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扬帆 舰船研发设计团队巡礼》张毅|(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众志扬帆 舰船研发设计团队巡礼》

【作 者】张毅
【页 数】 186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17.12
【ISBN号】978-7-313-18277-7
【价 格】88
【分 类】造船工业-概况-中国
【参考文献】 张毅. 众志扬帆 舰船研发设计团队巡礼.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众志扬帆 舰船研发设计团队巡礼》内容提要:

六十多年来,中国船舶事业迅猛发展,成果辉煌。舰船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众人共同努力创造的成果。本书通过查阅历史资料,本人自述及采访亲友、同事等途径。对708所舰船设计团队的学术成长之路进行汇编。全书内容详实、语言朴实、图文并茂、编排新颖,是一本纪实励志兼有的读物。

《众志扬帆 舰船研发设计团队巡礼》内容试读

远望苍穹

记“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研发设计团队

艘银白色的航天测量船,圆满完成了我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测控、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全程跟踪测量、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测量、“风云”2号卫星姿态控制、开创了远洋测量船遥控人造卫星的先例。1999年11月,“远望1”号测量船会同2号、3号、4号船同时布阵三大洋,对“神舟”号飞

“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

船成功实施太阳帆板展开、变轨、制动、返回等一系列测控任务,实现了从海上人造卫星测控到载人航天器测控的跨越。这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海上测控任务,是由“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完成的。

凭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于

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面对困难不畏惧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成功爆炸举世震惊。但是,当时我国还不具备将原子弹、氢弹投送到万里之外的能力,这就好像有子弹没有枪一样,无法形成真正的战略反制力量。因此,研制承担远程运载火箭试验测控任务的远洋测量船迫在眉睫。

国防科工委领导与有关专家

1965年8月,钱学森等专家提出了发展我国远程运载火箭的初步设想。然而,要把弹头送到万里之外,以酒泉发射场为圆心,以10000千米为半径画一个圆,所得的一个理想的落点为南太平洋。根据中央专门委员会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提出

2

规划。

1967年7月1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审批,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批准了这个计划,并命名为“七一八工程”。

“远望1”号在船坞码头

研究设计航天测量船面临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首先,船上需要装备高、精、尖的测控、通信、导航定位、气象设备。把众多测控设备布置到一艘船上,不但要解决仪器间的电磁兼容问题,而且要解决陆上设备“旱鸭子”下水问题,可以说是在“针尖上跳舞”,其设计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其次,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每到关键时刻“四人帮”及其追随者都会加以阻挠。“文革”期间行政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生产管理混乱。特别是当时西方发达国家怕中国发展壮大,对我国采取经济、技术封锁,我国与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商业往来很少,先进技术、设备不可能引进和进口,用于国防上的高新技术、高新设备西方国家更不肯卖给我们。当时能收集到的只有外国期刊刊登的几幅外观照片,文字资料更是寥寥无几,几乎没有经验可借鉴。

当时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比较艰苦,研发地点在郊区,周围是农田,办公室和宿舍是毛坯房,室内没有卫生间,墙壁仅用石灰粉刷过,地面是水泥地,除了有几盏照明灯、几张办公桌椅外,其余一无所有。夏天炎热,一套房里只有

一只台式电扇,各个屋轮流用:蚊虫叮咬得厉害,白天办公室内也要点燃蚊香;冬天严寒,大家在水泥地板上冻得直跺脚,办公桌上放只热水袋,手冻麻了就捂一捂继续干。从部队来的同志,因没有暖气冻得睡不着觉,他们说在东北、西北虽然室外零下几十度,但室内有取暖,上海的冬天潮湿阴冷,屋里比那边还冷。由于不适应,许多人手生冻疮、鼻炎发作,困难远不止于此。然

3

而在这艰苦简陋的环境中,没有人计较,更没有人叫苦:相反,不论是部队还是地方研究院所来的同志,研发设计团队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团结一致,一心意干事业,因能参加如此重要的国家重点工程研究,能为国防建设作出贡献而倍感自豪。

互相学习勇攀登

刚开始研究论证时,参加研发的舰船科技人员不了解洲际导弹试验的特点,发射基地的同志一直在沙漠搞试验,对海上情况和舰船设计的特点也不熟悉。研发设计团队发扬协作精神,相互交流学习。七○八所科技人员为基地人员举办海洋船舶设计特点与船舶耐波性等讲座;基地参研人员为七○八所科技人员举办洲际导弹试验特点及特种雷达特性的讲座。其他参研单位也都介绍各自系统的研制情况,有的介绍惯性导航的工作原理及在茫茫大海中如何自主定位,有的介绍减摇鳍工作原理。大家取长补短、刻苦钻研、边学边干,不仅知识面得到扩展,对航天测量船有了较多的认识,而且为完成研制任务增强了信心。

攻克难关不仅需要勇气和热情,更要有对事业的忠诚和科研实力。为了完成这个国家重点工程,研发设计团队许多同志放弃休息,有的部队同志长期在上海出差,家里小孩无人照顾,干脆把小孩送到父母那里;有的科技人员夫妻双方都参加此项工作,把单位当成了第二个“家”,一天三顿饭都在食堂吃,把时间全部用到工作上。总设计师许学彦尽管家在上海,但他长住市郊南翔办公地,几个月才回家一次。晚上十一二点各办公室窗口透出的灯光,是设计团队一心一意地扑在工作上最好的见证。当年参加研发设计的许多科技人员回忆起那段经历,都表示十分留恋那激情的岁月,当时最大的困难是对测量船缺乏认识,为了使该船能达到航天测量的总体要求,他们四处寻找资料,大家一起学习研究。

测量船对稳性和刚度有特殊要求,他们分工钻研这方面的理论;为了选择适当的设备,研发设计团队几乎跑遍了除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外的所有省。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出差生活条件差,加上社会秩序乱、治安差,许学彦和科技人员经常冒着危险出差,他们曾在隆冬季节到黑龙江,盛夏季节到酷热的南方调研。航天测量船副总设计师杨凤章说,忆往事,步履艰难,有时会让人后怕,一方面这类船当时国内没有搞过,也没听说过,技术难

4

度大:另一方面,这种船一旦不能完成,影响运载火箭飞行试验任务,不仅经

济上要受到严重损失,社会、政治影响也无法估量。面对困难,研发设计团队从上到下,怀着强我国威、军威的美好愿景,下决心一定要把航天测量船搞出来。

团结协作攻克难关

航天测量船新研制的项目很多,如测量雷达、气象雷达、测控通信、导航定位设备、远洋导航设备都是过去没有搞过的,外国也不会帮我们,只能由团队提出多个解决方案,经过多方协作攻关、反复试验,一个一个地验证。在党中央统一组织领导下,国家计委、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各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等35个部委和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辽宁、四川、陕西、山西等二十四个省市以及总参、总后、海军等领导机关,还有实际从事工程研制的工厂、研究所、院校、基地等1180多个单位,全国几十万人,大力协同、密切合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过13年的努力,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

研究设计中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总体布局,即“远望”号究竟是什么样的船,要配什么设备。总设计师许学彦带领设计团队,根据船上几百个工作舱室和电子设备相互匹配联系的特殊要求,以及动力、测量、观通、电站、冷藏空调、甲板机械与众多人的生活等因素,多次召开总体设计方案审查会,最终确定了“远望”号的平行测量总体布局方案,通过三次试验表明,这个布局方案是正确的,且满足了技术任务书的要求。

船舶的稳定性也是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测量洲际火箭和地球卫星的轨迹,其原点是船,而船在海中又是不断地运动着的。如果原点对大地的坐标不准,时时在变,那么即使是小数字,对数千里外的目标而言亦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船舶在大洋中摇摆是常见现象,固定在船上的测量设备亦随之摇摆,测量设备一摆动,观测到的瞬时即逝的飞行目标便会丢失,而测量船的任务就是把远程火箭或卫星的飞行轨迹与内部物理场的数据记录下来,目标一旦丢失,便完不成任务,因此要求船舶极度稳定,最好与陆地一样,岿然不动,因此该船稳定性极其重要。针对这一难题,研发设计团队采用了艉部主动舵和艏部转向装置联合系统,使船不但航向稳定性好,操纵性亦优良,并能保持在最佳的测量方位,也可在30分钟内自行离靠码头,而一般这么大吨位的船须租用拖船顶推,耗时1一2小时方可实现。对于船的纵横摇摆,尤其

是对测量设备采用三级稳定措施,曾研究了几种减摇手段,进行比较,最后采取两对减摇鳍。

减摇鳍设计师孟克勤随“远望”号主测量船到南太平洋海域,执行了第一次洲际导弹发射测量任务。他回忆说,那天,涌浪像一座座会移动的蓝色大

山,向我船铺天盖地压来,碰到船舷,涌浪突然耸立起来,浪击船壳发出船欲

断裂、令人心颤的猛烈撞击声,船剧烈地摇晃着,这时,“远望2”号船的减摇装

置启动了,减摇鳍在控制规律作用下,像鱼儿在波浪中游动时的鳍一样转动着,产生巨大外力抗拒着涌浪对船的推力,任凭涌浪再高,也丝毫无法撼动船的稳定性,这时涌浪击舷的海水被撕成蓝莹莹似水晶一样剔透的浪花,蔚为壮观

我国第一颗洲际导弹试验时,减摇装置给测量设备提供了稳定的基础,满足了测量雷达的苛刻要求,完成了跟踪测量任务。首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时,19号台风袭来,尽管舰队避开了台风中心,但仍有8级大风呼啸,风急浪高,据测波高达5米以上。海浪像万马奔腾似的,又像起伏的群山,向“远望1”号测量船压来,使船产生剧烈的摇摆,船长下令启动减摇鳍,船马上被稳定下来,船上仪器正常运转,人们正常工作。此时正在船上的基地政委,来到减摇装置舱室,笑眯眯地说:“这个装置真好,解决了人们因摇摆剧烈而难以工作的问题。”接着问:“它把船的摇摆角减小到几度?”孟克勤没有急于回答,而让战士按下“停止”工作按钮,船立即剧烈摇晃起来,他站不稳了,抓住了扶手,30多米高的船,上层建筑摇摆幅度大得惊人,在驾驶室看,船像要翻了一样,他说“赶快开机”。战士启动工作按钮,船立刻稳定下来,他握住孟克勤的手说:“你们为部队研制了好装置,谢谢!”

该船对稳定性、导航定位、振动、电磁兼容性要求高。为提高船的电磁兼容性,研发设计团队合理选择无线电频段范围、分配工作频率,正确选择天线类型、安装位置等技术措施,通过攻关解决了这些问题,其电磁兼容设计等成果也用于以后其他舰船设计中。

该船建造过程中,研发设计团队深入工厂现场办公,与江南造船厂的技术人员一起艰苦奋战。工程紧张时,指挥人员和技术人员就把办公桌搬到船上,有问题现场处理、及时解决,加快了建造速度。研发设计团队始终秉持着高度的责任感,经过两个春秋的努力奋斗,落实了周恩来总理生前对“七一

八”工程提出的“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重要指示,终于

6

使“远望1、2”号船顺利建成。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