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唐树伶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经济学》

【作 者】唐树伶主编
【丛书名】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财经类专业平台课
【页 数】 248
【出版社】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2019.01
【ISBN号】978-7-5654-3401-3
【价 格】30.00
【分 类】经济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参考文献】 唐树伶主编. 经济学.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9.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经济学》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学导论、价格理论:需求、供给与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与收益、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等。

《经济学》内容试读

第1章

经济学导论

知识结构图

稀缺性与选择

经济学的

经济学与资源配置

研究对象

经济学与资源利用经济学与经济制度

微观经济

微观经济学

学与宏观

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学研

实证分析方法

究的基本

方法

规范分析方法

前古典经济学

经济学发

古典经济学

展简史

新古典经济学

当代经济学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及经济学发展简史;理解稀缺性、选择的概念;熟悉生产可能线的内容;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能力目标】

区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清楚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

2经济学

【案例导入】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经济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经济学有四个基本问题:一是生产什么物品和各生产多少;二是怎样生产这些物品,或者说怎样安排产品的生产过程;三是为谁生产,即产品如何分配的问题;四是一国的经济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被充分利用。对于经济学研究的这四个基本问题,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做法显然是不同的。

对于第一个问题,在美国这个典型的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国家里,生产什么和产量多少主要取决于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价格在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上是关键。而在苏联这个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国家中,企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则是由政府计划部门确定的,企业只能执行国家的计划,消费者也只能作为价格与产量的接受者,没有发言权。

对于第二个问题,在美国,主要由厂商来决定,当然需要政府的参与,不过政府是通过制定法规来规范厂商的组织形式、厂商与雇员以及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等的。但是在苏联,由于政府是生产计划的制订者,掌握着所有企业的生产资源,因此政府也就可以安排和控制整个生产过程。

对于第三个问题,在美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主要由其收入水平所决定,而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厂商与家庭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当然,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收入重新分配计划来参与这一过程,不过一切都是按照市场机制进行的。但是在苏联,由于政府直接决定各个职位的薪金水平,实际上国民的消费水平是由国家确定的。名义上,消费者可以在国营商店里按照国家公布的价格购买各种商品,但是实际情况却完全不同,很多商品在国营商店里根本买不到,只有身居要职的人才有机会买到这些商品,普通民众不得不承受商品短缺之苦。另外,国家也直接控制着住房、汽车之类的大多数消费品,有权决定哪些人可以享用。

对于第四个问题,在美国,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来进行有关决策,政府通过法规来规范企业的行为。但在苏联,政府的计划部门按照自己对国民经济的理解来进行决策,至于两者资源的配置效率孰高孰低就不言而喻了。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分析:选择是人类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每个国家由于经济体制不同而采取了相应的资源配置与利用方式。计划经济制度下很难解决信息的传递和经济主体的激励问题,效率不高;市场经济制度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效率较高。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是为解决选择问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本章将从总体上阐述经济学所包含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并进行分析,为以后各章做准备。

●1.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1.1稀缺性与选择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会面临两大问题,即生存与发展,并且人们都希望白己能

第1章经济学导论3

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就是人类的欲望,也称需要。美国学者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把人的欲望分为五个层次:①生理需要,即吃、穿、住等生存方面的需要;②安全需要,即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于失业、免于受伤害等;③社会需要,即感情、爱、归属感的需要等:④尊重需要,即需要有名誉、威望和地位等;⑤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等。这些欲望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当前一种比较低层次的欲望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后,后一种更高层次的欲望便会产生,因此,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

人们要想使自己的欲望得到全部或部分满足就必须要消费一定量的物品(g0ods)。能满足人们欲望的物品包括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服务。前者如服装、食物、房子、汽车、手机等,它们能够满足人们衣食住行以及相互沟通、交流的需要;后者如教育、旅游、音乐等,教育能满足人们求知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旅游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要,而音乐能满足人们听觉上的审美需要。

供人们消费的物品分为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和自由物品(free goods)两种。后者是现成的,相对于人的欲望来说,数量是无限的,且取用时不需要花费任何成本,如空气、阳光等;而前者则需要人类去生产,生产需要消耗资源,生产的数量取决于人类的生产能力和资源,也就是说人们要得到经济物品是要花费成本的。在现实生适中,人们欲望的满足绝大多数依靠经济物品,而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就是稀缺性(scarcity)。

对稀缺性的理解:①其相对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

动画

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②其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从历史上看,在原始社会中,很多人都没有足够的食物,而封建社会中很多农民都没有足够的土地;从现实中看,如

▣是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电荒”和“油荒”,很多非洲国家的国民得不到足够的食小明的选择物和就业岗位,有些欧盟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而面临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困

境。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③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④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欲望能够得到全部的满足,但能够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和资源又是稀缺的,因此,人类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经济物品和资源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人们通常把这个矛盾称为“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大炮代表武器,能满足国民安全的需要;黄油代表食物,能满足国民吃饱的需要。两者都是经济物品,需要消耗资源才能生产出来。在社会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多生产武器势必导致少生产食物,多生产食物则会导致少生产武器。这就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所说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假定一个社会拥有一定量的资源,如全部生产武器可以生产15万门,如全部生产食物可以生产5万吨。在这两种极端的可能性之间,还存在着武器与食物不同数量的组合,见表1-1。

根据表1-1,我们可以绘出图1-1。在图1-1中,连接A、B、C、D、E、F点的AF

线是在资源既定和技术水平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武器与食物最大产量组合,被称为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ies frontier)。AF线上的任何一点(如C点,代表了2万吨食物和12万门武器)

4经济学

表1-1

生产可能性表

可能性

食物(万吨)

武器(万门)

A

0

15

B

14

C

2

12

D

9

E

4

5

0

都是资源被充分利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组合,生产可能性边界是社会生产在现有条

件下的最佳状况;AF线内的任何一点(如G点,代表了2万吨食物和6万门武器)都是

现有资源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产量组合,但是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AF线外的任何一

点(如H点,代表了4万吨食物和12万门武器)都是现有资源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无法达

到的产量组合。

15

B

门12

H

9

D

6

G

E

F

2

5

食物(万吨)

图1-1生产可能线

拓展资料1-1

“大炮与黄油的矛盾”使得我们面临着选择(choice)问题,选择是指如

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去生产尽可能多的经济物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各种欲望。图1-1明确地告诉我们,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要想多得到鱼,就必须放弃一部分熊掌;同样,要想多得到熊掌,也必须放弃一部分鱼,也

如何像经济

即鱼和熊掌是互为成本的。

学家一样思考1.1.2经济学与资源配置

选择是经济学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选择问题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生产什么?每一种资源都有多种用途,对于同样的资源,不同的人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如徐峥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后获得广泛好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如果徐峥仍然只做演员,不努力开拓自己的业务范围,就不会有这样优秀的影片诞生,更不会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做演员无论对徐峥来说还是对外部社会来说可能都不是最佳选择。对徐峥自身来说,他可能无法获得现在这样的成功,从而无法获得大量的财富和名誉;对外部社会来说,我们就欣赏不到这样一部优秀的喜剧电影。可见,选择资

第1章经济学导论5

源的用途至关重要。

(2)生产多少?就是生产商品和服务的数量问题,生产多了会造成资源与经济物品的浪费,生产少了又会造成商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因而必须确定合理的生产数量。

(3)怎样生产?就是选择何种生产方法来生产。据测算,美国的农业人口不足2%,但一个美国农民能养活98个本国人和34个其他国家的人,而我国则由70%的农业人口去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这是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生产方法不同,美国的农业生产是典型的机械化大规模生产,而我国的农业生产部分还是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分散的小规模生产,因而生产效率低下。

(4)何时生产?就是生产时机的选择问题。例如,现在我国家电商场中已基本上看不见那种大个头的电视机,家电企业大多生产平面液晶电视,薄薄的,既轻便又美观,因为大个头电视机已经过时了。

(5)为谁生产?就是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分配给谁的问题。数据显示,2017年我

国的人均GDP为59660元,2017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3046万人,比上年年末减少

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3.1%,比上年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去分配的,而不是按人口平均分配的。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稀缺性,所以选择问题,也就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何时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这是人类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五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1.1.3经济学与资源利用

我国存在的“结构不合理,高能耗工业太多”等问题说明产量没有达到生产可能线

上,而是落在了生产可能线的里面(如图1-1中的G点)。这也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尽管

资源与经济物品是稀缺的,但是仍然存在着资源与经济物品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当然,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不能仅仅满足于达到生产可能线的水平,还要使既定的资源

生产出更大产量(如达到图1-1中的H点)的经济物品。这样,资源配置又引出另一个问

题,即资源利用。所谓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经济物品。

资源利用包括这样三个相关的问题:①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如何使稀缺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使产量达到最大;②为什么产量不能始终处于生产可能线上,而是时高时低,也就是说现实中经济为什么会经常发生波动;③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变动会对产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综上所述,稀缺性不仅引起了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而且还引起了资源利用问题。经济学产生的根源在于稀缺性,因而它以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为研究对象,也即经济学(economics)是一门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科学。这个含义由三个重要概念组成,即人类无限的欲望、经济物品和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

【小资料1-1】

资源稀缺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世界人口的增加,经济资源的有限性或短缺性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地球上像《圣经》里描述的只有亚当和夏娃、

6经济学

资源十分丰裕的伊甸园那样的地方,在现时已难以找到了。在当代,资源有限性与人们需要无限性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矛盾,即所谓的“南北问题”。发达国家的技术先进但自然资源短缺,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而技术落后,相互之间需要合作,取长补短。其一致性毋庸置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间,它们之间的合作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普遍存在严重的债务危机,对双方的发展都形成了制约,其对立性十分明显。资源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关系整个世界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过去人们对资源的有限性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我们的理论教育中只是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从来不提资源的稀缺性会限制经济的发展,所以过去多少年里人们几乎没有资源稀缺的概念。我国主要矛盾的形成的确有生产关系或者经济制度方面的原因,但科学技术落后、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不足是重要原因,当制度问题基本解决以后,这些原因便越发明了了。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受自然资源状况、能源供给和环境承受能力的严重制约。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水资源是25%,石油是12%,天然气仅为4%,煤炭是55%。而与此同时,资源利用率很低,浪费比较严重,如国内重点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比国际水平高40%,电

力行业中火电煤耗比国际水平高30%,万元GDP的耗水量比国际水平高5倍,万元GDP的

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当前,我国社会落后的生产与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正是资源有限性与人们需要无限性矛盾的反映或者表现。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1.1.4经济学与经济制度

所有的国家都要面对资源稀缺性问题,也就是说要解决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各国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式是不尽相同的。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具体方式就是经济制度(也称经济体制),根据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经济制度划分为四大类,即自给经济、计划经济(也称命令经济或指令经济)、自由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

(1)自给经济。其基本特征是每个家庭生产出其消费的大部分经济物品,或者可以扩大一点范围,每个村落生产出村民消费的大部分经济物品,只有极少数物品是用来与外界交换的。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两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即描绘了自给经济中典型的家庭生活画面。耕田生产出粮食,织布生产出衣服,一个家庭把吃饭、穿衣问题都解决了,因而很少与外界进行交换。在这种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的直接消费所决定,交换不发达,经济效率低下。我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和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经济都属于这类经济制度。

(2)计划经济。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一个国家类似一个单一的大公司,政府用计划或指令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经济物品的数量、品种、价格、分配以及工人的就业与工资水平等均由中央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来决定,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制度均属于这种类型。在现实中,由于这种制度很难解决信息的传递和经济主体的激励问题,因而效率不高。大多数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以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