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笔画技法》顾静,金艳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工笔画技法》

【作 者】顾静,金艳编著
【丛书名】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页 数】 120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18.05
【ISBN号】978-7-5184-1873-2
【价 格】58.00
【分 类】工笔画-国画技法
【参考文献】 顾静,金艳编著. 中国工笔画技法.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8.05.

图书封面:

《中国工笔画技法》内容提要:

本书分三章,第一章为认识工笔画:工笔画的基本概念、历史传承,简要介绍了从唐代到清代的工笔花鸟、山水、人物画的发展概况,第二章为中国工笔画基本技法,包括基本画材介绍和基本技法与步骤讲解,分别从工笔花鸟画、工笔人物画和工笔山水画进行临摹精讲,并对工笔画中常用的文玩雅物的表现技法进行了详细讲解。第三章传统工笔画技法的当代创新与表现,分别从工笔花鸟、山水和人物三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和自学人士进一步提高欣赏和创作水平。

《中国工笔画技法》内容试读

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总主编林家阳

CHINESE PAINTING TECHNIQUES

中国工笔画技法

顾静

金艳编著

飞中园轻工业织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图书在版编目(CP)数据

中国工笔画技法/顾静,金艳编著。一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5

ISBN978-7-5184-1873-2

I.①中…Ⅱ.①顾②金…Ⅲ.①工笔画一国画

技法V.①J2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034249号

责任编辑:毛旭林责任终审:劳国强整体设计:锋尚设计策划编辑:毛旭林责任校对:晋洁责任监印:张可

出版发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东长安街6号,邮编:100740)印刷:北京富诚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经销:各地新华书店

版次:2018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开本:870×11401/16印张:7.5字数:200千字

书号:1SBN978-7-5184-1873-2定价:58.00元

邮购电话:010-65241695

发行电话:010-85119835传真:85113293网t址:http:/hwww.chlip.com.cn

Email:club@chlip.com.cn

如发现图书残缺请与我社邮购联系调换

161399J1X101ZBW

编审委员会

顾问委员会

尹定邦广州白马公司董事顾问

迈克尔·埃尔霍夫(Michael Erlhoff)

德国科隆国际设计学院(Kole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Design)创始院长

官政能台湾实践大学救授/副校长林学明广东集美组总裁

学术委员会

尹小兵王英海王效杰王敏王家馨付中承申明远刘宁

刘正宏刘瑞武

孙敬忠何晓佑吴继新吴翔吴耀华张来源张美兰李文跃李克杜莉杜世禄陈文龙陈鸿俊周利群赵燕赵志君姚强姜鸣桂元龙顾逊夏万爽徐江徐南徐禹徐征野

郭文志:郭钟琪

黄春波彭亮廖军

专家委员会

丁勇丁跃华

于会见于晓芸

马兆玉马昀

马牧群

马鸿飞

丰春华王文

王东辉王有川王安霞王志勇

王暘王贤章王明道王俭

王建国王海燕

王继水王继平王家王清海

王景慧王献文王德聚

毛明

毛德强韦国

方四文文红尹传荣尹春洁邓军邓凯邓学峰叶国丰叶柏风田正冯凯龙湘平邢燕吕挺中朱霖乔璐任学超刘卫国刘力刘木森刘永福刘君政刘学泉刘国刘彦刘洪波刘星刘洧刘艳红刘爱青刘爽刘淑婷刘鲁平刘颖江文许婷芳朴军许淑燕孙蕊汪梅苏子东杜玉平杜军李方联李伟李志红李芬李若梅李茂虎李欣李波李涛李桂付李娅

李爱红李哗李涵李斌李新天李群英

金澜范振坤杨功元杨扬杨帆杨丽娟杨杰杨森吴琰肖卓萍时思陆小赛吴秦陶岑志强佘莉何力冷建军毕雪微冷眉宋志春宋连凯张丹丹张玉宝张利张丽君张现林张建松张勇张航张爱民张浩张理晖张鸿张新武张磊张蔚陆天奕陆立颖陆君玖

陆海涛

陈广陈子达陈民新陈庆奎陈彧陈艳麒陈晓莉陈铭陈敬良邵永红邵照坡林俐达林勇林涛武建林单填城罗南林罗润来周向一周勇周静伟郑丽萍郑祎峰顾明智封美言赵文赵婧赵瑞波赵德全

徐广彤

胡国锋胡明宝胡美香施荣华闻建强洪波段笔耕耿强耿雪莉郝峥莫钧夏文秀

钱志扬钱明学徐伟雄翁志承栾清涛高金康

郭弟强黄健

黄穗民黄耀成曹永智曹俊曾红董小龙康强章滇予梁小民彭一清彭艺娟覃林毅董干蒋雍君傅颖哲童铧彬曾强谢群雷珺麟雍佳路铠铭鲍丽雯蔡炳云蔡恭亦管金虹廖荣盛漆小平谭浩楠颜传斌黎卫潘祖平潘洋宇薛华培薛志雄薛刚戴丕昌戴裕崴戴巍魏庆葆霍庆福

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

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由于学科历史短,基础弱,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与课程

PROLOG 1

体系受苏联美术教育模式与欧美国家20世纪初形成的课程模式影响,呈现专业划分过细,实践教学比重过低的状态,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出现较多问题。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应对这种变化,教育部将“艺术设计”由原来的二级学科调整为“设计学”一级学科,既体现了对设计教育的重视,也是进一步促进设计教育紧密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因此,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支持教材建设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教育部全面启动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工作的大背景下,由设计学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林家阳教授任总主编的这套教材,在强调应用型教育教学模式、开展实践和创新教学,整合专业教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一改传统的“重学轻术”“重理论轻应用”的教材编写模式,以“学术兼顾”“理论为基础、应用为根本”为编写原则,从高等教育适应和服务经济新常态,助力创新创业、产业转型和国家一系列重大经济战略实施的角度和高度来拟定选题、创新体例、审定内容,可以说是近年来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建设的力度之作。

设计是一门实用艺术,检验设计教育的标准是培养出来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否既具备深厚的艺术造诣,实践能力,同时又有优秀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也正是本套教材出版的目的。我相信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过程中,本套教材能对学生奠定学科基础知识、确立专业发展方向、树立专业价值观念、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产生有益的引导和切实的借鉴,帮助他们在以后的专业道路上走得更长远,为中国未来的设计教育和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导谭平

2017年3月

办学,能否培养出有用的设计人才,能否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设计人才,取决于

序二

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要有先进、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其二是要

PROLOG 2

有一批具有崇高志向、远大理想和坚实的知识基础,并兼具毅力和决心的学子;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大批实践经验丰富、专业阅历深厚、理论和实践并举、富有责任心的教师,只有老师有用,才能培养有用的学生。

除了以上三个因素之外,还有一点也非常关键,不可忽略的,我们还要有连接师生、连接教学的纽带一兼具知识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教材。课程是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宝库,而教材既是课程教学的“魔杖”,也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词典”。“魔杖”通过得当的方法传授知识,让获得知识的学生产生无穷的智慧,使学生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有生力量。这就要求教材本身具有创新意识。本套教材从设计理论、设计基础、视觉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和动画设计等八个方面设置的50本系列教材,在遵循各自专业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做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创新。我们也希望在有限的纸质媒体基础上做好知识的扩充和延伸,通过本套教材中的案例欣赏、参考书目和网站资料等,起到一部专业设计“词典”的作用。

我们约请了国内外大师级的学者顾问团队、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专家团队和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各类院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的编委团队。他们中有很多人已经为本系列教材的诞生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并给予了很多有益的指导。我相信以我们所具有的国际化教育视野以及我们对中国设计教育的责任感,能让我们充分运用这一套一流的教材,为培养中国未来的设计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同济大学教授/博导林家阳

2017年3月

前言

中国工笔画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它形成并积淀了完备的绘画技

FOREWORD

艺以及独特的绘画样式,有着典型的审美特征和鲜明的艺术特点。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分支,工笔画艺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演进、繁荣、衰落、吸收、传递的过程后,也形成了更为包容、自由的艺术形式。在西方文化艺术观念和形式不断冲击、影响的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环境中,中国工笔画作品也显现了极大的包容与接纳能力,尤其在信息传播越来越迅猛的当代艺术环境中,工笔画对多种艺术形式抱着吸纳、接受的态度,在作品中融合表现,图式化、信息化更加丰富,使作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面貌。

工笔画在各时期的发展历程中,展示其多样的表现力的同时,也承担了社会责任的多种需求。不仅影响并渗透其他艺术形式,也大量地吸收、消化各种艺术门类的风格精髓和能量,兼容并收,并转化为与自身精神文化融合的艺术样式。

《中国工笔画技法》一书对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绘画工具、绘画技法等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对传统工笔花鸟、山水、人物画更是加以步骤分解的阐述,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讲解,使学习者能初步掌握基本的工笔画绘画技法。本教材还在第二章第五节专门介绍了不同物象的表现技法,于此,正是体现了工笔画所具有的包容性和丰富性,以及对工笔画技法可能拓展领域的尝试。这也是本教材有别于其他教材的独特之处,它不仅适用于中国书画专业领域,更适合艺术设计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学习。第三章分别以工笔花鸟、山水、人物画的当代作品进行讲解、赏析,重点对掌握各种传统技法后在创作过程中可能需要呈现的丰富性加以分析。

一门课程开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对一门艺术形式的深入与探索是无限的短时间内初学者也许未必能够快速达到自由驾驭的高度,但中国工笔画艺术作品的创新与表现形式的探索,能发掘每一个个体源源不断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愿广大读者在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中,享受精神的愉悦与快乐!

顾静

2018年3月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