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共北京市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

【作 者】中共北京市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页 数】 243
【出版社】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16.06
【ISBN号】978-7-5121-2797-5
【分 类】大学生-心里素质-素质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中共北京市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读者对象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书展现了近年来首都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成绩与经验,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一经推广,必将能很好地指导首都高校心理素质教师开展工作,对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首都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内容试读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

我国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到现在,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在这20多年中,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高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目标,不懈地开拓与创新,探寻一条适合中国高校特点的心理素质教育之路。“教育、教学、咨询与科研相结合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模式”,是将心理素质的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学、心理咨询及心理素质教学的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一套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成果。

第一节相关概念解析

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心理素质教育思想引导下,为了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而构建的工作模型。它包括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等。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健康

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深化了健康的概念,把健康定义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健康包含了4个方面的内容。

躯体健康是健康的生理基础。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和成熟的关键时期,拥有健康的体魄,才有充足的精力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新知识,才有足够的毅力迎接挑战,才能高效率地工作,才会有愉悦的心情和幸福的人生。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根本。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根本,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必备的素质。没有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就难以获得健康的自我发展。

社会适应良好是健康的能力部分。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而进行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并因改变而产生行动的一种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反映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是个体融入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

道德健康是健康的灵魂。道德健康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发展意义。优秀道德品质不断促进个体生命成长,增进个体幸福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了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多方面的内容,健康的目标是追求人的更积极的状态、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2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的定义,是从人的发展的积极取向出发的。在这个定义中,“和谐”“幸福感”“有效率的生活”是关键词。这个概念表明,不是没有心理疾病就是心理健康,而是强调了心理健康是人的身心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是人们自身的幸福感,是人实现自我潜能的一种高质量的生活状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内外心理学家们有过许多论述。综合各种观点,心理健康有如下标准:

①正确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

②能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和谐相处:

③能够适当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基本上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④独立自主,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⑤有较强的意志品质,能够承受挫折;

⑥热爱生活和学习,能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幸福感:

⑦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潜力,有创造性:

⑧人格完善和谐:

⑨智力正常(IQ>80):

⑩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符合。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

每个人各有长处和不足。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对自我有恰当的认识,既能欣赏自己的长处,也能接纳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满,也不过分自卑;自己定的目标符合实际情况,不苛求自我,也不和别人盲目比较;善于调整自我,保持自我的和谐与统一。

3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

2.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尊重他人,能够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对他人真诚、宽容,与他人能较好地沟通和交往,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3.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大学生应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接受和适应现实环境,面对个人不理想的环境,不抱怨、不逃避,根据环境的要求,及时调整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环境相协调,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成长与发展。

4.拥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大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能够正确对待学习、恋爱、择业及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勇于面对个人成长中的各种挫折。

5.拥有积极乐观、稳定的情绪

大学生应当能够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并具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兴趣等各方面。大学生应当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使人格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合理、平衡的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是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前文论述了心理健康的概念,下面来论述心理素质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什么是心理素质

谈到心理素质,先要了解什么是素质。

4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

张大均认为,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二者的关系是“本”与“标”的关系,即心理素质是心理结构的核心层,是心理活动之本(起支配作用),而心理健康是心理结构的状态层(表层或外显层),是一定心理素质的状态反映。具体来说,心理素质是人稳定的、内在的心理品质,而心理问题则是受心理素质支配的、消极的、负性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与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健全的功能状态和标志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心理素质水平高的人,很少产生心理问题,心理经常处于健康状态;相反,心理素质水平低的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易处于不健康状态,健全心理素质的培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①

我们只有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素质,才能使他们心理健康。

三、心理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

心理素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首先,人的心理素质影响人的体能。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个自信、积极乐观、人际关系和谐、意志品质坚强、热爱生活的人,往往身体健康;而心理不健康,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巴甫洛夫曾经说过:“一切沉重顽固的焦虑和忧郁足以给各种疾病打开大门。”

例如,当人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悲伤、恐惧、愤怒情绪之下,就会影响食欲,导致身体过胖或过瘦,影响体能,甚至会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炎、胃溃疡的发生。长期的焦虑、愤怒还会使血压升高,心脏受损,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生,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心理素质也会影响人的智能的发展。例如,人在高度焦虑时,智能会受到抑制,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最常见的是考试焦虑时,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导致考试失败。

①张大均.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3-74.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