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整脊学》吕选民,常钰曼,吕金豆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中医整脊学》

【作 者】吕选民,常钰曼,吕金豆编著
【页 数】 383
【出版社】 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2018.06
【ISBN号】978-7-5192-4396-8
【分 类】脊椎病-按摩疗法-中医学院-教材
【参考文献】 吕选民,常钰曼,吕金豆编著. 现代中医整脊学. 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8.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现代中医整脊学》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整脊的概念、原理及发展简史,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特性及中医对脊柱及脊柱病的认识,脊柱病的病因、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260余种整脊方法和30多种脊柱病、70余种脊柱相关疾病的整脊治疗,整脊保健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现代中医整脊学》内容试读

第一章

绪论

中医整脊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医疗保健技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既为人类的健康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又使自身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脊柱及脊柱相关疾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渐趋年轻化,对人类的健康和劳动生产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中医整脊学的研究和中医整脊技术的应用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按摩、推拿和导引既是中医医疗、预防和保健的重要绿色疗法,也是中医整脊的主要技术,在中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为中国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在重新认识非药物疗法的优越性时,对按摩推拿和导引等传统不药而愈的自然疗法越来越重视,并逐渐形成了按摩推拿学和推拿功法学独特的学科体系。中医整脊学是中国按摩推拿学科中伤科正骨推拿与推拿功法学、导引养生学中脊柱导引术有机结合的一门学科,而现代中医整脊学是中西推拿按摩学、正骨学和导引养生学有机结合的一门古老而新兴的交叉学科。

第一节概述

一、现代中医整脊学的基本概念

整脊(chropractic),又称正脊、按脊、治脊、调整脊柱、脊椎矫正,是用按摩推拿手法(包括手法的延伸,如器械牵引等)和医疗导引等方法整复调理位置结构异常的脊柱,从而达到防治脊柱及其相关疾病的医疗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整脊是指运用各种手法技术移动患者的患病脊椎,使病变脊椎尽量恢复到正常的结构和功能,以减轻乃至消除患者脊柱和脊柱区病痛的医疗方法;广义整脊是指运用推拿按摩、牵引、导引、针灸、药物等方法整复调理

现代中医整脊学

结构和功能异常的脊柱和脊柱区,防治脊柱、脊柱区及脊柱相关脏腑组织器官疾病的医疗保健方法。

整脊学亦称脊柱医学、脊椎神经医学、脊椎矫正学,现代中医整脊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知识为指导,以生物力学和生物物理学为基础,研究脊柱、脊旁组织及脊柱相关脏腑组织器官的力学、解剖、生理、病理变化,运用推拿按摩、牵引、导引、针灸、药物等中西医医疗方法对脊柱位置结构异常进行整复调理,治疗和预防脊柱、脊柱区及脊柱相关脏腑组织器官疾病,增强人体健康的一门医学科学。

现代神经生理学认为,脑神经、脊髓神经及自主神经通过脊柱分布于全身各处,它们与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各种生理反射活动的必经之路,承担着支配内脏、躯干和四肢的全部功能活动。所以,有学者认为“脊柱是人体的调控器”。一旦不慎,如跌打损伤、姿势不良,用力不当等,造成脊柱位置结构异常,即使细微的变化,就可以刺激或压迫神经、血管及脊柱区的其他组织器官,引起神经、血管运动、血液循环及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失调及障碍,造成肢体或内脏器官疾病的发生。运用合理正确的按摩推拿手法和导引方法整复调理异常的脊椎,可以迅速解除对神经、血管和脊柱区组织器官的刺激和压迫,消除脊柱及其相关的肢体、组织器官疾病。

二、现代中医整脊学的基本内容

现代整脊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中西医学和现代科学的许多领域,其基本内容如下:

1,整脊学基础整脊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脊柱的解剖、生理、病因病理、生物力学等基本理论和知识,并介绍部分脊柱重要结构的组织形态学、生物化学知识。

2.整脊学技术整脊专业的主要技能课程,主要介绍推拿按摩、导引、牵引、注射、针灸、刀针、药物和其他一些国内外科学、有效、安全的整脊技术,它既是整脊学基础与整脊治疗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又是整脊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

3.整脊治疗学整脊专业的主要临床课程,主要介绍整脊治疗的作用、机理、原则、方法、脊柱病诊断和脊柱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

4.整脊保健学整脊专业的一门综合应用课程,主要介绍整脊的保健作用、应用和方法及脊柱保健法、脊柱病的预防和护理等。

2

绪论第口章

5.实验整脊学运用现代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探讨并阐明整脊理论、治疗技术和保健方法的作用机理的一门课程,主要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6.整脊文献学整理和研究代表性整脊文献资料及各整脊流派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一门课程。以揭示整脊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汲取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7.整脊器械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开发整脊器械的必备理论、知识和技能及临床常用整脊器械的制造、作用原理、适应范围和使用方法等有待进一步开发的一门主要学科。

三、现代中医整脊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整脊学作为一门临床医学学科,有异于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的许多特点,其基本特点如下:

1.交叉学科,理论多元整脊学属中西推拿按摩学与中西骨伤学中的正骨学互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古老而新兴的边缘学科,因此,其理论依据呈现一种多元现象。如其基础理论以脊柱、脊柱区、运动节、脊神经等的组织解剖、生理、病理和生物力学为主;在诊法、治则、治法上则中西理论和方法并重,择优选用,这种理论学说上的多元性,催化了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2.诊治一体,辨病关键脊柱病的诊断要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但重在辨病,它是在中医四诊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方法进行的,尤其是切诊中的触诊,能诊察脊柱各骨性标志及脊柱区软组织有无偏歪、移位、畸形、摩擦音、压痛、肿块、硬结、冷热及其他异常变化,从而了解病变的部位、性质、轻重等情况,它既是诊断脊柱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整脊治疗的主要依据。临床上,常常是在触诊结合其他诊断方法辨清病证后才开始治疗;治疗时又必须通过触诊等定位施术;治疗后又要通过触诊对整复后效果进行评估。除患者的自觉症状外,亦重在触诊等观察脊柱位置结构是否恢复正常,从而使诊治一体贯穿于脊柱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

3.以点带面,适宽禁严脊柱及脊柱相关疾病的整脊治疗,常常只需在结构位置异常处施术,就可以解决局部及相关脏腑组织器官的许多病证,起到以点带面,全面康复治疗的作用。整脊学的这一特点,使其有宽泛的适应证,不仅对脊柱和脊柱区本身的位移性、劳损性、退变性疾病,而且对脊柱相关的运动、神经、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内分泌等系统的100余种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涵盖了脊柱骨盆、骨伤、内、外、妇、儿、五官及康复等

3

现代中医整脊学

临床学科的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甚至在急诊抢救中也常被应用。至于整脊养生保健、增高减肥等更是被广泛应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用整脊治疗,整脊在临床上有严格的禁忌证。

4.亦医亦防,养生保健整脊除了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外,其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作用前景更为广阔,并且已成为新的保健产业。

5.简便验廉,易于推广整脊治病以手法为主,辅以牵引、导引等方法,不需要特殊、昂贵的医疗设备,应用极其方便,简便经济,易于推广,符合我国目前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要求。至于其疗效,如果早诊早治,常常立竿见影,为其他疗法所不及。即使病程日久的慢性脊柱及脊柱相关疾病,由于整脊疗法可以重复施术,只要坚持按疗程治疗,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四、现代中医整脊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整脊是一种非药物自然疗法,是一种物理疗法,属于中医的外治法之一。它不仅对脊柱本身及脊旁软组织的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对脊椎位置结构异常引起的脊神经、内脏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有显著疗效,更具有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同时,整脊还无服药之不便,针刺之痛苦,故易为患者接受。尽管如此,为了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临床上要严格地掌握整脊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整脊的适应证

·脊椎位置结构异常引起的各种病症:如脊柱侧凸、前凸、后凸畸形,脊柱扭转、侧转、棘突偏斜,椎体错缝、半脱位、脱位,单纯性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等。

·脊旁软组织病变:急慢性脊旁软组织损伤,如落枕、胸胁岔气、肩关节周围炎、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等。

·脊髓轻度受压迫或刺激,如早期脊髓型颈椎病,影像学检查(MRI为主

要客观依据)无明显脊髓受压表现,或虽然压迫较严重,但不宜手术或患者不愿意手术者,腰椎管狭窄症等。

·脊椎骨折后遗症、脊髓损伤后遗症可酌情运用。

·脊椎退行性病变。脊柱退行性变化引起椎间隙、椎间孔狭窄性病症,如

各型颈椎病、腰椎病、L,横突综合征等;脊柱稳定性、灵活性下降引起的脊柱

强直,活动受限,如强直性脊柱炎;脊椎骨质增生引起的局部和(或)支配区域的疼痛、麻木、关节晨僵等。

4

绪论第章

·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的保健。古人云:“人不能一日无损伤,亦不能一日无修补。”健康、亚健康人群,尤其是工作紧张的人、中老年人、运动员、脊柱位置结构也会出现轻微的变化,即使没有异常,通过整脊调整脊柱位置结构,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改善脊神经、内分泌和内脏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消除工作,生活产生的疲劳和功能退化,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以便精力充沛地工作和生活。

2.整脊的禁忌证

·脊柱感染性疾病,如脊椎结核、椎骨骨髓炎及其他化脓感染。

·脊柱区外伤出血,脊椎骨折早期,椎骨骨质疏松症等骨质有明显病理性改变。

·脊椎恶性肿瘤部位。

·脊柱外伤引起气闭昏迷,吐、衄、便血,骨折断端压迫或刺伤脏器,开放性损伤等。

·局部皮肤破损,水火烫伤,感染性病灶的皮肤病。

·妇女妊娠、经期、剧烈运动后,极度劳累、饥饿、虚弱及酒后神志不清者,一般不宜立即做整脊治疗。

·对疼痛高度敏感者,传染病传染期者。

五、现代中医整脊原则

对于脊柱位置结构异常性疾病,整复调理是简、便、验、廉的首选治疗方法。整脊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以辨病为主,结合辨证,正确选择整脊方法。

·动静结合,既要运用推拿导引整复调理,又要酌情固定;既要强调适度的功能锻炼,又要注意静卧休息,从而促进脊柱位置结构早日恢复正常并得以巩固。

·筋骨并重:整脊时重点在整复脊椎的位置结构异常,但同时也要重视脊柱区软组织及脊椎病变节段脊神经支配区域软组织的调理,使筋骨同时恢复其正常的位置结构和功能,消除脊柱、脊柱区软组织及肢体、内脏的病痛。

·内外兼顾:整脊主要是运用推拿导引整复调理脊柱结构位置异常,但不能忽视运用针灸、药物调理脊柱病变引起的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异常。两方面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只有同时调整,才能使局部与整体、内部与外部兼顾,达到彻底治愈,并巩固疗效的目的。

5

现代中医整脊学

·医患合作:医患合作包括在整脊过程中患者体位的摆放、身心的放松与医生整脊方法的配合以及整脊措施与患者调养保护脊柱结构位置的配合。常言道:“三分治,七分养。”脊柱病患者在行、住、坐、卧时均应保持脊柱正直并且力争做到“能卧不站,能站不坐”。卧具应是硬板床,枕头高低适宜:仰卧3~5cm,侧卧5~7cm,维持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和正位时的正直,并且以仰卧或俯卧为佳。

六、中医整脊的方法

中医整脊的方法丰富多彩,法简效宏。临床使用最多的有推拿、导引、针灸和药物整脊等方法。这些疗法既属自然疗法,也是常用的保守疗法。正确运用这些方法整脊,不仅简便验廉捷,而且无副作用和不良影响;不仅可用于临床最常见的脊椎位置结构轻微异常引起的病痛,而且可用于除骨折、感染、肿瘤外的脊椎脱位、滑脱、椎间盘突出症、脊椎退行性病变等较严重的脊柱病。临床遇到脊柱位置结构异常引起的病痛,应首先选用这些方法。

七、学习《现代中医整脊学》的要求和方法

《现代中医整脊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要求学员在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练就适应整脊临床需要的身心素质及高度技巧性的规范手法、牵引技法和导引术式等,并能将其熟练地运用于医疗和保健工作。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重要环节:首先要掌握中医学、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打好解剖学、生理病理学、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中西诊断学和中西骨伤学的基础。其次,要长期刻苦地进行整脊手法的学习和练习,并能达到正确熟练的运用。尤其在手法整脊时脑海里要有被整复脊柱节段清晰的立体解剖构象和力学特点,使手法和术式符合人体结构规律,安全有效科学。第三,要掌握牵引、导引、针灸、药物和微创手术等辅助整脊方法及其应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整脊医生必须严格掌握整脊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既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又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治疗时要不断地检查病情变化和检讨治疗方案,必要时请专科医生会诊,避免整脊意外事故发生。

学习整脊学既要求学习者具有先天的身心素质,更要有后天的勤奋;既要像科学工作者那样熟练掌握专业理论和知识,又要像手工艺行业一样勤学苦练,对技术精益求精。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临床实践,长期反复地练习整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