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与病理诊断》轩维锋,徐晓红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乳腺超声与病理诊断》

【作 者】轩维锋,徐晓红主编
【页 数】 185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9.06
【ISBN号】978-7-5189-5469-8
【价 格】100.00
【分 类】乳房疾病-超声波诊断;乳房疾病-病理学-诊断学
【参考文献】 轩维锋,徐晓红主编. 乳腺超声与病理诊断.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9.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乳腺超声与病理诊断》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十六章,系统讲解了乳腺超声解剖基础、乳腺生长发育、乳腺良恶性疾病等内容,侧重于总结思维方法要点。全书贯穿“定位→定性→鉴别诊断”思维模式,紧密结合临床需要,从乳腺病理角度深入认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声像图改变,重点探讨国内乳腺超声与临床结合的解决方案。本书对完整病例超声图、大体病理图及显微镜下所见进行对照,力求能够快速提升读者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实战能力,适合广大超声医师、乳腺外科医师以及低年资病理医师阅读参考。其特色是附有电子书。

《乳腺超声与病理诊断》内容试读

乳腺超声与病理诊断

第一章

乳腺超声概述

腺超声与病理诊断

第一节乳腺超声发展概述

乳腺超声的发展史也是彩超仪器性能的发展提升史。伴随着国内外医学超声的不断发展,在医学影像学中超声医学逐渐形成独立学科,尤其是乳腺超声已经成为国内乳腺检查及诊断的首选方法

乳腺超声诊断最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Wild(1951年入、贺井敏夫(1952年)和Howy(1954年)

三人开始应用超声诊断乳腺疾病,被人们称为乳腺超声诊断的开拓者。但当时仪器分辨率差,探头频率低,临床价值有限,发展缓慢。

20世纪70年代后期,B型超声仪器不断改进,机械扇形扫描和电子相控阵线性扫描相继出现,使得

超声图像质量得以提高。探头频率由3.5MHz发展到5MHz,分辨率大大提高。此时Wagai及Macridis应用3.5MHz探头加水囊对腮腺进行扫查,获得成功,开创了该领域的先例。随后国内外有学者将水囊应用在乳腺超声检查中,进而改善病灶的显示。受限于仪器条件,乳腺超声能提供给乳腺临床的信息仍然有限。

1983年日本Aloka公司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超SSD-880,率先将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应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北京协和医院张缙熙教授带头开展乳腺、甲状腺等小器官疾病超声检查,随后在国内部分大型医院逐渐开展乳腺超声检查。90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技术、超声探头工艺的迅速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高频探头的应用迅速得到普及,促进了乳腺超声的发展。90年代中期,高频探头频率突破7.5MHz。此后探头频率逐步提高到10MHz。目前高频超声探头频率在12~18MHz,能够提供高分辨率二维图像,能清晰显示乳腺局灶性病变内部回声及边缘,进而推断肿物的生长方式(图11-1)。同时还能进行敏感彩色血流信号观察,观察局灶性病变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走行形态及血流动力学信息。对于乳腺皮下及腺体层直径<5mm病变及浅表淋巴结均能取得优异的图像,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MRI应用的价值。

图1-1-1多种三维探头可供选择

图1-1-2腋窝淋巴结转移癌弹性成像

随着谐波技术、弹性成像技术、图像优化及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实时三维超声、超声造影、血流检测能力的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图1-1-2)。二维超声获得的图像更接近病变的解剖状态,敏感的血流信息能够让超声医师了解病变内部血供改变,进而推断病变的良性及恶性特征,让医师在一定程度上推断病理诊断成为可能。超声引导下乳腺肿物穿刺活检及介入手术,慢慢为临床医师接受和认可。随着超声医师对乳腺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及仪器的不断改进,乳腺疾病超声检查技术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乳腺疾病诊断和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2

第一章乳腺超声概述

第二节乳腺超声发展方向

本节从国内外乳腺超声现状、国内乳腺超声医师工作特点和乳腺超声学习方法三方面进行讨论。※国内外乳腺超声现状

乳腺疾病流行病学、乳腺类型和超声影像被临床的认可程度都决定着超声在乳腺筛查和检查中应用的

普及程度。乳腺X线摄影(MG)是欧美国家乳腺癌筛查和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40岁以上女

性的乳腺癌筛查,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证明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筛查方法。MG主要优势在于对微小

钙化检出敏感,局限性在于对致密型乳腺敏感度低。在欧美国家,MG更为临床所接受,乳腺超声(US)》

多由技师操作完成,仅作为乳腺影像医师参考项目。中国女性乳腺多为致密型腺体,限制了MG检查的敏

感度和准确性,而随着乳腺超声诊断水平的提升,更易于被中国女性接受,乳腺超声已经成为中国女性乳腺筛查和检查的首选方法(图1-2-1)。

图1-2-】非特殊型浸润性癌MG及超声所见

A.MG检查癌灶呈高密度,边缘毛刺:B.癌灶呈极低回声,见中央型异常形态滋养血管

※国内乳腺超声特点

在国内的各类医疗机构中,超声医学都在独立专业进行,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完成。乳腺超声医师具有独立出具诊断报告资格,具备相应资历的医师能够独立进行乳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麦默通手术及肿瘤消融手术治疗等。超声医师和就诊患者面对面询问病史,独立操作彩超仪器,检查之后独立完成超声诊断报告。一份规范、客观、严谨的超声诊断报告,可直接成为乳腺临床医师选择后续治疗方案的影像学依据

※乳腺超声发展方向

目前超声成像新技术大部分仅用于临床研究中,并未作为乳腺癌患者的常规检查,另外,在各家医院之间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为乳腺肿瘤诊断及治疗的评估提供更有效的方法。乳腺

常规超声与临床、乳腺MG、病理相结合是可行的方向之一(图1-2-2)。乳腺超声诊断报告越接近病理级

别,才能给乳腺临床诊疗提供越多的影像学依据,其对乳腺内钙化灶发生的病理机制研究及识别良恶性病

3

腺超声与病理诊断

⊙y

图1-2-2非特殊型浸润性癌超声、大体及显微镜所见

A.肿瘤呈极低回声,边界模糊,边缘不规则:B.术后大体呈“灰白色鱼肉样",与周边组织分界不清:C,镜下癌细胞所见

变都能够带来直接帮助。对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和特殊型浸润性癌的病理机制、大体病理和显微病理有着深刻认识,才能识别特征性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表现。

积极参与乳腺癌多学科综合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充分发挥乳腺癌MDT中乳腺超

声医师的作用。乳腺癌的MDT由乳腺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多学科医师共同

参与。作为乳腺癌MDT中的一员,乳腺超声医师不应只满足于改善图像质量及做出影像诊断报告等常规

工作,还应积极参与临床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尽量了解临床需求,以提供更丰富、更可靠的影像学信息。临床医师与乳腺超声医师共同讨论,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轩维锋徐晓红王广珊)

参考文献

[1]彭玉兰.乳腺高频超声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2]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M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25-161.

[3]赵子杰.实用乳腺超声波技术、判读、鉴别诊断[M们.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4-29.

[4]LAUBY-SECRETAN,BEATRICE,SCOCCIANTI C,et al.Breast-cancer screening:viewpoint of the

IARC working group[J].N Eng1 J Med,2015,372 (24 )2353-2358.

[5]黄妮,朱才义.超声成像新技术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20

(06):51-54.

[6们李静,柯承露.乳腺影像检查方法优选及临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U].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17(3):167-170.

第二章乳腺超声与病理诊断乳房正常解剖和疾病发生相关基础

腺超声与病理诊断

乳腺是哺乳动物所共有的特征性腺体,一般成对生长,左右对称。人类仅有一对乳腺,位于胸前两侧。在胚胎发育期,乳腺起源于外胚层,是皮肤的附属腺,其结构近似于皮脂腺,而功能活动类似于大汗腺。

第一节乳腺的发生过程

人胚胎时期,两性的乳腺发育相同。胚胎发育第4周时,胚胎两侧腹面出现两条表皮增厚区,称为乳腺线或乳腺嵴(mammary lines or mammary ridges)。乳腺嵴头端起自于腋窝,终止于腹股沟,其表面上皮具有向深部生长的特性。在乳腺嵴上,有多处局部增厚区,形成6~8对的乳腺始基(图2-1-1)。胚胎发育第5周时,乳腺嵴胸段的外胚层细胞局部增生,在胚体两侧各形成一个形似凸透镜样的表皮细胞群,表皮细胞群继续增生并向深部间充质下陷生长,形成上皮细胞团,为初级乳芽(primary bud)。胚胎发育第8周时,乳腺嵴上乳腺始基除胸段上皮下陷继续发育外,其余部位乳腺始基逐渐消退。原始始基不完全退化或散布形成副乳腺组织(图2-1-2),2%~6%的女性表现为副乳头或腋窝副乳腺组织。

副乳头

乳线

图2-1-1乳线、副乳头及乳腺位置示意图图2-1-2左侧胸壁黑色突起为副乳头

引自:g2014 MedicineNet..inc;作者:王碧波,海口乐康体检医院

乳腺上皮细胞在前3个月内生长缓慢。在第4个月时,初级乳芽细胞向真皮下方增生并伸出许多突起,为次级乳芽(secondary bud)。第5个月时,次级乳芽可达15~25条,成为输乳管始基。每一条乳芽末端的细胞继续增生,并分支形成较小的导管,这一导管系统生长缓慢,每一条输乳管及其分支将发育构成乳腺叶。第6个月时,导管系统的分支发育已经完成大部分。胚胎发育第7~8个月时,乳芽由实心的细胞条索逐渐演变成管腔结构。当乳腺嵴上皮下陷形成初级和次级乳芽时,真皮的乳头层和网织层也随之下陷并包绕在乳芽周围,进而形成乳腺导管周围和叶间的结缔组织。第8个月时,乳腺表面上皮下陷形成乳凹,乳腺导管开口于乳凹。胎儿出生前后,乳凹深层的间充质局部增生,使乳凹逐渐消失,形成乳头(nipple)。乳头周围环形区域形成乳晕(areola of breast)。最后3个月内,由于乳腺组织对来自胎盘和母体的性激素及催乳素比较敏感,致使导管系统末端的腺泡呈分泌状态。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