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刘新静,刘红燕,程玲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作 者】刘新静,刘红燕,程玲主编
【页 数】 159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20.09
【ISBN号】978-7-5615-7912-1
【分 类】护理学-健康教育学
【参考文献】 刘新静,刘红燕,程玲主编.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20.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内容提要:

本书从临床护理的实际出发,内容涵盖临床各个学科,对各专科疾病的一般护理、专科护理、特殊症状护理、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护理健康教育等理论知识进行了提炼总结,对临床护理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本书共分十二章,第一章呼吸内科疾病护理,第二章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第三章消化内科疾病护理,第四章肾内科疾病护理,第五章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第六章普通外科疾病护理,第七章肝胆外科疾病护理,第八章心胸外科疾病护理,第九章泌尿外科疾病护理,第十章骨科疾病护理,第十一章神经外科疾病护理,第十二章急诊急救护理。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内容试读

马是玖出的

第一章

作用》当地

呼吸内科疾病护理

第一节咯血

咯血是指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咯出者,少量咯血可仅表现为痰中带血。大咯血时血液自口鼻涌出,常阻塞呼吸道,造成室息死亡。

一、评估

(1)一般评估:生命体征、精神状态、意识。

(2)专科评估:咯血的量、颜色、性状的评估,咯血的先兆,窒息的先兆及表现。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环境:病室安静通风,避免探视,减少不必要的交谈,保证患者有良好的休息环境。

(2)饮食护理:大咯血期间暂禁食,对咯血停止后或少量咯血的患者可给予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或温凉的半流食;忌生冷辛辣食品;戒烟酒;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较强的饮料。保持二便通畅,以防排便用力而引起咯血加重,便秘者可给予缓泻药或开塞露。

(3)休息及卧位:咯血患者应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减少患侧活动度,防止病灶向健侧扩散,同时有利于健侧肺通气。不能明确出血部位者,可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颈部倾斜于床边,有利于血液的咯出。禁止患者下床活动,止血3天后患者方可起床。若痰中不带血,可适当在室内活动,尽量避免搬动患者。

(4)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取出活动义齿;及时更换污染的被服,倾倒容器中的血液,避免不良刺激。

(5)保持呼吸道通畅。

2.病情观察

(1)观察咯血的先兆

①咯血前兆:喉痒,患者恐惧不安;突然胸闷,挣扎坐起;呼吸困难加重,面色青紫,继而

1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发生室息、昏迷。

②窒息先兆征象:大咯血过程突然停止,随即出现胸闷、极度烦躁、表情恐惧、精神呆滞、呼吸暂停、双眼凝视、唇甲发绀、大汗淋漓、双手乱抓、大小便失禁等」

(2)观察生命体征,及时记录病情变化,观察咯血的颜色、量及患者的精神和意识状态。咯血量的估计:①少量咯血,24h咯血量<100mL;②中等量咯血,24h咯血量100~500mL;③大咯血,24h咯血量>500mL或一次咯血量超过300mL。

(3)咯血多发生于深夜及凌晨熟睡时,护士要加强巡视,特别是在夜间,要防止因患者身体衰弱、反应能力差,在熟睡时发生咯血不觉醒而造成窒息死亡。

(4)记录24h出人量。

3.用药护理

(1)患者咳嗽剧烈易加重出血,要及时给予祛痰镇咳药,禁用吗啡和呼吸抑制药,夜间慎用催眠药,以防熟睡中咯血不能及时排出而发生窒息。

(2)止血药种类繁多,以垂体后叶素为主,要掌握药物的疗效、用法、剂量和不良反应。垂体后叶素:①禁忌证为高血压、冠心病、妊娠;②不良反应为血压升高、心悸、胸闷、心绞痛等心血管系统症状,也可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及电解质紊乱。

4.降温止血

对于大咯血伴高热者,可于患者胸部放置冰袋,使局部体温下降,反射性引起肺部血管收缩。

5.急救

准备好急救物品,做好窒息的预防和抢救准备。

6.心理护理

由于咯血量较大,患者及家属大都非常紧张,患者多有恐惧、绝望、求救心理。不良的情绪会加重出血,所以,做好咯血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当患者咯血时,护士要床旁守护,安慰患者,给患者以安全感;出血停止后,护士要积极做好相关知识宣教,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要求家属保持情绪稳定,及时安慰患者;对过度紧张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物。

三、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

大咯血时禁食;少量咯血者宜进少量温凉流质饮食,因过冷、过热及刺激性饮食均易诱发或加重咯血;多饮水,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排便通畅,避免排便时腹压增大而引起再次咯血。咯血停止后,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休息

少量咯血者以静卧休息为主;大量咯血患者应卧床休息。嘱患者取患侧卧位,尽量减少患侧的活动。

3.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止血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垂体后叶素可收缩小动脉,减轻咯血,但能引起子宫、肠道平滑肌、冠状动脉收缩,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及孕妇忌用。静脉滴注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恶心、便意、心悸、面色苍白等。,2

第一章呼吸内科疾病护理

4.疾病相关知识指导

指导患者咯血时将血轻轻咳出,勿咽气,勿屏气,以防血液凝固而引起窒息;戒除烟酒,勿进辛辣刺激性饮食,以免引起呛咳而诱发咯血。

(刘新静李蕾)》

第二节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缺血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甚至发展为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

一、评估

(1)一般评估:神志,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情况,大小便及皮肤等。

(2)专科评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情况,评估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了解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环境: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流通、新鲜,适宜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病室内避免放置鲜花,禁用蚊香、花露水等带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

(2)休息和体位:心功能代偿期可适当活动,失代偿期嘱患者卧床休息,如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则宜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设置床边桌,以便患者伏桌休息,以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

(3)饮食护理:少食多餐,以软食为主,减少用餐时的疲劳。多进食高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菠菜、蘑菇、木耳、萝卜、香蕉、苹果、橘子等,避免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白糖、红糖、蜂蜜、甘蔗、大米、面粉、红薯、大枣、甜菜,以及含糖量高的水果等。若患者出现腹水或水肿、尿量少,则应限制钠水摄入。

(4)基础护理:加强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清醒患者每天用生理盐水漱口,若发生感染可用2%的碳酸氢钠漱口。昏迷患者按常规做口腔护理。

(5)氧疗护理: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氧流量每分钟1~2L,浓度25%~29%。

对肺心病患者给予低流量吸氧的原因:高碳酸血症的肺心病患者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改变的反应性差,其呼吸主要靠低氧血症对化学感受器的驱动作用,若吸入高浓度氧,氧分压迅速上升,则会减轻或消除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通气必然减少,二氧化碳潴留反而加重。

(6)有效祛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应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对于痰液黏稠者,亦可给予超声雾化吸人,雾化液中加入抗生素、祛痰药和解痉平喘药,每日2次或3次;对于意识不清或无力咳痰患者,可给予电动吸痰,必要时可给予拍背或用振荡排痰仪促进排痰。

3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2.病情观察

(1)观察神志,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节律、频率、深浅,有无发绀、水肿,以及尿量等的变化。

(2)观察患者的痰液的量、颜色、性状。

(3)定期监测血气分析的变化。动脉血气分析的正常值:氧分压80~100mmHg,二氧化碳分压35~45mmHg。

3.用药护理

(1)避免使用镇静药、麻醉药、催眠药,以免抑制呼吸功能和咳嗽反射。

(2)使用利尿药应以缓慢、小剂量、间歇用药为原则。

(3)使用血管扩张药时,注意观察心率及血压情况。

(4)观察呼吸兴奋药的不良反应,如皮肤潮红、出汗、血压心悸等,应减慢滴速或停药并通知医生。

4.加强锻炼

锻炼方式有呼吸肌锻炼、全身锻炼(进行呼吸操和有氧活动)、耐寒锻炼(用冷水洗脸、洗鼻)。呼吸肌的锻炼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

(1)缩唇呼吸的训练方法: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缩口唇做吹口哨状缓慢呼气4~6$,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以能轻轻吹动面前30cm处的白纸为度,缩唇呼吸可配合腹式呼吸一起应用。

(2)腹式呼吸的训练方法:患者取舒适体位,全身放松,闭嘴吸气至不能再吸,稍屏气或不屏气,直接用口缓慢呼气。吸气时膈肌下降,腹部外凸,呼气时膈肌上升,腹部内凹。呼吸时可让患者两手置于肋弓下,要求呼气时须明显感觉肋弓下沉变小,吸气时则要感觉肋弓向外扩展。有时需要用双手按压肋下和腹部,促进腹肌收缩,使气呼尽。

5.心理护理

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疑虑、烦恼、渴求等各种心理反应。护士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进行心理沟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以优良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使他们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三、健康教育

(1)戒烟、戒酒。

(2)加强饮食营养,以保证机体康复的需要。指导患者进行耐寒锻炼,根据病情开展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冬季注意保暖,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以防止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4)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的方法,当痰多时应尽量咳出,或采取体位引流等协助痰液排出。

(5)指导患者掌握呼吸锻炼的方法,如噘嘴呼吸、腹式呼吸。

(刘新静李蕾)

1用49信,儿:

4

第一章呼吸内科疾病护理

第三节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一、评估

(1)一般评估:神志、生命体征、饮食、皮肤等。

(2)专科评估:呼吸的频率、节律、呼吸困难、发绀情况,评估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了解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环境: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流通、新鲜,适宜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50%~60%,避免探视,避免刺激性异味。

(2)活动与体位:取半卧位或坐位,适量活动,以呼吸、心率未增快为宜,呼吸困难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如鸡蛋、牛奶、瘦肉、水果,少食多餐,进餐时要持续吸氧,鼓励患者饮水,呼吸困难或无创机械通气不能经口进食者,急性期给予鼻饲饮食,病情稳定后过渡到半流质软食,如蛋羹、肉末面食、肉粥等,康复期可食普食。

(4)基础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改换体位,防止痰液淤积、肺不张、感染及压疮,并做好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

(5)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给予叩背、排痰等物理治疗。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方法如下:患者取坐位,用鼻以腹式最大限度地深吸气后,嘱患者屏气10$,同时身体向前倾,双手交叉放于两侧腹部,然后张口连续咳嗽两声,咳嗽时收缩腹肌,腹壁内缩,双手仍持续按压腹部以帮助咳嗽。

②及时正确留取痰液标本。清晨用生理盐水漱口,有效咳嗽(方法同上)后留取或经负压吸引深部痰液。

③给予雾化吸入以解除气道痉挛、稀释痰液,利于痰液咳出。使用可必特雾化液时,要注意观察患者心率有无增快,使用普米克令舒(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液后,要给予漱口,以免引起口腔溃疡、声音嘶哑等。

2.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意识的变化,血氧饱和度低于90%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合理的处置。

(2)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及发绀,遵医嘱及时做血气分析,根据病情及时给予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

5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3)观察有无失眠、烦躁、抽搐、躁动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严密观察患者的变化。对烦躁不安或意识障碍者建立人工气道前禁用镇静或安眠药,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肺性脑病。

(4)观察有无循环系统症状,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衰竭,出现水肿、血压升高等。

(5)观察有无消化系统症状,有无厌食、恶心、呕吐、腹血、黑便、口腔黏膜遗烂等。

3.氧疗护理

(1)I型呼吸衰竭:给予短时间的高流量吸氧(吸氧浓度>50%),在常压下,吸入25%~

40%的氧气是安全的。

(2)Ⅱ型呼吸衰竭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吸氧浓度<35%)。若吸入高浓度氧,氧分压迅速上升,则会减轻或消除缺氧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应,将减少通气,使二氧化碳蓄积加重,引起中枢二氧化碳麻痹,从而出现肺性脑病。

(3)密切观察氧疗后出现的表情淡漠、嗜睡、呼吸变浅等,应考虑是否吸入氧浓度过高或痰液阻塞呼吸道。

呼吸衰竭的分型:①I型呼吸衰竭又称低氧血症型,氧分压低于60mmHg,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或正常;②Ⅱ型呼吸衰竭又称低氧血症型伴高碳酸血症型,氧分压低于60mmHg,

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

4.用药护理

(1)观察呼吸兴奋药作用:如给药过快、过多,可出现呼吸过快、面色潮红、出汗、呕吐、烦躁不安、肌肉颤动、抽搐和呼吸中枢强烈兴奋后转人抑制,应减药或停药。

(2)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

①纠正酸中毒:使用5%碳酸氢钠时,注意患者有无二氧化碳潴留表现。

②纠正肺水肿:应用脱水药、利尿药,注意观察疗效。心功能不全时,静脉滴注不宜过快、过多。

5.急救

准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做好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准备工作。

6.心理护理

护士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进行心理沟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以优良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使他们主动地配合护理工作。

三、健康教育

(1)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习惯,戒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理化因素的刺激,注意保暖,防止反复感染。

(2)宣教家庭氧疗的重要性,慢性呼衰患者(家庭可备2L小氧气筒)每日吸氧应在8h以上。

(3)呼吸功能的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扩胸、弯腰、下蹲等,增强膈肌活动,增大肺泡通气量,减少残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及全身肌力。

(刘新静李蕾)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