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基础》梁逸婵,罗爱荣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工笔画基础》

【作 者】梁逸婵,罗爱荣主编
【页 数】 174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20.06
【ISBN号】978-7-5647-7861-3
【价 格】50.00
【参考文献】 梁逸婵,罗爱荣主编. 工笔画基础.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0.06.

图书目录:

《工笔画基础》内容提要:

工笔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表现方式,以其精致而细腻的画面效果受到人们的喜爱,许多人希望系统地了解工笔画,学习工笔画,以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性情,丰富生活,了解中国的传统。《工笔画基础》共五章,分别介绍了中国工笔画的流变历程、工笔画的工具与用笔、工笔画技法分解、工笔花鸟画着色方法及工笔人物画着色方法。《工笔画基础》的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不仅适合爱好国画的初中级读者,同时也可作为各地国画培训班和老年大学的实用教材。

《工笔画基础》内容试读

第一章中国工笔画的流变历程

第一节什么是工笔画

“工笔”是与“写意”相对应的概念,简单来讲,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如图1-1所示的宋代赵昌《麻雀桃花图》。

图1-1宋代赵昌《麻雀桃花图》

第二节」工笔画的特点

工笔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和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

一、线条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中锋用笔较多。

◇工笔画基础

二、色彩

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三、装修性和平面感

在工笔画中,装修性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从构图、线描、设色到形象的细部处理都带有一定的装饰性和平面感。关于装饰性:一方面是来源于传统的程式化手法,另一方面是作者对生活中的形象通过提炼、夸张、创造而形成的美感效果。如图1-2所示的宋代崔白《寒雀图》(局部)。

图1-2宋代崔白《寒雀图》(局部)

第三节」工笔画的分类

通常情况下,工笔画可分为四大类:工笔白描、没骨工笔、工笔重彩和工笔淡彩。从表现内容上,工笔画又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

一、工笔白描

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不涂颜色。白描本来大抵是用来打草稿的,2

第一章中国工笔画的流变历程◇

宋代画家李公麟把它发展成独立的画种。他的白描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图1-3所示的北宋李公麟《五马图》。

图1-3北宋李公麟《五马图》(局部)

工笔白描是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有单勾和复勾两种。因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的特点。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

(一)单勾

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也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二)复勾

复勾则仅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全部。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日的是为加强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象更具神采。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物象之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大。如图1-4所示的北宋李公麟《西岳降灵图卷》。

图1-4北宋李公麟《西岳降灵图卷》(局部)

3

◇工笔画基础

二、没骨工笔

没骨画是中国画传统花卉(花鸟)画的一种画法。工笔画以线为骨干,一般工笔画都是先勾墨线然后染色:之所以称“没骨”就是不勾墨线,直接用颜色或墨渲染。有时画面仍然有“线”的感觉,这种“线”是渲染出来的效果或是“空”出来的效果,不是勾出来的。如图1-5所示的清代汪士慎《花卉图册》。

圈粉渠亮屈速富上曾萬毁追樹

酸南

望亲瑞风山

峰金千吹任

图1-5清代汪士慎《花卉图册》之一(局部)

三、工笔重彩

工笔重彩是工笔花鸟画中配彩法的一种。重彩是指用不透明的石色为主进行着染的方法。重彩法渲染层次要多,使画面有鲜明、厚重、沉稳的效果。特点是富丽堂皇、华美典雅。重彩勾勒勾染的方法,因用色比较厚重,所以色感较富丽,带有装饰性,称为“重彩”。重彩渲染要做到薄中见厚,厚中生津,染不露痕,深浅自然。切忌脏、花、斑、枯、火、腻等,这些毛病多出于顺序不对,用笔不轻顺,用色过厚或厚薄不匀。清代王石谷白谓“学习青绿三十年,方得青绿之法”,这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其经验说明了渲染设色并非易事。如图1-6所示的宋代赵佶《芙蓉锦鸡图》。

4

第一章

中国工笔画的流变历程⊙

图1-6宋代赵佶《芙蓉锦鸡图》

四、工笔淡彩

工笔淡彩是工笔花鸟画中配彩法的一种。用透明水色进行着染,即先用墨彩的方法把对象画到八九分,然后用淡薄的色彩稍作渲染。淡彩要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离色,既能融合

一体,又能显示墨的韵味,才能产生一种淡雅、朴素的效果。它的基本特征是色调秀丽淡雅、清新明朗,比较强调线条本身的艺术魅力,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之感。

第四节工笔画的历史传承

一、工笔花鸟画发展概况

工笔花鸟画取材广泛,主要涉及花卉、草虫、蔬果、翎毛、畜兽、鳞介、亭台、楼宇等题材,与工笔人物画、山水画相互促进,并存发展,形成于唐朝,成熟于五代,兴盛于两宋,并以特有的艺术风格的表现形式反映着大自然及人的精神情感,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就已出现鱼蛙、禽鸟、植物等花鸟彩绘纹样,如《人面鱼纹》《鱼蛙纹》《鹊鱼石斧图》(见图1-7)和《稻穗纹》,这些纹样主要装饰在日用器皿上,将劳动生产、社会生活与审美意识紧密地融合联系起来,反映了当时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意识和原始人的思想观念及艺术表达,也寄托着原始人的生活理想和愿望。到青铜时代,在一些岩壁

5

◇工笔画基础

上出现了动物图像,如内蒙古阴山岩画早期代表作品《狩猎图》,刻画了原始人集体狩猎的场景,其造型纯朴形象,营造出浓郁的神秘氛围。

图1-7新石器时代《鹤鱼石斧图》

(一)唐代的工笔花鸟画

虽然从新石器时代已陆续出现花鸟动物图案纹样,以表达祥瑞与原始的图腾崇拜,但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类题材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装饰背景而存在,还未成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随着唐朝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艺术文化得以空前发展,勾勒与设色兼施并用,墨线与彩面交相辉映,如初唐有工笔花鸟画家薛稷以画鹤而盛名,其鹤形貌神情极尽其妙,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故言鹤必称稷,以是得名”,但遗憾无传世之作。直至唐中期,花鸟画自成体系,独立成科,虽晚于人物和山水,但发展势头迅猛,出现了如韩干《照夜白图》(见图1-8)、韩滉《五牛图》(见图1-9、见图1-10)等作品。

图1-8唐韩干《照夜白图》

图1-9唐韩滉《五牛图》(局部)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