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视域中的人性问题研究》段志义|(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1-27 23:00:19  18 人性 人性 epub

图书名称:《人学视域中的人性问题研究》

【作 者】段志义
【页 数】 182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2021.05
【ISBN号】978-7-5620-9970-3
【分 类】人性-研究
【参考文献】 段志义. 人学视域中的人性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21.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人学视域中的人性问题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的结构分为四个板块:人性论、本质论、价值论、幸福论。本书的研究以现实人性为起点,以人的本质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归宿,以人的幸福为终极追求,探索人生之路的方向和途径。

《人学视域中的人性问题研究》内容试读

导言

本书的结构分为四个板块:人性论、本质论、价值论、幸福论。人性论中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是一切价值判断的最终尺度,是价值论和幸福论的理论基础。人的本质则侧重为我们提供一种指导人的认识和实践的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不是实体性思维,而是发生学意义上的实践思维方法。什么是思维方法?我们认识事物是什么,本质是什么,得到的成果就是理论,我们拿这个理论去解决问题,那么理论就变成了方法,理论思维就是以理论框架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理论思维方法。人性是本书结构的出发点,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需要对“人性”“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马克思的人性、人的本质思想是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的理论前提,是建立人生观的理论基石。西方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总的出发点离不开经济人的人性假设,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总的出发点也是人,是现实的人及人的实践本质,这是马克思人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马克思在批判抽象人性论的前提下,提出了科学的人性,人的本质理论。这里的人是现实的、具体的人,不是经济人假设所认为的抽

·001

论人学视域中的人性问题研究

象的、永恒的人性。马克思认为作为现实人性内涵的人的需要是动态变化的,因为影响人性变化的人的本质一社会实践活动是动态的。进一步分析,人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系统,实践是人能动改造世界的系统活动,有生物性因素、社会性因素、意识性因素参与其中,人性的发展变化是系统内各个因素相互之间合力作用的结果。在这种相互作用中,除了少数白痴和天才外,生物性遗传因素因子在人性变化中的影响力不是决定性的。而意识性又是第二性的,不能用思想意识解释一切,决定思想动机的“动力的动力”,是人的活动中不依人们主观意识为转移的人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满足生活的资料,因此,人的第一个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生活资料,人们为了生产必须发生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发生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揭示的人的本质力量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就是“在其现实性上的各种社会关系总和”。马克思以此为逻辑起点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人的制造工具和创造符号的能力以及由于这种能力的社会遗传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关系就造就了人类超出动物的内在机制”。〔1〕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劳动实践;改善生产关系,变革社会关系实践;从而改变人性,使人性“自由而全面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人学学科理论体系内在的逻辑关系。人性论是静态考察人是什么样子的

〔1〕袁贵仁主编:《人的哲学》,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第74页。

·002

导言风39

理论,在人性问题研究上要坚持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从认识的逻辑起点上讲,对人的理解,首先应从认识人的类特性开始,即从使人和动物区分开来的、使人成其为人的类特性开始。类特性揭示人性是一切人普遍具有的共同属性的总和,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组成的一个系统。研究人性从方法论上必须对人性进行科学抽象,否则没办法研究。本书对人性科学抽象和抽象人性论的本质区别进行了甄别,抽象人性论是对人性进行了非科学的抽象,如脱离社会关系对人进行孤立的、静止的以点带面的抽象;研究人又必须对人性进行科学的抽象,就是对人的“类特性”进行研究,对人性进行科学抽象是把握现实的人的第一阶段。但是人的类特性只停留在抽象共同性的水平上,它对揭示具体的和现实的个人,是无能为力的,如果我们要理解人的个性在现实社会中的状况和发展过程,就必须深人到人的本质的探讨中。

类特性在马克思那里指人的本性,它主要包括自然本性、社会本性、精神本性,本性不等于人性,人的一般本性是一种形式上的抽象的规定性。由于人本质(即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历史的变化了的本性即是人性。所以,人的本质是本书论述的重中之重,人的本质是人性变化的动力之源,是揭开人性之谜的钥匙。人的本质,简单地说就是实践活动,人性是一种存在,人的活动不断地改变着人的存在。“西方传统哲学长期以来秉持实体主义的思维方式,已经习惯了超历史地预设人的本质,在马克思

·003

名人学视峰中的人性问盛研究

那里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实践来定义的,实践体现人的本质属性,实践是人的根本生存方式和人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在实践的动态发展过程中人得以逐渐生成。马克思颠覆了传统哲学对人的本质抽象的形而上学的阐发。”〔1)人很大程度上是由实践来定义的,黑格尔也说过这样的话,每代人只能从自己的经历中长大。

抽象本性在人的本质力量的作用下表现出具体的人性,人的本质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据,人性是由人的本质所决定的,由人的本质产生的。人的本性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始根据,人的本质则是决定人发展变化最根本的动力,离开人的本质说人性,必将陷人抽象的议论。只看到抽象的本性或只看到具体的人性都是片面的。

人的本质是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一个依据,因此对人的本质的内容之揭示,必然为分析研究人的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方法论),也是最终破解人性之谜的一把钥匙。人的本质是人怎样确定自己生命活动中的基本形式的问题。实践活动体现人的本质属性,从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的状态来看,人在既得力量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变化,这种既得力量就包括人继承的遗传因素及继承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因素和社会关系因素,这里面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条件就构成人发展变化的客观制约

〔1)邹广文、刘文嘉:“回归生活世界一哲学与我们时代的人生境遇”,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004

导言可9

性,实践活动是主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实际上人的本质研究的是人生动力论问题,我们必须从人自身的矛盾性去寻找人发展变化的动力,推动人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就是在实践活动中蕴含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的矛盾运动。只要人类存在,人的实践活动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正是在这种永无止境的实践中,走上一条与动物那种一切由遗传基因决定,因而没有发展余地的进化死胡同截然不同的道路。这是一条永无止境的发展道路。所以,人性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并永远处于生成之中,人就在主动性和受动性这对人生的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自我。科学的实践观既同忽视主体性的旧唯物主义区分开来,又同过分夸大人的主体性的唯心主义区分开来。人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人既被环境创造又创造环境,世界改变着我们,我们也改变着世界。许多困扰思想家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样的二律悖反的问题在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面前迎刃而解。任何人,无论他们的意愿如何,都只能把前人的活动结果作为自己活动的前提和出发点,在前人活动的基础上安排他们的活动。归根结底,人生的早期社会存在对人的发展变化一般表现为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在一定条件下,如当一个人“三观”逐渐建立成熟后,其思想意识、理想信念等又转过来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在发展不平衡的环境下,先进的、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学习在一定条件下对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进步起决定作用,就像毛泽东在

·005

人学视域中的人性包题研

《矛盾论》中所说过的一段话:“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这种倒果为因、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现象是人的本质的矛盾运动双方辩证关系的体现。在人的立德、立功、立言不同实践活动领域,主观能动性的范围和作用力大小也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因此,要学会因事而化,因时而进,不理解这一点人的思维就会陷人“形而上学”的泥潭和“二律悖反”的窘境。

人的本质决定人性的动态变化,它研究人之所以是现实生活中这个样子的原因。如果说人性是“知其然”,人的本质就是“知其所以然”,本质回答的是“实存的根据”,是我们分析人的命运之谜、性格形成之谜、成败得失之谜的一把金钥匙,是人学的核心。一个人对人性的理解决定他人生的方向,而人的本质则决定人生之路的途径。

人的价值研究人应然的状态,人的价值这个命题就是使人成其为人。一般人会对此产生困惑:我们本来就是人了,怎么还要成其为人呢?前一个“人”是指我们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而后一个“人”则是价值概念,指完善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价值论研究的就是怎样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价值观是一个人人性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核心是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问题,是“人心”和“道心”的统一问题,是小我和大我的统

·00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