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温度》史志兵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教育的温度》

【作 者】史志兵编著
【页 数】 306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2019.06
【ISBN号】978-7-206-16125-4
【分 类】教育-文集
【参考文献】 史志兵编著. 教育的温度.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9.06.

图书目录:

《教育的温度》内容提要:

《教育的温度》一书是作者长期从事教育的实践和思考,全书共分三部分,保持教育的温度、炙热的学子、编辑心语,第一部分是作者对教育的理解和思考,第二部分是教育对象的实践和反馈,第三部分是大学校报编辑对教育的解读。全书围绕大学校报这个平台,学习、提高、实践。有理论、有实践、也有互动。本书通过大学校报这一平台,展示着大学教育成果。

《教育的温度》内容试读

Oo.

保持教育的温度

600

对老师而言,身教远远胜过言传,做好自己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专注于专业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极致的工匠精神。

关于教育,有一个共同的规范,不可乱来。教育的实践看起来是五花八门,你方唱罢我登场也不足为怪,实践是基础,所以教育的理论总是发展,也总是指导实践,如此,我们的方法可以各显神通,在理论的范畴里丰满,在理论的发展中完善。教育人人可为,关键是宗旨明确,切不可不着边际。

作为一名新闻人,要有大众的共同价值观,要有属于自己的新闻眼睛,对一些不当的行为或行为模式必须站出来,哪怕是挡子弹、堵枪眼,切不可人云亦云,那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新闻人的要点就是担当。

保持教育的温度/大学情感教育的非主流模式

大学情感教育的非主流模式

一以大学校报为课外域的广义教育

提要: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理念。本文把情感教育的研究推演到课堂之外,旨在探讨情感教育的广义应用,情感教育的实践拓展。情感教育的实施者从单纯的教师延伸到学校的职员,是一种教育尝试,实践证明,非主流的教育模式同样可以产生主流教育的效应,因此加强全方位的情感教育有着广泛的意义,秉承教育有阵地、教育无死角的理念,方能实现教育作用的最大化。

关键词:情感教育;大学校报

情感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斯卡特金情感教学思想、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等均强调了情感教育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情感教育的理念也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成分,彼此是和谐统一、融为一体的,他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教育的关键不在于

3

教育的温度

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氛围,这依赖于师生之间真诚、理解和接受的人际关系,即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

西方教育界对情感教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20世纪末,我国教育学者也开始在情感教育领域进行探索。但在教育实践中,我国的情感教育仍处于“以情育人”的工具化阶段,尚未成为一个“实体性的存在”,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将一线教师作为情感教育的实施主体,大大缩减了情感教育的适用范围。大学阶段是个体获取专业知识,培养良好品格最重要的时期,大学生的学习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大学生的老师也不局限于专业教师。大学校报是思想的前沿阵地,有着多种文化的承载,真善美在这里相映生辉。在大学,校报不仅仅是党委的机关报,更是一种符号,它指出了前进最好的方向,文化最好的注脚,师生最好的表达,在这里都能领悟和研磨。本文从大学校报作为载体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碰撞的角度,探索大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抓住教育目标,把情感教育落实在成功教育的过程中

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的最初阶段,本阶段的最大特点是职业技能的养成,是科学研究的最初形态及启蒙。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寻找自己的定位,探寻撬动地球的支点的强烈求知欲望展露无遗,因此,我们所有的教育的一丁点儿缺失,都会让学生的成长出现偏差。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智体美劳,把教育的活动贯穿到这五者之间,把我们的理念贯穿到这五者之间,并锁定这一目标进行层次分离,譬如态度层次、知识层次、技能层次。教育的内容是相同的,而教育的形式千差万别,情感教育、和谐教育、快乐教育、挫折教育等,这些不同的形式和策略落实到受教育者身上,得到的肯定不是一种效果,不论何种教育方式,情感教育无疑都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而情感教育投人的力度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教育的成败。

大学校报的人物专访是颇为引人关注的,校报人物专访的对象是学校的楷模,是身边人效仿的对象,不管他是教学的模范还是科研的尖子抑或是其他领域的佼佼者,他身上表达的是党的光辉,他的一言一行一动都是一种规范,他是我们身边的英雄,也是身边的成功者。

4

保持教育的温度/大学情感教育的非主流模式

大学校报要把发展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品质,作为大事来报道,让学生欣赏模范的劳动,学习模范的行为,让学生保持对自己专业的热度,保持对社会发展的认可度,在兴趣认可的基础上造就成功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审美情趣和乐趣,激发创造热情,进行成功体验。

二、围绕三观教育,把实施价值教育做到最大化

人生是短暂的,短暂的人生需要实现价值,这就必须规划。从出生的那天起,我们就注定接受人生信仰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情感教育、个性教育、自觉性教育、创造性教育等等,这是父母的期待,也是社会的期待。

一个人所拥有的价值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需要以“价值观”的形式来对各种事物的价值特性进行认识和分析,从而引导和控制人把有限的价值资源投入到合理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减少价值资源的浪费,使价值资源实现最大的增长率。价值是经济层面的,也是精神层面的,很多时候理论的学习让我们纸上谈兵,只有投入到现实世界,你才会发现价值的判断标准,才能寻觅价值获得的途径。人生价值的获得是社会的追求,社会的认同,我们价值意义也就在此。

人的一生是价值的规范,更多的是价值的自觉性教育。坚定的政治信仰,鲜明的原则立场,是我们推崇的,也是我们遵循的,我们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在自觉中形成创造,在自觉中让价值溢值,如此造成自己的动能,有效地提高劳动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大学校报的价值教育一是坚持它的政治标准,信仰理念,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是非标准,绝不能含含糊糊,要给学校一个强大的引导力,在此基础上形成合力并制约那些不合时宜的邪力。校报的党性原则决定了校报编辑的一言一行,有所为有所不为,为的是符合党的利益、祖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并在所为中形成最强大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实现,盲游或者随心所欲对于编辑都是不允许的,这就决定了它的学生记者队伍的纯净性,并由

5

教育的温度

此固化学生记者的人生信念。

大学校报承载着一所大学的文化和基因,表面看校报展示的是校报文化,实质上它流淌着学校的先进思想和理念,学校的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思想政治工作、对外交往交流等等所发生的大事,都需要校报编辑的选材加工,需要以先进的思想驾驭,高尚的道德精神规范,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围绕自己的特色来创造一种美好和期望。这是大学校报的价值。大学校报的价值还表现在它的导向功能,育人功能,舆论监督功能,文化建设功能,等等,报纸是给人读的,读报是一种思考。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坚定的信仰追求,鲜明的原则立场,毫不含糊的是非标准。个人理想信念丧失,价值观偏离社会,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教育,不让一个人掉队符合我们的主观教育,符合我们心中的执念,大学校报就是一面旗帜,相信自己的价值,才能造就更大价值。

三、实施理性教育,把情感教育落实到未来发展上来

理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理性意识、理性判断和理性能力的教育,是培育人的概括、判断、推理等认识能力,对行为方式和目的选择,批判能力以及对情感、意志的协调能力的教育。显然,理性教育不是理性主义教育。

我们的情感教育是沁入人心的教育,它不仅仅限于师生双方的教学环境,不仅仅是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重要的是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这是一种投入,也是一种选择,这样一种投入和选择必须回归到理性教育,并由此拓展空间。

满足学生记者成功的一般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由此我们开展多项活动,提高学生记者学习或对其他工作的兴趣,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在活动中增加审美情趣,立足活动创造美好的未来。

1.学生记者校际间的交流

学生的求知欲是强烈的,想象空间也是无限的,在他的求学阶段是不满足于当前,虽然他们说活在当下,但他们的当下充满着激情和理想,同时他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