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线路列车速度密度重量》田长海等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提速线路列车速度密度重量》

【作 者】田长海等编著
【页 数】 321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2001.12
【ISBN号】7-113-04398-4
【分 类】列车-重量-列车-交通密度-列车-行车速度
【参考文献】 田长海等编著. 提速线路列车速度密度重量.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1.12.

图书目录:

《提速线路列车速度密度重量》内容提要:

铁路科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概述,既有线列车提速的实践与规划,列车提速对运输设备的技术要求,列车提速对运输能力的影响,列车速度、密度、重量,提速线路经济效益及铁路运输营销,列车速度、密度、重量发展展望。

《提速线路列车速度密度重量》内容试读

第一章概述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衡,人均占有资源少,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次性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铁路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

建国以来,铁路运输完成的换算周转量由1949年的314亿换算吨公里,增长到1999年的16696.08亿换算吨公里,增长了52倍多。而同期营业里程仅由21810km,增加到57922.5km,增加还不到2倍。显然,增长的运量主要是靠加大铁路线路负荷来承担的。线路平均客运密度由1949年的59.6万人公里/公里,增加到1999年的699万人公里/公里,增长了10.7倍;货运密度由

84.4万吨公里/公里,增加到2172万吨公里/公里,增长了24.7倍。目前,全路主要繁忙干线,如京沪、京广、京哈、陇海、沈大、沪杭、浙赣等线,能力利用率都在90%以上。据统计,1999年,上述线路营业里程占全路的14.46%,完成的旅客周转量占全路的

51.24%,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占全路的39.96%。

运输量的增长促进了铁路运输设备的发展。目前包括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在内,营业里程已达到67394km,这还不包括新建成的石长线(263km)、横南线(257km)、西康线(268km)、朔黄线(587km)和邯济线(232km),以及正在修建的宁西线(955km)、渝怀线(625km)和秦沈客运专线(404km)等。在营业线路中,双线及以上线路里程,由1949年的867km,增长到1999年的20925km,比例从4.0%上升到36.1%;电气化线路和内燃机车牵引线路从无到有,1999年已分别达到14024.8km和36858.8km,占营业里程的24.2%和63.6%;60kg/m及以上钢轨正线里程达43954.1km,占54.6%;无缝线路里程达27448.6km,占

·1

34.1%。机车保有量从4069台增加到14480台,其中电力机车达到了3344台,占23.1%;内燃机车达到了10121台,占

69.9%;机车总功率从解放初的327.7万kW增加到3626.6万kW。我国已有能力自行研制速度为200kmh及其以上的机车、车辆和动车组。

与国外相比,1999年,我国国家铁路营业里程57922.5km,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居世界第四位;客运量9.77亿人,仅次于日本、印度和德国;货运量15.688亿t,居世界首位;旅客周转量4046.27亿人公里,居世界首位;货物周转量12577.89亿吨公里,仅次于美国;运输密度2882.5万换算吨公里/公里,居世界首位。我国铁路的运输负荷是世界上最重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际间的交往更加频繁,物资交流也随之增加,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价值观念越来越强。运输市场已由单纯的数量需求,开始转向数量和质量的双重需求。目前,铁路运输能力及运输组织方式皆不能满足这种新的运输市场需求;单纯的运能与运量的矛盾,已开始转化为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与铁路“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运输需求”既包含对运输数量的需求,又包含对运输质量的需求;“有效供给”既包含有效的运输能力,又包含保证运输质量的适应能力。新的矛盾要复杂得多,其内涵要丰富得多。只是由于运能不适应运量增长需求这一矛盾已长期化和明显化,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掩盖了运输质量需求与铁路不相适应这一深层次的矛盾。

铁路面临着既要不断扩大运输能力,又要努力提高运输质量的双重任务。这两项要求在列车速度、密度、重量三个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扩大运输能力除了建设新线外,既有线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提高密度和重量。提高运输质量目前亟需解决的就是速度问题,列车速度过低,特别是旅客列车和快运货物列车的速度过低,严重影响了铁路的运输质量。因此,我国铁路目前迫切需要通过提速来全面提高铁路运输质量,在提速条件下提高列车密度和重量。

·2·

第一节列车速度

一、基本概念

列车速度通常分为:最高速度、运行速度、技术速度、旅行速度和货物列车直达速度等。为了反映货物全程运行快慢,一般还采用货物送达速度的指标。

最高速度,是指列车在运行途中,可能或允许达到的最大速度值,也称为最高运行速度。旅客列车最高速度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在这一领域的科学技术水平,所以旅客列车通常以其最高速度作为发展的标志。目前我国铁路既有线列车最高速度是200kmh(动车组和摆式列车),最高试验速度是240kmh。国外铁路营业线最高速度是300kmh;最高试验速度是法国的TGV列车,为515.3kmh(1990年5月);磁悬浮列车最高试验速度,日本创造了552km/h(1999年4月),德国达到了450kmh。

运行速度,是指列车在运行途中,不包括停站时分和起停车附加时分的平均速度。

技术速度,是指列车在运行区段内,不包括车站停车时分(但包括起停车附加时分)的平均速度。在铁路运输统计中,旅客列车技术速度又往往是指列车从始发站到终到站的全部时间中,不包括沿途各站停车时分(但包括起停车附加时分)的平均速度。旅行速度,是指列车在运行区段内,包括沿途停站时分和起停车附加时分在内的平均速度。在铁路运输统计中,旅客列车旅行速度又往往是指列车从始发站到终到站的全部时间的平均速度,也称为直通速度。

列车运行速度、技术速度和旅行速度是反映铁路运输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数值的高低,反映了铁路运输设备的质量好坏和技术标准的高低,也反映了铁路运输组织管理工作的水平。最高速度越高,无疑运行速度也越高。但运行速度提高的幅度,不仅取决

·3·

于最高速度的绝对值,而且取决于按最高速度运行距离的长短,这与线路的平纵断面条件和机车牵引功率的大小密切相关。仅仅追求瞬间达到最高速度,实际效果不大。运行速度越高,技术速度一般也会相应提高;技术速度提高了,旅行速度也会相应提高。为了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通常将旅行速度与技术速度之比称为旅行速度系数。

列车技术速度和旅行速度有两套数据,分别是计划值和实际值。列车都是按列车运行图规定的时间运行的,这样就产生了列车技术速度和旅行速度的计划指标;然而,在列车实际运行过程中,许多意外因素都会影响列车按计划运行,这样就产生了列车技术速度和旅行速度的实际值。实际值往往低于计划值,实际值越接近计划值越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和调度组织指挥水平。

货物列车直达速度,是指货物列车在运行方向上,包括在中间站和技术站(区段站和编组站)的全部停站时间在内的平均速度。

货物送达速度,是指货物自铁路承运时起,至交付收货人时止的全部时间的货物平均运送速度。它反映了货物运送全过程的快慢。

从上述概念的描述可见,旅客列车旅行速度和货物送达速度是铁路运送旅客和货物快慢的最直接的指标,旅客关心的是旅行速度,货主关心的是货物送达速度。铁路部门应着力提高这两项指标,以便于吸引旅客和货主。

二、我国铁路列车速度

旧中国铁路虽然设备落后,技术标准很低,但由于行车量很少,一天不过几对列车,最多的线路才十几对,列车旅行速度还不算低,旅客列车约31kmh,货物列车23kmh左右。

建国初期,我国铁路千线的允许速度很低,一般仅50~70kmh。其中主要干线,津浦线为70kmh,京汉线为60~70km/h,京山线为80km/h,沈山线和沪宁线为90kmh,哈大线

·4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