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理论与实务》李明荣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质量管理理论与实务》

【作 者】李明荣编著
【丛书名】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工商管理类
【页 数】 196
【出版社】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2017.09
【ISBN号】978-7-5654-2882-1
【分 类】质量管理-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参考文献】 李明荣编著.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务.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7.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务》内容提要:

本次修订保留了上一版部分内容和基本结构,重点基于新颁布的ISO9000系列标准,对理论和实务部分进行了比较的修改,删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了“试验设计”、“抽样检验”和“质量成本”等在企业中实用的质量管理内容。本次修改突出了两大:理论部分紧跟时代发展前沿,真正“与接轨”;实务部分新增质量管理工作中常用的一些工具和方法,质量改进手段更加丰富和实用。第二版教材共有10章,此10章分为两部分:理论篇和实务篇。理论篇:包括第1章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第2章全面质量管理及其基础工作、第3章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第4章过程质量控制、第5章试验设计、第6章产品质量检验、第7章抽样检验原理与方案设计、第8章质量成本。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务》内容试读

第1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道提计是读道的

理论篇

篇取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务

国企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中国智造”夯实了基础;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在国际需求明显不足、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以及商品结构显著变化的情况下,深化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外贸优化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王亚君看来,要想快速提升中国外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就需持续优化商品结构,提高“中国智造”商品供给质量,从而形成以“中国智造”为载体的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新优势。

资料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质量提升是基础前提[EB/OL].[2017-06-22].htp:/zlgs.aqsiq.gov.cn/zlg6/201704/20170411_486016.htm.

1.1

质量管理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与方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并且市场的竞争已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在影响顾客购买商品的价格、质量、服务三因素中,质量已成为决定用户是否购买该商品的首要因素。只有充分重视质量,才能赢得市场,企业才能生存下去;没有质量,企业最终会失去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创办企业的本质目的一盈利就无法实现。

1.1.1质量管理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质量管理学科是研究、揭示质量形成和实现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有专家认为,质量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包括微观质量管理和宏观质量管理。微观质量管理着重从工厂、企业、服务机构的角度,研究如何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宏观质量管理则着重从国民经济和全社会的角度,研究如何对工厂、企业、服务机构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的统筹管理和监督控制。由于质量与技术和管理都有关系,质量管理必须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如果只有技术没有管理,技术很难充分发挥作用;反之,如果只有管理没有技术,管理只能成为“无米之炊”。所以质量管理学科是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十分广泛的边缘科学。

20世纪80年代,质量管理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产品质量。进入21世纪,质量管理研究的对象又进一步明确为产品(服务)、过程、体系等实体质量。而体系质量又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这些要素可以是人、设备或设施、原料、方法、环境、信息、时间等。因此,21世纪的质量管理研究的范围是广义的质量。

现代质量管理虽然重视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但更强调体系或系统的质量和人的质量,并以人的质量和体系的质量确保过程、产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现在,质量管理活动不仅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已经渗透到农业、交通、教育、卫生、商业等许多领域

1.1.2质量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质量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如质量、质量方针、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

第1章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量审核、质量成本、质量管理体系等。

(2)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如标准化、计量、质量信息、质量教育、质量责任制等。

(3)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设计)。

(4)质量管理组织体制和法规,如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质量监督组织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等,以及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5)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具体包括:①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即PDCA循环

管理技术;②基本的数学方法,即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③各种常用的统计工具,即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直方图、控制图、系统图、亲和图、方差与回归分析等。

(6)质量检验抽样方法和控制方法。

(7)质量成本和质量管理经济效益的评价与计算。

(8)质量管理人才的培训与教育。

1.1.3质量管理的研究方法

质量管理学科融合了数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等学科,并与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学科紧密联系。因此,质量管理的研究方法如下:

(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2)专业技术与管理技术紧密结合的方法。

(3)“软硬兼施”(既抓质量意识、质量文件等软件,又抓设备设施、材料等硬件)的方法。

(4)见“物(产品等)”更见“人(人的质量意识、技术等素质)”的方法。

(5)质量文化建设与产品质量控制并举的方法。

雨品际:移密是海的

1.2质量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应该说,人类自从有了商品生产,就开始了以商品的成品检验为主的质量管理方法。根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质量管理的文献记载。例如,在《周礼》一书中汉代补入的《考工记》文章中,就记载了各种手工业产品的类型与工程技术规格设计、所需原材料的数量与成分比例、制造方法、技术要求,以及“命百工审查五库器材质量”之类的质量管理方法。从世界历史上看,其他一些国家也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质量管理。例如,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中记载:如果营造商为他人建造的房屋倒塌,致使房屋主人死亡,那么这个营造商也将被处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质量管理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按照质量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如果将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也包括在内,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传统质量管理阶段、质量检测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以

及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有些学者认为,目前是处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阶

段”。本书认为:现代许多企业所进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认证,无非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目前仍然处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2.1传统质量管理阶段

传统质量管理阶段,是指从开始出现质量管理一直到19世纪末的资本主义工厂取代分散经营的家庭手工作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主要依靠工人的实际操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务

6

作经验,靠手摸、眼看等感官估计和简单的测量。工人既是操作者,也是质量检验者、管理者,他们的经验就是“标准”。

在这个阶段,质量标准主要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其实施主要是靠“师傅带徒弟”式的口授、手教方式进行的。因而,这个阶段又被人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阶段。

1.2.2质量检验管理阶段

质量检验管理阶段,是指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末,即从欧洲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阶段。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日臻完善,生产分工逐渐细化,这是从技术到管理的全面革命时期。美国管理学家泰勒运用计划、标准化和统一管理三项原则来管理生产,并提出了计划与执行分工、检验与生产分工,建立了终端专职检验。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仅仅把质量管理理解为对产品质量的事后把关或事后控制,即检验人员根据技术文件规定,使用一定的检测手段,对已经生产出来的成品进行检测和试验,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维护企业的信誉。

这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是质量信息反馈弱,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和同步控制的作用,且由于是100%检验,检验过程费时,费用也高,更没有系统观念。

1.2.3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是指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末。质量检验阶段属于“事后检验”,即使全数检验也不能确保质量。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而这个时期军需物资出现了大量的质量问题,“终端检验制”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于是美国政府颁布了三项战时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指南》、《数据分析用控制图法》和《工序控制用控制图法》。这是质量管理中最早的、正式的质量控制标准。美国政府还采取了三项强制性措施:

(1)强行对各公司以总检验师为首的质量管理人员开办“质量控制方法学习班”。

(2)强制实施上述三项标准及其细则。

(3)军方采购署规定所有订货合同中应规定质量管理条款(即质量管理认证的雏形),否则取消订货资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民用工业也相继采用了这三项标准,并开展了国际合作,这标志着质量管理正式进入了“统计质量管理阶段”。把质量管理的重点由生产线的“终端”移至生产过程的“工序”,把全数检验改为随机抽样检验,用抽样数据的统计分析制作“控制图”,再用“控制图”对“工序”进行加工质量监控,从而杜绝生产过程中大量不合格品的产生。

由于质量检验只是对产品质量的事后把关或事后控制,随着生产节奏的加快,如果不注意加强预防,就难免产生大量的不合格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这个阶段,统计质量管理得到广泛应用。其特点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不但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而且也检验产品质量。这一阶段由事后检验改为预测、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但这个阶段过分强调统计方法的控制,让人误以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而且统计方法一般人难以掌握。

1.2.4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1957年,美国通用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