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智慧教学》程美,欧阳波仪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职业教育智慧教学》

【作 者】程美,欧阳波仪著
【页 数】 246
【出版社】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21.12
【ISBN号】978-7-5682-9662-5
【分 类】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程美,欧阳波仪著.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1.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内容提要: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内容试读

第一章

时代召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一孔子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

我国正处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随着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职业教育亟待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育回归呼唤教学改革

20世纪初,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雅克·马利坦认为美国教育正处在十字路口,呼唤教育回归其自有本质和目的,要以更新的力量,开创更新的事业①。

新时代,职业教育在大改革、大发展进程中,注定面临诸多困难、巨大挑战,还将伴随乱象丛生、饱受诟病,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层面,迫切需要从教育回归的层面反思教学改革。这将影响职业教育由“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的实践成效,关系着职业教育的未来百年,更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问题1:职业教育为何要回归

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表示,高等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一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何要回归,不仅为了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更是教育根本变革所必须回答的问题。本书的思考立足职业教育,但不局限于职业教育,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虽总结了以下四个原因,但不一定拨开云雾、冲破藩篱。

(1)局限于当下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它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

①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②陈宝生·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有U时

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8(5):18-30.

2

第一章时代召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育与教育生活是同义的。教育生活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个是把教育看作总体生活的一部分,认为教育生活是特殊的、独立的生活,是人类总体生活中人的自反与自增的内向型结构:另一个是把教育看作总体生活的基础和目的,认为教育具有人类生活的目的性和基础性维度,与总体生活不分离,也就是说教育与生活总体同时空,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

因此,人们重视教育与生活的互动生成关系,以“适应”的姿态,将当下生活和已获经验作为主要内容传授,对于基础教育应该是科学合理的。然而,职业教育应对接未来市场,局限于当下的技术,遮蔽了“未来世界”的需要,是否适合培养未来的技术技能人才,是一个难以解答的命题。

(2)受控于功利

功利主义否认事物本身的内在价值,否认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事物价值是外在赋予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外在机械关系。人与教育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教育为某种外在目的而存在,难免被异化为功利。教师与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相互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教师拥有控制和改造学生的权力,学生是被控制、被管理的对象,致使教和学成为个体争夺不同利益的行为。

当前,职业教育仍或多或少存在培养专才的观念,割裂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过度的专业化,与人的发展整体性、全面性和动态生成性存在冲突。在这一观念指导下,学校容易被看成“工厂”,学生可能被当作可以加工的产品,按照统一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加工改造,获得既定的行为和技能,造成了教育本体功能的降低和内在价值的失落与异化。

(3)迷失于成才

教育目的简单地说就是成人,但现代教育已经让成才目标跃居成人目的之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遗忘了教育目的。著名教育学专家鲁洁先生曾经批判地指出,教育的主要宗旨只是教人去追逐、适应、认识、掌握、发展这个外部物质世界,着力于教会人的是“何以为生”的知识与本领,其最基本的缺失就在于它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教育,不能让人们从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把教育目的化解为谋取生存适应的有限目的①。

①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治).教育研究,1997(4):16-19

3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

很长一段时间,职业教育或多或少没有把学生当作整体意义上的人,仅仅把人作为手段而没有最终作为目的,只关注学生的技能,缺乏对人的完整理解,具有极强的片面性和功利性,致使职业教育失去灵动的活力,而变成追求各种“成才工具”培养的机械过程。

(4)偏离了宗旨

人是教育存在的本原,教育是人的生成方式,人道宗旨是教育的本意。各种原因导致有些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及身心健康的训练,师生关系功利化、管理化,教育缺乏爱,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虽然因应试压力导致的病理性规训相对较少,但是学生的课堂沉默较为普遍,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自为性的无意和放弃较为普遍;教师的教育反思不普遍,教师对教育自主性、自为性的无意和放弃较为普遍。这是教育的自反性减弱,有偏离人道宗旨的倾向。

自反性是一种自我意识及其能力,是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①,是人超越自然成就自身的根本特性。教育促进人的自反性的优化和提升,对学生而言,教育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自己,其自反性是把外在的要求变成自主的发展动力和行为,从而更好地自我发展;对教师而言,其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基于学生的自反性和自己的自反性。

问题2:职业教育回归到何处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能够成为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是使年轻人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自身的需要熟悉整个社会系统,能够在社会的各个环节都能应运自如,能够摆脱之前在社会中的混沌的、茫然的境地②。本书从国情、人性和发展的角度,综合有关文件要求和学者观点,提出职业教育回归立德树人、回归培养思维、回归转识成智的观点。

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思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5:46.

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5:243.

4

第一章时代召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回归立德树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明确要求,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职教20条”诠释了职业教育的本质使命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所以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职业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是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职业院校工作的中心是培养人才,要把学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育人为本,应当高度重视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进而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回归培养思维

2012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为21世纪培育教师、提升学校领导力:来自世界的经验》指出,21世纪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必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生活方式。

集装箱改变了运输方式,智能手机改变了生活方式,电子商务改变了商业模式…创造思维改变了定式思维。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认为,世界科技的进步,都是创造思维的结果,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没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没有无定式的创新思维,就很难适应变革时代的生存要求。

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都要重视思维培养。改革就是为了教好每一个学生,职业教育同样要开展从教到学的转变,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探索,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勤于思考、学会思考、发展思维。当然,自主学习不是个人学习,而是自主的合作学习,形成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学习共同体;不是将教师的主张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在思考中自己慢慢探索。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

(3)回归转识成智

邵晓枫等①总结有关学者观点提出,智慧是人所特有的,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是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个性、批判性及实践能力等的综合体现。智慧具有知识性,是在融会贯通基础上的顿悟及自我超越,是美好的情感和价值观,是从容豁达的生活态度与方式,其发展在本质上就是人的主体性的解放,是人的自由发展。

智慧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发现、发展、培养自己的智慧。掌握丰富知识和运用现代技术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发展人的智慧。因此,教育就是要回归转识成智,促进人的智慧生成和发展,而智慧本身又和人的自由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培育和弘扬主体性是教育的根本,培育智慧主体的教育,也就是引导学生从自在存在转变为自为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不但使学生成为知识和技术的主体,而且还使其成为智慧建构的主体,培养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优良个性品质,最终成为有智慧的人。

义问题3:)职业教育教学如何回归

华东政法大学杨嵘均教授在《回归人性:关于教育本质的再认知一兼论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一文中,分析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并提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人性最初源于自爱,然后由自爱到他爱,所以应该注重培养具有单纯欲望的人,培养善良、诚实、智慧、正直、谦和、勇敢的人,而不是培养具有偏见、狡诈、偏狭、狂妄自大、怯懦之人②。

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茶,职业院校教师主动摒弃“填鸭式”“满堂灌”,主动自省,探索新模式,把课堂教学转变为“讨论学习”“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但是,考虑到课堂上学生角色进入不深,于是教师们努力探索组织活动、做

①邵晓枫,刘文怡.智慧教育的本质:通过转识成智培育智慧主体U.中国电化教育,2020(10):

7-14.

②杨嵘均.回归人性:关于教有本质的再认知一兼论卢梭《爱弥儿》自然教有思想的当代价值

[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58-70+190.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