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区域自主创新互动发展研究》章文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区域自主创新互动发展研究》

【作 者】章文光著
【页 数】 231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19.02
【ISBN号】978-7-5136-5552-1
【价 格】56.00
【分 类】跨国公司-技术开发-投资-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国家创新系统
【参考文献】 章文光著.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区域自主创新互动发展研究.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9.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区域自主创新互动发展研究》内容提要:

本著探究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区域创新系统是如何进行联系和互动的第二,基于区域创新系统和跨国公司在本区域研发状况的不同,是否存在具有区域特色的互动发展模型第三,如何促进有效互动构建相关政策体系对于第一个问题,通过对现状和机理的分析,本著提出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区域自主创新主要在技术创新层面、知识创新层面、人力资本层面、政府政策层面、中介组织层面等五个层面存在互动。对于第二个问题,本著指出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不仅在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和区域自主创新现状上呈现不同特点,而且在二者互动关系上也呈现出不同模式:东部地区“全球示范集聚模式”、西部地区“本地应用互动模式”、中部地区“产业关联互动模式”。对于第三个问题,本著基于对现有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政策详细深入的分析,厘清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构建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区域自主创新互动的政策体系非常必要。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区域自主创新互动发展研究》内容试读

第一章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区域自主创新互动发展的基本现状

20世纪90年代之前,大多数跨国公司仅仅将中国作为他们的制造中心,只在华投资建厂,而将主要的研究开发和管理职能保留在母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整合全球范围内的优势资源、实现经营战略的全球化,跨国公司逐步开始将研发职能转移到海外,在东道国设立各种形式的研究机构及研发中心。中国作为迅速崛起的重要经济体,以其巨大的市场规模、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廉价优质的研发人力资源,成了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的重地。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作为中国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共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区域自主创新的升级和发展。本章主要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和中国区域自主创新的整体状况进行描述性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动因和中国区域创新系统引进跨国公司研发动因之间的契合性,得出二者之间的协调共生关系,为后文研究奠定基础。

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整体状况

1.跨国公司的研发全球化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球经济环境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各国关税的大幅降低、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大力改善,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跨国公司为了获得全球性的竞争优势,优先开始了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区域自主创新互动发展研究

全球一体化经营战略,开始在海外设立工厂,利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和巨大市场获取竞争优势。然而,由于担心技术泄露可能危及跨国公司自身的技术垄断优势,跨国公司通常将研发部门保留在母国,并通过股权投资方式进行技术的内部化转移,以保持对创新技术的垄断和控制。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在全球各地对跨国公司产品需求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对产品开发的个性化要求也逐步加深。与之同步的是,在跨国公司的资本培育和东道国的自身发展下,发展中国家的研发环境不断优化。更加便利的基础设施条件、更高素质的高等院校毕业生、更加优惠的研发扶持政策等,都成为不断吸引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加大研发投人、提升研发战略层次的因素。在此背景下,跨国公司逐步调整以往高度围绕母国核心的研发全球布局,根据不同国家在人力资源、科技基础、科研设施上的比较竞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具有区位比较优势的国家,有组织地安排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活动,并将这些分散的研发机构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研发网络。

表1-11995一2003年德国对外研发的FDI增长

国外研发分支机构的

国外研发分支

国外研发分支机构

年份

FDI存量(百万美元)

机构的数量(家)

的雇员人数(千人)

1995

43.2

20

2

1996

83.8

25

2

1997

133.8

31

3

1998

199.6

55

5

1999

467.7

59

6

2000

467.7

89

9

2001

630.0

105

10

2002

934.3

73

11

2003

891.4

75

11

资料来源:UNCTAD,根据德国联邦银行公布的数据整理。

2

第一章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区域自主创新互动发展的基本现状

以德国为例,1995一2003年,德国的海外研发机构从20家增加到75家,雇员人数从2000人增加到11000人。联合国贸发会议2004年的调查统计显示,69%的跨国公司将会在2005一2009年增加海外研发投资,29%的跨国公司表示海外研发投资资本将保持不变,只有2%的跨国公司表示将会减少海外研发投资。这种转变不仅大幅提升了跨国公司的研发实力和产品适应性,也开辟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的新途径,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创新系统的形成和升级。据普华永道战略咨询部门思略特咨询公司《2015年全球创新1000强》研究报告显示,亚洲已成为企业研发支出最高地区,2007一2015年,中国和印度境外企业研发支出增长分别为79%、11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

二、第三大研发投资目标国,新兴国家和地区正日益成为研发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

2.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发展历程

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本质就是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分散到具有区位比较优势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从而实现价值创造的成本最小化和经营模式最优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其强大的区位优势一巨大的消费市场规模、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优质的基础设施等,吸引了大量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发展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历程存在直接关系。

表1-2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阶段

阶段I市场探素

阶段Ⅱ战略进取

阶段Ⅲ市场主导

①建立地区性或全国办

①建立小代表处

事处

①设立生产点而占据市场主

②了解市场

②比竞争对手先行一步

要份额

首要目标③学习在华经营管理

取得先人者优势

②形成部门连锁结构并引导

④评估风险和投资报酬

③培育地区分支机构的

每个点提高效益

管理能力

3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区域自主创新互动发展研究

续表

阶段I市场探索

阶段Ⅱ战略进取

阶段Ⅲ市场主导

①几个小经营点,有限

①在不同地域或不同产

①以完善的管理控制较大的

覆盖面,以贸易为基础

品上有多项经营并进行

经营

②以低的资金暴露为特

伞状管理

②努力在消费者和供应商中

经营关键征的简单经营

②在中国的销售和资金

树立市场领导者的形象

③在当地化、商务制度

有较大数量

③在政府中树立帮助中国经

设计、合作者关系方面

③对关键对手在中国的

济发展的长期合作伙伴形象

进行试验

进展高度重视

④成为总公司的重要利润源

技术要求低

较高

发展状况试验性发展

成长性发展

成熟性发展

资料来源:薛求知.跨国公司与中国市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03.有

改动。

研发国际化浪潮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初具规模,此时的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尚且不多,更谈不上设立“研发中心”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部分跨国公司开始试探性地在华进

行R&D投资,但多以项目委托、人才培训为主,投资水平低下、发展速

度缓慢。从1992年开始,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合资或独资企业的兴办以实现生产本地化。这个时期跨国公司开始在合资或独资企业内部设立技术支持或开发部门,辅助产品本地化,主要进行技术消化,这成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研发中心”的雏形。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合资或独资企业内部的研发部门地位日趋重要,并逐步由“技术消化”阶段走向“技术创新”阶段①。这时,跨国公司开始涉及一些基础性研究,将某些非核心的研发工作委托中国的大学、研究机构来解决,出现

了跨国公司与中国科研单位合作的R&D项目。自1993年起,中国允许跨

国公司在中国成立控股公司,跨国公司通过将在华的合资或独资企业的股份转让给控股公司,把分散的单个企业统一为一个集团,实现集团内部经营管理一体化,使资金、人员、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和优化

①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分析[J].中国软科学,1998(8)

第一章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区域自主创新互动发展的基本现状

配置,达到投资管理本地化的目的①。此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逐步成熟,根据其对中国市场潜力的判断、对中国研发环境的分析以及全球化研发策

略的综合考虑,有些跨国公司开始在华设立独资的R&D机构②。

大体来看,中国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起步期、成长期、发展期、提高期。

20世纪90年代初期

中期

后期

21世纪初

销售、许可证、技术支持

起步期

生产和制造

成长期

产品设计、本地化和再开发

发展期

R&D设施

提高期

图1-1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研发中心”的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章文光,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研发中心”的现状与对策建议[M].北京: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研发中心”的起步期(1978一1993年):1992年起,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大规模兴办合资或独资企业,并在企业内部设立技术开发部门,这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研发中心”的雏形。

这一阶段的R&D投资以探索性的战略投资为特征,一些在中国有生

产设施的中外合资企业开始从事一些R&D工作,主要目的是形成或促进

与中国政府及企业的正式伙伴关系,帮助跨国公司在全球战略上获得中国

①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分析[J刀.中国软科学,1998(8),

②周立群,祝茂,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的特点及其影响[J].学术探索,2004

(4)

5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区域自主创新互动发展研究

这个至关重要市场的立足点。基于这样的动机,这个阶段跨国公司设立的

许多R&D项目仅仅是名义上的,实际并未从事技术研发工作。他们的主

要工作是本地化,以及从事一些最基本的与技术相关的工作,例如,将公共领域的技术和专有知识做适应性改动以避免知识产权问题和出口控制问题,向中国当地组织捐赠一些用于培训目的的高级设备(如计算机),在

大学建立R&D实验室,或为合资机构和大学合作伙伴的开发工作提供资

金以便将企业的产品本地化等。大部分合作实际包含的研发内容极少,高级技术和专有技术也很少通过这些协议转移到中国。而且,对知识产权方面的顾虑也阻碍了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进行更复杂的技术合作①。

第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研发中心”的成长期(1994一1996年):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和R&D投资

发展较快,R&D机构迅速增加。1994年,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与中国北

京邮电大学合作成立的“北邮一北电研究开发中心”成为跨国公司在华

R&D投资的分水岭。此后,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迅猛发展,设立的

R&D机构数量大幅增加。到1996年,有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

司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苏州等地设立了34个研发中心。

在这个阶段,很多跨国公司已经在华投资经营多年,需要将投资活动引向价值链的高端。他们开始建立培训中心,与合作伙伴进行研发合作将其产品本地化以适应中国市场的标准;开始与中国的行业领先企业如联想、华为等合作,或将一些产品开发和设计工作交给科研院所的研究者,进行一些系统集成工作。然而,所有这些活动包含更多的是“开发”而非“研究”。北京、上海和广州等政治、经济、金融中心城市成为跨国公司在华从事研发活动的区位首选。与前一阶段不同,中国一些著名大学开始意识到市场的价值和跨国公司战略的转变,逐步发展和完善了一套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的程序;跨国公司也开始重视中国一些著名大学并积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①王志乐.2001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