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卫组织 从发起创建到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刘培龙,郑志杰,郭岩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与世卫组织 从发起创建到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作 者】刘培龙,郑志杰,郭岩编
【丛书名】共同战“疫”丛书
【页 数】 196
【出版社】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 2021.03
【ISBN号】978-7-5085-4556-1
【价 格】69.00
【分 类】世界卫生组织-日冕形病毒-病毒病-肺炎-疫情管理-国际合作-中国
【参考文献】 刘培龙,郑志杰,郭岩编. 中国与世卫组织 从发起创建到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21.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国与世卫组织 从发起创建到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内容提要:

本书由权威专家组织编写,图文并茂。作者详细回顾了中国作为创始国在发起创建世界卫生组织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和早期的合作;简述了从互相拒绝到承认的曲折经历以及中国重返世卫组织后初期合作的探索与磨合;梳理了改革开放后几十年双方富有成效的合作;特别突出介绍了双方在推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合作及贡献,以此彰显中国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理念。全书主题鲜明,资料翔实,对读者了解中国与世卫组织关系的历史演变,特别是共同抗击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和成果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与世卫组织 从发起创建到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内容试读

第一章

走进世卫组织—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机构

中国与世卫组织

世卫组织成立前的百年

国际卫生合作

1.国际卫生合作的起源

世卫组织是国际卫生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机构,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国际卫生合作可以追溯到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最具破坏性的黑死病在欧洲暴发流行,给许多

国家的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由于当时海运交通是疾病跨国传播的主要渠道,意大利一些港口城市对进港船只实行了隔离,并于1377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隔离检疫制度(Quarantine),目的是把疾病拒于国门之外。但由于对隔离禁运没有统一标准,各国自行其是,对商贸来往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一些国家为在抵御疾病入境和维护正常商贸活动之间寻求平衡进行合作,这就是早期的国际卫生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需要建立一个制度和相关规则,系统地保护和促进跨国界的人类健康。1851年,在法国政府倡导下,第一届国际卫生大会(International Sanitary

Conference)在巴黎召开。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多国公共卫生管理者和研究者召集一起,致力于协调和规范跨国界卫生问题的防控。国际卫生大会的召开是国际卫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成为国际

卫生体系制度化百年历程的起始点。

2

走进世卫组织一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牛机构

2.十四届国际卫生大会的召开

从1851年第一届国际卫生大会召开到世卫组织正式成立的近百年间,共召开了14届国际卫生大会(表1-1,主要讨论如何在防控疫病的同时减少对自由贸易的影响。自1851年首届大会开启了探索建立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国际合作应对机制后,1892年的大会就霍乱海洋检疫规定达成第一个《国际卫生公约》(International Sanitary

Convention):1893年,针对霍乱病例和各国应对政策的通报制度被

表1-11851-1938年期间召开的14届国际卫生大会

年份

事件

地点

1851年

第一届国际卫生大会

巴黎

1859年

第二届国际卫生大会

巴黎

1866年

第三届国际卫生大会

君士坦丁堡

1874年

第四届国际卫生大会

维也纳

1881年

第五届国际卫生大会

华盛顿

1885年

第六届国际卫生大会

罗马

1892年

第七届国际卫生大会

威尼斯

1893年

第八届国际卫生大会

德累斯顿

1894年

第九届国际卫生大会

巴黎

1897年

第十届国际卫生大会

威尼斯

1903年

第十一届国际卫生大会

巴黎

1911年

第十二届国际卫生大会

巴黎

1926年

第十三届国际卫生大会

巴黎

1938年

第十四届国际卫生大会

巴黎

-3

中国与世卫组织

正式写入《国际卫生公约》:1894年,大会签署了针对朝圣者霍乱预防的《国际卫生公约》:在1897年的大会上,各国代表签署了与鼠疫相关的《国际卫生公约》:1903年大会把这四个公约整合成主要覆盖霍乱和鼠疫的《国际卫生公约》:1907年,鼠疫被纳入国际疫情监测体系;时间上跨越1911一1912年的第12届国际卫生大会将黄热病列为重点关注的疫情,传染病中的“三巨头”(霍乱、鼠疫、黄热病)相继被纳入国际疫情的监测和通报范围。此后,在1926年的第13届国际卫生大会上,斑疹伤寒和天花增列入通报范围。上述签订的公约成为现今世卫组织《国际卫生条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HR)的前身,这些国际卫生大会为更全面的国际卫生合作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

3.国际性与区域性卫生组织相继成立

在此时期,一些常设的国际性卫生组织成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国际公共卫生局和国际联盟卫生组织。1907年在巴黎成立的国际公

共卫生局(Office International d'Hygiene Publique,OIHP)是第一个国际卫生组织,会员国包括大多数欧洲国家及美国、巴西,主要职能是负责《国际卫生公约》的执行以及霍乱和鼠疫疫情的收集和通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20年9月,国际联盟常设辅助机构一国际联盟卫生组织(League of Nations Health Organization,LNHO)成立,参与的地区更为广泛,职能范围从传染病问题扩展到更广泛的公共

卫生问题。国际联盟卫生组织较为成熟的运行体系,为之后成立的世

卫组织所继承和发展。

区域性卫生组织也相继成立,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美洲国家国际卫生局(International Sanitary Bureau)。鉴于黄热病在美洲的肆虐

走进世卫组织一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机构

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卫组织总部大楼。

以及当时国际卫生大会对美洲需求的应对乏力,美洲国家国际卫生局于1902年12月在华盛顿成立,就美洲地区的区域性国际卫生合作开展工作,后来更名为泛美卫生局(Pan-American Sanitary Bureau,PASB),以后改为泛美卫生组织(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PAHO )

19世纪中叶,非政府组织也开始关注国际卫生事务,发挥了填补空白或补充政府行动的作用。1863年,瑞士人亨利·杜南(Henri

Dunant)倡议成立了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为武装冲突和暴力局势受难者提供保护和援助。该组织成功地推动了《日内瓦公约》的诞生,为处理战争伤亡人员制定了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国际卫生部,致力于把钩虫病的防治和公共卫生工作向全世界推广,此后又发展到包括疟疾、伤寒防治在内的疾病控制和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5

中国与世卫组织

世卫组织成立

1.世卫组织成立的背景

尽管在世卫组织成立以前,已经有若干区域性和国际性的卫生

组织存在,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组织的局限性使得它们不能适应变化的世界环境:众多殖民国家取得了独立,并努力要在国际社会中发声,要求抛弃过去国际卫生组织偏重于把疾病挡在本土或本

国海外殖民范围之外的“欧洲中心主义”,更多关心亚洲、非洲地区

人们的健康:科学有了新的发展,抗生素和疫苗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传染病控制的传统思路;国际卫生的重要性得到了重新认识,各国

政府意识到,现代交通条件下已不可能仅仅通过检疫来防止疾病的

入侵,每一个国家必须发展和加强卫生服务,而这些服务又需要国际社会的行动予以协调:人们对疾病和健康问题理解不断深入,逐步认识到仅仅致力于特定传染病的传播过于狭窄。在这样的背景下,成

立一个世界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来领导和协调应对威胁人类健康问

题的国际合作成为历史的必然。

2.世卫组织简介

2.1成立

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