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与服装设计》黄嘉曦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影视艺术与服装设计》

【作 者】黄嘉曦著
【页 数】 305
【出版社】 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 2019.01
【ISBN号】978-7-5575-3561-2
【价 格】78.00
【分 类】影视艺术
【参考文献】 黄嘉曦著. 影视艺术与服装设计. 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2019.01.

图书目录:

《影视艺术与服装设计》内容提要:

本书对电影中的服装分类、电影服装在影片中的作用以及在影片中人物与服装的关系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服装在电影艺术中所呈现出的画面效果和电影特效中服装的色彩及形式搭配等也作了概括的讲解,而后对当下电影中的服装设计进行了大胆的创作构思,对未来电影中的服装设计发展趋势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概括性地总结了电影艺术中服装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影视艺术与服装设计》内容试读

第一章影视艺术与服装设计的概念

第一章影视艺术与服装设计的概

第一节电影分类

所谓类型电影,是由不同题材或技巧形成的不同的影片形态。比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突出的种类有:音乐歌舞片、喜剧片、西部片、悬念片、恐怖片、犯罪片等。类型片的基本特征:

1、以叙事为主导的规范化审美形式:

2、是大制片厂标准化生产的产物,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其目的和原则:

3、视听语言霸权同时带有强化政治文化的含义。

电影类型定义

可以按照理想主义法、经验法、先验法、社会习俗四大方法进行定义。电影类型更容易被识别而非被定义导致电影类型分类方式多种多样。

类型片出现的原因

在好莱坞制片制度的影响下,电影创作不再是一种个人的行为,规范的制片制度使电影制作成为一种批量的、流水线式的规范化过程,模式化成为其基本特征。固定模式的确定能够提高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因此,类型片是必然的结果。

不同时期影片

早期类型片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经济和中下层居民数量迅速增长,好莱坞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当时严格的审查制度使好莱坞的类型片主要表现在喜剧片、西部片和历史片3个方面。喜剧片的佳作首推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1921)、

《影视艺术与服装设计》

《淘金记》(1925)和《马戏团》(1928),基登的《航海者》(1924)和《将军》(1926),

劳埃德,H.的《大学新生》(1925);西部片主要有《篷车》(1923)、《铁骑》(1924)

和《小马快邮》(1925)等,历史片有地密尔的《十诫》(1923)和《万王之王》(1927),格里菲斯的《暴风雨中的孤儿们》(1922)

一战后类型片

第二个时期是一战之后好莱坞电影中的特殊现象一一真正意义上的类型影片,在30年代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最初的类型片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盗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相继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类型电影是美国经济、社会和文化需要的直接产物,它们中成为经典作品的有歌舞片《四十二街》(1933)、《掘金女郎》(1933)、《大礼帽》(1935)、《风月无边》(1936)和《齐格飞大歌舞》(1936):盗匪片《小恺撒》(1931)、《公敌》(1931)、《疤面人》(1932)和《吓呆了的森林》(1936):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兰肯斯坦》(1931)等。

二战后类型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好莱坞的类型片大多是故事片和纪录片,如有柯蒂斯的《胜利之歌》(1942)、《卡萨布兰卡》(1943)和《出使莫斯科》(1943);顾柯的《费城的故事》(1940):霍克斯的《约克军曹》(1941):希区柯克的《破坏者》(1942)、《疑

影》(1943)和《救生船》(1944);W.休斯登的《马耳他之鹰》(1941):H.金的《皇

家空军中一名美国佬》(1941):朗格的《刽子手也死亡》(1943)和《东京上空三十秒》

(1944);刘别谦的《生死问题》(1942)和《天堂可以等待》(1943):L.麦卡里的《与

我同行》(1944):迈尔斯东的《鼠与人》(1940).、《北极星》(1943);I.匹查尔的

《月落乌啼霜满天》(1943);普雷明格,0.的《劳拉》(1944)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美国青年思想最动荡的年代,好莱坞类型片则相应出现的表现青年疑虑、反抗的所谓“反英雄”影片有:雷伊的《无因的反抗》(1955),卡善的《伊甸

园东方》(1955),J.洛甘的《野餐》(1956)以及后来的M.尼科尔斯的《毕业生》(1967),

2

第一章影视艺术与服装设计的概念

A.潘的《邦尼和克莱德》(1967),D.霍珀的《逍遥骑手》(1969),施莱辛格,J.的《午

夜牛郎》(1969),T.马里克的《荒原》(1973)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七八十年代好莱坞类型片电影中,家庭和妇女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影片又重新受到重

视,比如艾伦,W.的《安妮·霍尔》(1977)和《汉纳姐妹》(1986):阿尔特曼的《三

个女性》(1977);阿普特德的《矿工的女儿》(1980);R.本顿的《克莱默夫妇》(1979):

J.L.布鲁克斯的《母女情深》(1983):P.马佐尔斯基的《一个未婚女人》(1978):M.

雷德尔的《金色池塘》(1981);雷德福,R.的《普通人》(1980):H.罗斯的《转折点》

(1977);齐纳曼的《朱莉亚》(1977)等。

现代类型片

九十年代后美国只把电影看作是娱乐手段,把好莱坞当成生产故事和幻想的工厂,因此首先注意影片的商业价值,于是乎才出现了所谓的“美国大片”。类型片可以说是一种重复、模仿、复制和批量生产的非艺术品。它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赚取更大的票房利润。

常见的十大电影类型:动画片、幻想电影、黑帮片、科幻片、西部片、体育电影、悬念片、浪漫喜剧、法庭电影、史诗片。十大电影类型下属的分支电影类型比较多,按故事发生的环境和社会背景分:西部片(The Western)、战争片(War Film)、太空歌剧电影等。按主题分:科幻片、色情片、犯罪(警匪)片(Contemporary Crime:Detective&

Gangster)等。按情感分:喜剧片、恐怖片和悬疑惊悚片(Horror Film&The Suspense

Thriller)、悲剧电影等。按拍摄方式分:变形宽银幕电影等。按照表示手法分:35毫米,16毫米或8毫米拍摄的电影。按观影人群分:儿童电影,青少年电影,女性电影等。

按投资成本分:B级片(小成本电影)、高投资电影、低成本电影。其他的类型还有历史

传记片(The Historical&Biographical Film/Epic Film)、黑色电影(Film Noir)、社会政治片(Social-Political Drama)、歌舞片(音乐剧)(The Musical)、剧情片(Drama Films)、动作片(Action-Adventure)同志电影(Queer cinema)、独立电影等。如今的好莱坞并没有pure genres movie(纯类型电影),所以对于类型分类多种多样。按照电影构成因素来说,近几年崛起的超级英雄电影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分类,特工电影则是区别于西部片和动作片的存在。

《影视艺术与服装设计》

第二节电视剧分类

电视剧目前一般分短剧、单本剧、连续剧、系列片和系列连续剧等5种基本形式电视剧种类很多,有电视小品、单本剧、报道剧、连续剧、系列片等。有时也把专门为拍摄电视而创作或改编的剧本简称为电视剧

就国内电视剧而言,因所持标准和角度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一些分类方法。如: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古装剧和现代剧:按照题材反映的内容,可分为伦理剧、言情剧、都市剧、农村剧、军旅剧、反腐剧、警匪剧、战争剧、武侠剧、怪异剧等:按照收视对象,可分为对象性剧和公众性剧:按照戏剧类型,可分为正剧、喜剧、悲剧。本文以电视剧的体裁为分类标准,将电视剧分为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四种基本形态。

第三节影视艺术特性与差异

电影是一门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通过银幕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与反映生活的一门综合性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一样,以审美化的典型形象去反映生活,共同受某些普通性规律的制约;同时,它又具有不同于其它各类艺术的自身的特殊规律。此外电影这门艺术也有以下几个特征。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那就不得不说电影的综合性了。电影既不是戏剧,也不是绘画,也不是文学,也不是音乐,它包含了这些艺术的共性,而同时又表现了它们全部的差异。由于作为电影,展现给观众,它也具有运动性,反映的是运动的画面、镜头、运动的故事情节。

再者就是其逼真性了。电影艺术通过摄影等现代化手段把现实生活中的人、景、事、真实地再现出来,使观众消除了距离感,感觉外部世界发生的一切都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有逼真性。现代科技的发展赋予了逼真性必备的条件:摄影机、录相机为纪录现实生活提供了物质条件电影由无声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的技术进步,逐步实现了完整地还原现实的目的。影院放映由普通银幕到宽银幕,更接近于人的眼睛观察事物的视角,使人能获得现实中观察事物的实际感受。你看一幅画面,你会说这并不是现实,不过是幅艺术作品。而在摄影面前你却不能这么说,,你意识到相片上的形象就是现实,无法否认现实就是这个样子。而电影最基本最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就是蒙太奇。电影的蒙术奇,

第一章影视艺术与服装设计的概念

除了镜头内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关系外,还包括画面与音响、音响与音响之间的组合关系,由此形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段、场面,直至一部完整的影片。电影还可称为时空艺术,它兼有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性质,能将各种形式的时空组合直接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再现物质世界的时间、空间关系。银幕上的世界是一个特殊的时空复合体。不得不说电影是各类艺术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异同探微

电影既是艺术与科技、艺术与工业生产的一种综合,又是时间艺术和空间的综合。本文通过透析电影和文学以及戏剧在艺术本质和叙事手法的异同,梳理电影和文学,戏剧的真实时间关联,从而多角度阐释电影和文学,电影和戏剧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费雷里赫《银幕的创作》里说过:“电影可以说是发生在其它艺术的交叉点上,它同绘画和雕塑的相近在于视觉形象的感染力:同音乐的相近在于通过各种音响而构成的和谐感和节奏感:同文学的相近在于它能通过情节反映现实世界的一切联系和关系:同戏剧的相近在于演员的艺术。”费雷里赫在这段话中对影视艺术综合性特征的概括颇为精到。它汲取戏剧、文学、音乐等多种艺术的长处和特点,化为自己的有机语言,借以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力,这使得电影艺术成为艺术的综合体。

电影与文学

美国电影理论家乔治·普鲁斯东指出:“小说与电影像两条相交叉的直线,在某一点上重合,然后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在交叉的那一点上,小说和电影几乎没有区别,可是当两条线分开后,它们就不仅不能彼此转换,而且失去了一切相似点。”从某种角度讲,文学对于电影有一种决定性的意义,因为立足于文学的影视文学剧本总是被称为“一剧之本”,电影就是文学一一用电影表现手段完成的文学。

1.电影与文学的相似性

早在默片时期,美国著名导演格里菲斯就执导了一部根据托马斯·狄更斯的小说《同族人》改编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他沿用了小说的结构和规模,并将小说史诗般的背景运用到影片当中,通过一个受难中的家庭的不幸遭遇反映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故事。

5

《影视艺术与服装设计》

他第一次开创了以电影的语言创造性的复活小说故事的叙事转换。在沿用原作的结构和素材时,强化了它们的视觉和情感魅力。

2.电影与文学的差异性

影视和文学对叙事空间的处理更加鲜明的体现了两种艺术形式的不同叙事特质。小说的叙事具有很明显的历时性的特点,虽然用插叙、倒叙的手法,读者仍旧能从中辨别清晰的时间脉络。读者在感知某个空间场面时,也有一个文字到影像的时间转化过程,。而影视的叙事特点是空间共时性的冲击,在观众面前展示一个个富有纵深感的画面,当转变叙事时间时,用空间影响模糊观众对时间的感知。

电影与戏剧

电影和戏剧之间最显著的区别,与叙事文学和叙事影片之间的区别一样,就在于着眼点不同。看戏是受众看主观想看的,而看电影则是看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戏剧演员是以声音进行表演,电影演员则是用脸进行表演。甚至是最熟悉情况的戏剧听众也很难理解那么广泛的表演。而电影演员则要感谢配音,甚至不需要配音,对话可以事后加上去。

1.电影和戏剧的时空差异

电影和戏剧中时间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不相同的,戏剧以场为基本结构单位,电影以镜头为基本单位,比如在表现紧张快速的剧情时,电影可以通过剪辑把大量的短镜头组接在

一起,从而产生延长或者压缩时间的效果,这是戏剧无法比拟的,戏剧的时间只能是不断向前延展的。

第二,戏剧的空间是基本不变的,演员大部分情况都处于电影中景和远景的位置。在电影中,虽然观众的位置不动,但电影通过“在同一场面中改变观众和银幕之间的距离而使场面的面积在画格和画面构图的界限内发生了变化”。

2.电影和戏剧的表演差异

著名电影导演克莱尔曾经指出:“一个盲人也可以领会大多数舞台剧的要点,而一个聋人也可以领会一部影片的要点”。影视艺术强调视觉造型,在需要的时候用无声来强化视觉感,例如《拯救大兵瑞恩》中,上校目睹士兵们被炮弹猛烈袭击的惨状,电影采取静音,既是他暂时的失聪,也是所有观众的集体失聪,这种处理给予观众极大的震撼,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他内心深重的绝望和无声的呐喊。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