带下三十六候》说:“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玉门是排出月经、分泌带下,也是娩出胎儿、排除恶露的关口。

(3)子门即子宫颈口,是子宫下部与暴露于阴道的部分,出自《灵枢·水胀》。是防御外邪入侵的第二道关口,是排月经、泌带液、娩出胎儿的通道。

4.毛际、交骨

毛际主要指前阴隆起的脂肪垫,即阴阜。交骨,系指耻骨联合。

四、女性的生理特点及机制

(一)女性的生长发育时期

女性的生长发育时期

时期

年龄

胎儿期

从卵子受精到出生,共计266天

新生儿期

婴儿出生后的4周内

儿童期

出生4周至12岁左右。4周至8岁,为前期:8~12岁,为后期

青春期

10-19岁,为“二七”至“三七”之年,在14-21岁

性成熟期

18岁左右开始,即“三七”至“七七”之年,历时30年左右

绝经过渡期

“七七”之年,绝经期年龄80%在44-54岁之间

老年期

60岁以后的妇女

(二)女性的生理特点

包括月经、带下、妊娠、产褥和哺乳。认识女性的生理特点及其产生的机理,能有效防治经、带、胎、产、杂等疾病。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