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健康生活方式》黄萌,黄浩|(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生健康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健康生活方式》

【作 者】黄萌,黄浩
【丛书名】大学生健康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页 数】 216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9.09
【ISBN号】978-7-5214-1315-1
【价 格】35.00
【分 类】健康教育-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黄萌,黄浩. 大学生健康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健康生活方式.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9.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大学生健康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健康生活方式》内容提要:

本教程为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综合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现代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管理和健康决策的基本方法,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觉规避、有效应对健康风险的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与任务要求编写而成。内容主要包括现代健康的概念,高校学生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饮食行为与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其应用,日常生活常见的食品安全隐患与防范;睡眠与健康,睡眠不足与睡眠障碍的危害,劳逸结合,规律作息,预防网络成瘾;运动与健康,科学锻炼原则及方法、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烟草危害及戒烟策略;毒品危害及禁毒,物质滥用的危害及防范;环境卫生与健康。本教程主要供大学生健康素质教育使用,也可作为城乡居民了解学习健康生活方式的科普图书。

《大学生健康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健康生活方式》内容试读

第一章《健康与健康教育概述

学习目标

了解现代健康新标准、生活方式与亚健康的关系、大学时期的生长发育特征以及大学生面临的健康问题;掌握营养基础知识、性健康教育与常见性疾病防治知识;弄清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分类及产生原因;养成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理念;培养科学应对膳食营养问题及常见心理危机自我干预能力。

第一节21世纪现代健康新概念

一、健康新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也就是说,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

1.生理健康是指人的身体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型匀称眼睛明亮、肌肉皮肤有弹性、睡眠良好等。生理健康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障,达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健康。

2.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力充沛,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乐于承担责任,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能面向未来。心理健康同生理健康同样重要。

3.道德健康主要指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

二、现代健康新标准

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出以下10条标准。

。1

健康生活方式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脸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三、生活方式与亚健康

1.生活方式概念的界定生活方式是指个人生活所采取的方式,包括习惯、价值观友谊等。其中,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其最关键、最重要的内容。生活习惯主要包括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等。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坚持体育锻炼,是防治亚健康的根本保障。

2.饮食习惯与亚健康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上看,只有全面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即平衡饮食,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有资料显示,约有13的人因各种原因而持有不正常的饮食习惯,这是导致亚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

3.卫生习惯与亚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对于个人而言,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仅指保持个人卫生,同时要注意个人对公共卫生的影响,而后者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日常生活中,人们应注意个人卫生,进入夏季后,气温高、湿度大,适合细菌生长繁殖,当温度升高到21℃以上时,细菌的繁殖速度会突然加快,到35~37℃时细菌繁殖最旺盛。有研究表明:一个细菌,在夏天只要经过10小时繁殖,就能变成100万个。另外,夏天温度较高,影响睡眠与食欲,使机体抵抗力相对降低。所以如果饮食不洁更易产生各种身体不适感,进入亚健康状态,如果不能及时改正不好的饮食习惯,最终将导致患病。特别对于处于年龄两端的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发展至健康一亚健康一疾病的过程。在公共场合,全民应该提高公民素质,创建清洁的公共环境。有抽样监测的结果显示,98%的电话机平均带菌2万多个,最多带菌17万个,30%的电话机上有甲肝

乙肝病毒和结核杆菌等致病菌。发生在2002年末2003年初的SARS的主要传播方式就是

通过近距离接触而从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而人们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了此传播途径,就

有效地消灭了SARS,并且有效地防止了它的反复。可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持健

康、预防亚健康和疾病的基础。

·2

第一章健康与健康教育概述

4.体育锻炼习惯与亚健康医学专家指出,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是维持人体健康最简单的方式,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人们保证每天至少30分钟的体力活动,就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某些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同时,体力活动能提高肌肉力量,缓解紧张情绪,降低血压、胆固醇及发生肿瘤的危险。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很少有人能有条件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值得庆幸的是,最近有医学家和运动专家通过长时间的试验观察,向人们提供了一条新信息即不必苛求标准量的运动,即每日进行小量、随意的体育运动,其保持身体健康的效果更好。另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应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以发挥最佳健身效果。我国东汉名医华佗曾说过:“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臂犹中枢,中朽是也。”这一精辟论述既强调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也指出了体育活动要安排合适的运动量、强度以及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总的来讲,年轻人的锻炼强度可以偏大,中老年人的活动强度应偏小。

第二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健康教育概述

健康教育的发展是与疾病谱的变化密切相关的。当人类发现那些与自身行为相关的健康问题“无药可治”时,终于从化学药品及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发展中抽离出来,走向通过改变人类自身的行为来促进健康的“自然法则”,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强调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各项任务当中的首要任务。

(一)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向受众传播健康信息,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观、价值观的认知教育以及保健技能的培训,针对特定行为进行干预,通过这些系列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工作对象掌握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改变不健康行为和采纳健康行为,避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主动追求健康,提高健康水平。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保健知识传播技术及针对不健康行为的教育和干预方法,以期通过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来达到促进健康目的的一门科学。健康教育是一门交叉学科,健康教育理论由预防医学、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市场学等学科的理论融合发展起来的。因此,健康教育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科领域。在一些书中引用国外专家关于健康教育的论述,强调健康教育是“有计划、

·3·

健康生活方式

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这是从完整的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的角度上讲的,并不等于没有组织的个人(如健康教育人员、卫生人员等)在没有预先计划的情况下按照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对不健康的行为进行干预、帮助目标对象实现认知、信念和行为改变所进行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就不是健康教育。因此,应该全面地理解这一句话。计划性、系统性和有组织的干预活动是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而不应该看成是健康教育的定义。

(二)健康教育的特点

1.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前面已经提到,健康教育的理论是从多门学科发展而来,因此,健康教育具有多学科的特点,从大学科的角度看健康教育既具有自然科学特征也具有社会科学特征,而且更靠近社会科学,这是健康教育的学科特点。

2.以行为改变为目标健康教育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人的行为问题,所以改变人们不健康行为和帮助人们建立健康行为是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

3.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健康教育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首先要实现行为改变的目标。健康教育主要是使用传播、教育和干预的手段来促使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广义上讲,传播和教育也都可以包括在干预之中,但为了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活动、针对态度(观念)和技能的教育活动与针对行为的直接干预(指导、纠正等)活动有所区别,将传播、教育和干预并列起来更为明确和全面。

4.注重计划的设计和效果的评价全面的、完整的健康教育项目应该从科学的设计开始。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并非是健康教育人员的“闭门造车”,而是要到人群和社区中去,对健康问题进行诊断(分析),确定健康教育项目的主攻方向。对健康教育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健康教育项目的实施是有组织的,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健康教育的作用

1.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卫生保健领域,健康教育是以消除或减少不健康的行为因素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特点的。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2.能够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关,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现代人类所患疾病中45%~47%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可以预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将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当前甚或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没有很好的治愈方法,也不会有预防的疫苗。要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降低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损害程度,只能依

·4…

第一章健康与健康教育概述

靠健康教育。通过广泛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人们懂得健康的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就能有效地预防、减少或推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3.能够有效预防与行为相关的传染病当今流行严重的某些传染病不仅仅是微生物致病的结果,而是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例如,性病、艾滋病、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痢疾等传染病就直接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

4.能够有效地遏止医疗费用的急剧上涨科学技术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检查治疗手段不断进步、花费也越来越高;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的医疗费用上升;慢性病的发病率上升,治疗费用也不断增加;人们的保健要求也越来越高等因素是导致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原因。近20年来,我国医疗费用已经出现了急剧上涨的趋势,这是我国卫生保健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要遏止医疗费用的急剧上涨,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效地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健康教育就是预防和减少慢性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因此,从战略上看,健康教育又能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

5.能够适应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的生活从温饱进入小康,他们的健康需求从有病能够获得治疗进而要求效果好、尽量减少痛苦,进一步要求能够预防疾病;此外,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的健康,不仅要求能够预防疾病、使身体免患疾病,而且希望能解决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并获得指导。

如知识拓展

国际健康日

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World Health Day),也叫世界健康日。旨在引起全世界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提高人们对卫生领域的素质和认识,强调健康对于劳动创造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1948年,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要求建立“世界卫生日”以纪念世界卫生组织的诞生。自1950年以来,每年于4月7日庆祝世界卫生日。每年为世界卫生日选定一个主题,突出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重点领域。

二、健康促进概述

“健康促进”是一个新的词汇,围绕这个词产生了许多的内容,包括卫生工作、社会工作、政府职能、环境建设、理论问题等。近10年来,健康促进的理念在人们的讨论和争论中有了很大发展,尽管有关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定论,但健康促进在全球的公共卫生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也是人类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的表现。大家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活学”,不要把任何一本书、任何一个人讲

·5·

健康生活方式

的内容当成“权威”,不要把今天学的知识当成今后多年也不会变化的“真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运用、归纳,最好还要能够创造性的发展。

(一)健康促进的含义和概念

健康促进是把健康教育和有关组织、政治和经济干预结合起来促使行为和环境改变来改善和保护人们健康的一种综合策略。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表的《渥太华宪章》中指出: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世界卫生组织又曾在其他文件中对健康促进作如下解释: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在对健康促进的含义作解释和说明时,有的是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去解释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有的是从健康促进的作用进行说明。因此关键在于领会健康促进的精神。前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促进的解释中在强调“促进健康”的本身含义之外特别强调了“环境”“战略”“责任”三个方面,我们认为这是认识和了解健康促进的核心要点。结合我们国家的实践经验和文化背景,健康促进的概念可以认为是充分利用行政手段,广泛动员和协调个人、家庭、社区及社会各相关部门履行各自对健康和环境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

健康促进相比健康教育更具有社会性,更为宏观。健康促进的许多主要活动都涉及倡导、建立合作关系和联盟,更加体现社会功能,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这些工作的艺术性高于科学性。目前从学科领域的角度来看,健康促进单独而言尚不具有学科性质,也不能称健康促进为一个学科,或者一个专业领域。但是,现在国际上常常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近年来有些国外专家在培训活动中或计划制定中更愿意突出“健康促进”,但讲授的主要理论仍是健康教育的理论。因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也就越来越有被融合成同一个“学科领域”的趋势了。总体来讲,应该根据学科的实际条件和健康促进的工作内容来理解。

(二)健康促进的五大行动领域

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通过健康促进使政府部门产生共同认识和行动,使相关的部门和领导人物了解让人们获得健康是政府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健康促进的政策由多样而互补的各方面综合而成,它包括政策、法规、财政、税收和组织改变等。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政策,实行广泛的部门合作,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环境,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

2.创造支持性环境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健康促进策略重视保护自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