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欣赏与音乐教育研究》苏欣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音乐艺术欣赏与音乐教育研究》

【作 者】苏欣著
【页 数】 169
【出版社】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18.12
【ISBN号】978-7-5639-6702-5
【价 格】45.00
【分 类】音乐欣赏-音乐教育-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苏欣著. 音乐艺术欣赏与音乐教育研究.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8.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音乐艺术欣赏与音乐教育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对音乐艺术欣赏和音乐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书首先对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然后对音乐教学的发展、策略,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和音乐教育进行了仔细分析;继而从理论基础及教学实例等方面对艺术欣赏和音乐艺术欣赏进行了研究;最后,对音乐教学和艺术欣赏的结合进行研究。

《音乐艺术欣赏与音乐教育研究》内容试读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音乐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一、音乐的起源(一)音乐的产生

大多数音乐史家认为:如果说音乐有个起源,那便是敲击。一直到今天」世界上一些原始部落的音乐,差不多全是由节奏构成的,它们通过各种节奏来体现错综复杂的感情和形态。我国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了“鼓乐”。从出土的乐器来看,越是年代久远的古墓出土的乐器,打击乐所占的比例越大。这就进一步证明:以节奏为主的音乐是现代音乐的鼻祖。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骨干,是音乐最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可以脱离其他音乐要素单独表达各种错综复杂的感情和形象。

游牧民族在自己的舞蹈中往往再现各种动物的动作,目的在于再度体验

一种快乐的冲动。而这种快乐是曾经由于狩猎时使用力气而体验过的。模仿动物的动作,是狩猎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当狩猎者有了想把由于狩猎时使用力气所引起的快乐再度体验一番的冲动,他就会再度模仿动物的动作,创造自己独特的狩猎舞。舞蹈本身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劳动者的动作的单纯的再现。德国经济学家毕歇尔·卡尔,在他的著作《劳动与节奏》中说:“原始民族的许多舞蹈无非是一定生产动作的有意识的模仿,所以,在这种模仿的表演下,劳动必然一定是先于舞蹈的。”

在原始部落里,每种劳动都有自己的歌,歌的拍子总是十分精确地适应于这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动作的节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过程中有节奏的活动的意义减弱了。

在所有这些场合下,歌的节奏总是严格地由生产过程的节奏所决定。生产过程对歌的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上,劳动、音乐和诗歌是极其紧密地互相联系着的,然而这三位一体的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劳动,其余的组成部分只处于从属的地位。

音乐艺术欣赏与音乐教育研究

(二)古代阿拉伯、欧洲以及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

1.古代阿拉伯音乐的发展历程

古代阿拉伯人曾为音乐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过重要贡献,他们最早的歌曲是胡达,这是一种纯朴而单调的原始歌曲。这种歌曲的“乐律”,采用的是当时流行的阿拉伯诗歌的韵律。当时很多阿拉伯诗歌的韵律与骆驼在沙漠中行走的步伐节奏合拍,因此游牧人唱起这些诗歌来非常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游牧歌曲传遍了阿拉伯半岛各个地区。

古代阿拉伯音乐常常被用在宗教仪式上,人们歌咏赞美神的诗篇,用以表达内心的祝愿。在早期,妇女在阿拉伯音乐的传播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凡是有阿拉伯人居住的地方一无论是阿拉伯半岛,还是叙利亚、伊拉克、波斯等地区,都有歌女在活动。

古代阿拉伯人喜爱音乐,也喜爱舞蹈,他们常使用台卜来(定音鼓)、杜弗(方形的铃鼓)和卡迪卜(作响板用的小棒)等打击乐器为舞蹈伴奏。

音乐艺术不断提高和发展,越来越被社会各阶层所喜爱。公元7501258年,阿拉伯音乐活动的中心从大马士革转到了巴格达,其他艺术和文学在这个时代也各呈异彩,特别是在公元786一809年文学艺术的灿烂辉煌,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很多不仅在阿拉伯国家,而且在全世界享有盛名的多才多艺的杰出人物。比如卡乃迪,他是阿拉伯历史上第

一个写出高水平的音乐论文的人,他不仅是音乐家,还是哲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乃斯尔·法拉比也是这个时期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写了多种音乐理论著作,西方很多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都认为,法拉比的著作《音乐百科全书》是在后来的欧洲音乐复兴运动中做出巨大贡献的音乐资料之一。阿拉伯音乐在歌曲创作、演唱方面,在音乐知识、理论和研究方面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9世纪中叶,巴格达仍然是生机勃勃的音乐之城,歌曲是当时的主要内容。公元9世纪至13世纪,阿拉伯人撰写的音乐理论著作和其他艺术理论著作有200多种。其中,卡乃迪著的《谈乐曲创作》、法拉比著的《音乐百科全书》(被誉为阿拉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来伊斯·本·西纳著的《痊愈》一书的一部分(是从理论上剖析阿拉伯音乐的重要章节)、苏菲丁著的《歌曲集》这四部音乐著作最为重要,对西方音乐的发展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

在音乐领域,阿拉伯人自从公元8世纪起,就写出了大量超出于古希腊的音乐理论和音乐研究的著作。法拉比的音乐理论著作被译成拉丁文,成为欧洲音乐理论家和音乐研究家们的珍贵参考资料。英国大理论家罗杰·培根

2

第一章绪论

承认,它从法拉比的音乐理论中吸取了很多营养,阿拉伯音乐理论也为欧洲的声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当阿拉伯人在公元13世纪于萨拉曼卡建立第一所音乐学院的时候,西方人还不知道建立专业音乐院校的方法。欧洲人根据阿拉伯乐器派生出大量的新型乐器,如欧洲的列比克就是从阿拉伯的来巴卜派生的。

阿拉伯的吟游歌唱家每次到欧洲旅行,都要演出欧洲人喜闻乐听的阿拉伯传统歌曲,从而在欧洲的土地上播下了阿拉伯民族音乐的种子。公元13世纪的欧洲歌曲有明显的东方风味,许多乐曲的旋律来自阿拉伯音乐。但从13世纪至17世纪,阿拉伯国家的音乐活动其中包括音乐学家对音乐理论的研究、对未来新音乐的探讨、对乐器的改革等,都渐趋衰落。

2.欧洲音乐的起源及发展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当欧洲大部分地区处于原始状态时,它已具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公元前12至8世纪,是古希腊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当时进行各种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时,都离不开唱歌和跳舞。不同职业的人在不同的场合演唱着纺织歌、磨粉歌、牧歌、采葡萄歌、丰收歌挽歌、饮酒歌、凯旋歌等形形色色的歌曲。

古代希腊富有特色的音调,汲取了所传承下来的圣咏遗产,以及欧洲其他民族的音乐旋律,集各家之长,因而旋律优美而富于变化,是单声音乐中最完美的集大成之作。从11世纪起,商业发展,城市兴起,逐渐出现新的文化中心,艺术也从宗教寺院及封建城堡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进入城镇集市,遂产生流浪艺人。流浪艺人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杂技、演戏无所不能。12世纪,法国最早出现了吟唱诗人。他们以各城堡及宫廷为中心,以简单乐器为伴奏,除吟唱骑士业绩外,还歌唱爱情及自然景色。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文学的发展进入浪漫主义阶段。作家们要求艺术作品应像民间文学那样自然、朴实,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因而产生了一批文学中优秀的诗篇。这些诗与音乐相结合,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一艺术歌曲。它的主要特点是把诗词与音乐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体,比民歌和一般歌曲的艺术水平更高,艺术技巧和难度更大。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在艺术歌曲这个领域里写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海顿用朴素的民歌手法谱写的《上帝保佑吾皇弗朗茨》被推选为奥地利国歌;莫扎特写了30多首歌曲,《渴望春天》《致克罗埃》都是短小的珍品;贝多芬的歌曲更深刻,更宽阔地表现了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随着艺术歌曲创作的不断发展,19世纪在奥地利和德国兴起了以舒伯特、

3

音乐艺术欣赏与音乐教育研究

舒曼、勃拉姆斯以及沃尔夫、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等作曲家为代表的艺术歌曲高潮。特别是舒伯特在此领域里开辟了新的天地,他在歌曲创作中,把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传统、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诗歌和奥地利民间音乐素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中国音乐的起源及发展

就我国而言,在四千多年前,远古时期的歌唱就和诗、乐、舞一起产生和发展了。春秋时期,经孔子编订的《诗经》有305篇,其中300篇是流传于民间的可歌唱的歌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我国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律诗、词曲等不同体制的发展和演变阶段。唐代以前的歌曲,由于记谱法不够发达,如今已难知其本来面目。唐宋以后,记谱法逐渐完备,才开始有歌谱保留和流传下来。目前知道的唐代歌曲有赵彦肃所撰的《风雅

十二诗谱》和流传到宋代的《霓裳中序第一》等。宋代姜白石创作的词体歌曲14首,是最早由作曲家自己写定的乐谱,是中国音乐史上极其珍贵的资料,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最稀有的财富。元明以来的歌曲则大多保留在戏曲曲艺中,或者通过琴谱、工尺谱等直接记录保存下来。

中国现代的歌曲创作,发端于1898年“维新变法”时期。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中国音乐也随之揭开了新的一页,开始出现了自己创作的艺术歌曲,赵元任采用的歌词都是反映五四精神的,其音乐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借鉴了欧洲艺术歌曲创作手法,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同时,肖友梅、黎锦晖等人创作的学校歌曲和儿童表演歌曲长期流行于中国许多城镇,成为令人注目的社会现象。

抗日救亡歌咏活动在全国的展开,把歌曲创作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产生了更多的优秀歌曲作品和新的歌曲演唱形式,这些都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音乐的基本概念

(一)音关系中的基础音程及感情特质

1.音阶

音是一种客观物质的运动现象,各种高低不同的音,决定音是一种客观物质的运动现象,各种高低不同的音,决定于一定时间内物体振动次数的多少,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是固定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各种音阶都有一定的客观性。任何一种音阶都是在人们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被认识而固定下来的,作为音乐的材料一音阶的各音之间的关系是由一定数量的频率

4

第一章绪论

决定的,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改变或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2.音程

音乐效果的获得,依靠不同的音的结合与连接。纯音程有一种纯粹的、明澈的、开朗的、温和的性质。大音程强健有力;小音程有相当的压抑、忧郁的性质,而适于用在阴沉忧伤的乐句上;增音程有扩张、紧张的性质,给人以紧迫急促之感;减音程有最显著的悲哀忧郁的性质,因此常给音乐的画面染上戏剧的或几乎悲剧的色彩。

为什么同是由几个乐音构成的乐曲,而听起来会有明显的中西方差异呢?这主要是中国音乐与西洋音乐的旋法的不同而形成的。

(二)和孩的构成与连接

近代欧洲的音乐根据“和弦”而构成。和弦便是互相协和的一群音。换言之,是三个、四个或五个音同时的结合,各音间所构成的音程要全部(至少大部分)是协和的。所以和弦是比音程规模较大的一种音结合。

如果两个音不是同时发出,而是先后出现在一行旋律中,那么其间的音程便称为“旋律的音程”,如果两个声同时发出,其间的音程便称为“和声的音程”。

一个真正的和弦,至少必须包含着三个音,是由互隔三度音程的三个、

四个或五个音结合而成。但应注意的是,作曲时应根据音乐发展需要的具体情况处理。如果作曲时都要权衡和弦的种种差别,运用和弦时都要精密地符合于这种种差别,其结果就会产生毫无灵气的音符排列或堆砌。

和声学的普遍应用于18世纪和19世纪中,在这期间,所用的和声素材以及这些素材的应用方式几乎是固定不变的。音乐大都是建立在四部写作的和声基础上的。这就是说:从纵的方面来说,每个和弦是由四个音组成的;从横的方面来说,共有四个不同的旋律。在一般的音乐中,纵的部分(指和弦)】总要受到横的部分(指旋律)的约束。纵的部分完全不受约束的音乐,就是纯粹谐和的音乐,这种音乐是很少的。

如果不符合作曲规则就能够造成更悦耳的音乐,那么就应毫不犹豫地将规则打破。

一般而言,一首好听的旋律中所用的大部分是级进,而只有在适宜的情形下才用一些跳进来加以变化。用太多地跳越会造成不圆润的效果,而不能得到平滑流畅的美质。

音乐和戏曲不同。戏曲主要通过人物的歌唱、动作、道白和具体情节来刻画人物的心境和际遇。而如果音乐的主题格式化、脸谱化了,它就会削弱

5

音乐艺术欣赏与音乐教育研究

事物的多样性、具象性。共性多、个性少,就会使得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得类型化、单一化了。

音乐的发展手法虽然很多,但是因为它的要素有限,它主要是依靠音调、节奏、和声、音色、速度等的变化来描述事物,由于它比较抽象,经常需要将主题重重复复地发展、申述来说明一种意念,塑造一个形象,它是最需要形式一而且是比较严格的形式(曲式),才能使听众沿着一定的线索来领会内容。

音乐创作,贵在独创。聂耳写过的每首乐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洗星海的独创性也很强,他的《黄河大合唱》中,就没有一首曲调是相近的。

(三)曲调的构成与发展

旋律又叫曲调,是音高和节奏相结合所形成的音乐线条,是对于塑造音乐形象起着极为重要作用的音乐基本要素,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也是音乐内容、风格、体裁的主要体现者。

节奏是旋律的骨干,是音的长短和轻重关系的有机结合,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

旋律的进行,在整个乐句或乐段中要保持着各音间一定的关系;在结构上要有明白的分段;在进行方向与节奏上要有平衡和对比:又要有结构上的特征,以便使曲调得以清楚地反映

曲调的发展起于“反复”,确切地说,反复给曲调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当然,照原不变的反复,对曲调构造不起什么作用,但反复只要有细微的变化,便对曲调发展有所影响,从而推动曲调的发展。

反复加入精巧的变化,就使简单的方式一跃而成为曲调发展上有力的促进者。一个曲调先用简单的形式出现,然后加以雕琢而再现。变化反复的方法很多,这种变化包括音程方面、节奏方面、声部位置方面(如由高音移为低音)与调方面(如由大调变为同主音小调)。变化反复是曲调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从简单的原曲调(或主题)引出隐蓄未宣的美点,将音乐发挥得淋漓尽致。

曲调亦可能在变化反复后,再根据最后的音形或片段加以引申,这叫作“扩充”。曲调的发展中还有一种方式,称为“模进”,与反复相类似,是根据原曲调将各音移高或移低而再现。与反复一样,模进可以照原不变,也可用种种变形

由片段作模进,构成了乐句:由音形作模进与反复,构成了另一乐句。也就是说,模进与反复模进可以作为音形或片段的发展,用来构成乐句。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