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向子云,潘军平,曾庆思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冠肺炎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 者】向子云,潘军平,曾庆思编
【页 数】 339
【出版社】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 2020.04
【ISBN号】978-7-5668-2888-0
【分 类】日冕型病毒-病毒病-肺炎-影像诊断
【参考文献】 向子云,潘军平,曾庆思编. 新冠肺炎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20.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新冠肺炎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内容提要:

向子云、潘军平、曾庆思等医生从来自我国21个省、市、自治区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48家医院在网络上展示的1000余例新冠肺炎资料中,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118个病例进行整理和更进一步的分析及综合,并撰写了本书。本书最主要的特点是对疾病的影像特征(包括早期及中晚期)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同时列举10种需要与新冠肺炎进行鉴别诊断的病例,这对放射科医生及临床医生而言都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新冠肺炎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内容试读

第一章

疫情概况介绍及临床基础

新冠肺炎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斯

一、疫情概况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

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0)

将患者体内分离的新毒株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2019

CoV)。2020年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2020年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将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WHO同日宣布由这一病毒导致的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I9。其中,“CO”代表“Corona(冠状),“VT”代表“Vius”(病毒),D代表“Disease'”(疾病),“19”代表疾病发现的年份为2019年。

二、病毒特征

经科学家电镜观察、分离培养及基因测序,发现此次肺炎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respiratory syndrome,MERS)的致病病毒都属于冠状病毒B属,它们有着高度的遗

传相似性。冠状病毒属于正链RNA病毒,可分为四个属:α、B、Y、δ,其中B属

冠状病毒又可分为四个独立的亚群:A群、B群、C群和D群。感染人类下呼吸道

引起冠状病毒肺炎的,目前为人类所知的主要为SARS、MERS和COVID-19三种。

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都属于SARS-CoV亚群,故将其命名为SARS-CoV-2。但其临床症状、流行病学、传播力、致死率及影像等均有较大差异,故需要将两种病毒区别对待。

002

第●章

疫情概况介绍及临床基础

三、流行病学特点及致病机制

SARS病毒和SARS-CoV-2具有某些氨基酸同源性,其病毒表面刺突S蛋白都可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2,ACE2)受体结合,造

成感染和传播。ACE2在人体各器官中普遍存在,在人体的肺部及小肠组织表达最

丰富,在口腔黏膜、眼结膜及血管内皮细胞也有表达,因此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体表黏膜进入人体,后可进入血液循环播散。

(一)传染源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液中能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液对环境造成的气溶胶污染或接触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儿童一般症状较轻,有基础疾病者或老年人是危重症及死亡的高危人群。

四、病理改变

根据目前有限的尸检和穿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一)肺脏

肺脏呈不同程度的实变。

肺泡腔内见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及透明膜形成;渗出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易见多核巨细胞。Ⅱ型肺泡中,上皮细胞显著增生,部分细胞脱落,

003

新冠肺炎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内可见包涵体。肺泡隔血管充血、水肿,可见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及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肺组织呈灶性出血、坏死,可形成出血性梗死。部分肺泡腔渗出物机化和肺间质纤维化

肺内支气管黏膜部分上皮脱落,腔内可见黏液及黏液栓形成。少数肺泡过度充气、肺泡隔断裂或囊腔形成。

电镜下支气管黏膜上皮和Ⅱ型肺泡的上皮细胞胞质内可见冠状病毒颗粒。免疫

组化染色显示部分肺泡的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呈新型冠状病毒抗原阳性,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二)脾脏、肺门淋巴结和骨髓

脾脏明显缩小。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灶性出血和坏死,脾脏内巨噬细胞增生并可见吞噬现象;淋巴结的淋巴细胞数量较少,可见坏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脾

脏和淋巴结内CD4+T和CD8+T细胞均减少。骨髓三系细胞数量减少。

(三)心脏和血管

心肌细胞可见变性、坏死,间质内可见少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血管内皮脱落、内膜炎症及血栓形成。

(四)肝脏和胆囊

肝脏和胆囊体积增大,呈暗红色。肝细胞变性、灶性坏死伴中性粒细胞浸润:肝血窦充血,汇管区见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微血栓形成。胆囊高度充盈。

(五)肾脏

肾小球球囊腔内见蛋白性渗出物,肾小管上皮变性、脱落,可见透明管型。间质充血,可见微血栓和灶性纤维化。

(六)其他器官

脑组织充血、水肿,部分神经元变性。肾上腺见灶性坏死。食管、胃和肠管黏膜上皮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脱落。

004

第一章

疫情概况介绍及临床基础

五、临床表现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该病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有报道最长可达24天。临床症状是非特异性的,中国一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合专家考察报告中统计的55924例确诊患者,以发热(87.9%)、干咳(67.7%)、乏力(38.1%)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上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咽痛)及胃肠道症状(轻度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等。

重型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差、呼吸急促。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孕产妇感染后临床过程与同龄患者相似。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有一部分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目前已观察到的神经系统症状有:突发吐词不清、肢体瘫痪等急性脑血管病症状:头痛、癫痫、意识障碍等颅内感染症状;四肢酸痛、无力等肌肉损害症状。少数患者伴有神经痛、感觉异常、大小便障碍等症状。

六、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检查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型患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

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重型、危重型患者常伴有炎症因子升高。

005

新冠肺炎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病原学检查

采用RT-PCR和/或NGS方法在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

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下呼吸道分泌物(痰或气道抽取物、肺泡灌洗液),结果更加准确。多次、多种标本和多种检测试剂盒检出阳性,这对病原学诊断有重要支持意义。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

(三)血清学检查

机体受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进行免疫防御,对病毒产生特异性抗体。其中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阳性,是机体感染后早期产生的抗体,可提示现行感染或新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抗体是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提示病情进人修复期或存在既往感染。

可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血清的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是核酸检测漏检的良好互补。因此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联合检测不仅可以对新冠肺炎进行早期诊断,而且能在治疗监测及病程转归方面提供更多临床数据,有助于对机体感染阶段的评估。但要注意在特定情况下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如由于患者自身类风湿因子呈阳性等引起的IgM假阳性情况。

七、影像检查

(一)DR检查

新冠肺炎X线平片(DR)检查漏诊率高,病变初期多无异常发现,不推荐用

于首诊影像学检查,但可作为危重型患者及确诊病例的随访和复查。患者早期影像呈现多发小斑片状影及间质性改变,以肺外带为明显。随病情进展,可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实变影,重型患者可以表现为“白肺”,临床上则有严重的低氧血症。

(二)CT检查

目前国内外影像学专家已针对新冠肺炎达成共识,即胸部高分辨率CT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