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冉嘉洛,贺雪萍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小学教育学》

【作 者】冉嘉洛,贺雪萍主编
【丛书名】“十三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出版社】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9.01
【ISBN号】978-7-5681-5373-7
【价 格】37.80
【分 类】小学教育-教育学
【参考文献】 冉嘉洛,贺雪萍主编. 小学教育学.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01.

图书目录:

《小学教育学》内容提要:

本书在编写时,以小学教育阶段为重点,精选了教育学入门的基础知识,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便于初学者学习和掌握,也为读者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材在编写上突出案例导学,通过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并在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上,增添知识拓展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其学习迁移能力,并在每一章节后结合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设置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及时巩固,学以致用。

《小学教育学》内容试读

绪论

内容提要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构成,包含了不同的教育形态。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人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学是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和科学化发展阶段。此外,绪论部分还将介绍:围绕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历史上形成的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个历史阶段教育的特点各不相同。

案例导入

一位教师刚接手一个新班。第一节课上,他提了一个问题,话音刚落,教室里小手如林,喊声一片。老师环视教室一周后,把目光定格在一个小男孩身上,因为他小手举得最高,嘴里还不停地嚷着:“我来说!我来说!”老师微笑着点点头:“那,请你来回答。”

然而,出乎老师意料的是:小男孩支吾了半天,并没有回答上来。老师没有训斥小男孩,只是示意他先坐下,听其他同学发言。

后来,同样的情况又出现了几次。

一次课后,老师请小男孩出来,孩子套拉着脑袋跟在后面,心想:“糟了,这回肯定挨批。”

走在学校的林荫路上,老师亲切地问:“老师课堂上提出的那些问题,你会不会啊?”“不会。”

“那你为什么要举手啊?”

小男孩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道:“我看见其他同学都举手了,怕别人笑话。”老师一下子全明白了,孩子的内心都是自尊啊!于是,这位教师轻轻地对孩子说:“咱俩做个约定吧!如果你不会,就举右手;如果你会了,就举左手。”

此后,小男孩依然次次举手,和老师之间的小秘密没被任何人发现。一次,当他自豪地举起左手时,老师第一眼就发现了,并马上请他回答。这次,小男孩非常流利地把答案说了出来,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一次、两次、三次…小男孩举左手的次数越来越多,洋溢在他脸上的自信和笑容也越来越多。

思考:阅读完上述材料,对于老师跟小男孩的约定,你有什么感想吗?

61⊙

小学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本质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educate,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从词源上说,西方“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随着对教育的深入研究,人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狭义的教育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综上所述,从根本上讲,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要素

关于教育的要素,学术上有多种争论,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

教育者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教育者主要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者、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是“教”的主体。

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以学习为主要职责的人,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也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同时,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如兴趣、爱好、主观能动性、独立性等)也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活动。

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是他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从内容上62®

看,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看,主要包括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中介;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三、教育的形态

教育的形态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教育形态。从目前教育学的研究来看,这里将重点介绍根据教育系统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划分,将现代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种典型的形态。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生活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内容的广泛性以及方法的灵活性等特点。

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利用学校系统,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的场所,学校教育自产生以来就在国家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相比较于其他教育形态,学校教育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如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以及形式的稳定性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保证了学校教育的高度有效性,使其在各种教育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

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一切社会文化机构以及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社会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对象上,社会教育不受年龄、性别、民族、信仰等限制;在教育内容上,社会教育既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也包括丰富个人生活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社会教育则有长期教学、短期培训、系列讲座、广播电视教育等多种教学形式。社会教育具有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和融合性等特点。

三种教育形态各有各的目的、地位、特点和作用,但在各自领域内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这就需要形成三种教育力量的“合力”,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提高教育活动的最大效益,发挥出“1十1十1>3”的作用。

四、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据此,教育功能大致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一)教育的个体功能

人的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主要指人的自然形态和组织器官及其机能的发展与完善;心理的发展主要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情

630

小学教育学

感、意志、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是社会的一员,不可能脱离了人类社会作为“红,的人而存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社会性。个体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个性化反映的不是对社会的适应,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变革和创造,因而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具体表现为: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不同于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着眼于主体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促进人身心和谐完善的发展,是把个体培养成“人”的教育。教育通过传授知识,也使人获得了谋生的本领。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着眼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是把个体培养成“才”的教育,是“人力”的教育。现代社会还未达到生产力高度发达和对产品的各取所需,劳动既是人的需要,更是人生存的手段。教育必须教人“学会生存”,这既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终身教育的职责。

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同时,能使受教育者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求知欲得到实现,精神世界得到充实,进而获得幸福感,这就是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与各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发展会受到社会其他系统如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的发展反过来也会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教育的社会功能。

可▣

1.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现代教育对经济

白部

发展的促进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资料:教育与

(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再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人力资本

教育担负着培养劳动力的职责,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增长

的必要条件。社会再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再生产而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就是教育和训练。教育通过培养、培训社会生产所需要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级各类的专业人才,并不断完善人的知识结构,提高人的技能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

(2)教育通过传承、创新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首先促进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有力地促进现代社会各领域和各层面的变革与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64⊙

2.教育的政治功能

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现代社会任何领域的问题,很快都会从自己狭窄的地段中引发出来,上升为政治问题。教育更是被人们赋予了深刻的政治含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政治资源,在影响社会政治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这是教育发挥政治功能的

一个最基本的途径。

第二,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以达到维护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目的。

第三,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的意识、观念的养成都离不开教育。

3.教育的文化功能

“文化”与“教育”有着内在的、天然的联系。一方面,教育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社会文化构成教育生长的土壤和条件,教育只有适应文化环境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发展的规律性,教育对社会文化同样具有选择作用和制约作用,从而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对文化的传递、选择、创新、交流与融合等方面。

(1)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产物,又是人们新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基础以及必要条件。但人类文化不能通过遗传的方式获得,只能以传递的方式继续并发展下去。文化传递有两种情况: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二是横向的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以文化为中介,客观上起着文化的传播、传承作用。而且相比其他文化传递的方式,教育传播的文化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最精华的部分,文化通过人的掌握而得以保存,保存的是深层的精神文化。正因为有了教育,文化才从一部分人传递给另一部分人,从一代人传递给另一代人,这样人类的文化才得以积累和普及。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虽是文化传递的重要手段,但教育对文化的传递是有选择的。教育进行文化选择的标准:首先,选择有价值的文化精华,剔除文化糟粕,传递文化中的真善美;其次,选择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主流文化;最后,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规律,选择适合教育过程的文化。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传递形式,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做出选择,没有选择,就无法决定传递什么。因此,选择文化是传递文化的前提。当然,我们还不能只在传递文化的意义上认识文化选择的重要性,文化选择的更重要的目的是选择优秀的人类经典文化,以促进人的发展。

(3)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教育不仅具有对既有文化的选择和传递功能,还具有创造新的文化的功能。首先,教育总是基于对既定的社会文化的一种批判和选择,根据人的发展需要而组织起一种特

65月

小学教育学

定的文化,这样一个选择、组织、生成、传播的过程,就是文化的重组和更新的过程,教育因此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因素。其次,教育可以通过科学研究,从事文化创造,生产新的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成果,这是文化创造的一个直接途径。最后,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输送具有创新精神的各方面人才,通过这些人才再去创造新的文化,从而使学校间接成为文化的创造地。

(4)教育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功能

现代教育的开放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一促进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如互派留学生、互相进行学术访问、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等,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吸收。另一个是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如引人国外的教材、介绍国外的理论流派和研究成果、利用国际互联网等,对异域文化进行判断和选择,对已有的本土文化进行反思、变革和整合,融合成新的文化。

4.教育的人口功能

当代社会,人口问题日益显著,我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已成为困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紧要问题。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育有助于提升人口质量

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教育提升人口质量的功能首先表现在对青少年儿童的培养方面,通过教育提高青少年儿童的科学文化水平,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增强他们创造美好生活与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其次表现在对成年人的教育上,通过一定的教育使成年人掌握新的知识技能,提高对优生优育的认识,掌握相关的优生优育知识和能力,为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好的成长条件。

(2)教育有助于改善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是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社会结构是指人口的阶层、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方面。教育无论是对人口的自然结构还是社会结构,都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其一,教育有助于人们形成科学的生育观念,从而避免选择性生育带来的人口性别比失衡等问题。其二,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三,教育促进人口流动,使人口的地域分布更加合理。

综上所述,教育、人和社会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教育的发展受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所制约,又通过社会文化传递与创造等积极影响作用于人和社会的发展。其次,教育对人的发展功能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这些社会因素既制约着教育培养人的方向、性质,也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功能的释放提供了社会条件。因而不能离开社会关系、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也不能离开社会关系、社会实践去认识教育对人的发展功能。最后,教育对人的发展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形成与释放的基础,也就是说教育的社会功能,其形成与发展必须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来实现。

g60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