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部落的历史变迁》薄音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蒙古部落的历史变迁》

【作 者】薄音湖著
【丛书名】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文库
【页 数】 195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2020.04
【ISBN号】978-7-5665-1763-0
【分 类】蒙古部落-民族历史-研究-中国-明代-蒙古部落-民族历史-研究-中国-元代
【参考文献】 薄音湖著. 蒙古部落的历史变迁.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20.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蒙古部落的历史变迁》内容提要:

在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蒙古族都处于各个部落之中,因此蒙古族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部落发展演变的历史。本书对蒙元时期到明时期四百年间的诸多蒙古部落变迁做出了综合性的论述,在研究上有所前进。蒙元时期的蒙古部落,有成吉思汗诸弟的兀鲁思,有重新组编千户形成的部落,有黄金家族的功臣姻戚部落,还有域外诸族逐渐蒙古化而形成的部落,本书尽量对此作出全面的勾画。

《蒙古部落的历史变迁》内容试读

绪言

在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形式下,还是在草原游牧政权形式下,蒙古族都处于各个部落之中,因此蒙古族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部落发展演变的历史,研究蒙古部落的历史变迁是蒙古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往对蒙古部落的研究已有相当丰硕的成果,只是从较长期的发展演变角度对具体史实进行研究还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吸收以往成果,对蒙元时期到明时期四百年间的蒙古部落变迁做作综合性的论述,希望能够有所前进。

蒙元时期的蒙古部落,主要是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之后,通过分封方式形成的,有成吉思汗诸弟在蒙古高原东部的诸兀鲁思,有重新组编千户形成的诸部落,千户部落中重要的是黄金家族的功臣姻戚部落,此外还有东来的域外诸族逐渐蒙古化而形成的部落。本文尽量对此作出全面的勾画。

明时期的蒙古回归草原,游牧状态下的蒙古族依然分属于不同的部落,但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明初开始的近一个半世纪中,这些部落分分合合,不断改组,在16世纪初期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又开始新的分封之后,才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状态。本文即以达延汗时期形成的六万户为坐标,或向前追溯,或向后延伸,力求全面揭示明代蒙古部落的发展演变情况;同时努力勾画成吉思汗诸弟后裔部落的发展轨迹,以及西蒙古瓦刺独特的发展历程

有关蒙古部落的资料多寡不一,研究的程度也深浅不齐,所以不可能对所有部落及部落的各个方面都做出均衡的论述。本文所述,只能就史料较为丰富、研究较为成熟者,弥纶众家之言,间附己见,据以成文。尚祈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众所周知,本文涉及的部落,大多数部落的名称今天仍在沿用,其后人仍然基本上生活在蒙古地区。因此本研究的宗旨,既在于学术上的努力,更在于向相关人群普及蒙古部落的历史知识,唤起人们对本地区的历史自豪感,希望能够体现出积极的现实意义。

上编蒙元时期

6|蒙古部落的历史变迁(元明时期】

据拉施特《史集》说,全体军队为129000人,每千户1000人,是为129千户。其中御前千户1个,右翼千户38个,左翼千户62个,共101个千户:另分封给左右翼诸王的千户28个。①

千户的组成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率部投降成吉思汗,其首领被封授为千户那颜,仍旧“统其国族”,②管辖自己的部众,但必须按统一制度划分为若干千户:他可以自己指定本部下属千户那颜,但要向成吉思汗禀报。如弘吉刺部、亦乞列思部、兀鲁部、汪古部、斡亦刺部等。第二种是立有功勋的千户那颜,他们被允许收集在战乱中离散的本部族民众,组成千户管辖。如忙兀千户、伯牙吾千户、札刺亦儿三千户等。第三种是由各部族人混合编组的千户,由成吉思汗指派千户那颜管辖,这样的千户占大多数。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千户,在经过多年的征服战争之后,都已打破了旧的氏族结构,部落的界限并不明显,千户成为全新的社会组织。③

千户是大蒙古国的基本军事、行政单位。每个千户都得到自己的驻牧地“嫩秃黑”(unuq,又作“农土”,汉译:“经界”“营盘”;突厥语作“禹儿惕”,yut)。千户长是世袭的,强力控制着自己的属民,他们按照成吉思汗的札撒(法度),要求属民“只能留在指定的百户、千户或十户内,不得转移到另一单位去,也不得到别的地方寻求庇护。违反此令,迁移者要当着军士被处死,收容者也要受严惩”。④属民要提供赋役,参加围猎,负担兵役等。千户长作为大汗的封臣,则要向大汗奉献贡物,遵从大汗的旨令率领自己的士兵出征作战,并参加讨论军国重事的忽里台(大聚会)。

千户那颜无论其地位如何尊崇,都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臣仆,是被委派管理百姓的地方军政官员。尽管如此,由于前述特点,千户的发展趋势足以使之越来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正如村上正二指出的:“这些被任命为千户长的人,止不过意味着作为由兀鲁思君主所委任的忙豁仑兀鲁思的行政长官而统驭着千户集团,并非自始就含有千户的领主的意思。当然可预见由于千户长地位

①[波斯]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余大钧等译本,商务印书馆,1983年,页362一384。对这些千户,亦有观点不同的讨论

②《元史》卷118《特薛禅传》,中华书局,1976年。

③参阅陈得芝《元岭北行省建置考(上)》,《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9期,1985年。

④[伊朗]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何高济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页34。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