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说药》林传钟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药师说药》

【作 者】林传钟编著
【出版社】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2020.02
【ISBN号】978-7-5359-7401-3
【价 格】29.00
【分 类】小儿疾病-用药法
【参考文献】 林传钟编著. 药师说药.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20.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药师说药》内容提要:

婴幼儿心智和身体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全,生病吃药问题多由家长咨询医生,也不乏家长自作主张者。因此,在婴幼儿用药方面往往存在不少误区,有许多婴幼儿用药方面的知识亟待普及。比如即使和成人是同一种疾病,婴幼儿在用药方面也可能大不一样;即使是相同的药物,用量上肯定也有差别。本书主要从临床药理的角度介绍了婴幼儿应该如何合理用药。通过临床药师专业且通俗的解释,在用药的安全性、服用方式及药品的保存方法等方面进行解释,旨在指导读者,使婴幼儿用药更加安全合理规范。

《药师说药》内容试读

第一章

8别用药根重要婴幼儿不是小『太人一

一、婴幼儿生理特点与用药

婴幼儿是指出生时间在1个月到3周岁的儿童。在婴幼儿期,宝宝们的用药特点与成人截然不同。一方面,宝宝们的组织器官还处于生长发育期,许多功能还不完善,对药物的承受能力较成人差。另一方面,生长发育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宝宝们的体格、智力在这个时期快速发育,若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或由于某些药物影响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可导致发育异常。

药物在人体内的处置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阶段。婴幼儿由于器官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与成人不同,因此用药时需与成人区别对待。否则,没

002

药师说药盟幼儿应该这样用药

竿一章婴幼儿不是小“大人“毛别用药很童栗003

有达到需要的疗效还是其次,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可就得不偿失了。

(一)吸收

吸收是指药物从使用后进人血液的作用过程。许多药物是要吸收进入血液之后才真正开始起作用的。进入血液的药物的量才与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密切相关,与吃了或者用了的药物剂量无关。

口服是最常见的药物吸收途径,也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用药途径。而口服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受到胃内酸碱度、胃排空时间、病理状态、药物性质等的影响。而婴幼儿由于胃酸分泌少、胃肠蠕动缓慢、胃黏膜发育不全等因素,口服药吸收的量

难以预料,胃肠吸收功能与成人有较大差异。例如,阿莫西林等口服青霉素药物,婴幼儿的口服吸收率超过60%,而成人仅有30%;苯巴比妥这类在酸性环境下容易吸收的药物吸收量则减少。因此,婴幼儿口服药的剂量应严格遵医嘱或参照说明书,而不是想当然地根据成人剂量和宝宝的体重或者年龄简单换算。另外,婴幼儿服药时容易发生呕吐,这也加重了婴幼儿口服药物吸收的难度。

此外,婴幼儿的皮肤和黏膜较薄且血管丰富,使用软膏等皮肤用药时吸收也较成人高得多。许多家长以为外用药就是在抹的位置起作用,不需要在意。其实不然,如果长期给宝宝使用激素药膏甚至可能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影响生长发育;大面积使用硼酸制剂还可致全身中毒或死亡。宝宝的衣物也应尽量避免使用樟脑丸防虫。樟脑丸中的主要成分是萘酚,它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当宝宝们穿上放置过樟脑丸的衣服后,萘酚

004

药师说药婴幼儿应该这样用药

节一章婴幼儿不是小“大人“。区别用药很重栗005

可以通过皮肤进人血液。过量的萘酚可引起急性溶血,导致贫血、小儿黄疸等疾病。

(二)分布

药物吸收进人血液之后,会先与血浆蛋白结合,不同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比例不同。没有结合的药物会从血液中分布到全身各个地方,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药物分布。一般来说,与血浆蛋白结合了的药物不发挥药效。婴幼儿药物分布与成人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婴幼儿的血浆蛋白少、身体水分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以及某些重要屏障(如血-脑屏障:人体阻止物质进入大脑的天然屏障)未发育健全。

婴幼儿的血浆蛋白含量较少,直接导致药物在血液中非结合形态比例升高。也就是说,如果原本蛋白结合率比较高的药物,即使吸收人血的总量相同,由于婴幼儿与成人血浆蛋白含

量的差异,非结合形态的药物总量升高,也会导致药物过量。因此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如苯妥英钠等,婴幼儿应慎用。在高胆红素血症等病理状态下,更应如此,因为胆红素会与药物竞争结合血浆蛋白,导致非结合形态的药物进一步增加。

正常成人的体液总量高达55%~60%,而新生儿更是可以达到80%。在1岁时体液比例降至70%,仍高于成人。药物的溶解与分布遵循“同性相容,异性相斥”的原理,一般来说,根据药物的性质,我们可以将药物分成脂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药物。脂溶性药物更容易分布到脂肪含量多的部位,而水溶性药物则更容易分布到血液、组织液等水分较多的部位。水溶性的药物进人婴幼儿血液后会迅速分布到全身其他体液,导致血液中药物的含量下降。为了达到需要的药效,水溶性的药物可能需要较大的初始给药剂量。而相对地,婴幼儿的体内脂肪含量低,脂溶性的药物在婴幼儿体内分布较少,导致血药浓度较高,容易引起药物中毒。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的脑组织占身体比例大,脑组织富含脂质,而能够阻止药物从血液进人脑组织的屏障又没有发育完全,种种原因使得脂溶性药物容易分布人脑,导致婴幼儿比成人更容易出现药物相关性中枢不良反应,如出现嗜睡或呼吸抑制甚至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

(三)代谢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就是人们常说的身体的“解毒”作用。

006

药师说药婴幼儿应该这样用药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