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用书药师考试 通关必做2000题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2版 2017版》尚德阳主编;李杨,杨芳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执业药师考试用书药师考试 通关必做2000题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2版 2017版》

【作 者】尚德阳主编;李杨,杨芳副主编
【页 数】 219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7.02
【ISBN号】978-7-5067-8949-3
【分 类】中药学-资格考试-习题集
【参考文献】 尚德阳主编;李杨,杨芳副主编. 执业药师考试用书药师考试 通关必做2000题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2版 2017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7.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执业药师考试用书药师考试 通关必做2000题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2版 2017版》内容提要:

本书由从事执业药师考前培训的权威专家根据*版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的内容要求精心编写而成。本书习题按考试指南章节编排,便于考生系统复习。习题题型包括*选择题、配伍选择题、综合分析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并根据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真题各章节考试分值,对各章节习题总量和各题型比例做了合理分配。书后附有两套模拟试卷,以方便考生系统复习后自查备考。本书题量丰富,考点覆盖全面,题型与真题完全一致,是参加2017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生的*必备用书。

《执业药师考试用书药师考试 通关必做2000题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2版 2017版》内容试读

价其到中

京市减的受图中计一美

上篇

通关试题

同提限你阿

3源净球道

月值早阳品划中

好学治金卖道子理学图生前带酒中

亚的一湖群曲密四中此缸华四中E

家图按传织关这一

帝形科

的表次”的问债家

每四

D时赛地5

不附向

国醇健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最佳选择题

E.整体观念

1.人体自身整体性的中心是

8.中医学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

A.五脏

B.六腑

A.疾病

B.症状

C.五体

D.经络

C.体征

D.证候

E.气血

E.病因

2.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

9.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起到联系作用的是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A.五脏

B.六腑

C.阴阳学说

D.五行学说

C.经络

D.官窍

E.藏象理论

E.气血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二、配伍选择题

A.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1~3题共用备选答案]

B.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C.阴阳学说

D.五行学说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五脏一体观

E.藏象理论和经络学说

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

4.中医治病主要着眼于

2.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

A.疾病

B.症状

3.中医学以五脏为中心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

C.证候

D.体征

点是

E.病因

[4~6题共用备选答案]

5.“异病同治”的实质在于

A.同病异治

A.体征相同

B.证候相同

B.异病同治

C.症状相同

D.诊法相同

C.人与自然环境相统

E.病机不同

D.人与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

E.辨病论治

6.“同病异治”的实质在于

4.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不同的疾病,在其

A.体征不同

B.症状不同

发展变化过程中,均可出现“中气下陷”的病机,

C.证候不同

D.诊法不同

表现为大致相同的证,故皆可用补益中气的方法

E.病机相同

来治疗。此应用实质属于

7.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5.“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A.辨病论治

B.辨证论治

说明的是

C.同病异治

D.异病同治

6.“尝富后贫”可致“失精”病变,说明的是

·2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A.邪正关系

B.病变原因

三、多项选择题

C.病变部位

D.病变性质

1.人和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包括

E.病变过程

A.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3.辨证与论治的关系是

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A.辨证是论治的前提

C.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B.论治是治病的方法

D.社会治乱对人体的影响

C.论治比辨证更重要

E.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D.论治检验辨证正确与否

2.中医的“证”包括1于

E.辨证结果是论治依据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最佳选择题

C.宁静

D.兴奋

E.温煦

1.“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8.下列各项属于阳的是

C.交互感应

D.消长平衡

A.沉降

B.抑制

E.相互转化

C.宁静

D.兴奋

E.凉润

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阴阳的

9.根据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下午属于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交互感应

D.消长平衡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相互转化

E.阴中之至阴

3.“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10.根据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后半夜属于一1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交互感应

D.消长平衡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相互转化

E.阴中之至阴

4.“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11.“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

说明阴阳的

A.实寒证

B.实热证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虚寒证

D.虚热证

C.交互感应

D.消长平衡

E.亡阴证

E.相互转化

12.“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5.“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说明的是

A.实寒证

B.实热证

A.对立制约关系失常

B.互根互用关系失常

C.虚寒证

D.虚热证

C.交互感应关系失常

D.消长平衡关系失常

E.亡阳证

E.。相互转化关系失常

1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6.“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说明的是

A.实寒证

B.实热证

A.对立制约关系失常

B.互根互用关系失常

C.虚寒证

D.虚热证

C.交互感应关系失常

D.消长平衡关系失常

E.阴阳两虚证

E.相互转化关系失常

1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用于

7.下列各项属于阴的是

A.实寒证

B.实热证

A.外向

B.推动

C.虚寒证

D.虚热证

·3

上篇通关试题

E.阴阳两虚证

5.可以用阴阳相互转化的关系解释的是

15.“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适用于

6.可以用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解释的是

A.实寒证

B.实热证

三、多项选择题

C.虚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证

1.中药的性能五味中,属于阳的有

A.酸

B.苦

16.“寒者热之”的治疗方法适用于

C.甘

D.辛

A.实寒证

B.实热证

E.淡

C.虚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证

2.中药的性能五味中,属于阴的有

A.酸

B.苦

17.下列疾病现象中,属于阳的是

C.甘

D.辛

A.呼吸微弱

B.沉静少言

C.语声低微

D.声低气怯

E.咸

E.语声高亢

3.下列疾病现象中,属于阴的有

18.“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说明的是

A.平塌

B.红肿

A.对立制约关系失常

B.互根互用关系失常

C.麻木

D.隐痛

C.交互感应关系失常

D.消长平衡关系失常

E.发热

E.相互转化关系失常

4.属于阳的有

19.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是

A.温煦

B.兴奋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明亮

D.弥散

C.阴阳交互感应

D.阴阳消长平衡

E.滋润

E.阴阳自和平衡

5.属于虚寒证的治疗方法的有

A.扶阳抑阴

B.益火之源

二、配伍选择题

C.壮水之主

D.阴病治阳

[1~3题共用备选答案]

E.阳病治阴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6.属于虚热证的治疗方法的有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A.滋阴制阳

B.壮水之主

E.阴阳双补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1.虚热证的治疗原则是

E.益火之源

2.虚寒证的治疗原则是

3.实寒证的治疗原则是

7.属于运用阴阳对立制约原理的治法有

A.阴阳双补

B.阴中求阳

[4~6题共用备选答案]

C.阳中求阴

D.阳病治阴

A.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B.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E.寒者热之

C.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8.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D.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A.阳制约阴

B.阴根于阳

E.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C.阴阳的可分性

D.阴阳相互转化

4.可以用阴阳对立制约的关系解释的是

E.阴阳中复有阴阳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最佳选择题

A.条达

B.温煦

C.肃降

D.承载

1.在五行中,“金”的特性为

4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E.滋润

C.母病及子

D.子病及母

2.在五行中,“土”的特性为

E.五行相生

A.升发

B.升腾

12.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C.收敛

D.寒凉

A.抑木扶土法

B.佐金平木法

E.生化

C.培土制水法

D.泻南补北法

3.在五行中,“木”的特性为

E.益火补土法

A.生长

B.光明

13.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C.生化

D.寒凉

A.滋水涵木法

B.金水相生法

E.清洁

C.培土生金法

D.泻南补北法

4.下列五行生克关系中,表述正确的是

E.益火补土法

A.木克金

B.火生土

14.“益火补土法”中的“火”指的是

C.金克土

D.火生金

A.肝阳

B.心阳

E.土生水

C.肾阳

D.脾阳

5.下列五行生克关系中,表述错误的是

E.肺阳

A.木生火

B.土生金

15.“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C.金克木

D.土克火

A.肝气犯脾证

B.肝火犯肺证

E.火克金

C.肺肾阴虚证

D.心肾不交证

6.“肝气犯脾”属于

E.肺脾气虚证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16.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

C.母病及子

D.子病及母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E.五行相克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7.“肝气犯肺”属于

E.反证法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17.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C.母病及子

D.子病及母

A.脾病及肺

B.脾病及肾

E.五行相克

C.肝病及肾

D.肝病及心

8.根据五行的理论,患者症见面色发青、喜食酸味

E.肺病及肾

诊断为

二、配伍选择题

A.肝病

B.心病

C.脾病

D.肾病

[1~3题共用备选答案]

E.肺病

A.木

B火

C.土

D.金

9.肾精不足不能资助肝血所致的肝肾精血两亏,

E.水

属于

1.五色的五行属性,黄色属于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2.五色的五行属性,黑色属于

C.母病及子

D.子病及母

3.五色的五行属性,青色属于

E.五行相生

[4~6题共用备选答案]

10.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虚而致的心肝血虚证,属于

A.木

B.火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土

D.金

C.母病及子

D.子病及母

E.水

E.五行相生

4.形体的五行属性,脉属于

11.脾虚而致肾水泛滥,出现水肿,属于

5.形体的五行属性,皮属于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6.形体的五行属性,骨属于

·5

上篇通关试题

[7~9题共用备选答案]

C.向下

D.寒凉

A.木

B.火

E.清洁

C.土

D.金

3.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

E.水

A.抑强

B.扶弱

7.五声的五行属性,呼属于

C.补母

D.泻子

8.五声的五行属性,歌属于

E.制化

9.五声的五行属性,哭属于

4.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是

[10~11题共用备选答案]

A.抑强

B.扶弱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补母

D.泻子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制化

E.五行相克

10.肝火犯肺属于

5.根据“虚则补其母”确立的治法是

11.肝气犯脾属于

A.培土制水法

B.金水相生法

C.滋水涵木法

D.佐金平木法

[12~14题共用备选答案]

E.培土生金法

A.益火补土法

B.滋水涵木法

C.培土生金法

D.抑木扶土法

6.根据“抑强扶弱”确立的治法是

E.金水相生法

A.培土生金法

B.佐金平木法

12.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治疗肝肾阴虚证,属于

C.培土制水法

D.泻南补北法

13.以温肾阳而补脾阳的治法治疗脾肾阳虚证,属于

E.益火补土法

14.健脾益气以补益肺气的治法治疗肺脾气虚证,

7.“抑强扶弱”的治疗原则适用于

属于

A.子病犯母

B.母病及子

[15~17题共用备选答案]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A.抑木扶土法

B.佐金平木法

E.五行制化

C.培土制水法

D.泻南补北法

8.下列属于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的是

E.益火补土法

A.思胜恐

B.惊胜思

15.健脾利水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属于

C.恐胜喜

D.悲胜怒

16.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治法,属于

E.怒胜忧

17.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属于

9.下列属于“火”行的是

[18~20题共用备选答案]

A.筋

B.舌

A.目

B.舌着用火圆无1

C.喜

D.苦

C.口

D.鼻

E.笑

E.耳

18.在五官的五行归类中,属于“土”的官窍是

10.下列属于“水”行的是

19.在五官的五行归类中,属于“水”的官窍是

A.骨

B.寒

20.在五官的五行归类中,属于“火”的官窍是

C.黄

D.恐

E.呻

三、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属于“金”行的是

1.“金曰从革”指金具有的特性有

A.辛B.化

A.向下

B.肃降

C.鼻

D.悲

C.收敛

D.条达

E.哭

E.清洁

12.下列属于相克关系传变的是

2.“水日润下”指水具有的特性有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A.滋润

B.肃降

C.母病及子

D.子病及母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