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影像学》尹志伟,侯键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骨伤科影像学》

【作 者】尹志伟,侯键主编
【丛书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
【页 数】 242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6.07
【ISBN号】978-7-5132-2182-5
【价 格】39.00
【分 类】骨损伤-影像诊断-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尹志伟,侯键主编. 骨伤科影像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骨伤科影像学》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十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骨伤科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最新进展,介绍与影像学相关的骨的结构与发育基础知识,介绍正常骨关节、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技术的合理应用、影像学中西医结合研究及其在骨伤科的应用;第二至十四章节介绍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X线表现、CT表现、MRI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第十五章介绍了骨伤科疾病的介入治疗;第十六章介绍骨骼肌肉系统及四肢大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

《骨伤科影像学》内容试读

第一章绪论1

第一章绪论

骨关节与肌肉系统(简称骨肌系统)包括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骨是人体内最致密坚硬的组织,全身骨骼通过关节和肌肉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具有保护内部脏器,完成人体运动的作用;骨还能储备钙离子,接受相关激素调节,保持机体电解质平衡。骨肌系统疾病种类繁多复杂,主要有创伤、骨关节退行性变、炎症、结核、肿瘤等疾病,还有骨发育畸形、骨软骨发育障碍、遗传性疾患等。此外,营养、内分泌、代谢疾病及医源性疾病也可以累及全身骨骼。医学影像技术能够不同程度地反映这些疾病的病理变化,显示病变的范围、程度及发展过程,并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第一节影像学检查方法

骨关节与肌肉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有X线、CT、MRI及超声成像等。X线平片对骨

关节整体结构的显示具有优势,是骨关节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

病变内部结构,对骨内细小病变和软组织观察较X线清晰,特别是多层螺旋CT的后处理重建

技术,如重组的骨三维成像,可以清楚显示和确定病变的部位、形态、范围及性质;MRI对

肌肉、肌腱、韧带、骨髓、软骨及关节周围等部位病变的显示比X线和CT都具有优势;超声

对关节周围的病变有独特的诊断价值;核医学成像及骨密度测定等检查在诊断疾病中也各有特点。由于疾病解剖部位及病理变化的不同,以及临床诊断需要的不同,优化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十分必要。

一、X线成像

(一)透视

透视在骨肌系统已很少应用。某些骨折的复位需要在透视下进行,四肢关节的金属异物可在透视下寻找和定位。

(二)X线摄片

X线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骨关节各个部位均可摄片,X线平片不仅

能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而且对于一些病变可作出定性诊断。常用的设备有计算机X线摄

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数字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成像清晰,具有多种影像后处理的功能,如图像的放大、测量等,还可进行图像资料存档和网络传输。数字成像曝光辐射剂量远低于传统的模拟成像,已被广泛应用。

10了园

2

骨伤科影像学

X线摄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四肢长骨、关节、脊柱这些部位常规拍摄正位、侧位两个位置,有时根据不同的位置和临床需要还可加摄斜位、切线位及轴位片。

2.摄片范围应包括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邻近关节,以便确定解剖位置,观察相互关系(图1-1)。

3.两侧对称的骨关节当一侧轻微病变,难以确诊或疑为正常解剖变异时,应拍摄对侧相应位置,以利于对比观察,尤其是儿童。

(三)软X线摄影

用钼靶、低电压产生软X射线进行摄影。

常用钼靶乳腺X线机,由于其X射线波长较

图1-1胫腓骨正侧位X线表现

长,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在骨肌系统中常用于

图A胫腓骨正位:图B胫腓骨侧位

四肢手足软组织中非金属异物的检查,如观察由于外伤进入软组织中的玻璃、鱼刺及塑料等异物。

(四)X线造影检查

目前,骨肌系统造影检查主要用于血管性病变,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常规

DSA摄影体位为正位,为避免血管的重叠,可加照不同角度的斜位像。常进行四肢动脉、静

脉造影。

四肢动脉造影用于:①观察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血管形态及血运改变;②观察闭塞性动脉疾患;③确定动脉瘤、动静脉瘘、血管畸形等;④进行术后疗效的观察,如血管重建术后;⑤寻找骨缺血坏死的病因等。

四肢静脉造影用于:①寻找静脉阻塞的原因和部位;②了解静脉曲张的范围及贯通的情况,选择手术的方法。

因为DSA是有创性检查,在显示四肢血管病变及肌肉骨骼肿瘤的血供等方面,将逐渐被

CTA和MRA检查所取代。DSA主要用于骨关节系统疑难病例的诊断、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

供参考、某些疾病的介入治疗(见十五章)。

二、CT成像

CT成像在骨肌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密度分辨率高,无影像重叠,显示骨

和软组织改变明显优于X线平片,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CT易于发现微细骨

质破坏;对影像重叠的区域或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如脊柱、髋关节、腕关节等),可显示其解剖关系及其异常;对病变内部的死骨、钙化、瘤骨、骨质增生、软组织病变等结构的观察明

显优于常规X线平片;此外,CT尚能进行定量测定,如CT值的测定对于识别病变内的脂肪

组织、气体和钙化或骨化有重要的价值。目前的螺旋CT在硬件、软件方面有了较大发展,多

1GT同

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探测器数目可高达320排,覆盖范围广、扫描速度快,并能动态

第一章绪论3

显示骨关节的运动状态,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使三维图像的质量越来越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骨肌系统疾病的诊断。

(一)CT检查技术

1.CT平扫是骨关节系统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扫描范围及位置一般依据病变部位或

范围而确定,一般应包括邻近关节,两侧对称的骨关节,需两侧同时扫描以利于对照观察。骨

关节病变一般只需应用平扫,扫描厚度应尽量采取薄层以利于重建。MSCT多采用轴位扫描,

根据需要可重组冠状、矢状及各种斜位、曲面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以及空间位置关系。

2.CT增强扫描是指应用高压注射器经外周静脉注入含碘对比剂后,分别进行动脉期

静脉期或延迟扫描。CT常规增强扫描主要用于判断病变的内部情况、血供情况,确定病变范

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于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常用于肿瘤性病变的诊断。

3.CT血管造影(CTA)是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进行扫描,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去除

骨骼和软组织后取得血管图像,主要观察骨关节病变的血供情况以及血管性病变。

4.CT引导下穿刺活检主要用于定性诊断

(二)图像后处理技术

1.多平面重组(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是在横断扫描的基础上对全部或某一扫描范围进行冠状面、矢状面、任意斜面和任意曲面的图像重建,能够对病变有全面的认识,是骨关节系统疾病的三维重建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为首选的重建方法。通过骨窗和软组织窗清晰地显示骨质病变与周围软组织改变,常用于诊断脊柱病变(图1-2)。

图1-2腰椎的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CT表现

图A轴位:图B冠状位:图C矢状位

2.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首先设定CT值阈值,密度在所设阈值以下的体素被别除而不能显示,在國值以上的才被用于重组,形成显示组织表面形态的三维立

体图像,并可做多角度、多方位旋转。S$D的优点是重建立体感强,可以逼真再现大体解剖外

形,解剖关系清晰。其缺点是显示的细节不够丰富,不易显示移位不明显的线样骨折,无法观察骨骼的密度和内部结构」

3.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是将扫描范围内全部体素的容积

数据加以利用,因此,VRT获得的是真实的三维显示图像,其图像对比度好、层次清晰,较

好地显示细节,在观察微细骨折方面优于SSD。由于VRT存在一定的透明度,造成图像重叠,

可以通过调节CT值范围和选择透明度来获得满意的图像(图1-3)。

CT月

骨伤科影像学

三、MRI成像

MRI是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常用的检查方法。MRI有良好的软组

织分辨率,且可任意方位、多序列成像,对骨关节内结构、骨髓及软

组织病变的显示较X线和CT更具优势。MRI能显示早期的骨质破坏、

骨挫伤;可直接显示软骨、韧带、肌腱甚至关节囊和滑膜等结构,并能早期发现病变;能够显示脊柱解剖结构、了解病变的范围与椎管内结构的关系:能早期发现骨髓病变,鉴别病变组织成分,显示软组织肿瘤界限及对周围组织侵犯;在长骨和脊椎更易发现恶性肿瘤和骨转

移瘤。MRI难以分辨骨软组织内较细小的钙化或骨化,骨皮质的显示

也不如X线平片和CT。

骨关节与肌肉系统MRI检查技术较为复杂,检查不仅要横轴位,

还可依据病情增加冠状位、矢状位或其他任意方位扫描。受检部位应

选用不同的体线圈或表面线圈,提高信噪比,使图像更清晰。MRI是

利用脉冲序列进行骨扫描的,常用序列有以下几种

(一)MR序列检查技术

图1-3骨盆、双股骨、

1.常规自旋回波序列(SE)常规自旋回波是使用最早、最常用

双胫腓骨VRT全景

的一个成像序列,TWI和TWI是扫描的基本序列,TWI可显示骨骼

肌肉的解剖结构;TW1常与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合用,利于显示病理变化形态和范围。质子

密度加权像也为基本检查序列之一,常与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合用,对显示骨髓、软骨及软组织病变有价值。

2.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是在常规自旋回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成像方法。它

的基本信号改变与常规自旋回波相同,所不同的是脂肪信号在T,W为稍高甚至高信号

3.梯度回波序列(GE)扫描速度快,降低对运动的敏感性,对易于出现流动伪影区域

如脊髓和腹部检查特别有利。还可进行三维扫描,利于显示软骨结构,但与$E图像相比在细

微结构的分辨率方面仍显不足。梯度回波序列在肌肉骨骼系统中的应用价值不如自旋回波序列,应用较少。

4.反转恢复序列(IR)骨折患者加扫R序列利于观察骨折端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程度。

(二)脂肪抑制技术

脂肪抑制是MI非常重要的成像方法。骨髓脂肪信号很强,可掩盖病灶,因此抑制脂肪

信号在骨关节和软组织疾病诊断中尤为重要。合理利用脂肪抑制技术不仅明显改善图像质量,

提高病变检出率,还可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脂肪抑制技术包括脂肪抑制序列(STI),

反转恢复脂肪抑制序列及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在脂肪抑制图像上,凡是含水的组织或成分,均表现为高信号。这种方法易于观察水肿或肿瘤等病理变化,可以清楚显示骨髓水肿或软组织炎症。对检查轻微的骨和软组织损伤、炎症和肿块有价值。

(三)MRI增强扫描

MRI增强扫描是指经静脉注入顺磁性或超顺磁性对比剂后,再行T,WI或T,WI检查的方

30了河法。主要作用是缩短T,WI值,使T,W图像上组织与病变信号发生不同程度的强化,用改变

第一章绪论5

其信号的对比来发现和检出病变。在骨肌系统主要用于观察病变血供情况,划分病变与水肿的界限。血管丰富的骨肿瘤和软组织肿瘤,信号加强,缺乏血运的病变及坏死组织无强化。也可用于早期发现肿瘤术后复发,用于肿瘤治疗前后疗效的观察。

(四)MRI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不需要应用对比剂即可得到血管的三维图像,但应用对比剂的

增强法血管造影,可使血管三维图像更加清晰。常使用3DTOF技术联合应用对比剂快速团注

技术进行成像,具有成像速度快、对比分辨率高的特点。在骨肌系统主要用于四肢血管成像,显示动脉和静脉形态,了解病变的血供与血管的关系及血管本身的病变。

(五)MR!引导下穿刺活检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可相对选择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取材,以得到更准确的病理结果,

但操作较复杂。

(六)MRI关节造影

是指关节内注射1:250Gd-DTPA稀释液或生理盐水后,进行MRI成像,以观察关节内结构。

四、超声成像

随着超声医学的迅速发展,超声在心血管、腹部、妇产科、浅表器官等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超声在骨关节与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技术不断创新,诊断价值也得到不断

提高,并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尤其对某些软组织的病变,X线检查无法观察;CT检查主

要显示病变的横断面,有时不能提供病变的详细信息;MRI在关节及软组织疾病诊断方面具

有其他影像学检查不可比拟的优势,但MRI由于价格较昂贵及某些禁忌证的存在,还不能作

为一项常规的检查。超声具有高分辨率、无创、价廉及短期内可重复检查的特点,并且超声能够动态观察肌肉、肌腱的运动情况,能提供其他影像学检查所无法得到的重要信息。但超声存在一定不足,如超声图像对某些骨关节肌肉系统结构间的对比欠佳,分辨率存在不足,对骨骼

疾病的诊断不如X线、CT及MRI。另外,不能观察骨内的情况,并且检查者的经验和技术对

诊断准确性有很大影响。超声诊断在肌骨系统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肌肉、肌腱、韧带的损伤

应用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肌肉、肌腱、韧带异常回声、局部出血以及动态分离等征象,以此可精确判断肌肉、肌腱、韧带撕裂的部位及程度,是否伴有血肿,还可以判断损伤的范围及预测损伤恢复的时间。

(二)骨、软骨及滑膜关节疾病

超声虽不能穿透骨骼,但在显示骨皮质及骨骼表面的轮廓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如:早期骨皮质侵蚀、骨撕脱、撞击性骨皮质凹陷(压缩骨折)等;超声可以准确测量软骨厚度、回声等变化,以此可以早期发现软骨损伤及某些病变;同时超声可以诊断关节内积液、游离体、周围囊肿、炎症等。

(三)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是超声最常见适应证,包括了解各种原因所致的神经卡压综合征,闭合性周围神经损伤及外伤后外周神经周围有无血肿、粘连等,探查肢体软组织损伤和软组织肿物的来

GT园

骨伤科影像学

源及其与周围神经的关系。超声检查常常可以做出明确诊断或为其他影像学检查提供良好的补充

(四)四肢大血管的病变

彩色多普勒在诊断四肢大血管动静脉疾病方面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准确评估

四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硬度以及血管狭窄程度;还可以准确评估四肢静脉血栓及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等,包括血栓堵塞部位、程度及形成时间等,有效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五)软组织内肿块及异物定位

超声对评估来源于软组织的囊性或实性的肿块有较高的价值,对其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优势,超声引导下对软组织肿块进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简单易行;囊性病变可在超声指引下进行穿刺引流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超声可观察到0.5mm大小的金属异物,并有助于观察寻找小的玻璃、塑料等非金属异物,因此可以很好地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五、核医学成像

核医学是核技术与医学结合的学科。核医学成像又称为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利用检测摄入人体内放射性核素所放出的射线信号,反映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分布,显示形态学信息与功能信息,用于诊断、治疗及研究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病变过程中代谢的变化往往发生在形态学改变之前,核医学成像也被认为是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之一。核医学成像在骨肌系统疾病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一)核素骨显像

核素(radionuclide)骨显像是放射性核素被引入体内并特异性地沉积于骨骼,利用放射性核素探测器对人体放射性核素所发射的放射线进行探测,形成有关骨骼结构的图像以显示其异常改变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关节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骨扫描常用的显像剂是Tc标记的磷酸盐化合物。其静脉注射用量一般为20~30mCi(740~1110MBq),根据病人的临床特点选择最有效的程序进行检查。骨扫描可以进行局部骨扫描或全身骨扫描,利用γ照相机的探测器,不仅可以进行静态显像,还可以进行快速连续动态显像,并可实现一次成像。可探查诊断多种骨骼系统的病变并确定其分布情况,用于骨转移瘤、原发骨肿瘤、骨缺血性坏死、骨炎性病变等。常用于早期骨转移瘤的检查以及对其治疗效果的监测评估。(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是临床和医学最广泛应用的显像仪器。它是在一台高性能的¥照相机的基础上增加了旋转支架断层床和图像软件等部分。放射性药物引入人体内,经代谢后在人体病变部位和正常组织间形成放射性浓度差异,将探测到的这些浓度差异,再经过图像重建和处理可获得横断面、冠状面

及矢状面断层图像。SPECT在骨肌系统用于骨肿瘤的检查,常用于骨转移瘤的检测,可比X

线平片与CT早3~6个月发现病变。但必须注意骨的炎症、骨折修复、关节退变、血流改变

iCT河

及代谢性骨病也可以出现阳性结果,应进行鉴别。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