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张瑞红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

【作 者】张瑞红著
【页 数】 365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2015.04
【ISBN号】978-7-5660-0941-8
【价 格】36.00
【分 类】小说研究-美国-现代
【参考文献】 张瑞红著. 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5.04.

图书目录:

《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内容提要:

唐·德里罗(DonDeLillo,1936-)是美国当代小说家、剧作家、短篇小说家和散文家,多次赢得国内外文学奖项,作品主题涉及诸多社会、文化发展的热点问题。媒介文化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新型文化样态,德里罗的小说创作不仅涵盖了摄影、电影、电视、广告、涂鸦、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当代各种媒介形式,而且还揭示……

《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内容试读

“书写是思想浓缩的一种方式。”

唐·德里罗

德里罗出生于纽约意大利移民家庭,既是美国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又是美国艺术与文学科学院院士,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常被冠以“后现代派小说家”、“20世纪的狄更斯”、“最犀利的千禧美国的文化解剖家之一”、“另一种类型的巴尔扎克”等称号。1954年德里罗就读于福特汉姆大学(Fordham Uni-versity)传媒艺术(Communication Arts)专业,毕业后任职于一家广告公司,业余时间开始文学创作,于1960年在《新纪元》(Epoch)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约旦河》(The River

Jordan),1971年出版第一部小说《美国形象》①(Americana)。自此四十多年间,德里罗共创作了十五部长篇小说和五部戏剧,

一本短篇小说集、一个电影剧本、发表诸多短篇小说和文章,多次荣获国内外文学奖项。如1979年获得“哥根哈姆奖”(The

Guggenheim Fellowship),1984年荣获“美国艺术和文学科学院文学奖”(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Award)。次年《白噪音》获美国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使他在美国文坛声名鹊起。之后1988年发表的《天秤

①这部小说国内译名有《美国志》、《美国形象》等,本书采用《美国形象》。

2

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

星座》,获“《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Irish Times-Aer Lin-gus International Fiction Prize),《新毛主席像章》①(Mao II,1991)获得1992年度“福克纳笔会小说奖”(PEN/Faulkner Awad)。1997年出版的《地下世界》,因成功描绘了20世纪整整后半个世纪的美国社会而轰动美国文坛。这部小说为德里罗赢得了多项荣誉:1998年赢得“国家图书奖”,1999年获得“耶路撒冷奖”(Jerusalem Prize),20O0年又因此小说同时获得“威廉姆·迪恩·豪威尔斯勋章”(William Dean Howells Medal)和瑞卡多·柏彻利世界奖(“Riccardo Bacchelli'”International Award)。“耶路撒冷奖”使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美国人,另外继德里罗之后曾获过此奖的美国作家还有苏珊·桑塔格②(Susan Son-tag,1933一2004,2001)和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19152005,2003)③。2005年美国《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评选了自1980年以来美国最好的小说,德里罗的三部小说《白噪音》、《天秤星座》和《地下世界》入选,其中《地下世界》在二等奖小说中位列首位,仅次于第一名得主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一)的《宠儿》(Beloved,1987)。2009年德里罗获得由特拉华(Delaware)的PNC(Pittsburgh National

Corporation)金融集团为文学艺术颁发的“2009年共同财富杰出服务奖”。2010年他又荣获了两项奖项:一个是“圣·路易斯文

①这部小说国内译名有《毛二代》、《新毛主席像章》等,本书采用《新毛主席像章》。

②苏珊·桑塔格:当代美国文化评论家、小说家,被誉为是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与西蒙娜·波伏瓦、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代表作《恩主》(The Benefactor)、《反对阐释》(Against Interpretation)。

③阿瑟·米勒: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我的儿子们》(A

my Sons,1947)、《推销员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1949)、《萨勒姆的女巫》(The Crucible,1953)、《桥头眺望》(A View from the Bridge,1955)等

论3

学奖”(The St..Louis Literary Award),曾获此殊荣的还有沙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1947)、E.L多克特罗(E.L.Doctorow,1931一)、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1932一2009)、威廉·霍华德·盖斯(William H.Gass,1924一)、乔伊斯·卡罗·奥茨(Joyce Carol Oates,1938一)、琼·迪迪翁(Joan Didi--on,1934一)和田纳西·威廉姆斯(Tennessee Williams,19111983);另一奖项是他的第二个笔会奖一“索尔·贝娄笔会奖”(PEN/Saul Bellow Award),评委菲利普·罗斯(Philip

Roh,1933一)称其“代表了美国文学最高水平”。美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1930一)2003年在《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的一篇文章里曾经指出:当代美国在世的小说家中,最杰出的有四位,他们是菲里普·罗斯、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eCarthy,1933一)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1937一)和唐·德里罗。德里罗获得的这些赞誉和各种奖项,为他在文学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最终确立了他在当代美国文坛的重要地位,并多次被推举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第一节“复制”美国社会的

书写者:唐·德里罗

德里罗的创作体裁多样,涉及小说(长篇、短篇)、散文、戏剧、电影剧本等,而其中尤以小说创作成就最大、影响最大。其创作题材广泛,且作品多以后工业时代的美国社会和生活为焦点,充分展现了20世纪美国当代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为读者建构了一个美国的后现代文化景观。他在创作中尤其关注以媒介为核心的美国当代社会文化,其中大众媒体与消费文化、科技发

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

展、意识形态等对人的行为、思想、心理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影响

一直是其创作所反映的主题。媒介,特别是以视觉传播为主体的媒介是德里罗创作中经常涉及并描述的,他对视觉媒介的青睐不仅与美国当下社会的媒介发展环境有关,还与他早年的经历有极深的渊源。

后工业时代的美国是一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非常发达的国家,特别是以科技为主导的传媒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一1980)曾言称“媒介即技术”,媒介不仅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技术。因此20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历史,也是媒介发展的历史,又是以媒介为核心的大众文化发展的历史。从19世纪末期摄影的出现,到之后电影、电视、广告、网络视频等不同媒介的更迭交互发展,视觉一图像媒介逐渐成为主宰世界发展的核心力量,以影像为核心的媒介文化逐渐构成了当代社会文化的主要特点。德里罗关注媒介、政治、历史黑幕、恐惧、意识形态与个体发展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他的小说中人们可以看到政治阴谋、色情犯罪、恐怖分子、亚文化群体、科技灾难与生化危机等不同的社会景观。他的手中之笔就像一把解剖刀,将美国当代社会复杂交错的文化图景细致地刻画复制成文字。在他不同时代的、对美国文化的解剖中,“我们感受到一种沮丧和不快乐”,(DePietro,2005:83)而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正是我们在媒介文化的快感体验中忽略掉的,德里罗通过人们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人物、环境和事件,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所生存的社会以及自认为是真实的现实。

我要努力做的就是创造复杂的人类形象一即那些生活在20世纪晚期这个特殊年代中寻常的与不寻常的男男女女。我尝试着用笔去记录我在周围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事物,而当前我感受到的、最明显的是那种所谓电子文化的东西。我想这

论5

就是美国的力量和活力,而且他们属于我们的时代。(DePietro,2005:107)①

德里罗将他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电子文化的神奇与其背后所隐藏的悖论,呈现在他15部小说的语言叙事中,为读者复制了一幅美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全景图。他的15部小说分别为《美国形象》、《球门区》(End Zone,1972)、《大琼斯街》(Great John Street,1973)、《雷塔纳之星》(Rantner's

Star,1976)、《球员们》(Players,1977)、《走狗》(Running Dog,1978)、《名字》(The Names,1982)、《白噪音》(White Noise,1984)、《天秤星座》(Libra,1988)《新毛主席像章》(MaoⅡ,1991)、《地下世界》(Underworld,1997)、《身体艺术家》②(The Body Artists)、《大都市》③(Cosmopolis,2003)、《坠落的人》④(The Falling Man,2007)《欧米伽点》⑤(Point Omiga,2010)。在这15部小说中,德里罗对美国当代社会文化的批判与解剖,特别是对以影像为核心的媒介文化的批判和揭示,涉及了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和主题,如消费主义、“冷战”思维、核战争、妄想狂、科技批判、艺术、恐怖主义、主体建构、阴谋、垃圾处理等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网络,再现了美国社会的现实。

①注明:为简洁起见,文中同一页上下两处或多处引文连续出自同一出处时,只在第一次引文后做完整标注:作者姓名、出版时间和页码,之后出现的引文只标注页码。如果引文出自同一本书,但非连续引用,则标注全部相关信息。另如果引文前的叙述部分已出现作者或出版时间的相关信息,其相关引文则仅标注页码。

②这部小说国内译名有《身体艺术家》、《人体艺术家》等,本书采用《身体艺术家》

③这部小说国内译名有《大都市》、《国际大都市》、《大都会》等,本书采用《大都市》。

④这部小说国内译名有《坠落者》、《坠落的人》等,本书采用《坠落的人》。

⑤这部小说的国内译名有《指向终点》、《终点》、《欧米伽点》,本书采用《欧米伽点》。

6

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

约翰·约翰斯顿(John Johnston)认为美国后现代小说就是一个“信息聚集体”(information assemblage),这一概念对德里罗的小说创作而言是非常契合的。约翰斯顿在他的研究中指出,德里罗小说创作的发展“具有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中,语言与影像、电影和电视的效果经过重新配置形成一种循环内置的媒介聚集领域”(1998:168)。从德里罗的第一部小说,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其书写中所负载的大众文化中的媒介、广告、流行音乐、消费等信息的交叠整合。在他之后的小说中,媒介影像的再现从未在他的叙事中消失过。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社会大众文化和媒介发展的背景,另一方面是德里罗早年的观影和观赏艺术展的各种经历,使他对大众媒介文化产生了很深的印象。这些影像经过时间的积淀,浓缩进德里罗的创作中,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德里罗早期创作中的跨媒介叙事即体现了这些影像叙事对他的影响,如借用了一些后现代主义常用的技法一电影艺术技巧中的蒙太奇、拼贴、长镜头、跳接,戏剧中的独白等,因此有学者将他界定为“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但他本人并不十分认可这样的界定。在一次访谈中他曾提到“当大家认为《白噪音》是后现代的,我真没有什么抱怨。虽然我自己并没有说它是后现代的。但是我不认为《地下世界》是后现代的,也许那是现代主义的最后一丝气息。”(Duvall,2008:13)不管如何界定德里罗是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对美国社会现实的复制和解剖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其中所反映的媒介与当代社会、文化以及主体的关系。媒介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传媒手段,已经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媒介所引发的各种文化现象自然成为德里罗作品关注的主要对象。以影像为核心的媒介艺术对德里罗的持久魅力,还体现在他对包括文学、电影、绘画、表演等在内的艺术的美学价值以及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