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政治》(美)查尔斯·蒂利,西德尼·塔罗著;李义中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抗争政治》

【作 者】(美)查尔斯·蒂利,西德尼·塔罗著;李义中译
【丛书名】人文与社会译丛
【页 数】 315
【出版社】 南京:译林出版社 , 2010.06
【ISBN号】978-7-5447-1208-8
【价 格】28.00
【分 类】政治-研究-世界
【参考文献】 (美)查尔斯·蒂利,西德尼·塔罗著;李义中译. 抗争政治.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0.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抗争政治》内容提要:

本书讨论了抗争政治的各种形式,包括革命、社会运动、宗教和伦理冲突、民族主义和公民权利以及跨国界运动等。它还为各种不同的抗争研究、比较和解释提供了一套分析工具和程序。作者分析了历史上和当前的许多案例,包括二战后的波兰、巴以冲突、本·拉登问题和苏丹内战等。

《抗争政治》内容试读

近年来,许多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学生开始对本书的两个主题产生兴趣,这两个主题分别是:抗争政治与借助备细说明的机制与过程对重大政治事件加以解释(的方法)。如你们很快将看到的那样,长期以来,学者、新闻记者以及普通公民们一直在研究一种或另一种类型的抗争政治,然而,只是在最近,从事这一主题研究的专家们才努力设法在人类行为的通则(就人类行为的通则而言,任何一种政治斗争都不过是一个特殊案例而已)与有关革命、内战、社会运动以及每一其他形式的抗争之个别概括间,找出一种中间立场。抗争政治方法着意寻求的是存在于大量政治斗争中之因果关系方面的相似性,而并不意图找寻统摄所有政治(行动)之通则。它通过辨识那些在殊为不同的冲突与合作中,以相似的方式发挥作用的关键机制与过程一例如,不久你将会碰到的居间联络机制和动员过程一来达到此一目的。本书则是将这两种方法的基本要素集合到了一起。

几年前,我们曾做出将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初步尝试,但此一尝试仅获得部分成功。2001年,与作为世界著名的抗争政治分析大家之

一,斯坦福大学的道格·麦克亚当(Doug McAdam)联手合作,我们撰写了《斗争的动力》(Dynamics of Conten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0011

抗争政治

2001)一书。该书曾激起一场热烈的学术讨论,甚至是那些对我们所采用的方法深表同情的专家学者,也对该书提出了三点合理的异议。首先,该书述及12种机制与过程,却未曾对其加以细致的界定,也未能提供翔实的证明,遑论精确地显示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了。其次,该书对于从事抗争政治研究的学生及学者们可据以检测其解释之可靠性的方法与证据,依然不甚了了。第三,该书未能对其要义作直截了当的陈述,而是沉醉于复杂的情况,不着边际的铺陈与实际例证之中。

在这本新著中,我们力图克服这三点不足。我们对要加以探究的机制与过程在数量上做了限定,而且尽我们所能地对它们做出清晰而一x以贯之的描述。而对于那些可以据之检测我们所作解释之可靠性的方法与证据,我们也做了强调,同时,将我们的要点在本书的两篇附录中作了概括和总结。最后,我们按部就班地推出抗争政治方法,先从基础性叙述开始起步,继而通过拓展延伸与具体应用继续推进。我们还先后两次对我们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分别见第九章和附录。

不过,我们并未满足朋友及批评者的所有批评和反对意见,譬如,本书主旨在于辨识和阐明贯穿于文中的一些分析性要素,诸如抗争之流、事例(episode)、机制、过程以及结果。对它们逐一进行经验式的确证,则意味着要么另写一本书,要么便是让本书的篇幅呈指数式的扩展。我们也并不试图对世界上发生的所有抗争政治做均衡式的叙述,而更愿意将记述重点放在那些我们已对其做过研究以及熟知其语言的地区上。

第一次接触本书的读者也许会发现出现在本书第一部分的大量概念令人望而生畏,但大可不必为此而气馁:把这些概念当作工具而不是把它们看成规则即可。你们应当运用这些概念去理解据以阐明我们对有关抗争政治加以解释的具体叙述,而且,当你们研究抗争政治的事例时,这些概念也应该对你们有所助益。

让我们立即着手来清除一个经常出现的误解。我们两人所从事的

1002

研究工作都属于被其他许多人简称为“社会运动”的研究领域,而我们俩也都认为社会运动的确存在,且具有其突出的特点,本书的第六章即直截了当地论及社会运动。我们甚至还撰写过有关社会运动的专著:塔罗(Sidney Tarrow)的《运动中的力量》(Power in Movemen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vised edition,.1998)以及蒂利(Charles Tilly)的《社会运动,1768—2004》(Social Movements,1768-2004,Paradigm Publishers,.2004)。但是在本书中,我们的做法却不是将所有的民众动员一并纳入社会运动这一容器中,而是把社会运动置于种类更为繁多之民众斗争的背景下来加以研究,我们既表明了它们的共性也指出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希望从事社会运动研究的学人们把本书与他们最喜欢的社会运动研究著作放在一起来读,而在他们做这种对照阅读时,我们希望他们会认识到存在于社会运动与其他形式的抗争政治之间的相似、差异以及二者间的联系。

从以下这些人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可或缺的信息、建议、帮助、批评和鼓励,他们是:罗恩·阿明扎德(Ron Aminzade)、肯尼思·安德鲁斯(Kenneth Andrews)、卡伦·贝克威思(Karen Beckwith)、马克·贝辛格(Mark Beissinger)、迪安·伯肯坎普(Dean Birkenkamp)、查尔斯·布罗克特(Charles Brockett)、安杰拉·卡特(Angela Carter)、安妮·科斯坦(Annexii

Costain)、多纳特拉·德拉·波特(Donatella della Porta)、米凯尔·埃里克森(Mikael Eriksson)、列夫·格林伯格(Lev Grinberg)、克雷格·詹金斯(Craig Jenkins)、玛丽·卡赞斯坦(Mary Katzenstein)、安杰拉·金(Angela

Kim)、伯特·克拉德曼斯(Bert Klandermans)、卡利·科尔塞(Karrie

Koesel)、汉斯彼得·克里斯(Hanspeter Kriesi)、简·曼斯布里奇(Jane

Mansbridge)、莉莲·马蒂厄(Lilian Mathieu)、道格·麦克亚当(Doug

McAdam)、戴维·S.迈耶(David S.Meyer)、玛丽简·奥萨(Maryjane Osa)、迪特尔·鲁赫特(Dieter Rucht))、萨拉·索尔(Sarah Soule)、萨拉·塔罗(Sarah Tarrow)、彼得·沃伦斯坦(Peter Wallensteen),以及愿意花费时间

003

抗争政治

来分析我们研究结果的学生们。我们最为感激的则是并未参与本书写作的我们默默(但也未必真的沉默无声)的伙伴道格·麦克亚当。道格因忙于“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事务而无法参与我们这一次的特殊冒险,但他还是以拉拉队队长、批评家和朋友的不同身份给予我们这次行xⅱ动以关注,同时他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他那众所周知的仁善。

004

第一章

1

提出要求

1785年,当一位名叫托马斯·克拉克森(Thomas Clarkson)的英国神学专业的年轻学生,以一篇有关奴隶制的文章而赢得剑桥大学拉丁文优秀奖(Latin Prize)时,他和他的听众们都未曾想到这篇文章将施于英帝国范围内之奴隶制的影响。不过,当克拉克森在赶往伦敦就任新教牧师之职的途中,停下来坐在路边的他却思绪万千,假如他所揭示的有关奴隶制的恐怖景象是真的,“那现在就该是有人着手去终结这些灾难的时候了”(Hochschild2005:89)。

克拉克森最终证明他自己就是那个人。与一小批提倡反奴隶制的同道一起,他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职业组织者。克拉克森撰写了数千封信件、组织请愿行动,并且帮助发起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跨国运动。这一运动终结了罪恶的奴隶贸易暴行,使奴隶制在环大西洋地区得以废止,此举也使英国的改革者们得以宣称其对于新获独立然而却保留了奴隶制的美国拥有道义上的优越性。反奴隶制运动历经许多阶段,在奉行压制政策的拿破仑战争时期一再遭受逆转,在美国则更是需要一场严酷的内战才使那里的奴隶制度得以终结。不过,在18世纪的英格兰,该运动却将宗教福音运动、天主教徒的政治解放以及议

0051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