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中西医防治与法医学鉴定》吴军,陈尚俊,吴铮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老年病中西医防治与法医学鉴定》

【作 者】吴军,陈尚俊,吴铮编著
【页 数】 735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2019
【ISBN号】978-7-5427-7476-7
【分 类】老年病-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病-法医学鉴定
【参考文献】 吴军,陈尚俊,吴铮编著. 老年病中西医防治与法医学鉴定.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老年病中西医防治与法医学鉴定》内容提要:

本书稿从神经精神、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代谢性、骨关节、眼耳鼻喉、口腔、皮肤性病、中毒及外伤、肿瘤、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安宁疗护等方面阐述了老年疾病的防治及法医学鉴定。对一线医生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

《老年病中西医防治与法医学鉴定》内容试读

第一章老年人健康与养生保健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老年人健康与养生保健

第一节老年人与老龄化社会

我们通常认为年龄达到60岁以上即为老年人,我国统计局人口普查以65岁作为老年人标准。本书中对于老年人年龄不明确界定60岁或者65岁两种标准,即不采用统一法定年龄。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以上,则表明该国家或者地区进人老龄化社会。大陆地区65岁以上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8.87%,标志我国已进人老龄化社会。在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及独生子女政策。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影响我国人口结构,最为突出表现为:2010-2050

年我国老龄化程度将日益加重。据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发表的《2007年世界人口

状况报告》指出,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24%以上。上海、北京、广州等东部发达城市老龄化程度更加严重,依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38.6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13.98万人,占总人口的28.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70.06万人,占总人口的18.8%。

1

老年病中西医防治与法医学鉴定

第二节健康含义、健康老年人标准及自测

一、健康含义

人人都十分珍惜健康,然而,在什么是“健康”的问题上并不是所有的决策者、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健康理解为“不生病”或“不虚弱”的表现,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寻求医生的帮助,并认为医生治疗疾病是天经地义的

职责。其实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世界卫生组织(WHO)一这个协调全球性预防和控

制主要健康问题的权威性组织,对世界人民的健康做了许多有益的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在其宪章中写下了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因此,健康概念大大超出了疾病的范围,把人体的健康与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健康是人的一项基本需求和权利,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它要求人们重视健康的价值,树立“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正确观念;指出健康不仅是卫生部门的责任,而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所有部门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和人民的健康联系起来,努力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发展。

中医对健康状态的认识相当深刻,一言以蔽之,健康就是“形与神俱”,具体则有四个维度,即《素问·上古天真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所包含的形体、心理、道德、社会的四维健康。

宋朝程颐在《伊川易传》中说到:“大至于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与人之养生、养形、养德、养人,皆颐养之道也。动息节宣,以养生也;饮食衣服,以养形也;威仪行义,以养德也;推己及物,以养人也。”明确指出颐养之道包括养形、养性、养德、和谐环境、和谐社会等多方面。说明完美的健康状态是:自然环境良好,社会保障有力,人民的体质良好、心理正常、道德美好。

形体健康(生理健康)是健康的基础。中医学认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阴阳结构体,健康的人应该是“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素问·调经论》),即阴阳和调,阴平阳秘,机体功能保持正常且稳定、有序、协调。具体而言,人体各脏腑、经络、官窍、气、血、精、津、液等各组织器官都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形体健康是健康系统的底层维度,是大多数人可以达到的。

健康的第二个维度是心理健康,作为较高层次的要求,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健康,强调“志意和”(《灵枢·本脏》),认为精神心理应保持整体和谐的健康状态;七情应以“恬愉为务”(《素问·上古天真论》),“和喜怒而安居处”(《灵枢·本神》),各种情绪皆要适度,任何过激的情绪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要“内

·2

第一章老年人健康与养生保健

无眷慕之累”(《素问·移精变气论》),嗜求欲望应该适度而不应当为物欲所累,保持“恬淡虚无”则能使体内气机和调畅达而保持健康。

社会适应性良好则是健康更高一层的维度。中医学非常重视个人在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中,充分发展身心的潜能,发挥其最高的能力,并获得满足感,保持情绪稳定、感觉愉快的良好状态。《素问·上古天真论》即指出应“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保持精神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愉悦。孙思邈则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淡泊名利,“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序》);与人交往要始终保持谦逊态度,诚善待人、宽以待人,“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生为善”“为人所嫌,勿得起恨”“事君尽礼”(《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从而以平和的心态融入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适应性良好作为人类群体的高级状态,很少有人能够达到,但却是人类较为理想的健康目标。

道德健康是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的另一个高层次健康维度。早在先秦的孔子就提出了“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的论点,指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仁者不忧”(《论语·子罕》),认为道德高尚的人自然保持正常的心理,促进健康长寿。唐朝孙思邈则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序》中说:“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明确指出了道德修养对于养生延寿的重要性。个体处于社会之中,能自觉自愿地按社会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也就自然而然地使自己的日常衣、食、住、行以及精神方面合理适度,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二、健康老年人标准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提出健康老年人10条标准:

1.躯干无明显畸形,无明显驼背等不良体形,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2.无偏瘫、老年性痴呆及其他主要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检查基本正常。

3.心脏基本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4.无慢性肺部疾病,无明显肺功能不全

5.无肝肾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及影响生活功能的严重器质性疾病。

6.有一定的视听功能。

7.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

8.能恰当地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

9.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

10.具有一定学习、记忆能力。

三、老年人健康状况自测

以下八条可为健康作判断,有一条不正常者请找医生阐明;有两条不正常者,可能患有某些疾病;有三条或三条以上不正常者,则肯定患有某种疾病。

1.一个月内体重增减不超过3千克。

2.每日体温变化不超过1℃。

3.脉搏每分钟72次左右。

4.每分钟呼吸16~20次,呼吸与心跳的次数比例为1:4。

3

老年病中西医防治与法医学鉴定

5.每日进食量保持1~1.5千克,超过正常量3倍或少于三分之一以上为不正常。

6.大便定时,每日1~2次,三天以上不大便或一天大便4次以上为不正常。

7.一昼夜尿量1500毫升左右,多于2500毫升或少于500毫升为不正常。

8.睡眠能维持6~8小时,不足4小时或嗜睡为不正常。

·4

第一章、老年人健康与养生保健

第三节老年人养生保健防未病

一、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健康

我国制定了应对慢性病流行的24字方针一“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提高素养、教育先行;高危筛查、目标干预。”“关口前移”是指从疾病发生的“上游”入手,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实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重心下沉”是指将预防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农村和家庭。“提高素养、教育先行”是指改变国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加强国民对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认知与预防观念。“高危筛查、目标干预”是指尽快降低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的有效策略,主要针对血管已有基础性病变的人群,及早筛查出病因及病变程度,并给以适当的卒中二级预防。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所以要提高自身健康意识、建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生活规律。

(一)起居规律

早晨醒后不要急于起床。伸伸懒腰,让脊柱也有“苏醒”的时间,这可以避免腰痛,保持良好的姿态。同样也可以让“心脑”有个准备时间。就寝时间不宜过晚,晚上9~11点时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晚间11时至凌晨5时为肝胆肺的排毒时间。合理安排睡眠是养生长寿之关键。

(二)饮食规律

定时定量喝水。最好每天喝水不少于1500~2000毫升。一天中最佳喝水时间有:①起床后空腹喝水300毫升;②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左右各喝水500~700毫升;③就寝前2小时左右,喝水300毫升。要喝酸碱度pH值稍大于7的水;定时进餐;早餐要吃好,绝对不能不吃;午餐以12时左右为宜,此时消化腺分泌加强,要吃饱,做到营养全面;晚餐以18时为宜,要少吃,吃七八成饱。每天吃10种以上的食物,细嚼慢咽,以素为主,适当荤食。

(三)运动规律

生命在于运动,但必须是建立在适量运动的前提下,定时运动锻炼。不能出现疲劳、脑力与体力并重。在众多运动项目中首推太极拳,太极拳动作平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刚柔相济,虚实结合。常打太极拳能够强筋骨、利关节、益气、养神、通经脉、行气血。

(四)戒烟限酒

烟酒嗜好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吸烟的人与不吸烟的人相比,患肺癌的危险性高8~12倍,患喉癌的危险高8倍,患食管癌的危险高6倍,患膀胱癌高4倍。吸烟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同时也是心肌梗死的重要病因之一。吸烟又会引起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是健康大敌。饮酒过多可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发展下去便是酒精性肝硬化。嗜酒者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较高。

5

老年病中西医防治与法医学鉴定

(五)心理平衡

我国传统养生理论历来重视身心兼养,而养心之中,又首重养德,“以德养身、宽容豁达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现代医学认为,人既是一个受生物学规律制约的生物有机体,更是一个有着复杂心理活动并可因之导致一系列生理活动的相应改变的高级生物。因此,宽容豁达的人,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相对稳定,体内的酶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分泌正常,有利于延缓衰老。

个人的心情好坏,同他的健康与寿命成正比。“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剂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这是马克思对健康的诠释。心理学家发现,每天都快乐地生活,血液中会出现较健康的化合物。越快乐的人拥有越少的可的松,而高含量的可的松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有关。

好心情不是天天有、时时刻刻存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影响一个人快乐的,有时并不是困境与磨难,而是一个人的心态

如果把自己浸泡在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中,快乐必然占据你的每一个日子。好心情是自制的一剂良药,它要靠自己锻炼、自己培养,光听别人唱赞歌,会使自己变得脆弱。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之舵,唱好自己的歌,走进自己的精神乐园,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和人生。生活上的变化,可能使人的心情有些起伏,但都是短暂的,时过境迁之后,天生别扭的人还是想不开,天生开心的人又会恢复好心情。好心情能战胜各种各样的坏心情。

朱德元帅有诗道:“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要心胸豁达,宽以待人,宽以容人,遇事拿得起放的下,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精神自然会轻松愉快,生活质量自然得以提升,人的寿命自然得以延长。

二、顺应季节保养身体(一)春季保养身体

1.防寒保暖春季乍暖还寒,气温多变,如衣单薄、保暖措施不力,极易受寒患病。特别是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减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衣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结合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

2.科学膳食春天生机旺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亦随之增加,老年人如何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十分重要。为此,老年人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具体要注意:保证热量,同时适当减少食量;精细搭配,不能偏细、偏食,可多食小米、玉米、红薯等;蛋白质宜“精”,脂肪宜少;可吃含高蛋白质的食品,如豆类、鱼类、禽蛋、瘦肉等;控制食盐摄人量,忌油腻、酸涩、生冷之物,多新鲜蔬菜和水果。

3.起居益体冬去春来,老年人机体的调节中枢和功能仍处怠缓状态,此时老年人一要保持居室空气新鲜,坚持每日通风换气;二要保持居室干燥,被褥常洗勤晒;三要居室色彩协调,氛围祥和,可养植适量的花草;四要睡前温水泡脚。

4锻炼适度老年人锻炼首先要适度,避免运动量过大;其次要动静结合,锻炼时要保持精力,不要过度疲劳;三要适时适项,锻炼一定要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项目,不要做动作过难、动作幅度过大或过于危险的运动;四要注意保暖,春天天气变化无常,余寒未尽,老年人保暖尤为重要。

5.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春天气温回升,有利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