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懂得一点低调》东篱子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人生要懂得一点低调》

【作 者】东篱子编著
【页 数】 241
【出版社】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2013.07
【ISBN号】978-7-5119-0930-5
【价 格】29.80
【分 类】人生哲学-通俗读物
【参考文献】 东篱子编著. 人生要懂得一点低调.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3.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人生要懂得一点低调》内容提要:

低调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低调是智者的生存哲学,低调是强者的处世智慧。

《人生要懂得一点低调》内容试读

第一章

心态低:诸善奉行,盛德若愚

在自由社会,善良、包容是我们重要的护身符,也是社会成熟度和个人素质高的表现。心态低调,诸善奉行,盛德若愚则说明这个人拥有常人没有的品质和德行。文明社会,正是通过爱与包容给表达自由留下空间。只要有了那个空间,才会体现低调的心态,才有真正的文明。

善恶不分多少

人之善恶不分多少。一点善是善,只要做了,就能给人以温暖。一

点恶是恶,只要做了,也能给人以损害。

商纣王刚登上王位时,请工匠用象牙为他制作筷子,他的叔父箕子

十分担忧。因为他认为,一旦使用了稀有昂贵的象牙作筷子,与之相配套的杯盘碗盏就会换成用犀牛角、美玉石打磨出的精美器皿。餐具一旦换成了象牙筷子和玉石盘碗,你就要千方百计地享用牛、象、豹之类的山珍美味了。在尽情享受美味佳肴之时,你一定不会再穿粗布缝制的衣裳,住低矮潮湿的茅屋,必然会换成一套又一套的绫罗绸缎,住进高堂广厦。

箕子害怕演变下去,必定会带来一个悲惨的结局。所以,他从纣王

一开始制作象牙筷子起,就感到莫名的恐惧。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箕子

所料。仅仅只过了5年光景,纣王就演变到穷奢极欲、荒淫无度的地步。他的王宫内,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兽肉,多得像一片肉林;厨房内添置了专门用来烤肉的铜烙;后园内酿酒后剩下的酒糟堆积如山,而盛放美酒的酒池竟大得可以划船。纣王的腐败行径苦了老百姓,更将一个国家搞得乌七八糟,最后终于被周武王剿灭而亡。

古人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对小的贪欲不能及时自觉并且有效地修正,终将因为无底的私欲酿成灾难,小则身败名裂,大则招致亡国。我们要时常依照好的准则来检点自身的言行和思想,从善如流,否则等出现不良后果再深深痛悔就已经太晚了!

第章心态低调:诸善奉行,盛德若愚

爱如冬日暖阳

爱心就像冬日里的暖阳、夏日里的凉风,拥有了它,你就可以拥有

更多的快乐,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

一个小男孩和小朋友们一起在草地上玩耍。突然,旁边的一个小伙

伴跑过来推了他一下,他顺势倒地,膝盖上擦破了一大块,那个小伙伴

却蹦蹦跳跳地拉了其他的小伙伴跑远了。他哭着回了家,从此,心里便结了一层冰,他拒绝与那个小伙伴一起玩儿。

长大之后,谈了6年的女友突然提出和他分手,并投入别人的怀抱。他伤心欲绝,心里的冰结得更厚了。工作也越来越不顺手,评优的时候,他落榜了。从此他怨天尤人,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毫无意义了,决定悄悄地离开这个世界。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他喝了一瓶安定,躺在床上安静地睡去,醒来时发现自己正睡在医院的病房里。一位护士告诉他,他有严重的胃溃疡,需要住院治疗,并说病区里有个可怜的年轻女病人,情绪悲观低落,如果他能写一些情书给她,或许可以使她振作起来。青年人开始给她写信,第一封、第二封…信中,他假称曾经匆匆见过她一面,从那时起,就一直忘不了她。他提议,待他俩痊

愈,结伴到公园去散步。

写信给他带来了很久没有感受过的欢乐。他开始渐渐地康复,不久就能生气勃勃地在病房里踱步了。又过了段时间,医生通知他马上就可以出院。

但他感到有点失望,因为他还未见过那位少女。给所倾慕的人写信,使他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想到她,哪怕见一面也好!

“第章心态低调:诸善奉行,盛德若愚

他当即就叫人带他去看。慧能是个文盲,不识字,但他听到这个畿子,当时就说作者还没有领悟到真谛。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先前那首畿子的旁边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意为: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在慧能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慧能心领神会,在三更时分来到弘忍的禅房,弘忍传了衣钵给他。为了防止有人暗害,又让慧能连夜逃走。

慧能拜别弘忍大师,一路向南奔去。走了近三个月,来到大庾岭。

此时,身后追来几百人,欲将慧能截下,夺其衣钵。在追来的那帮人中,有一个僧名慧明的僧人,他在人空门之前是朝廷的四品将军,生性暴躁、行为粗鲁,他抢在众人之前,赶上了慧能大师。

慧能没有办法,便将衣钵放在石头上,自语道:“这衣钵乃是传法的信物,怎是武力抢得去的呢?”遂隐身于草丛之中。

慧明伸手欲取走衣钵。谁知,任他怎样用力,那法衣就是纹丝不动。慧明大感不解,遂大声喊道:“禅师,禅师,我是为得佛法而来,并非为此法衣而来。”

这时,慧能大师从草间走出,盘膝坐于石上。慧明行礼后,虔诚地说道:“望禅师能为我说说佛法。”慧能大师闻言说:“你既是为佛法而来,就要摈弃一切俗念,不要再有任何念头,我为你说法。”

慧明静坐了良久,慧能开口说道:“不思善,不思恶,正在这个时

候,哪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

慧明闻言,顿时大悟!

禅要求我们超越于善恶心之上,直接明白我们心灵的真实情况。以

无所依、无所求之心而培养善心善行,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一个人可以在一念之间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那是因为人性中本就存在光明与黑暗的两面。当妄念太过执著时,人便舍弃了光明的那一面,而走向黑暗,其结果也必将是黑暗的。人生如过眼云烟,最终必是

一切成空。为恶一生所得的所有“益处”都无法带走。'只有以无所求之心培养善心善行,方能得到幸福的赠予,享受美好的生活境界。

诸恶莫作

不管是小的过错,还是小的罪恶,但凡是负面的言行都不要让它

面世。

白居易为官时曾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

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地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沉,勾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

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听了,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没想到只是如此平常的话,便失望地说:“这是3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

禅师说:“3岁孩儿虽道得,80岁老翁却行不得。”

白居易被禅师一语惊醒。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谁都知道这个道理,但能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