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治疗皮肤病》佘远遥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特色治疗皮肤病》

【作 者】佘远遥主编
【页 数】 426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0.02
【ISBN号】978-7-5349-9827-0
【分 类】皮肤病-中医治疗法
【参考文献】 佘远遥主编. 中医特色治疗皮肤病.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医特色治疗皮肤病》内容提要:

本书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充医院皮肤科些名专家、数提及临床二线医师维写:本考上产思堪区型名撑中医治疗发膜病特色与优势,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阐述皮肤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中国种色治水,并销合四医治疗,预防与护理,收集了大量经验体会与代表性医案。

《中医特色治疗皮肤病》内容试读

第1章

病毒性皮肤病

第一节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是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在皮肤黏膜交界处所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热疮”“火燎疮”。《圣济总录》中说:“热疮本于热盛,风气因而乘之,故特谓之热疮。”以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唇、鼻孔周围、面颊、外阴出现成群的水疱,有的互相融合,自觉灼痒、紧张,多在1周后痊愈,易于复发。男女老幼皆可患病,但以成年人多见。

一、病因病机

1.现代医学认识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所致的皮肤病。HSV为DNA病毒,呈球形,由核衣壳及病毒包膜组成。依据抗原性不同,可将其分为1型和2型,分别称为

HSV-1和HSV-2,二者基因组同源性为47%~50%。HSV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加热30

分钟、紫外线照射5分钟或乙醚等脂溶剂均可使之灭活。

人是HSV的唯一宿主。HSV可存在于感染者的疱液、口鼻分泌物及粪便中,主要通过

皮肤黏膜微小破损处进入人体。飞沫传播是HSV-1型的另一重要感染途径,HSV-2型还可

通过性接触传播。HSV侵人皮肤黏膜后,可先在局部增殖,以后可沿神经末梢上行至支配病

损区域神经的神经节内并长期潜伏,当受到某种因素激惹后病毒可活化致病,表现为疱疹复

发。HSV-1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及脑部感染,HSV-2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

或新生儿感染,但两型病毒感染部位并无严格界限。两型间存在交叉免疫,但血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不能阻止复发,机体抵抗力降低与疱疹复发有一定联系。

2.中医学认识

(1)风热毒邪外感:外感风热毒邪,客于肺胃二经,热气蕴蒸肌肤而发本病。

(2)肝胆湿热:由肝胆湿热下注,阻于阴部而成。

(3)阴虚内热:因热邪伤津,阴虚内热致反复发作

发热、日晒、月经来潮、妊娠、肠胃功能障碍等常为诱发因素。

二、临床表现

本病可分原发型单纯疱疹和复发型单纯疱疹两型。

·1·

中医特色治疗皮肤病

1.原发型单纯疱疹只有约10%的人初次感染HSV后出现原发感染的临床症状,病人

有倦怠、发热等全身症状,皮肤、黏膜发生单处或多处水疱,不同器官或部位的感染表现如下。

(1)疱疹性龈口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1一5岁儿童多见,其特征是在口唇、颊黏膜、舌、上腭、咽部等处发生小水疱,水疱破溃可形成白色斑块,继而转变为溃疡,表面有淡黄色假膜,剧痛,齿龈潮红肿胀,易出血。在唇缘和口周也可出现小水疱,局部炎症显著。局域淋巴结大并有压痛。患者有流诞、呼吸时口臭,可伴高热、倦怠、食欲缺乏全身症状,因口腔疼痛可影响进食。除非伴发营养不良或免疫缺陷性疾病,病人常可完全恢复,3~5天热退,疱疹溃疡逐渐愈合,整个病程约2周。

(2)疱疹性湿疹:属于Kaposi水痘样疹的一种,见于有异位性皮炎或其他皮肤病基础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的患者,多见于5岁以下患湿疹的婴幼儿,偶尔发生于患脂溢性皮炎、脓疱疮、落叶性天疱疮、鱼鳞病样红皮病、毛囊角化病或其他炎症性皮肤病的成人。接触单纯疱疹病毒后,平均潜伏10天,突然发生皮疹,为密集成群发亮的扁平水疱,绿豆大至黄豆大,以后很快转变为脓疱,中央有脐窝,疱周有红晕。皮疹1~2周后破溃、干燥、结痂,痂皮脱落后留下浅表瘢痕和色素沉着。伴有高热、恶心、呕吐、头痛、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附近淋巴结大,有压痛(图1-1)。

(3)播散性单纯疱疹:多见于婴幼儿,也可发生于营养不良、淋巴肉瘤以及使用免疫抑制药等的患者。先有严重的疱疹性龈口炎或外阴阴道炎,伴高热,甚至惊厥,继而全身发生广泛性水疱,水疱顶部可有脐窝状凹陷。患者还可发生病毒血症,引起疱疹性肝炎、脑炎、胃肠炎以及肾上腺功能障碍等内脏损害,病死率高(图1-2)。

2.复发型单纯疱疹发热、着凉、日晒、风吹、外伤、情绪激动、消化不良、月经、妊娠和焦虑等是疱疹复发的诱因,常在同一部位多次复发。复发的疱疹症状一般较原发的轻,常无全身症状。复发性疱疹在儿童期极少,多见于成人,特别是青壮年多见。各部位的感染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颜面疱疹:此型最为常见,好发于口角、唇缘、鼻孔周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也可发生于颜面其他部位。皮疹初起局部有灼痒紧张感,随即出现红斑,在红斑上迅速发生针头大小集簇性水疱群,一般为1~2群,各水疱群之间皮肤正常。各水疱之间互不融合,但可重叠,疱基底微红,疱内容透明,后来变浑浊,疱壁较薄易破,擦破后糜烂、渗液、结痂,可继发化脓感染。发作期间剃须可致感染扩散,在刮剃区发生毛囊炎,并有少量水疱,称疱疹性须疮。颜面疱疹病程1一2周,愈后局部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疱疹性须疮一般持续2~3周(图1-3)。

(2)生殖器疱疹:详见性传播疾病章节。

(3)复发性疱疹性角膜结膜炎:角膜损害可表现为较浅的树枝状溃疡或较深的圆板状角膜炎,除角膜外,晶体、视网膜、脉络膜等亦可受损。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前房积脓等,终致失明。结膜炎常合并眼脸疱疹,球结膜和脸结膜充血和浮肿,有时有小水疱形成。同侧耳前淋巴结大。皮损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角、唇缘、鼻孔周围和生殖器等处。

三、诊断依据

1.好发于皮肤和黏膜交界处,以唇缘、口角、鼻孔周围等处多见。初起局部皮肤发痒、灼热或刺痛,进而充血、红晕,继而出现米粒大小水疱,几个或几十个小疱聚成一簇,同时可发2~3簇。疱液清亮、壁薄易破,2~10天后干燥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2

第1章病毒性皮肤病

2.分为两型:原发型可有发热(体温高达39℃左右)、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大,病程710天;复发型临床症状较轻,病程短。

3.口腔疱疹齿龈口腔炎、溃疡性咽炎,口腔或舌部有疱疹或浅溃疡。

4.生殖器疱疹见性传播疾病。

5.其他疱疹性湿疹、眼疱疹、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HSV感染(急性脑炎、脑膜炎、脊髓

炎和神经根炎)。

四、鉴别诊断

1.带状疱疹皮损为多个成群的水疱,多沿神经走向排列成带状,疱群间有正常皮肤间隔,刺痛明显。沿身体一侧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愈后多不再发。

2.脓疱疮好发于儿童,常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面部等暴露部位。初起为水疱,继而形成脓疱,疱破结痂较厚,呈灰黄色,散在分布,自觉瘙痒。

五、中医特色治疗

1.内治法

(1)辨证论治

①肺胃热盛证

证候:群集小疱,灼热刺痒;轻度周身不适,心烦郁闷,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加减。

②湿热下注证

证候:疱疹发于外阴,灼热痛痒,水疱易破糜烂;可伴有发热、尿赤、尿频、尿痛;苔黄,脉数。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板蓝根、紫草、玄胡等。

③阴虚内热证

证候:间歇发作,反复不愈;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苔薄,脉细数。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增热汤加板蓝根、马齿苋、紫草、石斛、生薏苡仁。

(2)中成药

①板蓝根冲剂。适用于口唇鼻周热疮;

②龙胆泻肝丸。适用于阴部热疮。

2.外治法

(1)水疱未破,可用三黄洗剂外搽,每日2一3次。

(2)皮损以丘疱疹为主,糜烂、渗出偏重者,以马齿苋洗剂外洗或湿敷,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

(3)皮损以糜烂、结痂为主或即愈时,以紫金锭磨水,或黄连膏、青(紫)草膏等外搽,每日2次。

。3

中医特色治疗皮肤病

六、西医治疗

治疗以抗病毒、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和并发症,以及减少复发为原则。

1.全身治疗抗病毒可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免疫调节可选用左旋咪唑、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口服液、干扰素等。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酌情使用抗生素治疗。

2.局部治疗为破溃者可用酞丁安搽剂、0.1%阿昔洛韦膏、喷昔洛韦乳膏等抗病毒药外涂患处。有糜烂或继发感染者,可用莫匹罗星、红霉素等抗生素软膏。

七、预防与护理

1.忌食肥甘厚味、辛辣、鱼腥动风之品。

2.局部保持清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

3.对反复发作者应除去诱发因素。

八、经验体会及医案

1.名医经验

范瑞强教授将单纯疱疹辨证分型为风热湿毒证、肠胃积热证、肝经郁热证、气阴不足证四型。范瑞强,常见病毒性皮肤病中医诊治,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7(4):251-252.

(1)风热湿毒

主证:口周或鼻孔周围成群小水疱,基底潮红,灼热或微痒不适;伴发热、头痛、咽痛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祛风清热,利湿解毒。方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5g,桑叶12g,菊花15g,连翘12g,牛蒡子12g,板蓝根15g,土茯苓20g,生地黄15g,茵陈蒿20g,麦冬15g,竹叶10g,甘草3g。

(2)肠胃积热

主证:水疱发生在口周或唇黏膜部位;伴口臭、胃纳差,脘腹胀闷不适,大便干结或稀烂不畅;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治法:通腑清热,利湿解毒。方用通腑利湿汤。土茯苓15g,茵陈蒿25g,枳实15g,大黄(后下)10g,生地黄15g,紫草15g,鱼腥草20g,板蓝根20g,连翘12g,甘草3g。

(3)肝经郁热

主证:口周水疱每在月经前或月经后出现,伴有月经不调,心烦易怒,口干胁痛,月经量多而鲜红,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治法:疏肝清热,调理冲任。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12g,郁金12g,茯苓15g,泽泻15g,牡丹皮10g,山栀子12g,香附15g,生地黄15g,赤芍10g,白术10g,薏苡仁20g,甘草3g。

(4)气阴不足

主证:口周水疱反复发作,口干体倦,心烦少寐,舌红苔黄或少苔,脉细数无力。治法:益气养阴清热。方用生脉饮加味。太子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0g,山药15g,薏苡仁20g,茯苓15g,丹参12g,石斛12g,知母12g,甘草6g。

2.医案

周宝宽医案(摘自《30年临证实验录》)

。4

第1章病毒性皮肤病

医案1任某,男,29岁。2009年3月11日初诊。

病史:口周水疱3天。自诉3天前感冒后,嘴角先灼热不适,随后出现红斑、簇集状水疱,继而糜烂,涂过红霉素软膏。该部位半年前出现过疱疹。刻诊:两嘴角均可见簇集状小水疱,已破溃糜烂,口干口苦,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西医诊断:口周单纯疱疹。中医诊断:热疮。辨证:肺胃风热。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方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0g,桔梗5g,竹叶5g,芦根10g,生甘草5g,荆芥5g,牛蒡子10g,石膏(先煎)20g,黄连5g,白术10g。水煎服。

二诊:上方用3剂,患处糜烂收敛,已结痂,又用3剂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医案2吴某,女,37岁。2009年11月9日初诊。

病史:鼻孔周围反复出现小水疱5年。自诉5年前外感风寒之后,鼻孔周围开始起小水疱,10天左右自愈,但每逢劳思、上火、情绪低落时复发,至今已发作10余次,用过抗病毒药物,无明显疗效,现求中医诊治。刻诊:鼻孔周围密布小水疱,糜烂,结痂,口干,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西医诊断:口周单纯疱疹。中医诊断:热疮。辨证:阴虚内热。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方用增液汤加减。玄参20g,麦冬15g,生地黄20g,山药20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连翘10g,蒲公英10g,牡丹皮10g,炙甘草5g。水煎服。二诊:上方用7剂,皮损消失,口干、烦热症状减轻,又服7剂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医案3单某,女,27岁。2009年9月10日初诊

病史:口周水疱伴月经量多2年,加重5天。自诉每当月经来潮前几天,口周出现成片小水疱,灼热疼痛,月经量多,经期结束后,疱疹自愈,如此反复,服用过调经药及抗病毒药,疗效不佳。刻诊:口角密集小水疱、渗出、结痂;月经量多,急躁易怒,两胁胀痛,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西医诊断:口周单纯疱疹。中医诊断:热疮。辨证:肝经郁热,冲任失调。治法:疏肝清热,调理冲任。方用丹栀逍遥散。柴胡10g,郁金10g,焦栀子10g,生地黄15g,赤芍10g,牡丹皮10g,香附10g,地榆炭15g,白术10g,蒲公英10g,炙甘草5g。水煎服。二诊:上方用7剂,口周疱疹消失,肝郁诸症减轻。上方又用14剂,巩固疗效,随访1年,疱疹未复发,月经正常。

第二节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累及神经及皮肤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蛇串疮”“缠腰火丹”“蜘蛛疮”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其临床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

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臖核肿大。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病人可多次发病。好发于成人,老年人病情尤重。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春秋季较多见。

一、病因病机

1.现代医学认识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所

致,VZV现已命名为人疱疹病毒3型(HHV-3)。此病毒呈砖形,有立体对称的衣壳,内含双

。5.

中医特色治疗皮肤病

链DNA分子,只有一种血清型。VZV对体外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干燥的痂内很快失去活

性。人是VZV唯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

染,以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

2.中医学认识

本病总因湿热火毒蕴蒸肌肤而成。

(1)情志内伤:忧思恼怒,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火外炎,熏蒸肌肤而发。

(2)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停久化热,湿热内蕴,外犯肌肤,复感邪毒而发。

热毒蕴于血分则发红斑,湿热壅阻肌肤则起水疱,湿热阻滞经络,不通则痛。老年体弱患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滞血瘀,而致病后疼痛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

二、临床表现

好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

1.皮肤症状发病初期,其皮损为带状的红色斑丘疹,继而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累累如串珠,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液初澄明,数日后疱液浑浊化脓,或部分破裂,重者有出血点、血疱或坏死。轻者无皮损,仅有刺痛感,或稍潮红,无典型的水疱。皮损好发于腰肋部、胸部或头面部,多发于身体一侧,常单侧性沿皮神经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发于头面部者,尤以发于眼部和耳部者病情较重,疼痛剧烈,伴有附近臖核肿痛,甚至影响视力和听觉(图1-4)。

2.神经症状疼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疼痛出现的时间多在皮损发生之前,少数为疼痛和皮损同时出现或在皮损出现之后。疼痛的程度可因年龄、发病部位、损害轻重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儿童患者没有疼痛或疼痛轻微,年龄愈大疼痛愈重,颜面部较其他部位疼痛剧烈,皮损表现为出现或坏死者,往往疼痛明显。部分老年体弱患者在皮损完全消失后,患者仍遗留有疼痛感觉,常持续数月或数年之久。

3.病程本病病程儿童及青年人一般2~3周;老年人3~4周。愈后很少复发。

4.常见的带状疱疹类型

(1)无疹型带状疱疹:免疫功能较强的患者,仅有典型的节段性神经痛,而不出现皮疹。

(2)不全型带状疱疹(顿挫型):仅出现红斑、丘疹,不发生典型水疱。

(3)大疱型带状疱疹:可形成豌豆至樱桃大的水疱。

(4)出血性带状疱疹:疱内容为血性。

(5)坏疽型带状疱疹:皮疹中心发生坏疽,结成黑色痂不易剥离,愈后遗留瘢痕。

(6)双侧性带状疱疹:病毒可同时累及两个以上不相邻神经节,产生对称性或一侧同时有数个神经节分布区的损害。双侧性带状疱疹较少见,常见部位为胸段脊神经分布区,其次为颈神经。

(7)播散型带状疱疹:恶性肿瘤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在局部发疹数日内,全身出现类似水痘样发疹,常伴有高热,可并发肺、脑损害,病性严重,可致死亡。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