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药临床应用》王琰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中西药临床应用》

【作 者】王琰主编
【页 数】 301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9.04
【ISBN号】978-7-5189-5507-7
【价 格】148.00
【分 类】临床药学
【参考文献】 王琰主编. 现代中西药临床应用.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9.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现代中西药临床应用》内容提要:

本书共3篇,第一篇总论,主要首先介绍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等方面的知识;第二篇西药临床应用,主要介绍西药临床应用,包括抗生素、呼吸系统药物、循环系统药物、生殖系统药物、减肥药及抗骨质疏松药等;第三篇中药临床应用,介筛了中药药效学、中药的合理应用、解表剂、祛暑剂等方面的知识。本书侧重临床实践,深入浅出,突出指导性。

《现代中西药临床应用》内容试读

第一篇

总论

篇一明

2

第一章

●●●●

药理学概述

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和规律,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基本理论依据的学科。药理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规律,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另一方面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处理的规律,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理学是一门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等为基础,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

药物是指用以预防、诊断及治疗疾病的物质。从广义上讲,凡是能够影响机体器官系统生理生化功能和(或)细胞代谢活动的所有物质都属于药物,也包括避孕药及保健药。

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的规律性,同时为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现代科学技术是不断推动药理学的发展的基础。药理学是一门实验型的学科,以科学实验为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根据不同的要求,分别在整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和观察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研究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常用的药理学实验方法包括整体与离体功能检测法、行为学实验方法、形态学方法、生物鉴定法、电生理学方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以及化学分析法等。药理学的实验方法还可分为实验药理学方法、实验治疗学方法和临床药理学方法等。

护用药理学属药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临床整体护理为基础,遵循护理程序的主线,在研究药理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研究临床医疗护理中,药物与患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要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尤其是药物的主要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患者安全、合理和有效地使用药物。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药物是人类在劳动生产中与疾病做斗争而萌芽的,是与物质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是凭着人类的本能从自然界选择必需的物质医治各种疾病而产生的。这些实践经验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饮酒止痛、大黄导泻、楝实祛虫、柳皮退热等。民间医药实践经验的累积常常流传集成本草,这在我国及埃及、希腊、印度等均有大量记载。我国古代对世界医药做出了重大贡献,世界上最早一部本草是我国的《神农本草经》,世界上最早一部药典是我国的《唐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是宋代的《洗冤录》,其中有很多毒物学和解毒药的记载。尤其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部药物学巨著之一,流传世界各国,泽及后代。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插图1160帧,药方11000余条,是研究中医药的必读书籍,在国际上有多种文字译本流传。药理学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在19世纪初,有机化学、植物化学和实验生理学飞速发展,使药物的研

3

现代中西药临床应用

究进人了一个新的时代。人类1806年从阿片中提取得到吗啡、1823年从金鸡纳树皮中得到奎宁以及1833年从颠茄中提取得到阿托品等就是突出的例子。同时,在化学及相关学科、实验生理学及病理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实验药理学方法,并将其系统地用于药物的筛选,使筛选工作能比较迅速、有效地发现新药。实验病理学成功地建立了许多病理模型,为实验治疗学打下了基础。1878年英国生理学家J.N.Langley(1852一1925)提出药物作用的受体概念,为现代药物受体学说奠定了基础。20世纪上半叶是新药发展空前迅速的时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5年间,也就是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这些年间发展更快。现在临床常用药物中大部分都是那一时期研制问世的,如抗生素、抗癌药、抗精神病药、抗高血压药、抗组胺药、维生素等,它们中的许多药物目前仍是临床治疗的基本药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医学及化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单克隆技术、基因重组技术及基因敲除技术等的发展,现代药理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分化出了许多新的分支,使药理学从原来的系统药理学、器官药理学发展为今天的生化药理学、免疫药理学、遗传药理学、分子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等。药理学研究已经从系统器官水平达到了受体、受体亚基、分子水平甚至基因水平。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理学将进一步为新药的研究开发、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发掘祖国宝贵的中医药学遗产、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琰)

驶然的盟

中气人

一4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是药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其主要的任务是阐明药物的药理效应和作用机制。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细胞间的初始作用。药理效应是指药物的初始作用所引起的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在功能和形态上的变化,是机体对药物反应的表现。同一药物对不同脏器常常有不同的效应。

药物的药理效应实际上是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药物作用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功能的提高称为兴奋、亢进,功能的降低称为抑制、麻痹。过度兴奋转入衰竭,是另外一种性质的抑制。

大多数药物的作用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的,而化学反应的专一性使药物的作用具有特异性。许多药物是通过与机体组织细胞上特异性的大分子物质结合而产生作用的,这种特异性的大分子物质就是受

体,如阿托品特异性地阻断M胆碱受体。特异性强的药物不一定引起选择性高的药理效应,两者不一

定平行。如前所述阿托品特异性阻断M胆碱受体,但由于该受体存在于多种组织中,使其药理效应选

择性并不高,对心脏、血管、平滑肌、腺体及中枢神经等的功能都有影响,而且有的是兴奋作用,有的是抑制作用,作用性质完全不同。

药物作用还具有选择性。有的药物只作用于一种组织器官,影响一种功能;而有的药物则可作用于多种组织器官,影响多种功能。前者选择性高,后者选择性低。

一般来说,特异性强和(或)选择性高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针对性较好。反之,效应广泛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多。

然而,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并非同义词,例如具有冠脉扩张效应的药物不一定都是抗冠心病药,抗冠心病药也不一定都会取得缓解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有时还会产生不良反应。

二、药物作用的治疗效果

药物作用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由于药物自身特性所致,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常常同时存在,即药物的作用具有双重性。进入机体的药物有时甚至可以对机体的组织器官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导致药源性疾病。因此,临床选用药物时,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认真权衡利弊,不可盲目选择。(一)治疗作用

治疗作用是指符合用药目的,能够防治疾病,有利于患者康复的药物作用。治疗作用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5

现代中西药临床应用

1.对因治疗或称治本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的治疗称为对因治疗,例如应用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应用特异性解毒药治疗某些重金属中毒等。

2.对症治疗或称治标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挽救患者生命的治疗称为对症治疗。对症治疗虽然不能根除病因,但是由于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的病因暂时尚未明确或缺乏特效治疗药物,因而经常需要对症治疗,有的疾病甚至需要终生对症治疗。如对临床某些重危急症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脑水肿等的处理多属对症治疗。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情,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选择对症治疗或对因治疗,或者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同时进行。

(二)不良反应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痛苦的药物反应称为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较多,多数是药物作用的延伸,并且常常可以预知,但不一定都能避免。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果难以恢复,称之为药源性疾病,例如庆大霉素引起神经性耳聋,肼屈嗪引起红斑性狼疮等。这种例子在临床并不少见。

1,不良反应是药物所固有的,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效应。这是由于有的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影响多个组织器官,当某一药理效应被当作治疗作用时,其他效应就成为不良反应。例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道痉挛时,会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不良反应。副反应常常难以避免,但是一般不太严重,多为功能性的变化,停药后可较快恢复。

2.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对机体组织器官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但是常常可以预知,也是应该避免发生的不良反应。药物的毒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急性毒性一般发生较快,多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功能;而慢性毒性一般发生较缓,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器官功能。致癌、致畸胎、致突变三致反应是药物的特殊毒性,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因此,在临床上如果要想通过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来增加疗效或达到治疗目的是有限度的,过量用药对患者十分有害。

3.后遗效应,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阈浓度)以下时还残存的生物效应。后遗效应可以是短暂而轻微的,如服用镇静催眠药次日清晨的宿醉现象;也可以是较长而严重的,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常常数月内难以恢复。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或症状加剧称为停药反应,又称回跃反应。例如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突然停药后次日血压的急剧回升。

5.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也称过敏反应。常为非肽类药物进入体内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成为抗原后,经过10天左右致敏过程而发生,一般见于过敏体质患者。变态反应的性质与药物原有的药理效应和剂量无关。临床表现因人因药各异,其反应严重度程度差异很大,可以出现从

I型到Ⅳ型的变态反应;从轻微的皮疹、发热至造血系统抑制,从肝肾功能损害至过敏性休克等。一个

患者可能只有一种症状,也可能同时出现多种症状。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有可能再次发作。变态反应的致敏物质比较复杂,可以是药物本身,或是其代谢产物,也可能是药物制剂中的杂质。预防变态反应的办法之一是在临床用药前先做皮肤过敏试验,但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在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6.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的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很小的剂量即可引起超出常人的强烈的药理效应,但这种反应的性质与药物所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其反应严重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这种反应与免疫反应无关,可能是一类与遗传异常有关的反应,如临床所见骨骼肌松弛药琥珀胆碱的特异质反应就是由于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而产生的。

(王琰)

第二节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1.量效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理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大,这就是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在实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