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科治疗与术后康复》杨泽兵,范锡海,冯亚飞编者|(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骨外科治疗与术后康复》

【作 者】杨泽兵,范锡海,冯亚飞编者
【页 数】 305
【出版社】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06
【ISBN号】978-7-5578-5347-1
【价 格】76.00
【分 类】骨疾病-外科手术;骨疾病-外科手术-康复
【参考文献】 杨泽兵,范锡海,冯亚飞编者. 骨外科治疗与术后康复.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6.

图书目录:

《骨外科治疗与术后康复》内容提要:

本书重点提升了微创与关节镜和内镜等方面的内容,收录了最新考证的诊疗规范和具有潜力的新技术,充分体现了骨科近5年来理念更新、材料及器械发展和手术技术进步,修订幅度30%以上。作为骨科医师必读的经典参考书,《骨科临床诊断与手术学》在系统性、先进性、指导性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的跨越,将这部世界著名的骨科经典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普通高等院校骨科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本很好的学生教材。

《骨外科治疗与术后康复》内容试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骨科康复的服务对象与目的

骨科康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指因骨骼、肌肉、肌腱、关节、韧带、关节软骨等运动系统损伤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这些患者常发生失用性肌肉萎缩、瘢痕粘连、纤维组织挛缩、肌力下降、关节活动度受限、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压疮、血栓、疼痛、步态异常、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康复问题。

骨科康复目的: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增加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和步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主要的骨科康复治疗技术:(1)运动治疗:关节松动术、肌肉牵拉术、持续性被动运动、多种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态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2)理疗:微波、低中频电疗、骨折愈合治疗仪、生物反馈、激光、红外线、紫外线、超声、磁疗治疗。

(3)康复工程:各种功能辅助或替代装置,如矫形支具、假肢的应用。(4)功能重建手术。(5)康复护理与心理治疗。

适应证:关节置换术后、骨折术后、关节脱位、截肢、手外伤、骨关节病、运动创伤、脊椎/脊髓损伤、颈椎病、腰椎病、下腰痛等。

第二节骨科康复医学四大新理念

一、不仅对恢复后期或后遗症期的患者进行康复,而且要从临床早期就开始进行康复

治疗,要强化临床。

二、不仅要掌握康复治疗专业本身的技术,也要熟悉相关疾患,如相关的骨科损伤和疾患的临床处理的进行康复。

三、不仅要与康复医学科内各个治疗部门的治疗师联合组成“科内团队”进行康复治疗,也要与骨科的医师紧密联系,组成“跨科团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康复治疗。

四、不仅充分发挥非手术康复疗法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也要充分认识必要的骨科手术对功能康复的介绍应做康复性手术的患者到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纠正畸形,增进功能。

·1

习骨外科治疗与术后康复女

第三节骨科术后康复的意义

康复锻炼的意义:骨与关节损伤后导致肢体功能丧失,早期由于着重对损伤本身进行治疗,功能问题暂处于次要地位。晚期随着损伤的痊愈,功能障碍又成为主要矛盾。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都不应忽视锻炼对功能的重要影响。

(1)有利于消肿:创伤导致局部出血、水肿,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又加重水肿。肌肉的痉挛、活动减少,使肌肉对静脉回流的唧筒作用消失。肌肉的收缩锻炼可以增加损伤肢体的血液循环,肌肉的唧筒作用增加静脉及淋巴回流,促进水肿消退。

(2)促进骨折愈合:局部血液的增加,为骨折端的愈合提供了良好的血运基础。由于肌肉的收缩活动骨折端可产生微动,这些轻微的异常活动可以刺激骨折端产生大量骨痂,有利于愈合。骨折端的纵向挤压可使骨折端紧密接触,使骨折愈合加速。在骨折愈合后期,肢体承受一定的生理压力可以促进骨痂塑形,使之更为符合生物力学需要。关节内骨折早期的关节活动,可以使关节塑形,对恢复关节面的活动度很有意义。

(3)减少关节僵硬: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骨折后受损的关节或邻近关节处于长期制动或活动减少的情况下,软骨得不到挤压,加上关节液的形成减少,关节软骨失去滋养,出现坏死、脱落。关节腔内的坏死软骨片导致大量的白细胞渗出,释放炎性介质,加重了关节滑膜的充血、水肿、渗出,使关节粘连加重。肌肉在骨折处的粘连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的另一原因。粘连的肌肉失去正常的收缩功能,导致关节活动障碍。早期的康复锻炼可最大限度减少关节及肌肉粘连的发生。

(4)减少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的程度: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关节运动功能丧失,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功能锻炼可以减少肌肉萎缩程度,并使肌肉尽快恢复正常肌力,还可以始终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对相关肌肉的支配,一旦固定解除后不需要重建这种关系。

(5)减少卧床并发症:可以防止褥疮、皮肤压迫性溃疡、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6)促进神经肌肉反射,协调功能的恢复:例如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经过本体感觉等训练,有助于下肢关节平衡和协调能力的恢复。

·2

第二章理论基础

第一节运动系统解剖

一、概述

1.组成

由骨、骨联结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骨以不同形式(可动、微动或不动)的骨联结在一起,形成骨骼,构成坚硬的骨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赋予人体基本形态,并提供肌肉的附着点。肌肉为运动系统的主动动力装置,在神经支配下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结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则是动力器官。骨和关节是运动系统的被动部分,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主动部分。

2.功能

(1)运动:为运动系统的首要功能。包括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均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肌肉收缩而实现。即便是一个简单的运动,也需要多个肌肉参与,

一些肌肉承担完成运动预期目的的角色;一些肌肉予以协同配合;一些肌肉则处于对抗状态,以便使动作平稳、准确。

(2)支持:包括构成人体体形、支撑体重和内部器官以及维持姿势。人体姿势的维持除了骨和骨联结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紧张度。

(3)保护:脑颅、胸腔、腹腔和盆腔等体腔由骨和骨联结构成完整的壁或大部分骨性壁;肌肉也构成某些体腔壁的一部分,或围在骨性体腔壁的周围,形成具有良好弹性和韧度的保护层,当受到外力冲击时,肌肉反射性地收缩,起着缓冲打击和震荡的重要作用。

二、骨

1.组成

骨是以骨组织为主体构成的器官,是在结缔组织或软骨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的发育过程(骨化)形成的。成人骨共206块,依其存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和听小骨。

·3.

以骨外科治疗与术后康复女

2.形态

人体骨由于存在部位和功能不同,形态也各异。按其形态特点可分为5类:

(1)长骨:长管状,可分为一体两端。体又称为骨干,多呈柱状,其外周部骨质致密;中空的管腔称为骨髓腔,内含骨髓。两端膨大称为端或骺。骨端有光滑的关节面。长骨主要分布于四肢,起支持和运动时的杠杆作用。

(2)短骨:为形状各异的短柱状或立方形骨块。主要分布于承受压力而运动较轻微的部位,如腕部和足后半部的骨。

(3)扁骨:呈板状,如颅的顶骨、胸骨、肋骨等。主要构成体腔的壁,对体腔内的脏器起保护作用。同时还为肌肉附着提供宽阔的骨面,如肢带骨的肩胛骨和髋骨等。

(4)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且功能多样,如上颌骨、蝶骨等。

(5)混合骨:形态也不规则,由上述两种以上不同形态的骨组成,如由扁骨和不规则骨形成的颗骨等。

3.骨的构造

骨以骨质为基础,表面覆以骨膜,内部充以骨髓。分布于骨的血管、神经,先进人骨膜,然后穿入骨质再进入骨髓。

(1)骨质:由骨组织构成。骨组织含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和多种细胞,即骨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细胞数量最多,主要位于骨质内,其余则位于骨质靠近骨膜的边缘部。

1)分类:骨质由于结构不同可分为骨密质、骨松质。①骨密质:由多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质地致密,抗压、抗扭曲性很强。②骨松质:由薄骨板即骨小梁互相交织构成立体的网,呈海绵状,虽然其质地疏松但又具有轻便、坚固的性能,符合以最少的原料发挥最大功效的构筑原则。

2)配布:不同形态的骨,由于其功能侧重点不同,在骨密质、骨松质的配布上也呈现各自的特色。①扁骨:以保护功能为主。其内外两面是薄层的骨密质,称为内板和外板,中间镶夹着少量的骨松质,称为板障,骨髓即充填于骨松质的网眼中。②短骨和长骨的骨骺:以支持功能为主。外周是薄层的骨密质,内部为大量的骨松质,形成骨小梁。③长骨骨干:以运动功能见长。有较厚的骨密质,向两端逐渐变薄而与骨骺的薄层骨密质相续,在靠近骨骺处,内部有骨松质充填,但骨干的大部分骨松质甚少,中央形成大的骨髓腔。骨质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劳动、训练、疾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可塑性。

(2)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质表面,有许多纤维束伸入骨质内。此外,附着于骨的肌腱、韧带在附着部位均与骨膜编织在一起,因而骨膜与骨质结合甚为牢固。骨膜富含血管、神经,通过骨质的滋养孔分布于骨质和骨髓。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网眼也衬着一层菲薄的结缔组织膜,称为骨内膜。骨膜的内层和骨内膜有分化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能力,可以形成新骨质和破坏、改造已生成的骨质,所以对骨的发生、生长、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

(3)骨髓:是柔软的、富于血管的造血组织,隶属于结缔组织。①红骨髓:存在于

4

第二章理论基础女

长骨骨髓腔及各种骨的骨松质网眼中,在胚胎时期和婴幼儿,所有骨髓均有造血功能,由于含有丰富的血液,肉眼观呈红色,故称为红骨髓。②黄骨髓:约从6岁起,长骨骨髓腔内的骨髓逐渐为脂肪组织所替代,变为黄红色且失去了造血功能,称为黄骨髓。成人的红骨髓仅存于骨松质的网眼内。

4.骨的表面标志

骨的表面由于肌腱、肌肉、韧带的附着和牵拉,血管、神经通过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形态的标志,有些标志可以从体表清楚地看到或摸到,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判断人体结构位置的重要根据。

(1)骨面的突起:由于肌腱或韧带的牵拉,骨的表面生有程度不同的隆起。1)突:明显突出于骨面的为突。2)棘:末端尖的为棘。

3)隆起(粗隆或结节、转子):基底部较广逐渐凸隆的为隆起,其表面粗糙不平的为粗隆或结节,有方向扭转的粗隆为转子。

4)嵴和线:长线形的高隆起为嵴;低而粗涩的为线。

(2)骨面的凹陷:由于与邻位器官、结构相接触或肌肉附着的影响而形成。1)窝:大而浅的光滑凹面为窝。2)凹或小凹:略小的凹陷为凹或小凹。3)沟:长的凹陷为沟。

4)压迹:浅的凹陷,如手指的压痕为压迹。

(3)骨的腔洞:由于容纳某些结构或空气,或由于某些结构穿行所形成。1)腔、窦或房:一般将较大的空间称为腔、窦或房,小者称为小房;2)管或道:长的骨性通道成为管或道;

3)口或孔:腔或管的开口称为口或孔,边缘不完整的孔称为裂孔。

(4)骨端的标志

1)头或小头:骨端圆形的膨大称为头或小头,多为被覆着软骨的关节面。2)颈:头下方较狭细处称为颈。

3)髁和上髁:椭圆形的膨大称为髁;髁的最突出部分称为上髁。4)面:较平滑的骨面称为面,是肌肉的附着处。

5)缘和切迹:骨的边缘称为缘,缘的缺口或凹人都称为切迹,是血管、神经或肌腱的通过处

5.骨的X线像

(1)骨质:长骨的X线片上可见骨干中间低密度的腔隙,即骨髓腔。骨表层骨密质

表现均匀致密,其内面的骨松质呈密度较低的网状影像。骨干表面的骨膜正常时不显影。滋养动脉管穿过骨密质部呈光滑的线样密度减低影像,应与骨折线区分。

(2)骨骺:骨端的X线片上不显影。骨骺部骨松质也呈密度较低的网状影像,按压

力线和张力线排列的骨小梁在X片上清晰可见。在少年,骨干与骺之间的骺软骨显示为

·5·

骨外科治疗与术后康复女

带状透亮区。成年后骨骺与干骺结合处常留一条密度高的线状影像,称为骺线。在临床上,切勿将骺线误认为骨折线。

三、吴节

全身的骨借助结缔组织、软骨或骨联结起来,构成骨骼。骨联结根据联结形式可分为直接联结(不动联结)和间接联结(可动联结,关节)两种。

1.直接联结

骨与骨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紧密地联结起来,两骨之间没有关节腔。这种关节基本上不活动或活动甚微。根据联结两骨的组织不同又可分为纤维联结(包括韧带联结和缝两种形式)、软骨结合和骨结合三种。

(1)纤维联结:两骨之间靠结缔组织直接联结的为韧带联结,韧带多呈膜状、扁带状,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肉眼观呈白色,有光泽,附着于骨的地方与骨膜编织在一起,难以剥除。一般的韧带联结允许两骨间有极微的动度。若骨与骨之间,两直线相对或互以齿状缘相嵌,中间有少量结缔组织纤维穿入两侧的骨质中,使联结极为紧密,则称为缝,如颅骨的冠状缝和人字缝。

(2)软骨结合:相邻两骨之间以软骨相联结称为软骨结合。由于软骨间质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力软骨。第一肋骨连于胸骨的软骨属透明软骨,而相邻椎骨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则由纤维软骨构成。由于软骨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能进行轻微的活动。有的软骨结合保持终生,而大部分软骨结合在发育过程中骨化变为骨结合。

(3)骨结合:由软骨结合经骨化演变而成,完全不能活动,如五块骶椎以骨结合融为一块骶骨。

2.间接联结

间接联结又称滑膜关节或关节,骨与骨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结,一般由相邻的两骨相对形成。关节的基本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1)关节面:构成关节两骨的相对面称为关节面。一般是一凸一凹互相适应,凸的为关节头,凹的为关节窝。关节面表面由一层关节软骨覆盖,关节软骨使关节头和关节窝的形态更为适应;关节软骨表面光滑,覆以少量滑液摩擦系数小于冰面,故可减轻关节运动时的摩擦,使运动更加灵活;且因具有一定的弹性,故可承受负荷和吸收震荡。关节面的形状与关节的运动性质和范围有关。关节软骨无血管神经分布,由滑液和关节囊滑膜层血管渗透供给营养。

(2)关节囊:为关节周围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包囊,两端附于关节面周围的骨面并与骨膜融合,像一个袖筒将构成关节的各骨连接起来。活动较大的关节,囊较松弛而薄。关节囊可分为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①纤维层:厚而坚韧,通常在关节面附近与骨膜附着,在某些部位增厚成为韧带以增强关节的稳固性。此层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分布。②滑膜层:薄而滑润,分泌滑液,以减轻关节的摩擦,有利于灵活运动,营养关节软骨。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