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的现代化》杜染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群众文化的现代化》

【作 者】杜染著
【页 数】 530
【出版社】 北京:华龄出版社 , 2018.01
【ISBN号】978-7-5169-1155-6
【价 格】80.00
【分 类】群众文化-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杜染著. 群众文化的现代化. 北京:华龄出版社, 2018.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群众文化的现代化》内容提要:

杜染著的《群众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部以**化、现代化、文化政治视角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的群众文化问题的个人学术专著,联结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现代化建设两个重大理论命题。对群众文化概念进行了学术意义、文化政治意义和世界意义三个意义的诠释,提出?

《群众文化的现代化》内容试读

导论群众文化的一个理论体系:

“群众文化的现代化”理论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全人类的现象,也是阶级的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马克思认为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广义的文化即人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其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概念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价值观、哲学、艺术、宗教等各种形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与“文化”一词关系最为紧密的是“文明”一词。马尔库塞认为:“‘文明’是由‘文化'催生和激励的。”1)斯宾格勒认为:“文明是文化的必然命运。”[2】马凌诺斯基认为:“‘文明’一词不妨用来专指较进展的文化中的特殊方面。”(3〕林坚认为:“文化创造文明,文明推动文化。”(4)陈先达认为:“文明是文化的积极成果”,“文化发展的本质是创造”(5),文明是文化的体现,又高于文化,真正反映时代发展要求并与时俱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构成要素。

文化权益既包括文化权利,也包括文化利益;既有一般的基本人权意

〔1)[美]马尔库塞.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马尔库塞文集[C].李小兵等,译.上海:

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89:118

〔2)[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吴琼,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30.

〔3)[英]马凌诺斯基.文化论[M].费孝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

〔4〕林坚.文化学引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72.

〔5)陈先达.陈先达文集.第3卷,哲学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17,428.

2群众文化的现代化

义,也有具体的文化利益或文化福利意义。文化权利是人类家庭所有成员固有的权利之一,是公民的基本人权。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七条规定:“(一)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二)人人对由于他所创作的任何科学、文学或美术作品而产生的精神的和物质的利益,有享受保护的权利。”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确认:“按照世界人权宣言,只有在创造了使人可以享有其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正如享有其公民和政治权利

一样的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自由人类享有免于恐惧和匮乏的自由的理想”。我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的,就是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群众泛指人民大众。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集合概念。知识来源于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之一。这里的群众是指人类社会中同领导者、管理者相对称的对历史的发展和命运起决定作用的社会群体,即人民群众。人民是指人类社会中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基本社会成员总称。对于谁是“人民”,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下了一个非常严格的定义:“人民即指那些不仅全力以赴于历史发展中的人,而且人民在事实上还把握历史发展、推动历史发展、决定历史发展的人。人民,在我们看来,就是创造历史的人,也是改变自身的人。在我们眼前,浮现的是战斗的人民…”(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所谓人民群众的历史范畴,实际上就是一定历史时期,为了完成一定的历史任务所结成的民众的广泛的联合。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始终站在历史的前列,代表着历史的方向,推动着历史的前进。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

〔1)转引自[美]马尔库塞.审美之维:马尔库塞美学论著集[C].李小兵,译.北京:

三联书店,1989:230.

导论群众文化的一个理论体系:“群众文化的现代化”理论3

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列宁明确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2〕。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说:“民主主义战胜,就是庶民的胜利。”(3)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真正的上帝”是群众,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4),“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6)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自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活力,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路线一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其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在阶级社会中,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而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信和依靠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引导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87.

〔2)[苏]列宁.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3

〔3〕五四运动文选[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176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0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4群众文化的现代化

进战士的作用。”〔1)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群众运动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将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从自发斗争上升为自觉的斗争,从而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

党领导的事业是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无古人的事业,是千百万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群众文化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社会,文化进步的主要标准,取决于群众的历史积极性达到何种程度;取决于群众根据自己的目的与手段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变成了以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成就为基础的创造性活动。”“统治阶级的文化,总是把群众的精神活动放在次要地位,然而恰恰是这种活动,在客观上决定着每种民族文化的许多重大成就都具有全人类的内容。”〔2】列宁说:“艺术属于人民。它必须深深扎根于广大的劳苦群众中间。它必须为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使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一致起来,并使他们得到提高。它必须唤醒群众中的艺术家并使之发展。”3)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提出:“现阶段上中国新的国民文化的内容”是“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并指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4)

群众文化概念是中国独有的概念,是社会意识形态,是综合的社会文化形态,具有学术意义、世界意义、文化政治意义。群众文化历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所关注和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马克思来说,共产主义是自我实现和共同体的统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为了共同体。”5)“共产主

〔1)[苏]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0,

71.

〔2)衣俊卿,胡长栓等.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133,119.

〔3)[德]克拉拉·蔡特金.回忆列宁[A].回忆列宁.第五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8.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6,708。

〔5)朱士群,李远行,任醴等.阶级意识、交往行动与社会合理性: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

政治理论的现代性话语[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89.

导论群众文化的一个理论体系:“群众文化的现代化”理论5

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1)“在现在世界上,

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2)在思想文化领域,群众文化把握自身的主体地位,担负起抵御资产阶级腐朽文化和封建主义反动文化的重任以及人类社会变革和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群众文化事业是党的整个事业的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学与民俗学、文化学、美学、人学、艺术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史学、民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教育学、文化管理学、文化人类学、民间文艺学、艺术人类学、文化社会学、文化政策学、休闲学、传播学、心理学等等,关系非常密切。

群众文化研究的“学术化”、“专业化”,需要用问题意识和学术敏感发现学术问题,进行新颖的理论阐释,形成群众文化当代发展的重要理论生长点,并将群众文化学的问题意识、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与相关理论系统和学科领域相连接,为群众文化学的现代性、总体性建构提供理论肩迪。“群众文化的现代化”理论体系以“现代性”为总纲,结合群众文化实践的发展,提出了群众文化的现代化理论建构问题,这是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建构的重大现实问题,表明了群众文化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政治意义。群众文化的现代化是群众文化学的学术指向与前沿问题,从人类文明进步和造就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高度来理解群众文化的意义是“群众文化的现代化”的终极目标。

“群众文化的现代化”理论体系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主线和笔者的基本思想:全球性与总体性和“大文化”观。全球化、现代化、现代性、公共性、文化政治这些前瞻性的术语本身并无意识形态的价值标签,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全球化、现代性、公共性、文化政治、交往理论是“群众文化的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其中,全球化、现代性是战略发展趋势和价值目标,公共性是前提、本性、表现方式和实现方式,文化政治是特定主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86.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5.

6群众文化的现代化

题、思想核心和重要意义,交往理论是根本和方法论。群众文化的现代化理论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文化在社会机体中的多维作用,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文化观,以及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主体观关于群众的概念,不仅秉承了马克思扬弃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基蕴,更从文化政治意义上鲜明地揭示了群众文化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现代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的重要关联,从内涵、意义及发展上对群众文化概念进一步精致化,使群众文化概念的内容升华为

一个新的高度,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是群众文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原创成果、原创理论。

“群众文化的现代化”理论体系融群众文化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于一体,采取一种多学科的总体性的学术视野,是当今全球化高潮的背景下群众文化学最为核心的问题意识,既是一个理论创新问题,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和社会主义“宏大的历史叙事”的生动实践。群众文化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现代性建设的重要内容,连接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现代化建设。全球化是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逐步推进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群众文化的现代化是在全球化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群众文化发展战略、理论建构和生动实践进程,主要包含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等核心理念。群众文化的现代化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也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使群众文化理论在21世纪进一步彰显当代价值的更大的社会历史空间,自觉地承担起群众文化事业在21世纪的文化使命。

第一节“群众文化”概念应向世界输出

当代中国的文化输出不仅要输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还应从更高层面,输出思想、学说、观念。鲁迅先生在1934年4月19日《致陈烟桥》的信中说:“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