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移动终端 动漫作品创作与制作》陈洪|(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手机 移动终端 动漫作品创作与制作》

【作 者】陈洪
【页 数】 180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2018.06
【ISBN号】978-7-5635-5178-1
【价 格】39.00
【分 类】移动电话机-动画-制作
【参考文献】 陈洪. 手机 移动终端 动漫作品创作与制作.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8.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手机 移动终端 动漫作品创作与制作》内容提要:

本书是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动漫作品创作与制作的最新实战教材。专门针对手机动画、手机漫画、动漫数字衍生品的内容创作与实现进行系统的讲解与分析。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手机动画发展与展望、手机动画设计流程解析、手机动画制作发布实战、手机漫画发展与展望、手机漫画设计……

《手机 移动终端 动漫作品创作与制作》内容试读

第一篇手机动画创作与制作

第1章

手机动画发展与展望

1.1手机动画的定义与特性

1.1.1手机动画的定义

手机动画作为手机的一项内容,并不是简单地将手机和动画结合起来。所谓手机动画,是指按照手机格式、内容、运营、服务等行业标准,通过逐帧拍摄、连续播放,由人眼的视觉暂留形成的连续画面。

手机动画的内涵:按照一定的手机动画标准制定的,通过移动互联网与用户产生交互的动画。

手机动画的外延:随着人们生活的进步,手机动画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从原来单一功能的手机作为播放载体,到车载显示、iWatch、iTV、airPlay、车联网等,使得手机动画的外延越来越广。

1.1.2手机动画的特性

虽然手机媒体整合了其他媒体的娱乐资讯,但并不是简单地从传统媒介向新媒介迁移。手机内容传播有着自身特性和区别于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手机动画不同于传统的媒体动画,在本质上手机动画是基于科技力量的信息动画。这种信息动画与传统媒体动画之间一个明显的不同就在于它的无序性:没有时空的限制,几乎没有等级、身份的限制,它渗透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传播效应。现将手机动画的特性归纳如下:

(1)假定性与幻象性

手机动画具有空间的假定性,通过人们超凡的想象力创造出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出现的空间。无论对已知空间的重组还是对未来空间的创造,只要符合故事的内部逻辑,都可以成为手机动画假定的空间。如吉林动画学院动画研究院短片作品《长城脚下的小池塘》

第一篇手机动画创作与制作

(图1-1)的创作,既吸收了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发挥了想象创造能力;既有装饰味,又不同于一般的人间的东西。正是这种假定的空间,才可以造成手机动画剧情的延续,推动跌宕起伏的高潮,引发或者激化戏剧中的矛盾冲突,从而波澜起伏地演绎一个吸引人的故事。

图1-1短片作品《长城脚下的小池塘》

手机动画的幻象性是静止的物体,利用“象”的运动在人眼的视觉暂留中形成的。借助所展现的场景及镜头设计方式,引导观众产生一系列的联想,达到影片所要形成的“幻象”。如短片作品《猫》(图1-2),就是通过无限的想象,引人入胜地将观众带入一个奇妙的佳境。

图1-2短片作品《猫》

(2)夸张性与幽默性

手机动画中夸张的动作是有节奏的、有对比性的。通过高度概括处理后的动作节奏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往往比客观真实所见更为震撼,夸张的表现手法也源于生活,加以适度的夸张,动作变化较大。动作的变化直接影响故事的节奏,时快时慢、时急时缓,很多时候动作设计极度夸张,却充分地带动了节奏的变化,也有效地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好地渲染出影片的喜剧氛围。

手机动画在进行创作时要有对比意识,动作的起始与结束放缓,加快中段动作,造成“慢一快一慢”般的过山车体验,毫无疑问能对用户的心理产生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而对于一

第1章手机动画发展与展望

5

个从静止状态出发的动作而言,则需要设定先慢后快,随着动作接近尾声,速度也加至最大,接近临界点的前一刻略微做出停顿,仿佛在积蓄能量,最后再一下子爆发,以“慢一快一更快一急停一最快”的节奏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诙谐的语言配上滑稽夸张的动作,更能够增添整个影片的幽默感。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幽默性在语言上追求“诗趣的幽默性、语趣的滑稽性、形趣的丰富性”。例如在《青蛙王国》中,小雨点出场经典的一句东北话“我嘞个去”引爆全场,搞笑诙谐的语言为影片增加了极大的趣味性。短片作品《聪明的李》在语言表述的同时伴有夸张的设计(图1-3),就增添了角色的滑稽幽默性,一部手机动画片在短短的时间内使观众有看过后还想看的念头,其幽默风趣的语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图1-3短片作品《聪明的李》中的夸张性

(3)技术性与交互性

交互性又称互动性,它是数字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为重要的媒介传播特点。与传统媒体动画相比,手机动画的互动性更强。传播学者拉威解释说“与传统模式相反,新媒体的用户在于参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任意观看、浏览和交互。手机动画的播放方式使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择,使得它与其他的动画形式相比有着更强的信息传递作用,受众同时也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发送者、传播者。

手机动画将电子、网络、传感器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手机动画的界面通过多通道传感器将人身体的某种感官全部都传递到电子屏幕里,形成屏幕和屏幕影像的互动,通过触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构成一个运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艺术的成分、观赏的成分和美学的成分,给观众营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虽然传统媒体动画的传播也有交互性,由于其传播的单向性很强,导致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馈大部分是事后的、延时的,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而手机动画更方便地利用手机动画本身的交互功能,实现对受众的实时调查和信息反馈等多方面的功能,加强了数据的流通效率,实现了更广泛、更迅速的信息互动。

(4)碎片化与片段化

手机动画内容的碎片化是大数据互联网环境下必然的发展模式,人们最有可能观看手

6

第一篇手机动画创作与制作

机动画的时机是支离破碎的闲暇时间和等候时间,或许三五分钟,或许十分钟、二十分钟,一个小时已经算非常长的时间了,所以这就决定了手机动画必须短小精悍,人物角色少,时间控制在3~5分钟,每集之间关联性不强,在这种情况下,宏大完整地叙事是不可能实现的。传统的动画讲究曲折叙事,追求终极意义。手机动画由于其短暂性的限制,则倍加重视趣味点的生成,追求引人发笑的效果。

手机动画的片段化使手机动画不能像电影动画那样每部70~90分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起承转合的结构,也不能像电视动画那样虽然每集的故事情节不完整,但是整部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集与集之间有悬念,而手机动画要求结构简单、故事节奏快、色彩鲜明,能够快速地抓住用户的注意力。

(5)即时性与随机性

手机随身携带的“伴随”性质决定了手机动画在观看播映上具有随意性、随时性和随地性,也就是手机动画的即刻性,这种实时迅速的即刻传播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用户的接受效率和接受主动性,一切手机动画的收看时间都是碎化的、即刻的、多元化的,手机动画可供用户任意选择想要观看的内容,无须再受节目播出时间、播出场地等条件的制约。在出行途中,在地铁、公交上,课余休息时,入睡前等任意零碎时间都可进行即刻观看,随时随地任意碎片时间叠加完成量的积累,达成相当可观的数额总计。

(6)精准性与互联性

占据统治地位的大众传媒时代的受众观念是把受众看作是具有同一性质或相同性质的群体,信息的传播很难满足每个群体对于不同类型动画节目的需求。而实现精准传播的基础在于细分受众,将全体受众根据其特征制定区隔,分成子组群,并向不同组群有针对性、有区别地传递不同的信息,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关键词在各种数据中捕捉自己感兴趣的影片,这在传统媒体动画看来像是遥不可及的幻想,但是在手机动画上这一目标的实现变得容易起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显示出了不少优势,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源,信息在无时无刻和潜移默化中传递,大数据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关注,从目前手机动画产业来看,通过数据来预测产品、定制产品、营销产品,已经成为一种现象。

大数据从TB、PB、EB甚至到ZB增长的速度令人震惊,手机动画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

数据支撑,通过数据背后的分析,分析受众的成长变化、兴趣变化,以及观看内容及需求的变化,只有这样大数据才能尽其所用。

(7)自媒体性与社会性

手机动画具有双向、多向交流的特点,受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河北师范大学的冯豪博指出:“在数字媒体时代,传播成为一种双向去中心化的交流方式,由以往的广播电视电影的播放型模式转为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的模式。”受众可以参与媒体的传播活动,自由地从媒体中获取所需的信息,也可以自由地发布和接收信息,受众与传播者之间可以相互选择与沟通,完全颠覆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现代社会是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与传统动画单一、千篇一律的终端规格相比,手机动画更加符合个性化需要,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满足自己个性的动画

例如把天气预报用手机动画的形式来展现,首先它能满足人们获得信息的内容需求,而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