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会计》丁元霖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外贸会计》

【作 者】丁元霖主编
【丛书名】最新财会系列丛书
【页 数】 499
【出版社】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 2005.03
【ISBN号】7-5429-1210-0
【价 格】27.60
【分 类】外贸企业会计
【参考文献】 丁元霖主编. 外贸会计.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5.03.

图书目录:

《外贸会计》内容提要:

本书讲述了货币资金和国内结算;外币业务和国际贸易结算;出口贸易业务;进口贸易业务;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投资等十七章内容。各章含有习题。

《外贸会计》内容试读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外贸企业会计概述

一、外贸企业会计的意义和职能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活动。对外贸易对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和提高国民的多样化消费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外贸企业是从事对外贸易业务的行业,它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纽带,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部门。

外贸企业会计是指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外贸企业的经济“活动信息通过收集、加工,提供以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并为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分析、预测和决策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外贸企业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即反映职能,是指将外贸企业已经发生的个别的、大量的经济业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汇总和报告,转化为全面、连续、系统的会计信息,以反映外贸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结果。

会计的监督职能即控制职能,是指控制和规范外贸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行,使其达到预定的目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财经政策和财经纪律;监督会计核算反映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监督经济活动是否按照事先确定的财务目标和编制的各项预算运行;及时反馈脱离预算的偏差,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两大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只有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才有真实可靠的依据。而会计监督则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只有严格地进行会计监督,才能使经济活动按预期的目的运行,会计核算才能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充分地发挥作用。

二、外贸企业会计的对象和特点(一)外贸企业会计对象

外贸企业会计对象是指外贸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外贸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所反映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活动。资金运动由资金进人企业、资金周转和资金退出企业三个部分组成。不同行业资金运动的区别表现在资金周转的形式上。企业资金周转的形式是由企业的经营活动决定的。外贸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组织国际之间的进出口商品流通。

虽然外贸企业与内贸企业同属商品流通企业,它们的资金周转形式都是以货币资金通过购进过程购买商品,形成了商品资金;然后通过销售过程销售商品,取得了销售收人,商品资金又转变为货币资金。由于外贸企业商品流通要通过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涉及国内和国际两种价格,使用人民币与外币两种货币,因此其资金周转中又增加了结汇和购汇的内容,经营出口业务应将所得外汇按外汇市场汇率卖给银行取得人民币,经营进口业务应用人民币向银行购买外汇。因此外贸企业的资金周转增加了结汇的内容,现将其出口业务和进口业务的资金周转形式分别列示如图表1-1、1-2所示。(二)外贸企业会计的特点

外贸企业会计的特点是由外贸经营业务的特点所决定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采用复币记账

外贸企业经营的出口和进口业务都涉及外

币结算,而我国外贸企业主要是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因此涉及的外汇业务在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填制或登记外币数额,同时以外币的数额为基数,按照折合率填制或登记人民币数额,同时核算

2

变为现金的价值计算,就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剩余财产,以有助于正确处理各方面的权益。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时间段落。通过会计分期,以确定会计期间,结算账目,计算盈亏,并及时向有关各方提供企业的会计信息。

根据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济活动是持续不断的。那么,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企业生产经营结束,变卖其所有的财产、清偿所有的债务后,将所剩余的现款与投资者投资额相比较后才能确定,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了使会计这个信息系统充分地发挥作用,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决策的需要,就必须将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许多相等的、较短的期间,作为提供会计信息的期限。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以货币为基本计量单位核算会计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是衡量

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因此,只有货币计量单位才能为会计核算提供一个普遍适用的手段,以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我国,由于人民币是国家法定的货币,因此规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等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和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中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的科学规范。它是人们从会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得

·50

到会计界公认以后,就上升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成为各个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共同依据。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更好地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服务,为投资者、债权人作出正确的决策服务。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以下十三项。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就应当在会计核算时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因此,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三、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工作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应当充分地考虑各方面的信息需求,以有助于其作出正确的决策。

四、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具有复杂性和多样化。对于某些交易或事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