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检验与临床》李爱军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检验与临床》

【作 者】李爱军著
【页 数】 159
【出版社】 沈阳:沈阳出版社 , 2019.07
【ISBN号】978-7-5441-9548-5
【分 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
【参考文献】 李爱军著. 实用检验与临床. 沈阳:沈阳出版社, 2019.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实用检验与临床》内容提要:

本书为校本教材。全书紧密结合当下临床工作实际和临床检验新进展,对检验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要从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本书内容涵盖面广、资料新颖,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适合各级检验科人员参考使用,同时也是指导从医学生和普通大众的参考医学科普书籍。作者李爱军,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2011年取得潍坊市医学院病微生物硕士学位。近年来在省级刊物发表科研论多篇,参与多本著作的编写。

《实用检验与临床》内容试读

第一章血液检查基本技术

第一节」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

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的关键,在自动化检验仪器普遍应用的现代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是全程质量管理的重点。《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

(IS0151892008)文件把“分析前程序”定义为:按照时间顺序,从临床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

序开始前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样品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输。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根据检验方法和目的的不同,血液标本采集的方法也不一样。最常用的采血方法有皮肤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

一、皮肤采血技术

皮肤采血法(skin puncture for blood collection)主要用于微量用血的检查和婴幼儿血常规检验。皮肤采血法所获得的血液标本是微动脉血、微静脉血和毛细血管血混合的末梢全血。

(一)采血针皮肤采血法

1.器材准备

准备好一次性微量吸管、一次性采血针、稀释液和消毒器材等。

2.部位选择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采取末梢血以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端内侧为宜。婴幼儿由于

手指太小可以用足跟采血。凡局部有水肿、炎症、发绀或冻疮等均不可穿刺采血;严重烧伤患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由于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成分有差异,因此,有条件时应尽可能采静脉血。

3.采血方法

略。

4.注意事项

①采血时要注意严密的消毒和生物安全防范,采血针、微量吸管一次性使用;②针刺深度应达3mm,令血液自然流出。取血时可稍加挤压,但切忌用力过大,以免使过多组织液混入血液中;③采血的动作要迅速,防止流出的血液凝固或血细胞破坏;④稀释液或血液加样需准确,吸管外血液需擦去;⑤采用手工法进行多项常规检验时,血液标本采集顺序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5.方法学评价

①耳垂采血:优点:痛感较轻,操作方便,适用于反复采血(手指皮肤粗厚者)。缺点:血循环较差,受气温影响较大,结果不稳定。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较手指血或静脉血高(特别是冬季),不推荐使用。②手指采血:优点:操作方便,可获得相对较多

1

·实用检验与临床·

血量,检验结果比较恒定。缺点:有时痛感较重,检验结果与静脉血比较仍有差异。

(二)激光皮肤采血法

激光皮肤采血法属于非接触式采血法,激光采血器能在极短时间内发出一束特定波长的激光束,接触皮肤后瞬间在采血部位产生高温,使皮肤气化形成一个0.4~0.8m的微孔,血液自微孔流出,从而实现采集末梢全血的目的。该方法具有感染机会少,痛感轻和工作强度低等优点

1.器材准备

激光采血器、一次性激光防护罩、微量采血管、消毒用品等。

2.部位选择

手指(其他要求与采血针皮肤采血法相同)。

3.采血方法

按摩采血部位(手指指腹),使局部组织自然充血,消毒皮肤后,将激光手柄垂直置于一次性激光防护罩上方,垂直对准、紧贴采血部位,按下“触发键”,然后将防护罩推出,血液自行流出或稍加挤压后流出,及时采集标本。

4.注意事项

①禁止在易燃易爆性气体环境中使用激光采血器,以免发生爆炸事故;②在使用过程中,禁止用肉眼观看激光窗口,或将激光窗口对准采血部位以外的身体其他位置;禁止使用反光镜或其他反光器材观察激光窗口,以免造成视力损害;③采血时防护罩要紧贴采血部位,不能倾斜或悬空,以免影响血液标本的采集效果;④激光采血器的透镜是重要的部件之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有挥发物附着于表面,一般工作50次后需要清洁1次。

二、静脉血液采集技术

静脉采血法(venipuncture for blood collection)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采血方法,所采集的静脉血能准确反映全身血液的真实情况,因其不易受气温和末梢循环变化的影响,而更具有代表性。静脉血液采集技术包括普通采血法和真空采血法。

(一)普通采血法

普通采血法指的是传统的采血方法,即非真空系统对浅静脉穿刺的采血方法。

1.准备器材

主要是试管、注射器、消毒器材等。

2.选择采静脉血

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一般选肘正中静脉,让前臂水平伸直放在垫枕上,暴露穿刺部位,触摸选择容易固定、明显可见的静脉。

3.采血操作

略。

4.注意事项

①根据检查项目和所需采血量选择注射器;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③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或皮管内抽取血液标本;④抽血时切忌将针栓回推,以免注射器中空气进人血液循环形成气栓:⑤抽血不宜过于用力,以免血液产生泡沫而造成溶血。

2

·第一章血液检查基本技术·

(二)真空采血法

真空采血法又称负压采血法。具有计量准确、传送方便、封闭无菌、标识醒目、刻度清晰、容易保存、一次进针多管采血等优点。主要原理是将有胶塞头盖的采血管抽成不同的真空度,利用带安全装置的针头和软导管组合成全封闭的真空采血系统,以实现定量采血,并且采血量由采血管内负压大小来控制。

1.主要器材

真空采血系统由双向采血针和采血管构成。真空采血管的种类和用途见表1-1。

表1-1真空采血管种类和用途

采血管头

用途

标本

操作步骤

添加剂

添加剂作用机制

盖颜色

生化学/血清学/免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硅胶血液凝固剂促

红色

血清

激活血液凝固

疫学检验

5次,静置1小时离心凝剂:凝血酶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

绿色

生化学检验

血浆

肝素钠、肝素钾

抑制凝血酶

匀8次,离心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

硅胶、血液凝固

金黄色

生化学检验

血清匀5次,静置5分钟情性分离胶、促凝剂

激活剂

离心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

血液学和免疫血液

EDTA-K,(干粉喷

紫色

全血

匀8次,试验前混匀

整合钙离子

学检验

洒)

标本

苯酸钾/氯化钠,氟

血清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

灰色

血液葡萄糖检验

化钠/EDTA-Na2,氟抑制糖分解

血浆匀8次,离心

化钠(血清)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枸橼酸钠:血液

浅蓝色

凝血检验

全血

整合钙离子

匀5~8次,离心

=1:9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枸橼酸钠:血液

黑色

红细胞沉降率

全血匀8次,试验前混匀

整合钙离子

=1:4

标本

2.静脉选择和消毒同普通静脉采血法。

3.采血方法

(1)硬接式双向采血针的采血操作:①在穿刺点上端扎压脉带(松紧适宜),受检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分暴露;②消毒静脉穿刺处,拔除采血穿刺针的护套,左手固定血管,右手拇指和示指持穿刺针,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呈30°角,快速刺入皮肤,然后呈5°角向前刺破静脉血管壁进人静脉腔;③将真空采血试管推人硬接式双向采血针的刺塞针端中,静脉血就会自动

3

·实用检验与临床·

流人采血试管中;④如需多管血样,将刺塞针拔出刺入另一真空采血管即可;⑤采血完毕拔下采血试管后再拔出穿刺针头,嘱受检者松开拳头,用棉球按压穿刺点3~5分钟止血,拧下针头置消毒液中浸泡或作毁型处理。

(2)软接式双向采血针的采血操作:基本同上,略。

(3)采血管混匀:抗凝血、有分离胶和促凝剂的采血管需颠倒混匀5~8次,切忌用力过猛。非抗凝血无须颠倒混匀。

(4)多管采血时采血管分配顺序:一次采多管血时,折住采血针刺塞端上方的软管,拔出针头刺入下一管中即可,立即颠倒混匀5~8次(非抗凝血无须颠倒混匀),切忌用力过猛。多管检验采血顺序:①血培养试管;②红色头盖(无抗凝剂,用于生化、免疫学检验);③蓝色头盖(枸

橼酸钠抗凝,用于凝血检验);④绿色头盖(肝素抗凝,用于急诊生化检验);⑤紫色头盖(EDTA

抗凝,用于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等检验);⑥黑色头盖(枸橼酸钠抗凝,用于血沉检验);⑦灰色头盖(加血糖分解抑制物,用于血糖检验)。

4.采血后处理

根据生物安全原则及各种真空管系统的特点,处理废弃的采血针和试管托,达到避免误伤或污染的目的。

5.注意事项

①检查盖塞:使用前切勿松动负压采血管头盖,以防止采血量不准;②刺塞端穿刺针乳胶套的作用:包裹、封闭刺塞针头,当针头刺人采血管后,乳胶套卷起。采血完毕,去除采血管,乳胶套弹性回复,封闭刺塞针头,防止导管内血液继续流出而污染周围环境,采血时不能取下。

三、血液标本抗凝、转运及贮存(一)血液标本抗凝

使用全血和血浆标本时,通常需要应用抗凝剂。所谓抗凝就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某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这种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

1.化学抗凝剂

常用化学抗凝剂的用途和特点见表1-2。

表1-2常用化学抗凝剂的用途和特点

抗凝剂

抗凝原理

适用项目

注意事项

乙二胺四乙

与血液中Ca2+结合成整合物,

抗凝剂用量和血液的比例,采血

全血细胞计数

酸(EDTA)而使Ca2+失去活性

后须立即混匀

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血沉、凝血试验、输血抗凝能力相对较弱,抗凝剂浓度、

枸橼酸盐

而使Ca2+失去活性

保养液

体积和血液的比例非常重要

血气分析;生化检验肝

加强抗凝血酶Ⅲ,灭活丝氨酸

电极法测血钾与血清结果有差

肝素

素锂适用于红细胞渗

蛋白酶,阻止凝血酶形成

异:不适合血常规检查

透脆性试验

草酸根与血液Ca2+形成草酸血细胞比容、网织红细容易造成钾离子污染;现应用已

草酸盐

钙沉淀,使其无凝血功能

胞计数

减少

4

·第一章血液检查基本技术·

(续表)

抗凝剂

抗凝原理

适用项目

注意事项

激活凝血蛋白酶,加速血液生化、免疫检验,特别常用促凝剂有凝血酶、蛇毒、硅石

促凝剂

凝固

适用于急诊化学检验

粉、硅碳素等

高黏度凝胶在血清和血块间能快速分离出清晰的

分离胶质量影响分离效果和检验

分离胶

形成隔层,达到分离血细胞和血清标本;生化、免疫

结果;分离胶试管成本高

血清目的

检验

2.物理方法

抗凝将血液注人有玻璃珠的器皿中,并及时转动,纤维蛋白缠绕凝固于玻璃珠上,从而防止血液凝固。此抗凝方法常用于血液培养基的羊血采集。也可用竹签搅拌除去纤维蛋白,以达到物理抗凝的目的。此类方法主要用于测定结果受抗凝剂影响的血液标本的抗凝,如红斑狼疮细胞检查。

(二)血液标本转运

处理血液标本时应特别注意:①把每一份标本都看作是无法重新获得、唯一的标本,必须小心地采集、保存、运送、检测和报告;②要视所有的标本都有传染性,对“高危”标本,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患者血液标本等,要注明标识;③检验完毕,标本必须消毒处理。

血液标本的运送可采用人工运送、轨道运送或气压管道运送等。无论何种运送方式,都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唯一标识原则

目前较好的方式是应用条形码系统。

2.生物安全原则

确保容器、试管管盖和橡皮塞等牢固,防止溢洒。

3.尽快运送原则

尽快送检标本以满足检验质量要求和临床诊治的需求。特殊情况应根据检验项目要求冷藏送检。运送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荡。

(三)标本拒收

实验室要制定标本接收和拒收的标准文件。因“让步”而接收的不合格标本,其检验报告单上应注明标本存在的问题。

标本拒收常见原因(离心前和上机前)包括:①溶血;②血液采集容器不当(如抗凝剂错误);③采血量超出规定体积的十10%;④抗凝标本出现凝固,标本离心前即观察标本有无凝块。在标本离心后,再次通过肉眼观察有无凝块,怀疑有小凝块时,需用玻棒挑动标本,以确定或排除小凝块的存在;⑤转运延误或转运条件不当,如标本送达时已超过采样时间4小时则应拒收;⑥申请和标本标识不一致;⑦标本污染、容器破损等;⑧输液同侧或静脉留置导管处采集的标本。

应对送检标本进行登记,并记录不合格标本原因,及时通知临床;每月统计并向临床反馈

·实用检验与临床·

不合格标本原因及百分率,帮助临床改进,提高送检样本质量。

(四)血液检验前预处理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采用离心法分离血清或血浆。(五)血液标本贮存

不能及时测定的标本可在确保标本特性稳定的条件下短期保存。分为室温保存、冷藏保存和冷冻保存。

1.分离后标本

①若不能及时检测或需保留以备复查时,一般应将标本置于4℃冰箱内保存;②置-20℃冰箱可保持多数项目结果稳定1个月;③分离后(包括菌种)置-70℃冰箱可保持多数项目结果稳定3个月以上;④标本存放时需要密封,以免水分挥发而使标本浓缩;⑤标本应避免反复冻融。

2.立即送检标本

部分不稳定项目如血氨(密封送检)、红细胞沉降率、血气分析(密封送检)、酸性磷酸酶、乳酸及各种细菌培养,特别是厌氧菌培养等标本需立即送检,及时测定。

3.检测后标本

检测后标本应根据标本性质和要求按照规定时间保存,以备复查需要。保存的原则是在有效的保存期内被检测物质不会发生明显改变。

(六)检验后血液标本的处理

根据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实验室废弃物管理的目的如

下:①将操作、收集、运输及处理废弃物的危险减至最小;②将其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至最小。因此,检验后废弃的血标本应专人负责处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置专用容器,由专人送到指定的消毒地点集中处理,一般由专门机构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

四、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采血因素、生物学因素、药物等)】

标本采集是分析前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大部分工作是患者、医护人员、标本运送人员及检验人员在实验室以外的空间和进入检验过程前完成,期间多个环节很难由临床实验室单独监控。因此,临床医师对检验结果不满意,其最终原因有60%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为准确反映患者状态,临床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应了解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状态和影响结果的因素,并将相关要求告知患者,请其予以配合,使标本尽可能少受非疾病因素的影响。

(一)采血服务的环境要求

1.空间

采血环境应该是人性化设置,空间宽敞,光线明亮,通风良好,采血台面高低和宽度适宜,座椅舒适、可转动或斜躺。

2.窗口

有足够采血窗口和工作人员,保证在患者最多的时刻,患者排队等候采血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排队人数不超过5人。采血等候处最好设置采血路径指示、叫号系统设备等。窗口之间最好相互隔开,保护患者隐私和避免窗口之间的相互干扰。

3.防止交又感染

采血过程尽可能采用一次性用品,包括压脉带、清洁纸垫和消毒用品(即一人一巾一带一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