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和传播》张大庆,陈琦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和传播》

【作 者】张大庆,陈琦等著
【丛书名】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研究丛书·罗桂环主编
【页 数】 220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19.02
【ISBN号】978-7-218-12901-3
【价 格】45.00
【分 类】医学史-研究-中国-近代
【参考文献】 张大庆,陈琦等著. 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和传播.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9.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和传播》内容提要:

本书结合地方文献档案,力图展现近代西医传播时期广东、安徽两个先前对外开通、相对保守地区在西医传输中的不同特点,试图比较两者的差异性,分析西医传布的地域性文化影响。通过西医东渐的过程,反映社会对于西医观念的变化、制度的建构、行为的变动、教育的实施效果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体现出西医文化对传统中医文化的冲突与汇通,分析西医传布到中国引发的文化、思想、心理方面的问题。

《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和传播》内容试读

第一章

传染病防治技术

第一章传染病防治技术

第一节牛痘接种术

一、天花的流行及其早期防治

天花是一种古老的疾病。目前所知,古埃及就有天花的流行。在保存下来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Ramses V,统治埃及时间为公元前1161至公元前1157年)木乃伊上,有疑似天花的痘痕,可能是最早天花受害者的遗迹(图1-1)。天花不仅直接导致人群的大量死伤,也威胁到文明国家的存亡。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录了公元前430年,天花从埃塞俄比亚经海路侵袭希腊,导致雅典的衰败。罗马帝国在公元2世纪也曾遭遇天花的肆虐,著名的皇帝哲学家、《沉思录》的作者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121一180)也未能幸免。随着奥勒留的死亡,罗马帝国的黄金时期也随之结束。

天花随着商贸与战争向四处扩散,约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将天花传播到印度。公元1世纪,东汉马援征交趾时,被称为“虏疮”的天花从越南传播到中国。

晋代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对天图1-1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花有比较详细的描述:“比岁有病时行,仍木乃伊面部有疑似天花脓疱结痴后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载遗留的癞痕

001

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和传播

白浆。随结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者,疮瘢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这是世界上有关天花最早的详细记载。公元10世纪,波斯医生拉齐兹(Rhazes,854925)首次准确地描述了天花的临床表现,并对天花与麻疹做出了鉴别。

16世纪,天花随着欧洲殖民者的探险活动传播到美洲。葡萄牙、西班牙在殖民战争中获胜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无意中传播到新大陆的天花致使当地人染病,并导致大量人群的死亡。有学者粗略统计,1520年西班牙人到达美洲时,土著美洲人约2500万,而到16世纪末则仅剩600万。

人类一直尝试着各种应对天花侵袭的努力。在印度有对天花女神Shitala

Mata的崇拜,她既可以降瘟于人间以惩治罪孽,同时也可拯救疾苦。

拉齐滋试图通过放血和发汗的方法治疗天花病人,他还认为红色物体有助于驱除病魔。1314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二世的儿子约翰王子染上天花,王室医生让他裹上红色毛毯,房间里挂上红色窗帘,喝石榴汁以及含漱红桑葚酒,约翰王子幸运地存活下来。156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患天花后也采用了这种红色疗法而得以幸存。①不过,这类似是而非的治疗与其说是祛除病痛,不如说是心理安慰

传说中国用人痘接种法来防治天花起源于北

图1-2天花女神Shitala

宋,但有明确记载的则是在明朝的隆庆年间

Mata,通常骑在驴上,一

(1567一1572)。中国的“人痘接种”主要有四种

手拿水罐,可冷却天花患

方法:“痘衣法”(把天花患者的衣服给接种者穿

者的热病,一手拿扫把,

上),“痘浆法”(用棉球沾上疮浆,塞到接种者的

可扫除疾病

鼻孔里),“旱苗法”(把痘痂磨成粉末,吹入鼻

孔)以及“水苗法”(把痘痂细细磨成灰,用水调匀,再用棉花沾了塞人鼻孔)。康熙因自己的父亲(顺治)死于天花,因此对人痘接种术非常重视,并

D Kim R.Finer,Smallpox,Pennsylvania:Chelsea House Publishers,2004),p.24.

002

第一章传染病防治技术

将此法引人皇宫。17世纪以后,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方法不仅遍及中国各地,并且也传到了海外。一般认为,中国的人痘接种术是1688年俄国医生来北京学习种痘后,经俄国传到了土耳其和北欧。后又由土耳其,经当时英国驻土耳其公使的夫人蒙塔古传到了英国。不过,土耳其的人痘接种方法与中国的方法并不相同,其是在手臂上划出一小伤口,再将取自天花患者的脓液点入其中。

虽然人痘接种术具有一定的预防功能,但接种者依然有感染天花的风险,尤其对于儿童而言危险更大。英国医生爱德华·贞纳(Edward Jenner)在行医过程中发现,挤奶工接触到牛身上的疱疹时,有时会受到感染,虽会产生局部症状,但并无大碍,而且感染过牛痘的人就不会再染上天花。这一现象启发了琴纳探索通过接种牛痘来预防天花的试验。经过两年的试验,琴纳确定通过牛痘接种可以预防天花。1798年,他发表了《关于牛痘的起因与效果的研究》的论文。不过,让琴纳始料不及的是,他的论文竟然在英国引起一

图1-3英国著名政治漫画家James Gillray的漫画《新接种法的奇特效果》(1802年)

003

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和传播

片反对的声浪。许多医生发表演讲或写文章,对牛痘接种口诛笔伐。社会上也有谣言称,接种牛痘的人,头上会长出牛角,声音也会变得如同牛叫。

在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术之后,实际上牛痘和人痘这两种接种方法是并存的,直到184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承认牛痘苗是更为安全的预防天花的方法之后,人痘接种才停止。

二、牛痘接种术的传入

尽管在明末清初西方医学已开始引进中国,但直至19世纪初牛痘接种术的传入,西方医疗技术才开始真正地在中国的医疗卫生中显示出重要作用。牛痘接种术最早是何时传入中国的,迄今尚有分歧。王吉民和伍连德认为,牛痘接种术的传入有三条途径:最早是1803年6月,在中国的东印度公司收到一封来自印度孟买总督的信,他希望看到在印度已推广的牛痘接种术也应用到中国,中国的东印度公司在同年10月收到了他于8月送出的疫苗。然而,由于疫苗在经过长时间的运输后已失去了疗效,接种试验没有成功。第

二条途径是在北京的俄国大使馆的医生雷曼(Rehmann),在18O5年曾为一些蒙古儿童接种过牛痘,但是他的接种工作影响不大。第三条途径是1805年春季,在澳门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医生皮尔逊推行的牛痘接种①。虽然在时间上皮尔逊的工作要晚于前两人,但其影响却是最大的。实际上,牛痘接种术在中国的推广应当归功于皮尔逊的努力,而在传播牛痘接种术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一书的刊行。

毫无疑问,这本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外科医生亚历山大·皮尔逊(Alexander Pearson,1780一1874)撰写,由在广州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翻译斯当东(Sir George Thomas Staunton,1781一1859)汉译的小册子,对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医学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原书为11.5cm×20cm,黄色封皮,另在红纸上题写书名,共14页(图1-4、1-5、1-6、1-7)。该书为嘉庆十年六月(1805)刊印,第一版共刊印200册。

D Wang and Wu,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2nd ed,(Shanghai:National Quarantine Serv-ice,1936),p.276.

004

第一章传染病防治技术

唯吉明國新出種疫奇書

图1-4《英吉利国新出种痘

图1-5

《英吉利国新出种

奇书》封面

痘奇书》图解

中一

鲜危

图1-6《英吉利国新出种痘

图】-7《英吉利国新出种痘

奇书》正文

奇书》书尾

《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包括两部分,一为四幅图解,分别介绍了牛痘的接种部位、接种工具和接种成功后出痘的形状。另一为正文部分,约1400字,标题为“新订种痘奇法详悉”。作者首先简述了天花在西方的流行状况和人痘接种术在西方的应用以及问题,然后介绍了英国医生贞纳发明的牛痘接

005

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和传播

种术、牛痘接种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作者论述了牛痘接种法与人痘接种术的区别,指出它比后者更安全。接下来作者详细地介绍了牛痘接种的方法、工具,如何观察接种的效果以及判断接种成功的标准。最后是接种时和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全书简明扼要,是一本普及牛痘接种的实用手册。

日前,国内图书馆尚未见《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的保存,从第一版的刊行数量上判断,即使有也应当是相当稀罕的。范行准在《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中,根据1877年出版的《英伦博物院图书目录》对该书的流传作过考证,并认为该书的第一版在国内已经失传。①值得重视的是,耶鲁大学医史图书馆收藏的这本《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不仅只是原书,而且还包括了

一封唐纳逊(Hay Donaldson)捐赠此书给苏格兰爱丁堡的西格尼特(Signet)】图书馆的信,以及当时英国著名医生及化学家、牛痘接种法的积极推广者乔治·皮尔逊(George Pearson,1751-1828)在赠书上的签名(图1-8、1-9、1-10、1-11)。西格尼特图书馆将捐赠的书信和乔治·皮尔逊的签名与原书重新装订,用暗红色与蓝色相嵌的花纹图案的硬牛皮纸做成封面,上加盖女王陛下的西格尼特作家学会(The Society of Writers to the Her Majesty'sSiget)②的金色印章。因此,此书不仅是早期西医传入的重要文献,它也为我们了解当时西方学者对中西医学交流的看法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从而显得更加珍贵。现藏于耶鲁大学医史图书馆的《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为几年前

医史图书馆从加州的B&L ROOTENBERG珍稀书屋购得。B&L ROOTEN-

BERG珍稀书屋创办于1970年,专门收藏和销售古代科学技术史、医学史和

自然史方面的珍稀书籍。

①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版,第147一151页。

②西格尼特作家学会正式成立于1594年,由当时苏格兰国王的秘书负责管理,会员主要是司法界的作家,但也包括其他作家。西格尼特图书馆为学会专用图书馆,藏书6.5万余册,半数以上为法学类书籍,另有2万余册涉及苏格兰的历史文化等内容。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