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教学问答集》杨秀君|(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形势与政策”教学问答集》

【作 者】杨秀君
【丛书名】“形势与政策”教学系列丛书
【页 数】 283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 2019.10
【ISBN号】978-7-5671-3700-4
【价 格】68.00
【分 类】时事政策教育-教学研究-高等学校
【参考文献】 杨秀君. “形势与政策”教学问答集.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9.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形势与政策”教学问答集》内容提要:

本书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际关系、党建七个模块,在日常教学中,搜集了学生典型的常见的问题,组织专家和教师给予分析,给出合理的答案。教学问答集涉及学生问题百余个,教师解答字数二十余万。”形势与政策”教学问答集遵循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对象针对性强,问题内容易于理解。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部根据会议精神要求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选用进行政治把关。”形势与政策”教学问答集的出版对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辅助作用,是上海大学教师团队集体智慧,具有可操作可复制性。

《“形势与政策”教学问答集》内容试读

经济建设篇

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薛军民: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9%,堪称人类经济发展

史上的奇迹。然而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

2015年的GDP增长为6.9%,由此引发对中国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各种担忧。

对此,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这一问题。

首先,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任何一个经济体不可能持续高速地增长下去,犹如人不可能一直保持百米冲刺的速度进行一万米长跑一样。对于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政府一直以来认为理想的增长目标是7%至8%,这一点不仅可以从近几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中体现出来①,还可以通过几届政府对经济过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中反映出来。所以,中国经济增长由两位数高速增长变为个位数的中速增长,是理性回归、健康调整的过程,也是今后经济增长的常态化。从结构方面看,我国处于经济结构的转型期,工业化已经达到顶峰。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工业化达到顶峰之后,生产率进步比较慢的行业价格涨得更快,资源向低生产率部门转移,从而使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下降。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其次,经济增速的趋缓也与整个世界经济周期的大环境有关。目前世界各国经济一直没有走出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的困境。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与

①“十二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复合增长7%,“十三五”规划中GDP年均增长率不低于6.5%。

习近平:《“十三五”GDP底线6.5%》,2015年11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1/04/c128391226.htm.

4

“形势与政策”教学问答集

整个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全球经济萧条、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我们很难独善其身。

问题的另一面是,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开始走下坡路,增长速度的趋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停滞与下降是不同的概念,所蕴含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看,经过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

的经济基数已经很大,2015年GDP总量为10.3万亿美元,2016年更是超过

11万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即使GDP增速为6.5%至7%左右,总量的增长

也是非常可观的,也远高于世界平均的增长速度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比较大的总量所带来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有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处理之前经济高速增长所形成和积累的许多社会经济问题,如城市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问题、收入差距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实质上是我国社会长期发展目标转变的过程,即从追求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时期转变为社会全面发展的阶段,是经济发展速度的量的积累到社会整体发展质的提升的转变过程。二是经济增速趋缓既有经济发展内在的必然性,也包含了我国对经济调节的主动性。传统的依赖于高投人拉动的高增长不具有持续性,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为依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为主的增长方式上来。经济增长的换挡时期是为了以后更持久的高质量增长奠定基础。

所以,我国的经济增长趋缓是经济社会发展从量到质提升的必由之路,是我国从发展中国家、从中等收入国家走向高收入国家和实现工业化的一个发展阶段,这一点与日本的长期经济停滞有本质的区别。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是在其已经完成工业化,进入发达经济体之后出现的问题。复且大学张军教授认为,日本,包括相似的韩国在经历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增长陷入长期的缓慢增长,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日韩的经济发展一直在试图维持一种结构的不平衡,出现了结构黏性。①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制造业,这种部门间的结构扭曲是实现之前高速增长的原因,但如果结构的扭曲不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调整或再平衡,那么在遇到外部冲击的时候,反而成为经济增长停滞的原因。

而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拥有更大的国内潜在的需求规模,生产性

①张军:《减速与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http:/www,fdfre..fudan.edu.cn/?p=3991l。

经济建设篇5

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保持长期的中高速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而要实现较长期的中高速增长,面临的困难可能主要是如何避免像许多发展中国家那样,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之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而使社会发展长期停滞。所谓“中等收人陷阱”,是世界银行在2006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最早提出的概念,是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所依赖的从人均低收入经济体转变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由此导致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目前进入上中等收入区间,正处于迈入高收入社会的关键时期。从历史经验看,许多国家能够快速达到中等收人水平,但很少有国家能够有效规避“中等收入陷阱”①。我国目前也呈现出很多长期处于中等收人陷阱中的国家所出现的共同问题,如经济增长回落、严重的贫富分化、增长转型困局、腐败问题突出、社会冲突加剧等。所以,如何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也是如何保持较长时期中高速增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在吸取和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深化改革,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总量的“蛋糕”做大的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就是针对这一形势提出的发展战略。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使供给与不断增长的巨大的市场需求相匹配;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由传统的资本等要素投入转向效率提高的新动能上来。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问题的共享发展

①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如果一个国家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超过28年未达到中高收入标准,即可认为其落人“中低收入陷阱”;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未能在14年内进人高收入行列,则可看作落人“中高收入陷阱”。以此衡量,1950年以来新出现的52个中等收人国家中,35个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其中30个落入“中低收入陷阱”,5个落入“中高收人陷阱”。在这35个国家中,13个为拉美国家,11个为中东北非国家,6个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3个为亚洲国家(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斯里兰卡),2个为欧洲国家(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其中,一些国家在“中等收人陷阱”中已经陷入了相当长时间,如秘鲁、哥伦比亚和南非等已在“中低收入陷阱”中受困长达60余年,委内瑞拉在“中高收入陷阱”中也已超过60年。与这些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些经济体特别是东亚新兴经济体只用了不到10年时间就完成了由中等收人向高收入的跨越。载《人民日报》,2016年1月14日,第7版。

6“形势与政策”教学问答集

理念为战略指导,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前提,以推进扶贫脱贫、缩小收入差距为抓手,以推进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保障,以推进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实现供求两端平衡的根本途径,使经济社会在更高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平衡。

2.如何解决中国经济总量上升的同时贫富差距拉大的分配问题?

丁晓峰:关于经济总量问题。我们看一个问题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既要整体把握,又要具体分析。横向看,我国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我国的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速度都居于世界前列,涉及民生的一些领域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比如智能家具、智能电器、智能型住宅和智能交通工具已经出现在城市中的不少家庭。但我国的总体福利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和享受社会福利的广泛性还远不及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纵向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与20年前、30年前甚至更远的我们的父辈祖辈时代相比较,已经有了天壤之别。现在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是二三十年前无法比及的。国家贫困人口极大地减少,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几乎做到了全覆盖。现在的贫困生上大学,基本生活费几乎都能由国家帮困资金解决,这在2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从整体看,无论我国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新农村建设,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举一个简单例子,10年前的学生们到了寒暑假,都坐那种红皮或绿皮的火车,远一点的要几十个小时才能到家;而现在,高铁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