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郭小璐,李璐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影视鉴赏》

【作 者】郭小璐,李璐主编
【页 数】 273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2015.07
【ISBN号】978-7-5677-4066-2
【价 格】48.00
【分 类】影视艺术-鉴赏-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郭小璐,李璐主编. 影视鉴赏.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5.07.

图书目录:

《影视鉴赏》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关于中外影视文学发展史、中外影视节及奖项、欧美经典电影赏析、亚洲经典电影赏析、大陆不同题材电视剧赏析。

《影视鉴赏》内容试读

第一章关于中外影视文学发展史

第一章关于中外影视文学发展史

纵观整个电影、电视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电影、电视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比其他任何门艺术都要密切。科学技术的每一步发展都会带来电影、电视艺术的重大突破。可以说,电影、电视艺术是现代科技与工业发展的产物。正是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电影、电视艺术得以不断扩大其对逼真性的开拓,增强复制物质实现的能力,同时也获得更大的使用电影、电视设备和影视语言进行艺术创造的自由行性。

电影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电影到今天,已走过100多年的历程,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它是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漫长探索的过程。

电影究竟发明于何时?有许多说法。有的把形象化的表现也算作是电影的起源,从中国的灯影戏、皮影戏到幻灯。有的甚至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把我国哲学家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中提出的“光至景亡”等光学论断以及光影的生成、关系、物像的反映原理等都看作是电影发明的先导。这些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皮影戏和走马灯传人欧洲后,欧洲人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最后发展成为电影。事实说明,电影虽然不是诞生在中国,但我国劳动人民对电影原理的认识和实践,已有很长的历史,对后来电影的发明,是有贡献的。这充分显示了当时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像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人到了科学实验阶段。

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

在1888一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

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西洋镜”。

1895年,法国的摄影师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电

·1·

影视鉴赏■

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

《工厂的大门》

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的拍摄和放映活动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电影之父”。在向大众展现《火车到站》的画面时,观众被几乎是活生生的影像吓得惊惶四散。从此,由他们所启动的活动摄影不只在人类纪实工具的发展史上展现了划时代的意义,火车进站的镜头也象征了电影技术发展的源起。

《火车到站》

对于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放映活动,当时法国的报纸有如下描述:

灯光一熄灭,里昂贝尔古广场的景象就出现在银幕上,“想用这玩意来糊弄我们,”有一个观众悄悄向旁边的人说:“这种东西(指幻灯)我都看了十年了。”

突然,一匹马拖着一辆汽车向前走去,紧跟着又是一些汽车,然后又出现一些走路的孩子,他们摆动着手臂和头,他们又说又笑,整个热闹的街道都出现在小银幕上。

有一些观众开始窃窃私语,还有一些惊奇得目瞪口呆。

。2·

第一章关于中外影视文学发展史■

当一辆汽车从贝尔古广场那头向剧场里的观众飞速开来的时候,一些观众赶紧作让开的姿势,好几位太太都站了起来,直到汽车拐了个弯消失在银幕的角落里时,才勉强坐下。

当看见婴儿喝汤时,人们笑了。不一会,人们又小声议论:“看那些河边的树,树叶在风中颤动。”

这一切显得如此奇特,所有的人从未见过这样抖动的树叶,从未见过如此有生命的树。当放映结束时,大家都鼓掌。从他们脸上可以看出他们惊奇的表情。他们喊道:“这和现实中的完全一样啊!这太奇怪了,这简直就是梦。”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卢米埃尔直接将电影镜头对准现实社会,表现最本真的生活现象。就像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奋一样,电影的出现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们为能够在银幕上看到重现的现实世界感到前所未有的震动。于是,电影很快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大量的观众被吸引到电影院,电影逐渐成为受欢迎的娱乐方式和赚钱手段。

自从巴黎“大咖啡馆”放映获得成功后,卢米埃尔兄弟雇佣了许多摄影师,并对他们加以培养和训练。这些摄影师同时也是放映师,都能洗印影片。后来,他们运用所掌握的技术和器械创造了新闻片、纪录片和报道片,并且开始运用最早的蒙太奇手法。他们在技术方面为最初的特技摄影和移动摄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其放映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究竟是谁发明了电影?你若问美国电影界的人,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爱迪生发明的。”但你如果去问法国人,他们则会说:“是卢米埃尔!”那么谁才是电影真正的发明者呢?答案:两个人都是!

一百多年来,电影发展历经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宽银幕环幕、立体电影等的相继出现,已经发展到了高科技的时代。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强化了电影创造奇观的特性,灾难片、科幻片等因数字技术的运用成为电影神话。

专题一世界电影文学的发展

早在1908年,诞生不久的电影尚处在稚嫩的襁褓状态,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就预言:“这个带摇把的哒哒响的小玩意将给我们的生活一作家的生活一带来一场革命”。他确信:“我们将不得不去适应这影影绰绰的幕布和冰冷的机器。将需要一种新的写作形式”。影视发展史证明了托尔斯泰的远见卓识,“革命性”的“新的写作形式”一影视文学在当今时代得以确立,并成为构筑影视艺术大厦的基石。

在影视艺术史上,虽然影视技术、制片模式、导演手段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各个时期的艺术风貌,但叙事方式、主体意念的变化与差异才是最终的决定性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影视史便是影视文体的演变史,其中,影视文学是前提和主导性因素,这正是我们考察世界影视文学史的出发点。

世界电影文学的发展历经了世界电影文体的萌生与成长(无声电影时期)、经典叙事时期的电影编制(20世纪30一50年代)、现代电影观念与电影文体变革(20世纪50一70年

·3·

影视鉴赏■

代)、高科技时代的多元化电影写作(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

·、世界电影文体的萌生成长(无声电影时期)

由于技术的原因,电影在发明时是无声的,无声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无声电影时期是世界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成长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以美国编导格里菲斯为杰出代表,对电影叙事进行了大量探索,初步确立了符合电影特性的基本叙事规范;另一方面是以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为主体,几种探索电影的视觉造型和抒情表意功能,使电影成为个人化的创作。(一)电影叙事文体的建立

1.卢米埃尔兄弟

作为电影的发明者和最早的电影作者,卢米埃尔兄弟在电影文体生成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开创性作用。在他们摄制的影片中,大部分没有情节,只是客观地实录生活的片段,但个别影片也初步具有叙事艺术的一些特点。《水浇园丁》表现一个园丁正在浇水,一个男孩出现在画面中,用脚踩住水管,水断流时,园丁低头检查水管嘴,男孩把脚缩了回去,水猛地喷到了园丁的脸上。园丁十分生气,追打淘气的男孩。

《水浇园丁》

这是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公映影片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它不是消极地摄录生活,而是表现了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或可能发生的戏剧性片段,尽管电影语言简单,但具有了一个基本情节,一个戏剧噱头和一个戏剧故事的基本模式,是最早的故事片的雏形,也是后来一切戏剧片的胚胎和原型,为以后的电影艺术开辟了道路。

2.乔治·梅里爱

对早期叙事电影作出较大贡献的另一位法国人一乔治·梅里爱,是他将戏剧传统引

。4

第一章关于中外影视文学发展史■

入电影。

正当卢米埃尔拍摄的电影缺乏吸引力逐渐失去观众的时候,梅里爱出现了。他在拍摄方式上经过早期对卢米埃尔的模仿后,走向了完全对立的一面。他将电影引入摄影棚,把电影看成是舞台,将戏剧因素引入电影,创立了戏剧化的电影叙事方式。他的电影具有一定长度,能够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把《浮士德》等歌剧或戏剧拍成电影。

作为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导演,梅里爱在电影史上首次把小说搬上银幕。他的代表作《月球旅行记》,摄制于1902年,片长260米,可放映16分钟,由30个场景组成。是根据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1865)和维尔斯的《第一次到达月球的人》(1895)两部小说改编,是电影史上最早的科幻影片。影片的内容描写一批穿着星相学家服装的科学家,决定到月球上去探险。他们乘坐炮弹,降落在月球火山口的平原上,那里的仙女热情地接待了这批科学家,引导他们兴致勃勃地浏览沉寂而神秘的月亮风光。晚上。科学家们欣赏着仙女们的神秘舞蹈,她们分别代表着北斗星、金星、火星…后来,科学家们钻进山洞里去避寒,遇到巨大的蘑菇、蜘蛛、多脚怪物和月亮神。历尽险阻后,科学家终于逃回地球。

《月球旅行记》

梅里爱将科学与魔术、现实与幻想、神话剧与滑稽剧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充满魅力的光怪陆离的幻想世界,把电影引向大众喜爱的娱乐演出,成为今天影响最大的“故事影片”的先驱与奠基人。后来又拍摄了另一部科幻片《太空旅行记》,表现一群宇宙地理科学家乘一辆飞翔的火车到太阳探险的故事。但每部影片只有一个视角,由近及远地将一切事物统统地摄录进画面,和戏剧的“场”完全相同,。这是推动电影走向艺术的第一步,但还没找到电影最本质的特点。

3.格里菲斯

最终确立电影叙事文体的是美国早期编导格里菲斯。1915年,格里菲斯摄制了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内容是表现美国南北战争和解放黑奴运动的历史事件,是一部标志着世

·5·

影视鉴赏■

界电影由供人玩耍的科技游戏成长为一门独立艺术的里程碑作品。影片叙事结构完整严谨,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以有条不紊、张弛有度的叙事手法,形象地反映了南北战争前后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根据狄克逊的小说《同族人》改编为

电影剧本。是一部赞扬种族主义组织三K党的小说,格里菲斯在小说中赞扬了种族主义立

场,描写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两个家庭的命运。

《一个国家的诞生》

在叙事结构上,格里菲斯恪守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线性因果叙事法则,即所谓的“起承转合”或“开始、发展、高潮、解决”这样一个环环相扣的情节安排,从而形成一个封闭完整的叙事体。

在格里菲斯的努力下,真正电影化的叙事文体形成了。他使电影摆脱了平淡的记录和乐队指挥式的拍摄方式,用摄影机的移动、镜头的变化,以及蒙太奇的思维方式,阐释了电影的本质含义,构建了电影的独特叙事方式,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方式。自此至今,尽管世界电影不断地经历波澜起伏,更迭频繁的艺术变革,但基本的叙事模式都遵循了格里菲斯的方向,或在此基础上扩充完善。

(二)个人化电影创作

电影起源于欧洲,更确切地说,电影起源于法国。欧洲作为电影的发源地,理所当然地充当了艺术电影的开路先锋。20世纪20年代,欧洲出现了第一次电影文体革命一“先锋派”电影运动。这场运动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以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学说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蔓延的前提下形成的,当电影还是无声的时候,它那种纯视觉元素以及由黑白影像引起的梦幻感觉首先吸引住了现代主义艺术家,特别是画家的注意。现代主义画家毕加索等人都对无声电影表示过关注。他们主张电影应没有故事,没有开头与结尾,不存在过去与未来的一切界限。

“先锋派”电影运动中电影文体的突出特点是背离常规、骇世惊俗的艺术品格。“先锋派”电影包括“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印象主义电影”“抽象主义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