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听课笔记 妇产科学》黄帅,张雪芳,许佳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协和听课笔记 妇产科学》

【作 者】黄帅,张雪芳,许佳编
【页 数】 574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2020.12
【ISBN号】978-7-5679-1683-8
【分 类】妇产科学-医学院校-教学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黄帅,张雪芳,许佳编. 协和听课笔记 妇产科学.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20.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协和听课笔记 妇产科学》内容提要: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女性特有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的诊断、预防及处理的一门学科,由产科学和妇科学组成,是临床四大必修课程之一。全书共分34章,基本涵盖了教材的重点内容。每个章节都由本章核心问题、内容精要等部分组成,重点章节配历年真题,重点内容以下画线标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

《协和听课笔记 妇产科学》内容试读

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核心问题

1.女性外、内生殖器官的解剖,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2.女性骨盆盆底的解剖。

内容精要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及其相关组织。骨盆与分娩关系密切。

一、外生殖器

女性外生殖器又称外阴,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包括两股内侧从耻骨联合到会阴之间的组织,组成、位置及特点见表1-1。

表11女性外生殖器组成、位置及特点

组成

位置

特点

阴阜

为耻骨联合前面青春期发育时该部皮肤开始生长阴毛,分布呈尖隆起的脂肪垫

端向下的三角形,阴毛的疏密与色泽存在种族和个体差异

1■

协和听课笔记一妇产科学

续表

组成

位置

特点

大阴唇

为两股内侧一对

1.两侧大阴唇前端为子宫圆韧带终点,后端在会

纵行隆起的皮肤阴体前相融合,分别形成阴唇的前、后联合皱襞,自阴阜向

2.大阴唇侧面为皮肤,青春期后有色素沉着和

下、向后延伸至阴毛会阴

3.未产妇女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产后向两侧分开,绝经后大阴唇逐渐萎缩

小阴唇

为大阴唇内侧的

表面湿润、色褐、无毛,富含神经末梢,非常

一对薄皮肤皱襞

敏感

阴蒂

为位于两侧小阴1.由海绵体组织组成,具有勃起性

唇顶端的联合处2.由前到后分为3部分:阴蒂头(暴露于外阴)、

阴蒂体、两阴蒂脚

阴道前庭

为两侧小阴唇之1.其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间的菱形区

2.由前往后依次为尿道外口、阴道口、舟状窝

3.其内各部如下:

(1)前庭球(球海绵体):位于前庭两侧,由具有勃起性的静脉丛组成

(2)前庭大腺(巴氏腺):位于大阴唇后部,被球海绵体肌覆盖,如黄豆大,左右各一。腺管细长,向内侧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黏液起润滑作用

(3)尿道口:两侧后方有尿道旁腺,开口极小,常有细菌潜伏

(4)阴道口及处女膜:阴道口位于尿道口后方的前庭后部。①周缘覆有一层较薄的黏膜皱襞为处女膜,内含结缔组织、血管及神经末梢。②处女膜多在中央有一孔,圆形或新月形,少数呈筛状或伞状。孔的大小变异很大。③处女膜可因性交撕裂或由于其他损伤破裂,并受分娩影响,产后仅留处女膜痕

题■2

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主治语录:大阴唇皮下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伤后易形成血肿。小阴唇和阴蒂富含神经末梢,对性刺激敏感。前庭大腺若腺管口闭塞,可形成囊肿;若伴有感染,可形成脓肿。

二、内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合称子宫附件。

(一)阴道

阴道是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1.形态上宽下窄,前壁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与直肠贴近,上端包绕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

2.环绕子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隆,可分为前、后、左、右4部分。

3.阴道黏膜由复层扁平上皮细胞覆盖,无腺体,淡红色,有较大伸展性,阴道上端1/3处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肌层由内环和外纵两层平滑肌构成。

主治语录: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出血或形成血肿。阴道后穹隆与盆腔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可经此穿刺,行引流手术。

(二)子官

子宫是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

1.形态

(1)子宫是有腔的肌性器官,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50~7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容量约5ml。

3■服

协和听课笔记一妇产科学

(2)子宫分为子宫体和子宫颈两部分。

(3)子宫体:较宽,位于子宫上部,顶部称为子宫底,宫底两侧称为子宫角。子宫颈较窄呈圆柱状,位于子宫峡部。

(4)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因年龄而异,青春期前为1:2,生育期妇女为2:1,绝经后为1:1。

(5)子宫腔: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两侧通输卵管,尖端朝下通子宫颈管。

(6)子宫峡部: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约1cm,其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由子宫腔内膜转变为子宫颈黏膜,称组织学内口。

(7)妊娠期子宫峡部逐渐伸展变长,妊娠末期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

(8)子宫颈管:子宫颈内腔呈梭形部分。成年妇女长

2.5~3.0cm,其下端称子宫颈外口。

(9)子宫颈以阴道为界,上部占子宫颈的2/3,两侧与子宫主韧带相连;下部占子宫颈的1/3。未产妇的子宫颈外口呈圆形,经产妇形成横裂。

主治语录:子宫峡部在妊娠期形成子宫下段,是剖宫产

术常用的切口部位。

2.组织结构见表1-2。

表1-2子宫的组织结构

概述

宫体

内膜层

1.功能层:表面2/3,受卵巢激素影响,能发生周期性变化

2.基底层:靠近子宫肌层的1/3内膜,无周期性变化

■指4

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续表

分部

概述

宫体

肌层

1.外层:肌纤维交叉排列,极薄,是子宫收缩的起始点

2.中层:肌纤维交叉排列,在血管周围形成“8”字形围绕血管,肌层中含有血管,子宫收缩时压迫血管,可有效地制止子宫出血

3.内层:肌纤维环行排列,痉挛性收缩可形成子宫收缩环

浆膜层(脏1.前面:膀胱子宫陷凹腹膜)

2.后面:直肠子宫陷凹,又称道格拉斯陷凹,为盆腔最低部位

子宫颈

1.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少量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

2.子宫颈管黏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黏膜内腺体能分泌碱性黏液,形成黏液栓,堵塞子宫颈管

3.子宫颈阴道部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

主治语录:子宫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由内向外分为子宫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脏腹膜)。其中子宫肌层由平滑肌束及弹力纤维组成。子宫浆膜层为覆盖在子宫表面的脏腹膜,与膀胱及直肠间形成两个腹膜反折。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子宫颈管黏膜也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

3.位置子宫位于盆腔中央,前为膀胱,后为直肠,下端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当膀胱空虚时,成人子宫的正常位置呈轻度前倾前屈,主要靠子宫韧带及骨盆底肌和筋膜的支托作用。这些韧带或筋膜等薄弱或受损,可导致子宫脱垂。

4.子宫韧带共有4对。见表1-3。

5■雕

协和听课笔记一妇产科学

主治语录:子宫的4对韧带是维持其正常位置的重要解剖结构。可以想象成“八抬大轿”。

表13子宫韧带位置及作用

子宫韧带

圆韧带

起自子宫角的前面、输卵管

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近端的稍下方,在阔韧带前叶的覆盖下向前外侧走行,到达两侧骨盆侧壁后,经腹股沟管止于大阴唇前端

阔韧带

位于子宫两侧呈翼状的双层

限制子宫向两侧倾倒。内有丰富

腹膜皱襞,由覆盖子宫前后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大量疏壁的腹膜自子宫侧缘向两侧

松结缔组织(称宫旁组织)。子

延伸达盆壁而成

宫动静脉和输尿管均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

主韧带(子

在阔韧带的下部,横行于子一对坚韧的平滑肌和结缔组织。

宫颈横韧带)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

固定子宫颈位置,保持子宫不致下垂

子宫骶韧带

起自子宫体和子宫颈交界处短厚有力,向后、向上牵引子宫后面的上侧方,向两侧绕过颈,维持子宫处于前倾位置直肠到达第2、第3骶椎前面的筋膜

(三)输卵管

1.输卵管全长8~14cm。根据形态由内向外分为4部分。见表1-4。

题■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