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手机》郝耀华,郝特达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宝贝,手机》

【作 者】郝耀华,郝特达编著
【页 数】 237
【出版社】 北京:测绘出版社 , 2014.07
【ISBN号】978-7-5030-3518-0
【价 格】32.00
【分 类】移动电话机-普及读物
【参考文献】 郝耀华,郝特达编著. 宝贝,手机. 北京:测绘出版社, 2014.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宝贝,手机》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关于手机的知识读物,是一本关于传播移动文化的大众畅销作品,主要面向所有的手机用户,详细阐述了手机的前世今生,并明确了手机在移动互联时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书是一部描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景作品,一部引领智能手机文化的开拓性作品。全书的的宗旨在于:手……

《宝贝,手机》内容试读

Interface上Mobile World/》界面0:移动的世界/1

界面①

Interface l

移动的世界

Mobile World

2/宝贝.手机!”/Baby.Mobile

人类渴望的“宝贝”一手机来了

“早潮来罢晚潮来”,时代的大潮汹涌澎湃,不可遏止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今天的我们是这样,明天的我们会怎样?当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懵懵懂懂的时候,却有一些真正的先知为我们做出了科学的预言。

在西方,马歇尔·麦克卢汉被奉为科技时代的预言家。他以天才般的敏感,意识到了现代科技的超凡魔力,尤其是新媒介的横空出世,大大缩短了世界范围内的时空距离。在我们共有的这个地球村里,人类生存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图景,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沧桑巨变。

就说手机吧,在“大哥大”出现之前,有谁知道它是什么“东东”呢?对不起!把“东西”说成“东东”,也是我过去未曾想到的变化。在汹涌澎湃的全媒体的信息传播系统中,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势头,移动信息终端呈现出后来居上的态势,比如视屏狭小的智能手机,在功能上竟然变成了一个“巨无霸”,能够呈现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在内的五花八门的信息。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美国的物理学家、电气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就做出了一个无比睿智的预言一未来将会出现手机。那是1909年,特斯拉在美国的《大众机械》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大胆地预测:便携式通讯设备将会出现,并会开创一个科学技术的新时代。在这位先锋科学家的想象中,这种未来的手持设备将是简单易用的。特斯拉断言:总有一天,世界上的每

一个人都可以用它与朋友们沟通交流。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神秘兮兮的占卜师?但我相信建立在科学论证上的预言。除了佩服特斯拉这样的科学预言家,似乎还应该感谢《大众机械》的办刊人。因为该杂志自1902年创刊以来,一直在努力预测着:未来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关注这样的预测,是因为我们关心: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人类将如何自处?我们的子孙将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时至今日,覆盖全球的互联网和数十亿人拥有的电脑和手机,把人类不可逆转地带入了由神奇的数码编织而成的网络式信息社会。凯文·凯利是《连

e四▣■

Interface上Mobile World/》界面O:移动的世界/3

线》杂志的创始人,他在1994年出版的《失控》中提到的“云计算”“虚

拟现实”等概念,在今天均已实现。他认为,互联网的好处比我们想象中的口

还要大,它带来的不仅是科技的创新与革命,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类生活和回相互交往的模式,开启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新纪元。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时口代,移动性为我们带来了随时随地的自由,宽带为我们带来了获取无限信息的能力,云计算为我们带来了即时分享信息的便利;三者形成的合力让科技越来越复杂,同时也越来越生态,越来越有机。这种合力也在重新塑造着人类,使我们的思维更加开阔,使我们的活动越来越多元化。

移动互联网突破了有线互联网的设施壁垒,它的触角延伸到过去固定网络无法抵达的地方,把地球村各个角落的人群都网罗到一起,形成了一个更为庞大、无处不在的网络世界。这张看不见的网和人们随身携带的手机,实现了人与信息、人与人、人与物质世界的全天候连接。我们无论身处何方,即使远在天之涯海之角,都一样生活在网中央。在这样的信息世界,没有信息抵达不了的犄角旮旯,只要带上一部手机,谁也无法冷落你。

我们确实进入了一个网络世界:电信网、互联网、电视网…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连接这些网络的终端: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电脑、电视机在这些终端中,对我们的影响与日俱增的就是手机。小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兜里揣着的不过是一块用以揩鼻涕或做游戏的手帕,现在却变成了威力无穷的手机。上小学时,父母给我脖子上挂的是一把家门钥匙;可我儿子读书时,脖子上挂的是手机。我曾试着抗拒它,当周围许多人都持有手机之后,

我依旧拿着BB传呼机,还经常跑到街头的电话亭去打电话。后来还是经受

不住这个劳什子的诱惑,我接受了一个舞蹈家朋友的馈赠,破天荒地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部手机。

我们所有的人,都在不经意间就被铺天盖地的网络“圈”了起来。你居家的时候被互联网圈了起来;你出门在外又被移动互联网圈了起来;你接触各种物件又被物联网圈了起来;抬头向天,你依然被云计算的漫天云朵笼罩着…

香港专栏作家陶杰说:“在这个计算机网络的世界里,有一套新的语言、新的价值观、新的游戏规则,如果你不及时跟上它的步伐被拦在门外,新世界里的一切欢乐、美好、便捷、新巧、奇特,就没有你的份了。”可我总是

e

4/宝贝.手机:”/Baby,Mobile!

跟不上趟儿,总是使用朋友淘汰下来的“古董手机”。最让我困惑的是,我在被动的状态中也被不断出新的手机给俘虏了。

1G,2G,3G,4G…当我们进入走马灯般更新换代的移动通讯网络时

代时,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个人化”:网络的接入无处不在,有线无线,

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切换。除了个人电脑(PC)之外,上网本、智能手机、移

动互联网设备(MD)、电子书、游戏机、电视机、车载信息娱乐设备(V)等,

都可以接入网络。在人们日常工作、商务、生活、学习、娱乐、交友、游戏的方方面面,移动网络成了现实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有人认为,移动互联网迟早会革互联网的命,直到取而代之。我们刚刚适应了互联网与计算机,现在又要适应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什么大数据与云计算、社交媒体

三网融合、宽带、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微博客、微信、移动应用App、OTT

TV、太空超高速激光通信…这些如潮而来的新科技、新发明、新事物,正

在不可逆转地改变着我们惯常的生活,重新定义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我们所处的时代,科技似乎拥有造物主的智慧和力量,它以无穷的创造力让这个世界像魔术师刘谦一样诡异善变。卓别林在电影《摩登时代》里曾形象地演绎了工业化对人性的异化,揭示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今天,我们又面临着互联网、电脑和智能手机这些狠角色的轮番冲击。不断发展的科技固然很神奇,但也很霸道,无论你愿不愿意,它执意要塑造人们的生活。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可以拒绝使用它,.但你面对的—依然是被它改变了的社会文化景观。今天,远程通讯无处不在,手机使得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人们有了一个共有共通共享的空间;“地球村”不再是一个比喻,而是一个你时刻可以感觉到的真实存在。天涯是村头,海角是村尾,距离已经难以阻隔拥有一部手机的人。你就是千里眼,你就是顺风耳,你就是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因为你属于新时代的手机族!

如果你去过非洲,一定会发现那里最流行的民间艺术就是鼓乐。赤道几内亚人在敲响木鼓后,就会随着鼓乐的节奏欢快起舞。女子头插羽毛,腰着兽皮裙,腿部饰以贝壳、龟甲片和小铃铛;男子上身赤裸,胸部、双臂和双腿涂着黑白花纹;他们击鼓和舞动的样子粗犷性感。实际上,原始的非洲鼓是一种“话鼓”,就是会说话的鼓;早先的土著民凭借鼓语来传递信息。西方的探险家刚到非洲时,在人迹罕至的丛林中就会听到隐约传来的鼓声,鼓声长短不一,节奏时有变化。等他们钻出大森林来到一个部落时,耳聪目明

因P因回■

Interface上Mobile World/》界面0:移动的世界/5

的酋长已经带着村人在路口迎候了;因为早有探子将来人的信息用鼓声传递四过来了。让人不舍的是,像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随着电话的兴起,流

行于非洲大陆和东南亚地区的“鼓语”也隐没在了历史的深处。

考察一下世界通讯史,便知历史上国外的信息传递也是非常艰辛的。埃及的法老们有专门的信使,负责将王国的法令徒步传达到尼罗河谷各地;到了罗马帝国时期,欧洲的邮政系统有了快信和平信的传递,传递快信的是马拉四轮车,传递平信的是更缓慢的两轮牛车。即使到了现代社会,甚至只是在20年前,人们主要的联络方式还是通信和固定电话。在电影《手机》的片头中,主人公打电话的经过是多么艰难呀!一大早,严守一就骑着自行车带着表嫂,从村里赶到镇子上,直到中午才轮到他们打电话,当接线员转到表兄牛三斤所在的煤矿时,矿上的接线员又通过大喇叭呼叫牛三斤去接电话…

通信活动是我们人类传达思想、沟通了解、维系社会联系的纽带。我们的祖先曾诗意地畅想:“通远迩于一脉,继往来于无穷。”幸运的是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拥有了手机这样的宝贝,我们成了真正的地球村人,只要动动指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横跨赤道,沟通南极和北极。更让人期待的通信方式是一量子的隐形传输,它指的是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量子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瞬间传输。未来的量子通讯网络将实现“超时空穿越”,

需要传输的量子态从A地神秘消失,不需要任何载体的携带就会在B地瞬间

出现。到那个时候,凭借“量子态手机”,人类也许真的可以实现在浩瀚太空间的通信了。

美国未来学家唐·泰普斯科特在其新著《数字化成长》里,把伴随着数

字与通讯技术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称为“N世代”。这一代孩子正以与他

们父母截然不同的方式积极地学习、玩乐、沟通、工作,还在创造着全新的社会群体;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认为:“…我相信,互联网和iPhone拉近了我们和世界的距离,让世界变成了平的。”

你看一看,听一听,那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广告,是多么的煽情!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出门的商务工作者,或者是一个新潮的白领,你一定会被“E

人E本”这样的广告词所诱惑的:“从今天起,把电脑放进小夹包。”能够

放进小夹包的移动终端,充满了诱惑力:包括手机媒体、手机电视、移动阅

6/宝贝.手机!”/Baby.Mobile1

读等以手机和便携式电子设备为显示终端的,都成了移动时代的宠儿。现在

的孩子,用不着写信了,也不知道什么是BP机,在触屏时代,他们的宝贝

就是手机哦!

近现代的历史一再证明,重大的科技发明总是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向意想不到的方向。例如蒸汽机、抗生素和原子弹,还有计算机、青霉素、电视机

3D打印。你听说过“扰乱定律”吗?它的核心论点就是:“技术以集合级数

变革,但社会、经济和法律体系以渐进方式发展。”毫无疑问,在我们所处

的这个时代,互联网一定是最主要的扰乱因素;最新的扰乱因素则是3G、

4G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媒介形式的变革导致受众感知世界的方式和行为随之变革。传播学学者尼尔·波兹曼分析道,媒介技术的发展,会带来传播方式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受众的接收方式和思考方式,并促使人类社会和文化发生相应的变革。现实也证明了信息革命是这种连锁变革的原点:从非洲难民营里的难民到白宫里的美国总统,不论你是什么人,总会随身带上一部手机,手机让我们与一切事物搭上了关系,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876年,在美国的费城世博会上,贝尔向世人展示了他发明的电话。实际上,这是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情,科学家让神话中的“顺风耳”成为现实。说起来,电话是第一个进入平民生活的媒介,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建立起了人与机器的亲密关系。电话铃声可能比生活中任何其他声音更能激发起我们的希望、抚慰、恐惧、焦虑或者快乐。它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神经末梢。与早一些出现的电报相比,电话带给我们一个维度的真实一声音。此后,照片弥补了图像,电视弥补了视频,而互联网又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统统融为一炉,真正实现了多媒体交汇。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又让我们自己成了多媒体的主人。从短信到彩信,从手机游戏到手机文学,从手机报到手机视频,从手机支付到移动电子商务,从

手机浏览器(WAP)到无线二进制运行环境下的轻型客户端与手机编程语言

(BREW/JAVA),手机不断地“跑马圈地”。从今天到明天的路上,集合

各种功能于一身的智能手机将会取代我们在家中以及在户外使用的一系列设备,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之王”。在现代科技产品中,手机是进化最快的东西。恐龙依靠庞大的身躯和巨大的力量曾一统天下;而小小的手机则依靠智能与灵便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新信息时代。

@②月回■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