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的标准化管控》王江容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建设项目的标准化管控》

【作 者】王江容著
【页 数】 185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18.10
【ISBN号】978-7-5641-8017-1
【价 格】56.00
【分 类】基本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王江容著. 建设项目的标准化管控.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8.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建设项目的标准化管控》内容提要:

本文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结合我国现有建设项目的实际操作特点和实践经验,以一个五星级酒店项目作为范例,从项目开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结合作者多年从事项目管理的有益工作体会,对企业如何开展项目的标准化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建设项目的标准化管控》内容试读

第1章标准化概述

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伟大斗争,就开始了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今天,我们所从事的生产建设和科学实验活动的规模是任何古人都望尘莫及的。

为了使人类的经济技术活动遵循着共同的准则,为了把整个社会的各个生产环节的动作协调起来,为了把人们创造的成功经验加以积累和推广,为了使复杂的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简单化,一门新的学科一标准化发展起来了。

标准化被当作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在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建立相应的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是近几十年的事。标准化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可以说才刚开始不久,它是一门很年轻又很有发展前途的学科。

1.1标准化发展简史

标准化活动是人类生产实践的一部分,它的历史同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样久远,记载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足迹。标准化在它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大体经历了古代标准化、近代标准化和现代标准化三个阶段。

1.1.1古代标准化

标准化是人类由自然人进入社会共同体生活的必然产物,它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发生、发展,同时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虽然古代标准化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共同的语言、文字、历法、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基本和初级的需求,这些都是最早出现的具有标准化特征的事物,而且多是以实物标准的形态呈现的。我国最早发明和使用的象形文字,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标准化文字。

从第一次人类社会的农业、畜牧业分工中,由于物资交换的需要,要求公平交换、等价交换的原则,决定了度、量、衡单位和器具标准的统一,人类逐步完成了从

建设项目的标准化管控

用人体的特定部位或自然物作为衡量尺度到使用标准化器物作为衡量尺度的转变。

当人类社会第二次产业大分工,即农业、手工业分化时,为了提高生产率,对工具和技术规范化就成了迫切要求,从出土的青铜器、铁器上可以看到那时科学技术和标准化水平的发展。春秋战国时代的《考工记》就有青铜冶炼配方和30项生产设计规范及制造工艺要求,如用规校准轮子圆周;用平整的圆盘基面检验轮子的平直性;用垂线校验辐条的直线性;用水的浮力观察轮子的平衡,同时对材料使用、轴的灵活、结构的坚固和适用等都做出了规定,不失为严密而科学的车辆质量标准。

在工程建设上,如我国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中对建筑材料和结构做出了规定。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药物的种类、特性、制备方法、方剂等,是药剂方面典型的标准化文献。秦统一中国之后,用政令对度量衡、文字、货币、道路、兵器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如《工律》《金布律》《田律》中规定“与器同物者,其大小长短必等”,是集古代工业标准化之大成。宋代毕异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运用了标准件、互换性、分解组合、重复利用等标准化原则和方法,被称为标准化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

古代标准化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生产基础上,处于个别的、分散的、模糊的和无组织的状态,但却孕育了近代标准化的萌芽。

1.1.2近代标准化

近代标准化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物,蒸汽机、机床的应用,使得生产日益复杂化,分工日益精细化,协作日益广泛化。伴随着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生产和管理重要手段的标准和标准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科学技术适应工业的发展,为标准化提供了大量生产实践经验,也为之提供了系统实验手段,摆脱了凭直观对现象进行表述和总结经验的阶段,从而使标准化活动进入了定量地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的科学发展阶段,并开始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在广阔的领域推行工业标准化体系,作为提高生产率的途径

1789年,美国艾利·惠特尼在武器工业中用互换性原理批量制备零部件,制定了相应的公差与配合标准;1834年英国制定了惠物沃思“螺纹型标准”,并于

1904年以英国标准BS84颁布;1897年英国斯开尔顿建议在钢梁生产中实现生产

规格和图纸统一,并促成建立了工程标准委员会;1901年英国标准化学会正式成立;1902年英国纽瓦尔公司制定了公差和配合方面的公司标准一“极限表”,这

是最出现的公差制,后正式成为英国标准BS27:1906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

立;1911年美国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应用标准化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和“作业规范”,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标准化管理,提高了生产率,创立了科学管理

2

第1章标准化概述

理论: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运用标准化原理把生产过程进行分解、分段,创造了连续生产流水线;1927年美国总统胡佛得出了“标准化对工业化极端重要”的论断。

随着各种行业分工的发展,机器大工业化的进程深入,各种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组织纷纷成立。1901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化机构一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此后,荷兰(1916年)、菲律宾(1916年)、德国(1917年)、美国(1981年)、瑞士(1918年)、法国(1918年)、瑞典(1919年)、比利时(1919年)、奥地利(1920年)、日本(1921年)等,到1932年已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

织。在这基础上,1926年成立了“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ISA)”,标准化活动

由企业行为步入国家管理,进而成为全球的事业,活动范围从机电行业扩展到各行各业。标准化使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分散的组织集合到各个工业部门,并扩散到全球经济的各个领域,由保障互换性的手段,发展成为保障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贸易壁垒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194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成立,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成立了自己的国家标准化组织。

1.1.3现代标准化

20世纪初,“泰勒制”和“福特制”的诞生和传播,标志着现代标准化的开始。美国人泰勒经过潜心研究,把零部件等实物标准化提高到方法和管理的层面上使操作方法、工时定额以及有关的管理规程都纳人了标准化,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关于企业定额管理、作业规程管理、计划管理专业管理、工具管理等理论和方法,并被称为“泰勒制”,使生产效率得到了空前提高。

现代工业进程中,由于生产和管理高度现代化、专业化、综合化,一件产品的生产或一项工程的施工,往往涉及几十个行业、成百上千个企业或组织,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曼哈顿计划”,中国的“人造卫星”等,从而使标准化活动更具有现代化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进程,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全球化的需要,要求标准化摆脱传统的方式和观念,不仅要以系统的理念处理问题,而且要尽快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不仅工业标准化要适应产品多样化、中间产品(半成品)标准化乃至零部件及要素标准化的辩证关系的需求,而且随着生产全球化和虚拟化的发展以及信息全球化的需要,组合化和接口标准化将成为标准化发展的关键环节。综合标准化、超前标准化的概念和活动应运而生,标准化的特点从个体水平评价发展到整体、系统评价,标准化的对象从静态演变为动态,

0

建设项目的标准化管控

从局部联系发展到综合复杂的系统

现代标准化更需要运用方法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的指导,以标准化参数最优化为目的,以系统最优化为方法,运用数字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等手段,建立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现代化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目前,要遵循世界贸易组织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要求,加强诸如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身健康及安全、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以及能源利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包装运输、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持。

高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产品频繁的更新换代,使现代标准化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否则就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同时,标准化的对象既包括现实存在的问题,还包括潜在的问题,这样才能避免由于非标准化而带来的巨大损失。

综上所述,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随着生产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它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又为生产力发展创造条件: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标准化发展的动力,而标准化又为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服务。

1.2标准化的定义

1)标准化的定义

国家标准GB/T20000.1一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

活动的通用词汇》对“标准化”给出了如下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2)标准化的含义

上述定义揭示了“标准化”这一概念的如下含义:

●目的性

标准化的目的就是使产品、过程或服务具有适用性。这样的目的可能包括:产品控制、可用性、兼容性、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

●规范性

标准化活动所建立的规范具有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特征,条款或规范不仅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而且针对潜在的问题,这是信息时代标准化的一个重大变化和显著特点。

第1章标准化概述

●综合性

标准化不仅限于技术领域。如果只有技术标准,没有相应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则各项管理措施很难得到落实,而人员分工、职责的不明确会影响工作效率,最终导致技术标准无法实施。

●渐进性

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个活动过程,包括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修订标准等主要工作。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完成了,而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改进、不断发展的螺旋上升运动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的水平就提高一步。

3)标准化的特点

从目前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状况和趋势来看,标准化表现出以下特点:

●系统性

在现代社会,由于生产过程高度现代化、综合化,一项产品的生产或一项工程的施工,往往涉及几十个行业、成百上千个企业和各种科学技术手段的使用,它的联系渠道遍及全球。生产组织、经营管理、技术协作关系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标准化工作单靠制定单个标准已经远远不够了。因此,现代化的标准化活动应摆脱传统的方式,建立同技术水平和生产发展规模相适应的标准系统,从而综合地解决复杂的系统问题。

●国际性

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采用国际标准也已成为普遍的现象。标准的国际性,不仅能使各国的科技工作者运用同一种符号系统互相交流思想,而且促使各国的标准化工作者积极争取将本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为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

●时代性

现代标准化必须体现现代人类文明的特征,摒弃工业化时代把工人束缚在流水线上只会做机械动作的传统标准化观念,体现“以人为本”,变束缚为授权,把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地释放出来。

1.3标准化的原理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l)统一原理(Unifying Principles.)

为了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秩序和效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对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性确定的一致规范,并使这种一致规

建设项目的标准化管控

范与被取代的对象在功能上达到等效。

统一原理包含以下要点:

●统一是为了确定一组对象的一致规范,其目的是保证事物所必需的秩序和效率。

●统一的原则是功能等效,从一组对象中选择确定的一致规范,应能包含被取代对象所具备的必要功能。

●统一要适时进行。过早统一,有可能将尚不完善、不稳定、不成熟的类型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更优秀的类型出现:过迟统一,当低效能类型大量出现并形成定局时,要统一就比较困难,而且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统一是相对的。确定的一致规范,只适用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旧的统一就要由新的统一所代替。

2)简化原理(Predigesting Principles)

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需要,对标准化对象的结构、规格或其他性能进行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炼并确定出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

简化原理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简化的目的是为了经济,使之更有效地满足需要

●简化的原则是从全面满足需要出发,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所谓功能效率系指功能满足全面需要的能力。

●简化的基本方法是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对象进行科学的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练出高效能的能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环节。

●简化的实质不是简单化而是精练化,其结果不是以少替多,而是以少胜多。3)协调原理(Harmony Principles)

为了使标准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协调好系统内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这是建立和保持标准的相互一致、适应或平衡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协调原理包含以下要点:

●协调的目的在于使标准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

●协调对象是系统内相关因素的关系以及系统与外部相关因素的关系。

●相关因素之间需要建立相互一致关系(连接尺寸)、相互适应关系(供需交换条件)、相互平衡关系(技术经济招标平衡,有关各方利益矛盾的平衡),为此必须确立条件。

●协调的有效方式有:有关各方面的协商一致:多因素的综合效果最优化;多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