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危重症诊治与监护》王新花,张力,李金霞,赵彦明,张桂兰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危重症诊治与监护》

【作 者】王新花,张力,李金霞,赵彦明,张桂兰主编
【页 数】 345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8.06
【ISBN号】978-7-5189-4621-1
【价 格】88.00
【分 类】急性病-诊疗-险症-护理
【参考文献】 王新花,张力,李金霞,赵彦明,张桂兰主编. 临床危重症诊治与监护.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8.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临床危重症诊治与监护》内容提要:

危重症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跨学科专业。本书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编写此书。希望能更好地促进危重症医学的临床实践发展。本书充分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知识,在编写过程中着力突出重点与难点问题,分别对危重症疾病在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面临的问题集中、深入、重点阐述,并提出针对性的处理策略,尽可能地提出研究重点和方向。

《临床危重症诊治与监护》内容试读

第一篇危重患者总论

第一章重症医学概述

是重症疾病的复杂性和快速多变的特性所决定的。动态监测、个体化临床决策仍是重症医学的灵魂。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循证医学在重症医学临床中的应用:给个体患者以最符合个体愿望、最佳成本效益比、最少痛苦和后遗症的最优化医疗服务。包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重症医学的证据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真理。重症医学临床正处于日新月异、理念不断更新、技术不断创新的局面。在面对个体重症患者时,仍需采用传统的床边查房、个体化动态回顾分析,而这种床边分析病情并进行临床决策的过程需要临床医师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思维模式的培养。

五、重症医学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近年来,重症医学在现代基础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大量高新技术,在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以下困惑和问题:①面对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对生命至上的医学伦理问题和当前高新技术诊治措施与医源性致病性、加强医学人性化之间的矛盾;②无限增长的高医疗资源消耗与有限的群体和个体负担能力的矛盾;③Sepsis(脓毒症)及其序贯状态(包括ARDS/DIC/感染性

休克和MODS)的发生率增加,病死率未降。

重症医学作为年轻的临床医学专业,在理论、技术发展及ICU体制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

善:①理论上和方法学上加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的研究,其中,宏观方向上需要加强与系统医学、系统生物学和感染微生态学的结合和互补;②创立具有我国特色的(中西医互补的)重症医学理论体系,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③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相对

薄弱的具体国情出发,探讨建立适合国情的不同等级医院内的ICU体制、管理模式和人员培训制度。

(王新花)

第二节危重症医学发展现状与展望

一、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史

危重症医学的诞生起源于“重点监护”的理念,而这一理念的提出者是现代护理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早在17世纪中期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她就曾为受伤严重的士兵建立专门的护理病区,这就是危重症医学的萌芽。20世纪50年代,脊髓灰质炎在西方大规模流行,面对大量的呼吸衰竭患者,出现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技术,其中丹麦的麻醉师Ibsen给患者手动机械通气,并建立100余张床位的抢救病房,也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最早的雏形,也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极大地推动了危重症医学的出现。随着新的机械通气和各种监护技术的应用,1958年,美国麻醉科医生Safar创建了第一个专门的危重症治疗病房,并正式命名为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重

症加强治疗病房在美国各种层次的医院相继出现。1970年,美国危重症医学会(SCCM)成立,会议

5

临床危重症诊治与监护

上把危重症医学定义为“治疗危及生命的急性疾病或创伤的跨学科专业”。1980年,在日本等数个国

家的倡导下成立了西太平洋危重症医学会(NPACCM),随后亚洲很多国家开始建立自己的重症加强

治疗病房。1982年,欧洲危重症医学会(ESICM)成立。

我国的危重症医学发展较晚,1982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了国内第一个重症加强治疗病房。20世纪90年代末进人较快的发展阶段,国内各大医院纷纷成立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并且从一开始单一的中心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逐渐发展成为专科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包括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心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儿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等。1997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至此,重症医学从急诊医学中分出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经历了这一个个危重症医学发展的里程碑,50多年来,危重症医学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今天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是医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我国危重症医学面临的问题

危重症医学发展到今天已颇具规模,但仍很不成熟,其发展仍然面临着众多问题。美国危重症医学会2004年的调查显示,当时危重症医学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是:医疗质量、人员短缺和床位较少,其他还有工作量较大、缺少好用的医疗设备等问题。我国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同样面临着众多问题。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医护人员数量不足。最近,北京医学会危重症医学分会对北京市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参加调查的64家医院中有126个重症加强治疗病房,1090张病床。从事危重症医学专业的专职医生有497名,非专职医生有269名,专职护士有1870名。医生:护士:床位为

0.7:1.71: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相对于床位数来讲,医生和护士数量不足,特别是医生。这就造成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工作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出现差错,最终导致医疗质量下降。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医护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美国危重症医学会提出加强医疗科的医务人员必须是一支有着多学科知识和经验基础的医疗团队,这个团队在恰当的时间为危重患者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这与其他服务模式比较,可明显降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的病死率。我国目前的医护人员要求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国内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医生来源有限,且水平参差不齐,主观愿望不强烈。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缺少正规的培训和教材。2006年,世界危重症医学联盟教育委员会对54个国家进行关于危重症医学培训方面的调查,其中37个国家有正规培训课程和教材。培训的模式有多种:跨学科的专科培训、多学科的亚专科培训、单一亚专科培训和专科培训。多数国家培训课程结束后要进行考试,通过考试后给予资格认证。目前,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未设专门的危重症学科,缺少专门规范教材,也没有定期举办的培训班,缺乏危重症医师资格认证。同时,对危重症医生培训的投入也较少。这些都是危重症医学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三、展望

危重症医学发展应该注重“整体观念”。古语云:中医治病,上医治人。人体是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而存在的,人体的各个器官也是非常微妙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疾病的治疗从来都不应该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特别是对于危重症医生来讲,整体观念显得十分重要。患者是一个整体,同样,疾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