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辅导》王远银,郑春蕾,史鸿桦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心理咨询与辅导》

【作 者】王远银,郑春蕾,史鸿桦主编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页 数】 200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8.03
【ISBN号】978-7-5647-5854-7
【分 类】大学生-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王远银,郑春蕾,史鸿桦主编. 心理咨询与辅导.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03.

图书目录:

《心理咨询与辅导》内容提要:

本书详细阐述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常见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理论体系、心理咨询关系、心理咨询过程、咨询会谈技术、心理测验的技术、学习心理辅导、青春期性心理辅导、生活与休闲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等内容。本书适合普通高教育、成人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相关专业使用。

《心理咨询与辅导》内容试读

第一章

绪论

且标写1航

1.掌握心理学、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2.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

5.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案例引入

案例1:在某幼儿园里,小朋友们正在进行晨间活动。一个小朋友高高兴兴地跑到“建筑角”准备拿积木拼搭,一不小心,一筐积木全倒翻在地上。老师生气地大声说:“你怎么回事?!光会调皮捣蛋,真讨厌!快把积木检起来!”这个孩子呆呆地望着老师,等老师视线转移时,他悄悄地走到活动室一角的桌边…

案例2:一个小女孩走出活动室,恰好一个小男孩往里跑,小男孩把小女孩撞倒在地上,小女孩忍不住大哭起来。老师忙跑过来,对小女孩说:“哎呀,他不小心撞到你了。”接着老师转向小男孩问:“怎么办呢?”小男孩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此时小女孩想哭又忍住了。老师对小女孩说:“脸被泪水弄脏了,来,老师用手帕替你擦擦。”老师帮小女孩擦干净脸,整理好衣服后,说:“让老师看看,哟!真漂亮。”小女孩笑了。

上述两个案例中,你赞同哪位幼儿教师的教育方式?你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吗?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

心理咨询与辅导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一、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最早是由希腊语中的psykhe(灵魂)和logos(学问)两个词构成的,意思是“灵魂”,指人的精神或心理活动。人类很早就试图对它做出解释和说明,这些解释和说明形成了最初的心理学思想。以后,古希腊哲学家对人的灵魂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以为灵魂是寄居在人的身体之中的一种实体,它支配着人的行为,并有自己的活动规律。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自然不满意“灵魂说”关于心理现象的解释,而力求对心理现象的本质做出科学的说明。

19世纪以后,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许多学者开始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使人类对心理现象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由于世界各国心理学家的共同努力,人们在对心理现象的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提出了许多理论,使心理学的研究脱离了主观思辨的方式,而逐渐成为一门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学科。

今天,心理学的许多理论,不仅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进行生活、工作和学习,且成为教育人、培养人、管理人、使用人以及进行人才选择的科学依据。因此,心理学是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

总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发展,既离不开现代生理学和生物学,也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

二、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它没有形体,看不见,摸不着,因而不易被人们了解。但是心理现象又每时每刻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生着,因而又是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的。人们学习、劳动、交往、娱乐、教育、教学、科学发明与艺术创作都与心理现象密不可分。心理现象虽然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图1-1)。

认知过程一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记)

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一情绪情感

注意

心理现象

意志过程一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一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一能力性格气质

图11心理现象结构表

骏2

第一章绪论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具体过程,它们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

(1)认识过程

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过程。

人们获得知识或运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与知觉。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如感觉到颜色、明暗、声调、美丑、粗细、软硬等。而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的认识,如看到一面红旗、听到一阵嘈杂的人声、摸到一件轻软的毛衣等。这时候我们所认识到的已经不再是事物的个别属性或特性,而是事物的联系与关系了。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记忆就是头脑中可以记住事物的形象并在需要时回忆起来。思维是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和内在联系在人们头脑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而想象则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能够根据感知觉和记忆提供的材料创造出新的形象。

(2)情感过程

情感过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采取什么态度的过程,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不是冷漠无情、无动于衷,而总是带有某种倾向性,表现出鲜明的态度体验,充满着感情的色彩。因此,情感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就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情感过程包括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过程虽然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是与认识过程不同。情感过程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就是说,人的需要是情绪与情感产生的主观原因,只有那些与我们主要需要有关系的客观事物,才能引起某种情绪和情感活动。但情感过程又总是与认识过程、与在认识基础上所形成的态度紧密联系着的。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为达到既定目的而采取的自觉行动,包括自觉地确定行动的目的、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现象。意志受情感的影响,也是认识过程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对人们的社会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对它们采取一定的态度,而且还要通过行动有目的地改变事物。那么,意志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受意志支配的行为叫意志行动。意志行动就是自觉地、有目的地战胜困难的行动。例如,人会走路,遇到悲伤时哭泣,都不是意志行动,是人的本能和习惯性活动:而伤残后顾强练习走路,悲伤时努力控制情绪,保持平静才是意志行动。

3家

心理咨询与辅导

2.个性心理

人的一般的心理过程为人的共性,每个人均经过这个心理过程。人的个性心理,为人的个性,每个人各不相同。个性心理是在完成一般心理过程后发展起来的,没有一般的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就不可能有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一般的心理过程为基础,个性心理是上层建筑。

个性心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性倾向性;一是个性心理特征。前者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后者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1)个性倾向性

每个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事物、事件都各有自己的倾向,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有不同的动机。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社会越发展、越发达,物质与精神财富数量就越大,品种就越多,人类选择的余地就越大。选择这样还是选择那样,这就是个性倾向需要的差异区别;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精神需要是高级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的表达。由于需要不一样,所以兴趣也就有了区别,有很多东西可以大家都有兴趣。例如,以金钱、地位来说吧,不喜欢的人或许不多,但某些有特殊理想、信念和特殊环境的人,则也会厌恶金钱和地位。这一切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不同的人们对社会、对世界不同的看法和观念,采取不同的态度。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人在生理、心理发育成熟后,就有了从事生产劳动的本事,这就是能力。能力包括智力、才能、技艺。气质是人内在的本性,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具有先天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先天和遗传因素的影响。性格是个性的外显表现,是显露的气质的外形,是在社会实践中对外界现实的基本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

人的个性心理就是这两部分的总和;人的个性是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通过从出生、婴幼儿、童年、青少年、学生,经历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心理过程的发育、发展及至终生的接受教育、自我学习、锻炼,最终培育形成了具有自我特征的个性。

三、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对象。学前儿童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人小学之前的儿童,即我们通常说的幼儿。广义的学前儿童是从胎儿时期一直到入小学之前的儿童。这个时期主要包括五个阶段,即胎儿时期、新生儿时期、乳儿时期、婴儿时期和幼儿时期(如图1-2)。

随着人们对儿童早期发展以及学前教育研究与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对于儿童早期教育的不断重视,人们对学前儿童的概念的理解,已逐渐从狭义的层面扩展到更为广义的范畴。本书所探讨的学前儿童主要是指0一6岁的儿童。

©4

第一章绪论

胎儿

胚胎第10岁

幼儿

36岁

新生儿

出生1个月

学前

儿童

婴儿

1-3岁

乳儿

1月-1岁

图12广义的学前儿童时期

四、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胚胎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它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探明其一般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同时,还探究学前儿童在认知、情绪、自我意识以及社会化等特殊领域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特殊领域与一般发展规律间的相互关系。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

(1)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也可以分别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儿童心理学的前端

(2)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的、成熟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儿童的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不仅利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反过来,其研究资料和成果,又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5嫩

心理咨询与辅导

(3)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学前儿童是在成人教育下成长的,他们的心理发展,离不开教育。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同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又可以且应该为学前教育学提供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4)儿童解剖生理学

儿童解剖生理学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规律。心理是脑的机能。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更是需要以儿童神经系统和高级神经活动发展的知识为依据。

(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揭示自然、社会、思维现象的最普通的规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一定哲学思想的指导。科学地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学,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同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任务与方法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0一6岁是人生的初始阶段。学前儿童的身心处于快速的发展之中,他们有既不同于成人,也不同于其他儿童期的心理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具有阶段性,明显地反映出初始阶段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持续性,对人的终身发展具有某种后效作用。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各种心理过程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如学前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化的发生与发展,以及这些发展对个性最终形成的作用,这些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20世纪50年代以前,儿童心理学偏重于对儿童行为的记录和行为模式的归纳。随着研究的深入,儿童心理学进一步注重于揭示儿童心理为什么会发生,又为什么得以发展,什么因素在推动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发展的机制归纳起来说,这一任务就是要回答以下理论问题:

(1)关于遗传和环境(或称成熟与学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关系:

(2)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动力):

(3)关于儿童心理的量变与质变、连续发展与发展阶段的关系

阐明发展趋势和揭示发展机制这两大任务是不可分割的。第一个任务是基础性的,第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