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研究》沈莉华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研究》

【作 者】沈莉华著
【丛书名】俄罗斯学 专题系列
【页 数】 269
【出版社】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2017.02
【ISBN号】978-7-5686-0080-4
【分 类】国际关系史-研究-俄罗斯、乌克兰
【参考文献】 沈莉华著.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研究.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7.02.

图书封面: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研究》内容提要: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研究/俄罗斯学专题系列》主要分为四章内容,分别讲述了:第一章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的历史回顾:第一节十月革命前的俄乌关系、第二节十月革命后的俄乌关系;第二章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第一节苏联解体后的俄乌地缘环境、第二节苏联解体后的俄乌政治军事关系、第三节苏联解体后的俄乌经济关系;第三章影响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的主要因素:第一节双边因素、第二节内部因素、第三节外部因素;第四章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走势分析:第一节俄罗斯发展俄乌关系的战略视角和政策取向、第二节乌克兰发展俄乌关系的战略视角和政策取向、第三节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俄乌关系未来等。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研究》内容试读

上、本书的目的和意义

1991年12月25日,盛极一时的超级大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寿终正寝。苏联解体不仅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苏对峙的冷战格局,也改变了苏联地区的地缘力量配置。原本统一的地理空间在超级大国崩溃后分为15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作为苏联最有影响力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继承了其大部分领土和经济、军事潜力,仍然是国际社会中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但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的改变对国际局势和俄罗斯的地缘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了构建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秩序,维护美国自身安全,扩展美国民主、人权价值观,美国在欧洲积极推进北约东扩战略,挤压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空间,防止俄罗斯东山再起。俄罗斯地缘安全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东欧剧变、华约解散使俄罗斯失去了对抗北约东扩的第一道安全防御屏障,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乌克兰的独立使俄罗斯对抗北约的第二道安全战略屏障变得支离破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中亚五国的独立使俄罗斯丧失了高加索与中亚广袤的战略纵深地带。在北约东扩不断蚕食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而现有的欧安组织等多边安全机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条件下,整合独联体国家,保持俄罗斯对独联体的影响力,成为俄罗斯对抗北约东扩、维护自身战略利益、彰显俄罗斯大国地位的关键。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研究

在俄罗斯重振大国雄风、实现强国之梦的宏伟蓝图中,俄罗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一体化建设占有重要地位。而乌克兰是俄罗斯推行独联体一体化政策的重中之重。乌克兰地处欧亚大陆战略要冲,领土面积位居欧洲第二,自古以来就是各种地缘政治力量角逐的舞台,从未真正建立过独立的主权国家,苏联解体为乌克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作为独立主权国家出现在欧洲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汇点。很多地缘政治学家认为,乌克兰的独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变化之一,乌克兰的外交走向直接关系到冷战后东西方地缘战略的平衡及未来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化。如果俄罗斯控制了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棋盘上的支轴国家乌克兰,它便将重新获得成为地跨欧亚的强大帝国的资本。目前,北约、欧盟与俄罗斯围绕乌克兰正在展开势力范围的激烈争夺。无论欧盟,还是北约,都把乌克兰视为实现东扩战略的重要一环,试图早日使乌克兰融入欧洲文明的大家庭。而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则意味着俄罗斯对独联体这一传统势力范围的影响日渐式微。为了遏制乌克兰的离心倾向,俄罗斯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对乌克兰施加影响。乌克兰始终处于大国之间的夹缝之中,承受着来自东西两个方向的巨大压力。而独特的地缘战略地位、大国夹缝中生存的痛苦记忆、俄乌解不开的历史恩怨使今天的乌克兰把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早日融入欧洲文明大家庭,成为连接俄罗斯与欧洲文明的桥梁,发挥一个欧洲大国应有的作用作为自身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

乌克兰融入欧洲的战略目标令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渐行渐远。围绕着天然气纠纷、乌克兰饥荒、克里米亚半岛争端、黑海舰队的划分、乌克兰加人北约和欧盟等问题,俄乌之间龃龉不断,俄乌两国关系因此成为俄罗斯外交和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近些年,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学者纷纷发表著述,来解读错综复杂的两国关系。而随着近些年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的交往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和政治家开始关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外交走向,以及俄乌关系的发展变化可能给国际局势和中俄、中乌合作带来的影响。

对于中国学者而言,研究苏联解体后的俄乌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研究俄乌关系是了解俄罗斯对外政策,特别是俄罗斯与北约及欧盟关系的重要切入点。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与北约和欧盟的关系进入了新阶段。随着北约和欧盟双东扩战略的实施,乌克兰成为俄罗斯与北约、欧盟之间的重要缓冲带:对于俄罗斯来说,乌克兰加入北约将对其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乌

绪论

克兰加人欧盟则会使其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俄乌关系的走向将直接影响俄罗斯与北约、欧盟的关系,从而对欧洲未来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研究俄乌关系对于中国发展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与乌克兰虽然相隔万里,但是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决定了乌克兰在中国的欧洲外交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近些年,俄罗斯、乌克兰明显加强了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因此,了解俄乌关系是我们处理好中俄关系、中乌关系的关键环节。目前,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绝大部分天然气需要由乌克兰过境,乌克兰所需的80%的石油需要从俄罗斯进口。近些年,俄乌围绕天然气运输、历史恩怨、乌克兰与欧盟和北约关系等问题纷争迭起。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油气资源贸易因此大受影响。为了摆脱这

一困境,俄罗斯在加紧修建绕过乌克兰向欧洲输气管道的同时,有意加强与中国等亚太国家的能源合作,以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与国家利益。从这一点来说,俄乌关系直接关系到中俄能源合作及中国的能源安全。乌克兰是苏联重要的军工产品生产基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军工领域仍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俄罗斯向国外出口的很多武器的零部件,包括向中国出口的部分飞机的发动机均为乌克兰生产。近几年,俄罗斯与乌克兰在中国军火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态势。如何利用俄乌关系的新动向来推进我们与上述两国的军工合作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最后,探讨俄乌关系是预测独联体一体化走势的关键环节。俄罗斯与乌克兰是独联体的重要成员,在经济上存在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试图通过拉拢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建立一体化空间以抗衡北约和欧盟的东扩政策。而欧盟则有意在未来吸收乌克兰成为其成员国。与对独联体一体化持温和态度的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相比,乌克兰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在外交政策上表现出明显的西化倾向,对独联体一体化持保留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乌克兰在与俄罗斯或欧盟实现一体化的道路之间做出何种选择将直接关系到独联体一体化的未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对俄乌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者对苏研究主要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研究

集中在中苏关系,苏联对外政策,苏联历史、文化等领域,对于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乌克兰并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初是中苏友好时期,国内关于乌克兰的著述主要介绍乌克兰作为苏联大家庭中的一员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诸多成就,而关于苏联政策失误给乌克兰这一加盟共和国造成的影响着墨不多,对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饥荒给乌克兰造成的后果较少提及。例如,王逯等在《苏联乌克兰赫鲁晓夫集体农庄》(东北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6页)一书中写道:经过农业集体化,“分散的、落后的、个体的小农经济已经彻底地改造了,代替小农经济的是繁荣的、富裕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大规模的集体农庄。人剥削人的现象没有了,破产下降的人没有了。人们过着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逐渐恶化,中国学者在介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间关系时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着重宣扬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给苏联少数民族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沈允在《乌克兰民族问题一对苏联民族问题历史渊源的探讨》(《苏联东欧问题》1983年第4期,第91、95页)一文中指出:“沙皇俄国从17世纪以来,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大陆殖民扩张,对完全不同的数十个民族进行了野蛮的征服,确立了残暴的统治并将它们陆续并入自己的版图。从历史上看,这些民族与统治它们的大俄罗斯民族之间存在着尖锐的、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17世纪鲍格丹·赫麦尔尼茨基带领其国家和人民投靠沙俄绝不象当今苏联史学界所说的那样,是乌克兰人民的幸福,是他们唯一的和最好的出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乌克兰各自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在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中国与俄乌两国交往日益加深,国内研究俄乌关系的文章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目前,中国学者的研究著述多集中于历史上的俄乌关系,乌克兰地缘政治环境与外交特点,俄乌经济关系,乌克兰国内局势北约、欧盟及乌克兰国内局势对俄乌关系的影响等方面,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

在研究俄乌经济关系方面,张张的《冲突与合作:解读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1991~2008)》(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从地缘政治经济、双边贸易、相互投资以及两国产业合作与竞争的角度全面探讨了冷战结束后的俄乌经济关系。作者通过分析两国经济关系发展的历程和影响两国经济关系的矛盾症结得出结论:从宏观层面上看,未来俄乌的经济联系会逐渐减少,独联体

框架下的经济一体化不容乐观:从微观层面上看,按市场原则处理能源问题是解决俄乌经济关系问题的关键;从制度层面上看,缺乏有效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导致两国经济争端经常失控;从国际层面上看,大国政治经济关系的调整使俄乌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郭连成的专著一《从苏联到俄罗斯、乌克兰一若干经济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探讨了俄罗斯、乌克兰独立后的经济问题,其主要观,点为: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俄罗斯与乌克兰紧密的经贸关系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乌克兰很难摆脱在能源和市场上对俄罗斯的严重依赖。时而紧张,时而缓和的政治关系是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在从政治、文化和外交层面上探讨俄乌关系的著述中,董晓阳、何卫的《乌克兰:东西方争夺的焦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2001年版)值得一提。这本专著分析了乌克兰在欧洲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的角度详尽阐释了影响俄乌关系的诸多因素。何卫主编的另一本著作一《十年巨变—新东欧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利用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介绍了苏联解体后的十年中,乌克兰社会、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的变化。郑羽、李建民的《独联体十年一现状·问题·前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是一部研究独联体地区的专著。该书的上篇分析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独联体政策、独联体一体化问题,以及影响俄乌关系的领土、核武器、地区安全、能源和生态问题,为我们从政治、安全、外交领域解读俄乌关系提供了借鉴。东西部纷争是乌克兰国内政局的显著特点和影响乌克兰外交的重要因素,国内很多学者从这一角度来探讨俄乌关系和乌克兰外交走势。何卫的研究报告一《近几年乌克兰政局分析》(见《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从乌克兰政坛的动荡现状分析了影响俄乌关系的不利因素。王生团在《论述俄罗斯制约乌克兰西化进程的几个因素》(《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年第3期,第13~17页)一文中介绍了乌克兰西化的背景、西化政策对俄罗斯安全的影响,以及俄罗斯制约乌克兰西化的措施。王栋的论文《乌克兰国家利益的建构主义分析》(苏州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从国内政治与国际体系两个层面分析乌克兰国家利益,指出乌克兰国情的复杂性决定了乌克兰国家利益的复杂性,乌克兰战略定位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乌克兰国家利益的不确定性。毕洪业的论文《乌克兰政局动荡背后的俄美利益博弈》(《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1期,第56~62页)是从美国视角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研究

研究俄乌关系的上乘之作。文章精辟地分析了冷战后美国和俄罗斯围绕乌克兰这一势力范围展开的外交博弈,阐释了美国在独联体国家推行颜色革命给鸟克兰政局,特别是俄乌关系带来的消极影响。张弘的《社会转型中的国家认同:乌克兰的案例研究》(《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第6期,第1~9页)是从乌克兰国家认同的视角分析乌克兰外交政策和俄乌关系的佳作。文章从历史文化、宗教、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方面揭示了乌克兰面临的认同危机,以及上述认同危机对俄乌关系的重要影响。

王庆平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研究》(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研究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的又一力作。这部专著分为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的历史溯源、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的现状考察、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的影响因素、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的未来走势四部分,对俄乌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探究。在专著的精华部分一—第三章,作者从地缘文化的独特视角解读了乌克兰的对外政策和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历史原因导致了乌克兰东正教教徒多集中在东部和南部,而天主教教徒多分布在乌克兰西部地区。乌克兰两大宗教(东正教和天主教)分布的地域差异客观上使乌克兰东西部形成了文明的断裂带。乌克兰社会文化的二元性对乌克兰外交政策和俄乌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认同西方文明的党派执政,乌克兰就自然实行亲欧疏俄的对外政策:如果认同俄罗斯东正教文明的党派执政,乌克兰就会实行与俄罗斯友好合作的对外政策。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几次总统大选鲜明地展现了处于文明断裂带上的乌克兰社会文化的二元性特征。

历史因素是影响俄乌关系的重要方面。顾志红的《非常邻国一乌克兰和俄罗斯》(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是一部较为系统的、全方位论述俄乌关系的专著,从基辅罗斯时代的东斯拉夫民族一直到当代俄乌关系均有所涉及。该书对于影响俄乌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释,为学者们今后研究俄乌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乌克兰饥荒是影响俄乌关系的重要问题。刘俊燕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就1932一1933年饥荒问题的外交博弈》(《当代世界》2008年第10期,第36~38页)一文介绍了乌克兰饥荒产生的原因及俄乌围绕饥荒问题如何定性产生的外交争端。作者认为,饥荒是由20世纪30年代初发生在苏联的自然灾害,斯大林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对待富农政策失误等多种因素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尽管饥荒造成了上百万乌克兰民众的非正常死亡,但是我们很难认同尤先科政府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