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简史 世界史扛鼎之作》(英)威尔斯著;唐婉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世界简史 世界史扛鼎之作》

【作 者】(英)威尔斯著;唐婉译
【丛书名】A BRIEF HISTORY OF THE WORLD
【页 数】 288
【出版社】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2015.07
【ISBN号】978-7-5472-2758-9
【价 格】38.00
【分 类】世界史
【参考文献】 (英)威尔斯著;唐婉译. 世界简史 世界史扛鼎之作.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5.07.

图书封面:

《世界简史 世界史扛鼎之作》内容提要:

《世界简史》(又称《韦尔斯世界简史》)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尔斯撰写的一部颇具特色的世界史,内容上溯人类文明的开端,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都有独到的叙述。作者抛弃了堆积枯燥的文学史料,以一种欢快的笔调,豁达的自然观,讲述了人类成长史上所经历的磨难与成功,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世界简史 世界史扛鼎之作》内容试读

第一章空间中的地球

第一章空间中的地球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然而,人类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大约在200年前,我们也才知道了人类最近3000年的历史。至于之前的历史,我们仅能靠传说和人类丰富的想象加以阐释。很多人认为,我们的世界是在公元前4004年被突然创造出来的。而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大多是从父辈那里得到了这

一信息,然后又将这信息灌输给下一代。

然而,即使他们都认为世界是突然被创造出来的,他们也有分歧:一些人认为世界创造于春天,一些人则认为是秋天。他们对此争论不休,而用来支持他们观点的证据却是十分荒谬的,要么是猜想,要么是对希伯来人《旧约》的生硬解释。显然,这种争论是毫无意义的。现在,学者们也早已摒弃了这种不科学的见解。

如今,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客观地观察这个世界,研究各种自然现象。最终,人们认为,我们的世界早就存在,早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年代。当然,正如在房间中面对面各摆放一面镜子,我们在镜子中就看不到房间的尽头一样,在我们所见到的自然现象中,也有可能会让我们产生错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类的生存历史绝不只短短的6000多年。所以说,人类历史始于公元前4004年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应该彻底被推翻。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两端稍扁、呈橘状的球体,地球直径为8000英里(1英里≈1.61公里)。虽然地球是球体这一观,点,在大约2500年以前就被少数的权威人士所认可,然而,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相信地球是一个平面。为了反驳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观点,人

世界简史

们还以天空、恒星和行星为地面参照物,以日升月落、繁星高挂等世界各地都

一样的自然现象来进行反驳。

现在,我们知道了,地球上之所以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是因为地球每天围绕地轴自转一周:之所以出现季节变化,是因为地球顺着椭圆形轨道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为9150万英里时,便达到了两者之间的最近距离,距离为9450万英里便是最远的距离。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而体积比它小得多的月球,则以239000英里的轨道半径绕地球公转。当然,太阳系中除了地球、月球外,还有许多星球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比如距离太阳3600万英里的水星,距离太阳6700万英里的金星,距离太阳14100万英里的火星,距离太阳48300万英里的木星,距离太阳88600万英里的土星,距离太阳178200万英里的天王星,距离太阳279300万英里的海王星等。

其中,水星和金星属于内行星,它们比地球更靠近太阳;后五者为外行星,位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外围。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们将太阳与其他行星的大小、距离等,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到一定尺寸。

首先,我们假设地球是一个直径为1英寸(1英寸≈2.54厘米)的小球,那么太阳就是一个直径为9英寸的大球。两者大约相距323码(1码≈91.4厘米),相当于五分之一英里一大约四五分钟的步行距离。地球是小球,而月球就只有豌豆大小了,它与地球的距离为2.5英尺(1英尺≈0.305米)。水星和金星两颗内行星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它们与太阳的距离分别是125码和250码

围绕这些星体的是茫茫无垠的宇宙空间,一直延伸到距离地球175英尺的火星。木星的直径为1英尺,它与地球的距离约为1英里。在距地球的2英里处,是体积稍小的土星;距离地球4英里的是天王星,距离地球6英里的是海王星。海王星以外的数千里空间中,只有悬浮的稀薄气体和细微的尘埃。就是按照缩小后的比例,恒星离地球最近也远在40万英里之外。

上演生命之剧的宇宙是多么的浩渺空旷啊一这是我们对以上这些数字产生的一个形象认识

偌大的宇宙,浩瀚无垠,而我们所熟悉的仅是地球表面的生物。从地表至地心,其平均距离大约为4000英里,而存在生物的空间却不过是地下3英里到

第一章空间中的地球

3

地表以上5英里的范围。而其余的茫茫宇宙空间,显然是空洞、无生命的空间。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虽然不断探索,但其深入海底不超过水平面下5英里处(译者注:1957年,苏联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海洋考察船对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详细的探测,并用超声波探测仪探测出一条特别深的海渊,其中最深处达到112米,这是迄今为止已知世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飞机在空中飞行也只能低于4英里(译者注:从目前的飞行技术来看,航天飞机的飞行高度可达100公里,侦察机的飞行高度达50000米。普通大型民航客机可飞行高度是9000一10000米,商务飞机可达到15000米的飞行高度)。不错,的确有人乘坐气球飞到了7英里高的高空中,但他在空中却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且不说人类,单说经常翻翔天际的鸟儿们,至今仍未发现有哪种鸟儿可以飞到5英里的空中,那些被装上飞机的鸟儿和昆虫,早在飞机飞到这个高度前就已经失去知觉了。

世界简史

第二章时间中的地球

在最近的50年,科学家对地球的年龄和起源这两方面做了一些有价值和有趣的推测。由于这些推测包含着深奥的数学和物理上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此不能加以概括性的描述。事实上,如今的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程度,还没达到能使这样的科学研究成果摆脱主观的猜想和推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早在20亿年以前,地球就以一个独立旋转的星球存在了,并且已经开始围绕太阳公转了。但是,这只是目前的一个推测,或许有一天科学可以证明,地球存活的时间比这更悠久,甚至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在久远的年代里,围绕太阳公转的地球和其他行星早已独立存在了。它们的形成过程基本一样,也许,它们最开始只是太空中的一些弥散物,因长时间旋转凝聚,才最终变成现在的样子。通过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太空中有些闪光的东西呈现螺旋状,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旋转,这就是所谓的“涡状星云”。经过天文学家的推测,太阳和其他行星在形成今天的形状以前,也曾经像这些涡旋物质一样,是不断凝聚而成的。而这个聚结历经了悠久的岁月,正是我们推测出的亘古时期,地球和月球有了雏形。它们在那个时候,离太阳的距离要近得多,自转和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也更快,太阳在宇宙中原本就是一个大火球,而那些行星的表面状态很可能都在燃烧和熔解。

如果我们可以回到遥远的过去,那么我们可以目睹地球的最初形态,那种景象和现在肯定是截然不同的:地球表面岩浆滚动,像熔炉的炉膛一样炙热难耐地球表面找不到液态水,但其可能混杂在硫磺、金属蒸气中;在大量气雾的下方,是熔岩翻滚沸腾的海洋;天空中,各种蒸气在太阳的照耀下,仿佛燃烧了一般,

第二章时间中的地球

5

一团团“火焰”在天空中飞掠而过。

在这之后几百万年里,地球经历了各种变化,最后终于稳定了下来。此时,地球的温度降下来了;天空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落在地面上;空气中的气体变轻了;海洋中的岩浆活动逐渐减弱,熔岩在下沉时带走大量落在其上的漂浮物。渐渐地,地球远离了太阳和月亮,旋转的速度也慢了下来。至于月球,它也远离了太阳,球体逐渐冷却,交替反射或遮挡太阳光,于是地球上便有了满月和日食现象。如今月球总以同一面朝向地球,但或许当初它是以不同角度面向地球的。

就这样,地球历经悠久的岁月,以极为缓慢的速度变化着。然而,人类还未诞生,因为此时地球上仍没有大量液态水。此时,随着水蒸气的上升遇冷,凝结成云,又化为雨水落到地表的岩石上。即使这样,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地表的液态水仍十分有限,大部分水仍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直到有

一天,逐渐凝固的岩石上出现了小溪流,溪水奔腾向前,又汇聚成了江河湖泊,岩屑和沉淀物被冲刷着涌了进去。

最后,就形成了人类繁衍生息的家园了。然而,那个时候地球上的环境依然十分恶劣:狂风暴雨肆虐,遍地熔岩,没有土壤,没有草木,没有动物和人类。为了迎接生命的到来,地球继续进行着剧烈的活动,倾盆暴雨夹杂着岩石碎屑,逐渐汇聚成洪流,冲刷地球表面,沟壑和峡谷就是这样形成的。与此同时,地球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地壳运动,地震和火山不断爆发,而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作用,又加剧了这种运动的激烈程度。

几百万年又过去了,地球年龄越来越大,地球的气候也越来越温和了。久而久之,气候也不那么恶劣了,狂风暴雨终于也不那么频繁,强度也不那么大了。而此时,最初的海洋也逐渐形成了。

然而在那个时候,仍然没有任何生命存活于地球上,茫茫的海洋也没有生命,岩石上也是一片荒芜。

6

世界简史

第三章生物的产生

众所周知,对于那些在有人类记载和传说之前的生物知识,人们大都是凭借层岩中生命体遗留的足迹和化石才得以了解的。人们发现的遗留下来的大量骨骼、根茎、纤维、贝壳、果实、爪印、足迹等类似的东西,几乎都存在于页岩、砂岩、板岩、石灰岩等物体中。另外,人们还发现了一些较为特殊的化石,如:原始雨水冲刷形成的注坑,原始潮汐留下的波痕等。人类之所以能够了解完整的古生物史,源于科学工作者们对这些岩石孜孜不倦的研究。

由于沉积岩中的化石所受破坏较少,所以它们往往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化石的首选材料。但是,沉积岩也有其自身局限性,由于在地壳运动中受到挤压、扭曲等,它们不是一层一层整齐地排列着的,而是相互叠加、混乱不堪的。为此,大批学者倾注了毕生精力。根据科学推断,这些岩层大约记录着过去16亿年的历史,以下便是一些简单介绍:

地质学家把记录中最古老的岩石称之为原生岩,是因为从中看不到任何的生命迹象。我们在北美洲发现了很多裸露的原生岩,地质学家从它们的厚度推断其最起码经历了8亿年之久。在岩石上面,人们发现了一些潮汐和暴雨留下的印记,但是却没发现任何生命迹象。这也就是说,透过这些岩石可以得知:从地球上形成海洋和陆地后的8亿年里,地球上都是没有生命的。

当我们对其他岩层的岩石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时,渐渐发现了一些早期生命的痕迹。地质学家将这种最早出现古生物痕迹的时期,称为“古生代早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海藻、贝壳、海虫、植形动物和甲壳虫等低等生物以及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叶虫。三叶虫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早的动物,其貌似蚜虫,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