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经济理论》(英)弗兰克·哈恩(Frank Hahn),(英)马丁·霍利斯(Martin Hollis)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哲学与经济理论》

【作 者】(英)弗兰克·哈恩(Frank Hahn),(英)马丁·霍利斯(Martin Hollis)编
【页 数】 175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2021.05
【ISBN号】978-7-5642-3698-4
【分 类】经济哲学-文集
【参考文献】 (英)弗兰克·哈恩(Frank Hahn),(英)马丁·霍利斯(Martin Hollis)编. 哲学与经济理论.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21.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哲学与经济理论》内容提要:

本文集收集了当代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罗宾斯、米塞斯、西蒙、森、阿罗、范里安这些经济学泰斗(数位诺奖得主),以及当代政治哲学大师罗尔斯等关于经济学方法等经济学基本问题的最经典的论文。包括: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法则的本质等。

《哲学与经济理论》内容试读

导论

当讲英语的哲学家思考经济学时,他们大脑中闪现的通常是一类特殊的“纯”(pure)理论。这是西方大学主要讲授的理论,一般被称为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al)。这里的“纯”,是指将“经济人”(homo economicus),从其社会背景中抽象出来。然而,令经济学部分(或全部)成为社会一般理论的尝试更加值得肯定。相比之下,当前“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这个术语所描述的理论就属于上述尝试。“政治经济学”的捍卫者坚持认为,任何经济理论都无法像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宣称的那样“纯”。虽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Marxian economics)是一个经典范例,但其没有对垄断的考察。在福利经济学中,纯粹性很难维持;但是,与其说这是关于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不如说这是关于如何正确使用抽象概念的问题。由此就会提出方法论和形而上学的问题,我们会在后面的分析中强调这些问题。但是,让我们从最初开始,从简单着手,用纯理论的主张来陈述自成一家的经济学的一般原则」

社会科学中最有效和最精妙的部分为哲学家提供了一系列很好的课题。但奇怪的是,目前几乎无人问津。当经济学在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的帮助下,违背那些重视它在道德科学上的领导地位的人的意愿,把自己变成一门封闭的技术学科时,曾经带来了很多东西。从那时起,专注于技术问题的经济学家大部分没有写出让哲学家感到惊讶的东西,而哲学家也很少仅仅通过案例来小心翼翼地解决经济学问题。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将科学视为推测和证伪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但并没有被视为对基于正统实证主义原则的实证经济学希望的威胁,奎因(Willard Van Orman Quine)的实用主义、库恩(Thmas Kuhn)的范式以及其他最近的骚动所引起的动荡,已使经济学的圣殿感受到震动。

002哲学与经济理论

自由讨论的话题中居于首位的是因果规律(causal laws)。辩论是在一个

宽泛的假设范围内进行的,其进展来自对经验的假设进行检测。在分发给初学者的枯燥的总结中,自然法则(natural law)是在特定条件下保持的自然规律:当我们有一个充分确定的理论时,我们就发现了一个规律:一个理论是一组有逻辑联系的、高阶的概括:一个理论唯一的检验是其预测的成功:预测和解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因为解释一个事实就是找到另一个可以预测的事实。此外,根据这种实证主义的观点,人们认为科学是在主题上不同,而不是在验证方法上不同,并对“是”和“应该”(实证与规范)有一个彻底的区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如此清晰和简单的注释只适合初学者,即使放在经济学教科书的导论章节也是令人不安的,因为后面的章节在方法上更具参与性和实用性。但经济学家习惯于将他们尚未解决的问题归咎于经济理论的不完整性,他们并不进行哲学思考,并且继续探索经验法则

然而,一场激烈而明显的哲学争论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并长期活跃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的版面上。这是由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论文《实证经济学方法论》(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引爆的问题,它是一个与好的科学理论是否需要现实的假设有关的问题。另一方面,人们可能认为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应用更为广泛,因

此,作为经济行为指南的完全竞争理论有了明显的进展。为了支持相反的观点,弗里德曼在经济学中对实证主义进行了一次精辟而明确的阐述,并试图用它来表明现实主义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标准。他将任何合理的经济理论都分为“一种语言”和“一系列实质性假设”。他说,前者是“一系列重言式”并且“其功能是充当文件归档系统”:后者“旨在抽象复杂现实的基本特征”。由于对一个理论的唯一检验是它的预测是否成功,因此,完全竞争理论在同等条件下进入了榜单,并被证明是最有用的。他的批评者发现很难摆脱这种反驳,因为他们也接受科学的构想,不管他们多么渴望赞美现实主义的必要性

尽管关于完全竞争的争论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但当这个问题在实证的背景下提出时,经济学并没有特别之处。但它也在经济理论的其他地方出现,这次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出现。纯理论深深地致力于一种假设,即经济行为是理性的,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不言而喻的现实假设。然而,其他社

导论003

会科学正试图借用这一假设,以及它的经济特征,在我们看来,这是目前最具哲学意义的领域。下面我们将介绍理性的经济概念,展示其在哲学上是如何充满挑战和令人困惑的,注意其对社会选择和社会正义的影响,并指出它在经济学之外的相关性。由于实证经济学中的哲学主题将以更一般的方式传播,因此我们不应忽视我们的编辑职责而将注意力仅仅集中在纯经济理论的这一核心假设上。

不亚于微观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学中,纯理论也建立在关于个体行为的命题上。概括起来,它需要把个体作为其他人的典型或代表。一般是通过把个人想象成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并断言整个人类有和他一样的理性。例如,占据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 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大部分内容的投资、储蓄和流动性偏好分析就是采用这种形式。在用资本家的个人利益来解释低工资之前,必须证明每一个资本家的行为都是合理的,且在加总起来时,会产生这种效果。在工会或股东可以被视为机构之前,他们被认为是个人的联盟,每个人都有兴趣遵守将他们捆绑在一起并共同行动的规则。因此,在纯理论中,宏观运动被解释为理性个体的集体工作,而纯经济学家从微观分析开始教学的原因也反映了其最深刻的本体论承诺」

纯理论把理性等同于自利行为,因而只适用于理性利己主义者,这是很容易的假设,有各种借口。埃奇沃思(Francis Ysidro Edgeworth)直截了当地宣称,“经济学的首要原理就是每一个行为主体都受到且仅受到私利驱使”①,并且无数的经济模型都是根据这一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行为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理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即作为理性利己主义者的人与服从规范的人之间的区别。然而,利己主义只是对纯粹理性概念的一种特殊解释。为了指出这一点,同时,为了防止理论容易被误解的其他方式,我们认为最好给出一个技术性(尽管不完整)的草图。尽管使用了符号,但细心的新手应该能够跟得上。

纯理论描述独立于环境的行为主体的特征。假设他有偏好,而特征是由

F.Y.Edgeworth,Mathematical Psychics:An Essay on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to the

Moral Sciences(Kegan Paul,London,1881),p.16.

004哲学与经济理论

他偏好的类型决定的。他的偏好领域是他可能行为的一系列后果。设C(包

括元素c,c',c"等)是给定的行为主体偏好的域,R为C的元素之间的关系,所以cRc'被读作“c至少和c'一样好”。该理论赋予R三个属性:

(1)完备性。对于C中的所有对(c,c'),要么是cRc',要么是c'Rc,要么两者都是。当cRc'而非c'Rc时,经济学家有时会写为cPc'(即c优于c');当cRc'并且c'Rc时,他们有时会写为cIc'(即c对c'无关紧要)。

(2)自反性。对于C中的所有c,cRc。

(3)传递性。对于C中的每个三元组(c,c',c"),如果cRc'并且c'Rc",则cRc"。

(我们强调这不是一个完整的统计,但它将起作用。)

理论的解释取决于指定的领域。如果C被视为向量空间,其中一个元素

给出了行为主体自己消费的商品束,那么通常(尽管不是强制性的)将其视为

纯粹的自私偏好的假设。如果将C作为向量空间,其中的一个元素给出了经

济体中每个行为主体的消费束,那么问题就更为开放,行为主体对C的偏好可

能是自私的,也可能不是自私的。如果他的排序R可以完全独立于其他行为

主体的消费,我们就可能会认为他表面上是自私的:如果不是,那么他的偏好

就可能是无私的,也可能是嫉妒的。因此,cPc可能意味着“c比c'更符合行为主体的自身利益”,但它不需要。以偏好为特征的行为主体的假设既不排除圣人,也不排除成吉思汗(Genghis Khan)。

以抽象的方式,我们可以将行为主体视为具有一组互斥的行为(action)。选择其中一个将产生后果,这是行为主体感兴趣的。一般而言,结果不一定由行为唯一地定义,但是,无论何时,对行为的偏好排序可以被视为对行为结果的偏好排序,并且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将假设行为的结果唯一。

纯粹的经济学家对理性选择的定义现在是这样的:给定一系列可用的行为,如果没有其他可用的行为,行为主体会合理地选择他所选择的行为的后果。从表面上看,它似乎很简单,甚至是合理的,但它具有惊人的含义,我们将

通过实例展示。

让我们考虑一个只有两种商品的经济体,这是仅为了说明目的而制定的限制。以一个拥有这两种商品的行为主体为例,在故事开始之前,他可以用给

导论005

定的价格进行交易。他的策略集包括他可以用这些价格进行的所有交易,前提是()他出售的任何商品不能超过他所拥有的数量,(b)他从出售中获得的收入不得少于购买所需的金额。行为主体的偏好是在两种商品的所有可能消费束(所有非负对)上定义的。

命题A:理性行为主体的选择与两个价格的水平无关(仅取决于它们的

比率)。

证明:考虑两种价格情况,区别仅在于情况一中的每个价格是情况二中价格的正数倍。从行为主体的策略集的定义来看,很明显这两种情况下的策略集是相同的。在一种情况下理性的选择在另一种情况下也必须是理性的。因为,如果不是,那么一种选择必然优于另一种选择:但两种选择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可用的

这个简单的命题在通货膨胀理论中起着重要作用。

命题B:一个理性的行为主体更愿意通过从价税(ad valorem tax)的方式向政府支付一定的金额,而不是通过人头税(poll-tax)的方式支付相同的金额。

证明:()假设对商品1要从行为主体处征收T英镑从价税,商品2不征

税。取消从价税,按单位计税,会降低商品1与商品2的相对价格。征收T英

镑人头税时,会使行为主体无论如何选择都要支付T英镑。那么行为主体现

在如果愿意的话,是否可以购买与有从价税时相同数量的每一件商品?取消从价税为他节省了每单位商品1的税收乘以他所购买的数量,而那正是人头税从他身上拿走的。因此,从价税的选择是在人头税下可用的策略集。(b)如果行为主体现在选择了不同的行为,那么,根据理性选择的假设,可以肯定,其更偏好现在的选择而不是从价税

这一命题与经济学家提出的价格应等于边际成本的规定密切相关,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命题C:假设有n个行为主体。将竞争均衡(competitive equilibrium)定义为一个价格体系和一对交易,()在这些价格下,考虑到商品的偏好和所有权,每个行为主体的交易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b)每种商品的总供应量等于总需求量。假设这些价格都是正的,并且假设在这种均衡中的每一个行为主

006哲学与经济理论

体都希望拥有更多商品(如果可能),即行为主体不满足。那么,中央权威机构(central authority)就没有办法重新分配现有的库存商品以确保每个行为主体获得的分配至少与其均衡分配同等优先,并且至少有一个行为主体获得的分配优于其均衡分配。均衡是帕累托效率(Pareto-efficient)。

证明:假设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考虑行为主体i,他得到了一个比均衡分配更令他喜欢的分配。由于他在均衡中进行合理的选择,因此新的分配并不在他以均衡价格设定的策略集中。那么,按照这些价格,新的分配将违反销售收入应与支出相等的条件。(不满足保证了在均衡中,行为主体的支出不会少于收入。)另一方面,所有被中央权威机构分配了消费束的行为主体(若他们认为这个消费束与均衡的消费束无关)都会发现,在均衡价格下,中央权威机构分配的消费束违背或者仅仅是满足收支相等的条件,因为,如果收入少于支出,当中央权威机构分配的消费束与均衡分配的消费束无关时,行为主体对均衡交易的选择就是不合理的。他本可以通过交易得到一个和他的均衡分配一样好的消费束,并且仍然有剩余可以买得更多或卖得更少,但不满足导致了均衡选择不合理的结果

种矛盾。

现在我们已经证明,要以均衡价格获得中央权威机构分配的消费束,每个行为主体的支出将等于或大于他的收入,并且至少有一个行为主体的支出将大于他的收入。因此,如果行为主体i分配了消费(c,c2)并拥有(x,x),当(p1,p2)是均衡价格时,我们有:

p1(c一xi)十p2(c2一x2)≥0,对于所有ip1(ci一x1)十p2(c2-x2)>0,对于部分i

增加行为主体并考虑p1>0,p2>0,我们得出结论,分配将使用至少一种可用的商品,即:

∑c>∑x,j=1或j=2或两者都是

因此,命题C不是错误的

这一命题在经济学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它的“二重性”使其更为重要,即(粗略地说)任何帕累托效率的分配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被分散到竞争均衡中。但这和许多其他的应用程序将把我们带到太远的领域。已经给出的例子足以证明理性选择假设确实是强大和有用的。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