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急危重症学》闫怀军,郇志磊,贾建华,陈莹等主编;许涛,孙济科,杜修生,杜晓敏等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编急危重症学》

【作 者】闫怀军,郇志磊,贾建华,陈莹等主编;许涛,孙济科,杜修生,杜晓敏等副主编
【页 数】 461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8.06
【ISBN号】978-7-5189-2879-8
【价 格】128.00
【分 类】险症-诊疗-急性病-诊疗
【参考文献】 闫怀军,郇志磊,贾建华,陈莹等主编;许涛,孙济科,杜修生,杜晓敏等副主编. 新编急危重症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8.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新编急危重症学》内容提要:

本书分总论和分论两方面: 一方面综述了在院前医疗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的必需的基础知识和系统及脏器功能监测、生命维持、心肺脑复苏术等急重症常用操作技术与技能 ; 另一方面则分述了包括神经内、肾内、呼吸内、心血管内、内分泌等科室常见急危重症与症状、体征、检查指标、诊断与鉴别、抢救、治疗相关的内容。

《新编急危重症学》内容试读

第一章绪论

一、急救医学概述

(一)急救医学的概念和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各种疾病和灾难的发生也越来越多,急救医学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急救医学界也承载着越来越重的任务和责任。急救医学的特点是“急”,其实质是指患者发病急、需求急,医务人员抢救处置急。目前尤其重视发病后1小时内急救,即“生命黄金一小时”。急救医疗应包括院

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室)和重症(强化)监护室(ICU)或冠心病监护室(CCU)三部分组成。具体地说,院前

急救负责现场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室)和ICU及CCU负责院内救护。

(二)急救医学的现状

在了解急救医学现状时,首先有必要将急诊医学,急救医学与急症的定义及相互关系加以理解、认识与统一,以利于学科的发展。“急救”的含义表示抢救生命,改善病况和预防并发症时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护措施。而“急诊”则是紧急地或急速地为急性患者或伤病员诊查、察看和诊断他的病与伤及应急的处理。从英语角度看急救为first--aid,急诊为emergency call,而两者均可称为emergency treatment。从广义来看,急诊医学作为一个新的专用名词,它包含了更多的内容,特别是目前国际已广泛推行组织“急诊医疗体

系”,它把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急救和各监护(强化)监护室(ICU)等3个部门有机联系起来,为了一个目

的一让危重急症得到快捷而最有效的救治,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危重患者生存的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急诊医学包括了急救医学等几种专业。

急救医学的对象是危重急症,为此目前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更为重视发展急救医学。据美国统计,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死率分别高达8.8%和4.5%,朝鲜战争2.5%,由于重视急救医学研究,发展了急救器材和运输工具,训练了一支快速反应、技术优良的急救队伍,使得越南战争中(1965一1971年)伤死率下降至2%以下。1972年正式承认急救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学科,l973年出版了专门的急救医学杂志《急救医学月刊》(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日本的急救中心还通过电子计算机、无线电通讯与警察署、消防署、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中心血库等密切联系,英国有140多个专门的急症机构,全国统一呼救电话号码(999)。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大中城市开始建立急救站,重点是院外急救,国家卫生部于1980年颁布《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文件;1983年又颁布了《城市医院急诊室(科)建立方案》,明确提出城市综合性医院要成立急诊科;1986年11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草案第二稿),20世纪90年代卫生部组织的等级医院评审中将急诊科列为重要评审指标。1987年成立了中华急诊医学分会,设有若干专业组如院前急救组、危重病急救组、小儿急救组、创伤灾害组、急性中毒急救组等。全国还成立了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会,急诊急救医学期刊不断出现,如《中国急救医学》《中国危重病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急诊医学》。

各医科院校相继设立了急诊医学临床课教学,急救医学专业著作、手册不断问世。国内急救模式不断出现,如上海、北京、广州、重庆各具有特色的急救模式,为人民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各大医院的急诊科、急救科均在由原来支援型向自主型转化。“120”已成为市民的“生命之星”。相信我国的急救医学必然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的急救工作无论是管理水平、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还是急救人员的专业化(一专多能)素质都还较薄弱,这些都有待我们去努力奋斗,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管理,积极探索抢救垂危生命的难点,如心、肺、脑复苏,多器官功能失常与衰竭的救治,急

1

新编急危重症学

XINBIAN JIWEIZHONGZHENGXUE

性中毒救治和群体伤的救治组织指挥等。

二、急危重的主要病种、处理原则及抢救制度

(一)急救的主要病种

1.心跳、呼吸骤停

及时、正确和有效的现场心肺复苏,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快捷有效的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后续救治可提高复苏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2.休克

休克患者的早期诊断,尤其是休克病因的早期确定是纠正休克的关键,及时有效地纠正休克可降低死亡率。

3.多发创伤

及时发现多发创伤的致命伤并进行有效的急救处理,就可防止发生休克、感染和严重的并发症。

4.心血管急症

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危象等,若能及时诊断和有效地处理,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十分重要。

5.呼吸系统急症

如哮喘持续状态、大咯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气胸是急救中必须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的。

6.神经系统急症

脑血管意外是急救中死亡率最高的危象急症,在急救的早期及时认识脑水肿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之一。

7.消化系统急症

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腹痛,尤其是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和以腹痛为主诉的青年女性官外孕破裂出血等,诊断要及时。

8.内分泌急症

如糖尿病、酮性酸中毒、各种危象等,要及时救治,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须警惕。

昏迷是一个需多科参加鉴别诊断的危象急症,要重视急性中毒、脑血管急症所致的昏迷的快速诊断与救治。

(二)急救处理原则

急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处处存在灵活性,需要急诊医师在病情危急、环境又差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应根据实际病情做出去伪存真的分析,施行最有效的急救处理,其原则如下。

1.首先判断患者是否有危及生命的情况

急救学,它强调预测和识别危及生命的情况,不重于确定诊断,而重于注意其潜在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疾病动态发展的后果,考虑如何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及对策。

2.立即稳定危及生命的情况

对危及生命的情况,必须立即进行直接干预和处理,以使病情稳定,对预期可能会演变为危及生命的情况也必须干预。急救学十分重视严密监测危重病的病情变化,并随时采取有效的急救处理。

3.优先处理患者

当前最为严重的急救问题急救强调时效观念,更强调首先处理危及生命最为严重的情况。

4.去伪存真,全面分析

急救时急诊医师应从危重患者的主诉、阳性及阴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中,找出产生危重病症的主要矛盾,但切记不应为假的现象和检查的误差所迷惑,头脑应清醒,要进行全面分析。

5.选择辅助检查要有针对性和时限性。

2

第一章

绪论

6.病情的估计

对病情的估计要实事求是,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应留有余地。

7.急救工作应与其他科室医师充分合作

急救中加强科与科、医师与医师之间的合作,有关问题进行必要的紧急会诊,有利于解决急救中疑难问题。

8.重视急救中的医疗护理文书工作

急救的医疗、护理文书具有法律效力,因此记录时间要准确,内容要实事求是。

9.急救工作中加强请示报告

急救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奥论对此比较敏感,加强急救工作请示报告可避免失误和有利于急救管理。

(三)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对危重伤病员的急救,必须分工,紧密配合,积极救治,严密观察,详细记录。抢救结束还要认真总结经验。

(2)建立健全抢救组织,大批伤员的抢救,由院领导主持,医务部(处)组织实施。如超出本院的救治能力,应由院医疗值班人员立即与有关卫生部门或兄弟单位联系,共同开展抢救工作。

(3)各科内危重伤病员的抢救,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组织实施。急诊当班医师接诊危重伤病员抢救时,应积极主动及时有效地采用急救措施。有困难时及时向院医疗值班和科主任报告,同时速请相关科室会诊。

(4)对危重患者应先行抢救,后办理手续。

(5)各科室的急救室或监护室的药品、器材应定位放置,专人保管,定期检查,经常保持完好状态。

(6)急救室或监护室内应有常见急危重病的抢救预案,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常用抢救技术和仪器的使用。

(7)遇到院外抢救,要确切弄清情况(时间、地点、单位、伤病情况和人数等),立即报告院领导或医务部(处),由医院迅速组织力量,尽快赶到现场抢救,对重大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援,应立即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闫怀军)

第二章医院急追科护

急诊科(emergency department,ED)医院急、危、重症诊疗的首诊场所,是院前救护的延续,也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最重要而又复杂的中心环节。急诊科是医院内跨学科的一级临床科室,其特征是在医院内布局合理、设备齐全、收治患者病情最复杂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具备对内对外通信设施,有固定人员编制,集中了医院内最多的重症患者、最多的病种、最重的抢救和管理任务,医疗、教学和科研全面发展的高度综合性科室。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其首要任务是保证迅速、准确地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为其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一节急诊科概况

一、急诊科的主要任务

根据医院性质和规模不同,各医院的工作任务有所侧重,但其首要任务是及时、有效地抢救急危重症患者。

(一)急救医疗护理工作

(1)对来院的急诊患者迅速的预检分诊,及时的诊治和处理。

(2)制定各种急诊抢救的实施预案,负责接诊、抢救急、危、重患者,并承担意外灾害性事故的抢救工作。对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先稳定生命体征,对一般急诊就诊患者,识别潜在威胁生命的危险因素并给予救治处理等。

(二)急诊救护人员培训

急诊科需要处理各种急性病、慢性病急变、各种意外灾害事故等的治疗和抢救问题,还包括院内急诊、院外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等,所以急诊救护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应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急诊医护人员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

(三)急诊医疗护理科研工作

为了适应急救医学、急救护理学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的需要,必须加强急救护理学科的研究水平及信息交流工作,使急救护理学的教学一科研一实践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提高急救工作的学术水平。

二、急诊科的特点

(一)急诊工作的特点

急诊科是特殊的医疗场所,由于接收的患者病情特殊,所以急诊科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点。

1.病情紧急、心情急

急诊患者大都病情急、复杂多变;病情的多变性和不确定还会导致患者及家属心情急躁,依从性下降。这就要求急诊工作中,必须做到“五勤”,即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捕捉到病情变化信息,为正确诊断及处理提供依据,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4

第二章

医院急诊科教护

2.工作繁忙

急诊患者多起病急、症状重,且不可预知,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急诊工作因而紧张且繁忙。急诊工作人员不仅承担着繁重的院内紧急救治任务,还肩负院前急救、意外灾害事故的抢救工作。

3.任务重、责任大

急诊工作人员承担着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和护理等任务,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病情危急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判断和处理,抢救措施的正确与否、时间效率都是影响患者抢数成功率的决定因素。急诊科工作是医院工作的缩影,急诊救护过程可直接反映医院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医疗护理质量。

4.多学科性

急诊患者病种涉及广泛,病情复杂多变,无论是诊断还是处理,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协作,比如多发伤或胸腹联合伤的患者手术,就同时需要胸外科和普外科的医生合作诊疗才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5.易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病情轻重不一,病种涉及各个系统,就诊人员及陪同家属人员复杂,是感染的高危人群,极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另一方面,急诊工作人员因未及时有效地清洁和消毒双手,导致以手为媒介的交叉感染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6.医疗纠纷多

急诊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如因病情加重而出现不良后果时,再加上急诊工作繁忙,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一系列医疗纠纷的发生。另外还经常涉及法律事件、暴力事件和自杀事件等,如接诊因打架、群殴或交通事故而受伤的患者。

(二)急诊患者的特点

急诊患者发病突然、意外、病情危重,造成急诊患者复杂的心理状态。急诊护士在抢救患者的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用爱心、耐心、细心去感化、温暖患者。

1,急诊患者与家属的心理压力源

急诊患者及家属自发病那一刻起,其心理状态即发生变化,且与病情进展、诊治过程和相关医护人员等息息相关。

(1)病情严重程度:影响患者心理的主要因素是病情严重程度。急性患者一般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快或病势凶险,大多毫无心理准备,内心冲突激烈或惶恐不安等。

(2)治疗的影响:在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难免要运用吸氧、插管、呼吸机、持续静脉通道、强迫性治疗体位等,会使人感到不适甚至难以忍受,诱发不良心理反应。

(3)医护人员的影响:在急诊实践中,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医护人员的素质、能力、技术水平都会给患者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反之易导致强烈的不满情绪。

(4)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因素都可使个体形成不同的心理反应,尤其是经济因素占患者心理因素的重要方面。

(5)医院环境所致的影响:急诊患者对医院和急诊环境比较陌生,而且急诊科这种嘈杂、繁忙的特殊环境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如焦虑、烦躁、孤独、失眠、绝望等消极情绪反应。

2.心理护理要点

对急诊患者及其家属实施紧急心理救护和进一步的心理援助,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配合治疗及护理。

(1)有急有缓: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首先处理紧急的、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心理反应。

(2)沉着冷静:在患者面前医护人员必须沉着、稳重、严肃,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护理工作,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也是对患者最大的支持和鼓舞。

(3)有的放矢:积极寻找导致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如对疾病错误的

5

新编急危重症学

XINBIAN JIWEIZHONGZHENGXUE

认识而导致的焦虑,应首先对患者进行有关医学知识的解释和教育。

(4)与抢救同步:情况允许时,心理护理可与抢救同步进行,护士可边观察,边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或边实施操作边说明意图,消除患者疑虑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5)心理换位:处处从患者角度考虑,凉解患者及家属的过激行为,对患者不能训斥、嘲讽,及时医治或积极预防患者的心理创伤,想方设法使其在心理状态上尽快适应急诊情况。

(6)社会支持系统:急诊患者多由亲友或同事陪送。护士应从言谈举止上给其以适当安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支持和鼓励患者使其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少数预后不良的危重患者,应先告知家属,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对救治无效死亡的患者,应和家属共同做好善后工作。

三、急诊诊治范围

凡患者由于疾病发作,突然外伤受害或异物侵入人体,身体处于危险状态或非常痛苦的状态时,医护人员应进行急诊救护。主要涉及以下范围:(一)呼吸、心搏骤停

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搏骤停者。(二)各种危象

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高血糖危象、低血糖危象、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急性肾上腺危象等。(三)突发高热

体温超过38.5℃(腋温)。(四)急性外伤

如脑、胸、腹、脊柱、四肢等部位的创伤、烧伤、骨折等,在24小时内未经治疗者。(五)急性大出血

如咯血、呕血、便血、鼻出血、妇科出血、外伤性出血及可疑内出血等。(六)心血管系统急症

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肌梗死、高血压超过24/14.7kPa(180/110mmHg)。(七)神经系统急症

昏迷、昏厥、抽搐、癫痫发作、休克、急性肢体运动障碍及瘫痪等。(八)各种意外

呼吸困难、窒息、中暑、溺水、触电等。(九)急性腹痛

包括内科急腹症和外科急腹症。(十)急性感染

如急性蜂窝织炎、急性胆囊炎等。(十一)呼吸道急症

耳道、鼻道、咽部、眼内、气管、支气管及食管异物等。(十二)急性过敏性疾病如严重哮喘、急性喉炎等。(十三)各种急性中毒

如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和药物中毒等。(十四)泌尿系急症

尿潴留、肉眼或镜检血尿、肾绞痛、肾衰竭者。(十五)眼部急症

急性眼部疼痛、红肿,突然视力障碍,急性青光眼,电光性眼炎及眼外伤等。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