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朱正昌总主编;亮挺先,姜铁军副总主编;燕翔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科技》

【作 者】朱正昌总主编;亮挺先,姜铁军副总主编;燕翔主编
【丛书名】爱国主义教育文库
【页 数】 248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2004.12
【ISBN号】7-209-03616-4
【价 格】36.00
【分 类】科学技术-技术发展-成就-中国
【参考文献】 朱正昌总主编;亮挺先,姜铁军副总主编;燕翔主编. 科技.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12.

图书目录:

《科技》内容提要:

本书以辞条的形式,编录了我国古代和近现代取得的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就。涉及天文历法、医药卫生、农学、数学、地学、物理学、化学化工、生物学、水利、建筑等方面。

《科技》内容试读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意32乐'

鼓、击钲或出现木人等声像形式,报告时、刻、更、筹的推移。下层后部是动力装置,有一个直径3米多的巨大枢轮。上面装有

36个水斗,枢轮边上有一个漏水相当快的漏壶,壶水流人水斗,

斗满后,枢轮即往下转,在枢轮顶部有一个擒纵装置,它控制枢轮只能转过一个水斗。枢轮转动后,带动一根贯通上、中、下3

隔的转动轴,并通过齿轮装置带动浑仪跟踪天体,带动天球仪按24小时一周转动,带动报时装置准确报时。

5层木阁里的木人能够表演出这些精彩、准确的报时动作,

古代科技成

是靠一套复杂的机械装置“昼夜轮机”带动的。而整个机械轮系的运转依靠水的恒定流量,推动水轮做间歇运动,带动仪器转动,因而命名为“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是11世纪未我国杰出的天文仪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国际上对水运仪象台的设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水运仪象台为了观测上的方便,设计了活动的屋顶,这是今天天文台活动圆项的先声;浑象一昼夜自转一圈,不仅形象地演示了天象的变化,也是现代天文台的跟踪器械一一转仪钟的雏形;水运仪象台中首创的擒纵器机构是后世钟表的关键部件,因此它又是钟表擒纵机构的鼻祖。

我国古观象台

洛阳灵台是东汉光武帝于中元元年(56年)在洛阳南郊(今河南偃师)建造的。

夏代的天文台称为清台,商代的天文台称神台,而周代则改称为灵台。洛阳灵台占地44000平方米,东西各有墙垣,墙垣内的中心建筑是一座方形高台,即灵台,台高约20米,台基约50米见方。台的四周有上下平台两层,平台间有坡道相连接,两层平台内各建有10余间房间。灵台顶部是观测天象的场所,四周的建筑则是观测人员处理观测资料的办公室。该灵台规模庞大,项目齐全,为我国汉代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著名天文学家张衡直接领导过灵台的观测工作,设计并制造了浑天仪和候

●爱国主义

风地动仪,并写出了《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不朽的天文学

著作。

据史料记载,洛阳灵台在曹魏和两晋时期还一直沿用,到北

魏时才被废弃不用。1974年冬季至1975年春,中国有关部门发科

掘时,发现了这个宝贵的天文古迹。

登封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观星台始建于元代至元十

三年(1276年),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登封古观星台坐落在洛阳东80多公里远的登封县告成镇。

观星台由台身与石圭、表槽组成。砖石结构的观星台由台身和石圭两部分组成。台身上小下大,形似覆斗。台面呈方形,用水磨砖砌造。耸立着的高台和台下的一条长堤恰好组成一具特殊的圭表。高台即为立表,高9.46米;长堤相当于土圭,称为量天尺,长31.19米,位于正南北向。

在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所有的天文建筑中,在登封观星台进行观星、测影等天文活动的时间最长。从公元前1060年的西周初年,周公姬旦在这里“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求得地中”开始,一直到元代末年,时间长达2400多年。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建筑,登封观星台是古代天文文物的典型代表,其经历朝代之多,年代之久,在中国乃至世界天文科技发展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观星台在编制历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代天文、历法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观星台在中国乃至世界天文科技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

北京古观象台,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约1442年)。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

北京古观象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观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