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量管理与审核》秦振友,李敬伟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质量管理与审核》

【作 者】秦振友,李敬伟著
【页 数】 236
【出版社】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8.02
【ISBN号】978-7-5682-5302-4
【价 格】39.80
【分 类】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秦振友,李敬伟著. 新质量管理与审核.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8.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新质量管理与审核》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从事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经验,对本标准进行了诠释,阅读本书有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标准原文,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用性阅读材料,非常有利于读者对标准的理解和应用。

《新质量管理与审核》内容试读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述

第一节世界范围内质量管理的四个发展阶段

一、质量检验管理阶段

1.操作工人的质量管理

20世纪以前,世界市场经济欠发达,那时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占主导地位,生产分工不细。质量检验由生产工人自己完成,产品质量主要靠操作工人的经验、技术水平来保障。

2.质量检验管理阶段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组织不断完善,其技术越来越发达,生产分工越来越细化。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泰勒首创用计划、标准化和统一管理三项原则管理生产,提出计划与执行分工、检验与生产分工,建立终端专职检验制度。事实证明,这种滞后的终端检验,即使对全部产品实施检验,也不能确保质量,因为不合格的产品已经在前面的生产过程中生成了。

二、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经济复苏,军需物资出现大量质量问题,正如前所述,终端检验已无法解决产品质量合格率低的问题,为此,美国政府颁布了三项战时质量控制标准:

Z1.1《质量控制指南》、Z1.2《数据分析用控制图法》、Z1.3《工序控制用控制图法》。这

就是质量管理中最早的质量控制标准。同时,美国政府采取三项强制措施加强质量管理:第

一,强行对各公司以总检验师为首的质量管理人员开办“质量控制方法学习班”;第二,强制实施三项标准及其细则:第三,军方采购部门规定所有订货合同中应规定质量管理要求条款(此即质量体系认证的雏形),否则取消订货资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民用工业也相继采用这三项标准,以后开展国际合作,正式进入了“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即把质量管理的重点由生产线的终端移至生产过程的工序,把全数检验改为抽样检验,把抽样检验的数据分析制成控制图,再用控制图对工序进行加工质量监控,从而杜绝过程中大量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2.新质量管理与审核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整个有效的体系。”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接受这一全新观念,并首先在日本开花结果,极具成效。

市场经济的公平、激烈竞争,要求设计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因此,质量管理还要前移至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进而再前移至“市场研究”阶段,产品出厂后还要跟踪市场,积极为顾客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质量管理沿着产品流程向两端拓展,最终汇聚于市场。所以,全面质量管理始于市场又终于市场。

全面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非检验部门一家所能承担,它涉及设计、工艺、设备、生产、计划、财会、教育、劳资、销售等部门。在系统论中,整个企业管理包括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财务管理、全面计划管理和全面劳动人事管理等,其中,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是“四全”“一科学”,即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全指标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以及以数理统计方法为中心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

四、标准质量管理阶段

1.IS09000族标准的产生

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0)成立了第176个技术委员会(T℃176),负责制订质

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IS0/T℃176的目标是“要让全世界都接受和使用IS09000族标准,

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有效的方法;增进国际贸易,促进全球的繁荣和发展;使任何机构和个人,可以有信心从世界各地得到任何期望的产品,以及将自己的产品顺利地销到世界各地。”

1986年,S0/T℃176发布了IS08402:198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一术语》;1987

年发布了IS09000:1987《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一选择和使用指南》、IS09001:

1987《质量体系一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09002:1987

《质量体系一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09003:1987《质量体系一最终检

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以及IS09004:1987《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一指南》。这

6项国际标准通称为1987版IS09000系列国际标准。1990年,IS0/TC176技术委员会开始

对IS09000系列标准进行修订,于1994年发布了IS08402:1994、IS09000-1:1994、

IS09001:1994、IS09002:1994、IS09003:1994、IS09004-1:1994等6项国际标准,

统称为1994版IS09000族标准,这些标准分别取代1987版6项IS09000族标准。随后,

S09000族标准进一步扩充到包含27个标准和技术文件的庞大标准家族。

2.2000版IS09000族标准的修订情况

质量体系标准问世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采用,对推动组织的质量管理工作和促

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截至1998年年底,全球获得IS09000标准

认证的组织已超过27万家。在中国,截至2000年2月底,共有16551家企业获得质量体系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3

认证证书。而且,质量体系认证机构签署了AF质量体系认证多边承认协议。

但是,各国的标准使用者也反映这套标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如1994版标准所采用的过程和语言的表述主要是针对生产硬件的组织,其他行业采用此标准时,对于标准的理解和具体实施会带来诸多不便。标准的框架提供了3种质量保证模式,给标准应用带来一定的局限性。标准采用20项质量体系要素的结构不尽合理,要素间的相关性不好。标准对20项质量体系要素中的17项规定了应建立程序并形成文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改进的机会。标准过多地强调质量体系的符合性,而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保证和组织整体业绩的提高。标准对与顾客有关的接口仅做了有限的规定和要求,尤其是缺少对顾客满

意和不满意信息的监控。标准没有建立S09001与IS09004的联系,两项标准间协调性不

好且结构不一。标准没有考虑与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等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使组织

实施综合性管理体系时产生困难,标准的通用性差,为此制订了许多指南性标准来弥补致使

这套S09000族标准数量太多的漏洞,而实际上只有少数几项标准得到广泛应用。

鉴于上述情况,IS0/T℃176对1994版的IS09000族标准进行修订,并于2000年年底

发布2000版的IS09000族标准。

3.2008版和2015版的修订情况已经在“前言”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思考题

请简述世界范围内质量管理的几个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

第二节质量管理在中国

虽然质量管理的几种“经典模式”皆为西方国家首创,但在我国,质量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却更源远流长。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早在240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以商品成品检验为主的质量管理方法,有了青铜制刀枪武器的质量检验制度。

先秦时期的《礼记》中“月令”篇,有“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的记载,其意为在生产的产品上刻上工匠或工场名字,并设置了政府中负责质量的官职“大工尹”,目的是为了考查质量,如质量不好就要处罚和治罪。当时的手工业产品主要是兵器、车辆、钟、鼓等。由于兵器的质量是决定当时战争胜负的关键,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因此质量管理就更详尽严格。如对弓箭,就分为“兵矢”“田矢”和“旋矢”三类;对“弓”的原料选择规定“柏最好,其次是桔、木瓜、桑等,竹为下”;对弓体本身的弹射力、射出距离、速度、对箭上的羽毛及其位置等也有具体规定。这些规定都是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目的是要生产出高质量的弓和箭。

北宋时期,为了加强对兵器的质量管理,专设了军器监,当时军器监总管沈括写的《梦溪笔谈》中就谈到了当时兵器生产的质量管理情况。据古书记载,当时兵器生产批量剧增,质量标准也更具体。这些质量标准基本上还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产品质量主要依靠工匠的实际操作技术,靠手摸、眼看等感官估量和监督的度量衡器测量而定,靠师傅传授技术经验来达到标准。可是,质量管理是严厉的,历代封建王朝,对产品都制订了一些成品验收制

4,新质量管理与审核

度和产品劣质的处罚措施。官府监造的产品一般都由生产者自检后,再由官方派员验收,而且秦、汉、唐、宋、明、清各朝都以法律形式颁布对产品劣质的处罚措施,如答(杖打30、40、50次)、没收、罚款和对官吏撒职、降职等处罚规定。

从传统质量管理阶段到统计质量管理阶段,我国在工业产品质量检验管理中,一直沿用了苏联20世纪4060年代使用的百分比抽样方法。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计数抽样检查标准制订贯彻后,才逐步跨入第三个质量管理阶段一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1981年11月,我国成立了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IS0/T℃69对应),

初步形成一个数理统计方法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主要有六个方面的标准:数理统计方法术语与数据标准;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控制国标准;以数据统计方法为基础的抽样检查方法标准;测量方法和结果的精度分析标准;可靠性统计方法标准。20世纪80年代以后,产品可靠性已成为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上述六个方面的数理统计方法标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实施,大大改进了产品质量,使“事后检验”转变为“事前预防”,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产品或工程质量。但是,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企业管理水平及职工文化素质较低等方面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此“望而生畏”,从而影响了数理统计方法的推广应用。

另外,仅仅依赖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是很难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把质量管理的职能仅仅交给专门的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显然也是不妥的。因此,许多企业开始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自1987年推行以来,全面质量管理正从工业企业逐步推行到交通运输、邮电、商业、乡镇等各类企业,甚至有些金融、卫生等方面的企事业单位也已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先后被制订为国家标准,我国也等同采用

了S09000国际标准,广大企业在认真总结全面质量管理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宣传

贯彻GB/T19000系列标准,进一步全面深入地推行这种现代国际通用质量管理方法。

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召开第一次全国质量认证工作会议。次年,发布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管理办法》、实行采标产品标志制度,同时对6400多个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了复审,最后确定其中1666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199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经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标志着我国产品质量法制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为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使我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1996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质量振兴纲要(1996一2016年)》,提出经过5~15年的努力,实现上述目标。

2000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决定》实施。新的《产品质量法》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在产品质量工作中的责任: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必须建立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依法组织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生产者、销售者不得拒绝;补充、完善了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手段和必要的行政强制措施:建立了产品质量社会监督机制。

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国家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3年8月20日,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草案)》。而截

至当年6月底,我国认证机构已颁发经国家认可的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83906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5

张,由合资认证机构颁发的IS09000证书2300多张。

2004年9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向社会发布《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25年后,质量管理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从此,质量不再只是表示狭义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且也不再仅仅包含工作质量,质量已经成为“追求卓越的经营质量”的代名词,并以追求“组织效率最大化和顾客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2008年12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并于2009年3月1日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该标准与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相比没有什么大的变化。2008版标准只在2000版的基础上变更、增加和增强了一

些要求,通过对其修订,使表述更为明确,并增强与GB/T24001一2004的相容性。

2016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发布了2016版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该标准与2008版相比在标准结构和内容上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变化已经在本书的“前言”里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思考题

1.中国质量管理有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2.IS0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相比

有哪些变化?修改的意义有哪些?

第二章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第一节质量管理原则

一、组织管理

为了成功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采用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

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求其管理方式是系统和透明的。所谓系统的管理方式,是指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管理对象放在整体中认识和思考的

一种方式,也就是着重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中研究思考管理对象,从而达到满足整体、统筹全局、把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起来处理问题。

二、质量管理相关方

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可使组织获得成功。质量管理是组织各项管理的内容之一。

相关方是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者团体。一个组织的相关方往往是多方面的,如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银行、工会、合作伙伴或者社会等。针对这多方面的需求,实施单一的管理,往往顾此失彼,但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业绩的管理体系,会使多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进而使组织获得成功。

最高管理者在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时,首先要遵守的就是七项质量管理原则。

三、七项质量管理原则

(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GB/T19000一2016标准条款内容: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焦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期望。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力争超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